爸爸分享自己是怎麼育兒的個人心得

一、積極配爸爸都是怎麼育兒的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爸爸分享自己是怎麼育兒的個人心得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爲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繫,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你的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爲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爲師,終生爲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二、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爲,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着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着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爲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爲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裏,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後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爲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爲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麼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爲家長,當時我們很着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佈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後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經常聽人說小孩在週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後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後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於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並且樂此不彼。

二、育兒圈裏的知識庫

淡定!“吃手”也不一定是壞事

其實,糾結不已的媽咪們大可不必如此焦慮,寶寶愛吃手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吃手”標誌着寶寶的心理髮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新生兒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生後2~3個月隨着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了手的動作,“手”在寶寶眼裏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

把手指放在嘴裏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對寶寶來說,則表示他的'運動肌羣與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需要有四種反射行爲的協調才能完成的:將手臂彎屈成小圓弧形、放鬆運動肌羣伸出指頭、搜尋並將手伸至小嘴裏、開始吸吮。這對於寶寶而言是完成了一種非常了不起的“進步”,家長不應該爲寶寶愛吃手而糾結,反而應該感到高興。

“吃手”其實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吃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脣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以致產生暴躁、消沉的負面情緒。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對於愛吃手的寶寶,該怎樣引導?

3~4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拿着寶寶的小手去觸摸眼前色彩鮮豔、帶着響兒懸掛的玩具,慢慢地寶寶會主動去夠摸。

5~6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抱寶寶在桌前,鼓勵寶寶主動伸手夠取桌上的玩具,當寶寶小手夠取技能大了,會以更大興趣去觸摸,探索和認識周圍各種新奇的物體和玩具。這樣,寶寶小手忙起來就顧不上吃手了。

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還對“吃手”情有獨鍾的話,家長就一定要重視了。主動尋找原因,會不會是因爲和寶寶的關係出現了不夠“融洽”的一面,還是因爲對寶寶的限制過多,要求有些嚴格而導致寶寶不夠開心。有關調查發現,缺少父母關愛和心靈上慰藉的幼兒易養成吮手習慣。這時,吃手能夠使寶寶感到安慰,釋放緊張和沮喪情緒。

三、爸爸們的育兒經驗談

笑臉早餐

在我們家,我是每天做早飯的那個傢伙。一天早上,我把四歲女兒的早餐做成了一個笑臉的形狀——兩個煎蛋做眼睛,烤麪包片對角切開做耳朵,火腿做嘴巴,奶酪做鼻子。她驚訝極了,而且非常開心。現在,我每天早上都做這樣的嘗試,我使用各種穀類食物、蔬菜、水果,利用他們各自的顏色,構造出不同的造型,讓早餐看起來像一場有意思的卡通電影。以前,女兒早上只吃煎蛋,現在,她每天早上都能把盤子裏的造型吃得精光光。——蘭蘭爸爸

鼓勵機制

我一直認爲鼓勵比懲罰更有效,所以我給我的6歲的兒子小雨建立了一套鼓勵機制。我和兒子一起把家務列了一個清單,只要他能完成一其中的一項,我們便在記錄上劃勾,週末的時候我會做彙總,給他付報酬。值得高興的是,即便有的時候我忘了做記錄,他也會做一些家務,因爲這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習慣。——小雨爸爸

魔力收音機

當我陪着我剛出生的女兒時,我總在兜裏揣一個小巧的收音機,當她高興或者安靜時,在音樂聲中我會跟她說話或者做一些誇張的表情。當她哭鬧時,我會反覆開啓收音機的開關,她可能對這種一會有聲一會沒聲的情況很好奇,所以會暫時安靜下來,當然,這時候我需要搞明白她是餓了還是尿了。當她睡着了以後,我可以帶上耳機聽一聽新聞,休息一下。 ——蓓蓓爸爸

最初的愛國心

在我的兒子5個月大的時候,爲了讓他安靜下來,有時我們把所有會的兒歌都唱了也無濟於事。後來有一次,我經歷了瞬間的絕望後,開始非常嚴肅、虔誠地唱起國歌,那一定激起了他最初的愛國心,因爲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只要我一唱國歌,他便立刻安靜下來。——維維爸爸

定時器警報

讓我3歲的女兒停下手頭的事情去做另外一件事無異於一場戰鬥,需要鬥智鬥勇。後來我帶了一塊數字手錶並告訴她:“現在我們有5分鐘時間滑滑梯,5分鐘以後這個個表會響,表示遊戲結束。”令我驚訝的是,當警報聲響完後,女兒開始關注我的手錶,而不是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一整天都這樣,她總在等着我的手錶發出警報,當然,一整天都是按照我最初的計劃噢,小傢伙並沒有跟我鬥爭。——莎莎爸爸

四、育兒常見的5大誤區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爲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們會思維遲緩,缺乏愛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華人父母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於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着傳統觀念,認爲子女是屬於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於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些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和諧關係被犧牲。

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針

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纔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