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通用8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通用8篇)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1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與結構、思維方式與方法、數學思想與觀念。而這些應該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因而,我們的每一堂課就必須都實現有效教學。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爲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認真聽數學”爲“動手操作數學”。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

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着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並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爲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並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4、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

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羣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2

轉眼間一學期已經接近尾聲。新課已經結束,進入複習階段!一學期的教學任務雖然完成了,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將對自己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作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一、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這學期要求會寫的200個生字寫好。隨時觀察學生寫字的坐姿和握筆是否正確,督促學生養成正確書寫姿勢。在寫每課的會寫生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每個字的結構和它在田字格所佔的位置。採取讓學生說老師在黑板上師範板書的方法,指導大家按正確的筆畫書寫生字。書上寫過之後,下來還要及時鞏固練習。聽寫檢查學生是否掌握本課的要求會寫的這些生字。根據艾賓浩斯先快後慢的遺忘曲線規律制定複習、聽寫生字的計劃。

二、識字教學。

新的部編版語文教材對學生會認和會寫的生字要求不一樣。要求學生多認少寫。這學期要求學生會認400個生字。識字教學的任務是比較重的,學生的識字量直接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的關係尤爲密切,在教學中可以採取隨文識字、歸類識字、猜謎語識字、編故事識字等多重識字教學方法。識字教學在每篇課文裏完成之後,接下來還得隨時再現給學生加深印象。僅僅靠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課外閱讀最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因此在一年級要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和興趣。

三、閱讀教學。

一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和感受詩歌、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優美。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養成預習課文的習慣,預習要求學生把課文句子讀通順。在課堂教學過程以各種不同形式練習學生朗讀,學完一篇課文裏面需要積累的詞語要讓學生及時記下來,練習說話,鞏固運用。一學期除了讓學生閱讀語文課本上的課文以外,還應該給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資料。幫助他們選擇適合一年級學生年齡段閱讀的繪本、童詩的書籍。每週安排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採取各種形式的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參與閱讀,比如,說一說、畫一畫的形式調動學生思維,從而培養他們閱讀習慣和興趣。

四、口語交際教學。

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能夠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別人講話的內容。聽故事,看音響作品,能夠複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能完整的講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的孩子來說,口語交際教學的難度比較大。這裏的孩子見聞比城市孩子少,鍛鍊自己的機會也少。所以,從某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口語交際教學應該努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除了完成課本的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主題教學以外,還應該把口語交際教學貫穿與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和學生平時的生活。

五、看圖寫話教學。

一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要求學生達到以下目標: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在看圖寫話教學中,讓學生用三要素或者四要素的表達方式來嘗試把圖畫上的內容說清楚。一年級學生模仿能力較強,老師可以示範寫話,引導學生合理組織語言把話講清楚。看圖寫話除了寫清楚自己所看到的內容,還可以寫想到的內容。所以,老師在指導學生寫話時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寫出自己特別的一些想法。

一年級語文教學可以分爲以上幾大板塊的教學內容。每一板塊的教學內容存在相互影響和滲透的密切聯繫。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就要在每一個教學板塊裏落實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所以,在下學期的語文教學中我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爲導向,根據學情綜合考慮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學計劃,然後在每一堂課上落實詳細具體的教學目標。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3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一半過去了,我看着孩子們一天天的成長,一天天的進步,我心裏很高興。孩子們從不會讀題、不會做作業到孩子們嘗試自己讀題、獨立完成作業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堅持下來,孩子們會進步非常快的。在這一學期裏,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很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儘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兩個月多的時間,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根據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採用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使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在“數一數”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常見的事物入手,帶他們到校園裏參觀:數一數花園裏的花朵、操場邊上的樹本、數教學樓,數書本、數桌椅、數鉛筆、數同學、數老師……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課內到課外。認識了1到10各數建立數的概念。學生數數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障,首先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做好練習。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這樣的學習方法纔會有助於學生的進步。但事與願違,現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難題,或呆坐,或急於從同桌那兒得到答案。其實也並非題目真的難道學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於一些學生沒有找到思考的角度,還有些學生則是對自己缺乏自信。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時常採用的方法是:一、將題目細化更有利於學生思考;二、語言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三、放寬思考時間,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5、重視細節方面的教育,體驗成功的喜悅。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通過學習學生認識了6—10各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數數過程中進行了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教育。讓學生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能夠準確的進行口算。在這一單元設置了一次數學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深入解讀教材,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

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識彼此間的溝通,那教給孩子們知識必定也是一個個割裂的'知識點,前後聯繫不起來。所以,一年來,我在教學中不只是就知識教知識,而是溝通各知識的內在聯繫,梳理各類知識的教學結構,然後用結構來教。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有關數的認識的教學結構就逐漸形成,那麼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孩子們就不教就會了,因爲他們已經掌握了方法。

在教學之中,讓我逐漸學會了怎樣思考問題,學會了站在孩子角度來認識數學,學會了怎樣解讀教材。同時,以學生爲本,本着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對學困生給予及時的輔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今後我將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4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作爲剛接觸一年級的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於低年級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查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

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記數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的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二、能力的培養

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並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爲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個蘋果,把其中2個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說:有5個蘋果,送給xx同學2個,還剩3個。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和物品自由的編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裏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爲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一年級數學的同學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三、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實現了多維目標把握了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能力方面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驗。

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完成練習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潛能。

創設性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課程資源。根據新的課程理念,不能只成爲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沒,而更應該成爲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對學生實現多元化的評價理念,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5

新課改已經進入全面的實驗階段,通過一階段的教學我感覺到,新的理念、新的標準、新的教材,帶來了面貌一新的課堂教學。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說:“猴子媽媽因爲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說的同時,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說:“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以新的理念爲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54頁上的第5題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把圖上的文字讀一讀(左上圖),再分四大組討論圖意,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學生自己上來表演:一人扮演“我”,後面有8人。(讓學生隨便上來,直到符合圖意。)從而瞭解這隊人分成哪兩部分,然後讓學生列式計算。這樣問題很快解決了,不需要教師去講解,都有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參與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也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三、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

作爲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爲有別於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能力。

在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時,我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作了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學例題後,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連加(或連減)。

表演形式:一人敘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來了1只,有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還有幾隻?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隻?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運用生活,產生例題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我把書上的例題改成了遊戲形式,我先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接着,講遊戲的規則(先有7人在車上,接着下車2人,再上車3人)。

然後,邊放音樂邊講述:汽車從北厙開車了,(學生做動作、嘴裏發開車的聲音)吳江到了,停車(下車2人,又上車3人),汽車又開了。遊戲結束後,讓學生討論後說說,現在車上有幾人?有的學生說,現在車上有8人;有的學生說,原來車上有7人,到了吳江下車2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8人;有的學生說,從北厙出發時車上有7人,到了吳江下車2人,車上有5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8人。我對學生的各種說法先表示肯定,然後讓學生討論,你認爲哪種說法最好?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知道現在車上有8人的。學生在遊戲活動中知道:從8人裏面去掉2人(要用減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這樣學習“加、減混合”的例題,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課程改革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爲,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6

在我數幾年的低段語文教學中,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說,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級語文,首先,老師要至多耐心,做一名愛生的老師,心中有愛,那麼在課堂上,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問寒問暖,都會體現出濃濃的愛意。心中有愛,纔會有更多的愛心去教育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採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可啓發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學習,再者,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還要有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在肯定中充滿自信。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藉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於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三個小夥伴》的分角色朗讀時,爲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臺邊來表演。由於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

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爲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爲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二、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意識,淡化教師的“理性權威”意識,消除教師的“話語霸權”角色。二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建構意識,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內在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講方法、講規律,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四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羣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講課要言之有物,切忌廢話連篇提高語言講解效果,首先要言之有物。在教學中,只要於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講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動作,只有言之有物,就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使學生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積極的反應。對一些動作的講解只要抓住了本質與關鍵也同樣可以起到一語破惑的效果,關鍵要言之有物。比如教“立臥撐”的動作時,讓學生知道“兩直一快”是做好立臥撐的關鍵,在動作時要求做到“俯臥要挺直,站起要立直,動作要快速”就行。在講解怎樣擲得遠、跳得遠時,只要講清“角度、力度、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就行,切忌廢話連篇,影響講解效果,浪費教學時間。

三、講課要言之有序,切忌語無倫次

提高語言講解效果,要精心設計講解順序。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要做到心中有數,切勿東拉西扯,語無論次。體育教學的講解順序尤爲重要。

體育教學的講解順序一般是下肢→軀幹→上肢→頭部,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講解順序,比如“立正”的動作要領,如果你腳下一句,頭上一句,語無倫次,東拉西扯,就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對較難動作的講解更要抓住特點,更要力求合理的講解順序,層層深入,逐一破惑,纔會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講課要富有情趣、使師生產生共鳴

提高語言講解效果,要注意富有情趣,使學生產生共鳴,因此,巧妙地運用形象的比喻,合理地穿插一些風趣的語言等,都有利於增強語言講解的感染力,比如在講解跳遠的踏跳時,用“踏板狠、離板快、好象彈簧跳起來”有比喻句講解,就會使學生易於理解,茅動開。否則,一味地從頭到尾都有是專業性很強的術語講解與強調,語言講解就顯得比較單調乏味,使學生產生厭惡心理。

五、講課速度要快慢得當

講解時,速度太快,學生往往只是盲目地聽教師灌輸,而毫無思考的餘地,不利於啓發學生,影響講解效果。速度太慢,則顯得平鋪直敘,無有節奏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講解時要根據不同情況,把握好講解的速度,如講解新動作時速度應放慢,講解複習內容,簡單練習要求時,可稍放快講解速度。對低年級學生講解動作時,切忌速度太快。教學中切不可因教學法時間因素,有意地放慢或放快語言講解的速度。

總之,一年級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需要我進一步去摸索、去探討,我們的擔子不輕,責任不小,因爲我們老師的工作是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7

本學期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感慨頗多。語文是學好其餘課程的基礎,細心教師不難發現,語文學習較好的同學,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較好的。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很多不良習慣也隨之而來,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堅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經過一學期的培養,此刻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我經常告訴孩子們,你們正如蓋樓的地基部分,僅有地基打牢了,那麼高樓蓋起來就堅固無比了。我們學習知識必須要好把基礎學紮實。那麼,這一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所以,在本學期的拼音教學中,我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紮實。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其他教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我能讓學生學得簡便、學得紮實。

(2)抓好寫字訓練。

俗話說得好“字如其人”,寫一手好字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異常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教師,我更注重自我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學光盤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異常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堅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所以,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我給他們講了小樹苗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夠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時常忘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醒。

(3)抓好讀書訓練。

閱讀,對學好語文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這是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進取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來。

總之,在新課標精神地指導下,我將繼續更新觀念,開闢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可是,由於一小部分學生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差異,學習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因而班級裏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我會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全班同學的整體水平,使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一年級教學心得體會8

本學期,我又擔任xx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認真紮實地對待教學,虛心向他人學習,在實踐中積累了屬於自我的教學感悟。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不斷提高專業素養,與時俱進。

爲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本學期我認真參加組內團體備課活動,進取找問題,謙虛請教他人,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依然像以前一樣認真鑽研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備好課,上好課。平時,我堅持自我獨立備課,所以在課前的準備是很充分的,爲加強教學常規的養成奠定了基礎。課堂上,我着力抓好課堂常規。並以學生爲主體,有目的、有條理地引導他們進行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已經學會帶着問題認真地進行語文合作學習,學會了針對文本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課餘,我進取參加各級各類組織的教研活動,還經常閱讀一些教學書籍,吸收一些適用的方法,更新一些教學理念,從而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

二、進取開展語文活動,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期來,在教學方法上,我總結出了兒歌識字,字謎識字,形象識字,遊戲識字,編故事識字等一系列學生喜歡的識字教學方法。平時,我儘量讓學生多識字。除了課內識字外,我還鼓勵學生在課外識字,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課外書,同學朋友的名字,學校各處的名稱以及大街上的廣告牌,家裏的報紙、包裝袋、超市的貨櫃都是我們一年級小朋友識字的好地方。低年級的詞語教學是鞏固識字、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詞語是否正確地認讀,詞語的積累重視不夠,而本期我注重了這一點。

課堂上,我藉助圖片或客觀事物,化抽象爲具體,爲學生簡便理解詞語服務。有時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指導學生反覆運用詞語,如“連連看”讓學生對一些反義詞、近義詞,“詞語接龍”,使學生思維更敏捷,詞語得到有效鞏固。圍繞課文教學,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詞語積累範圍,經過一系列的詞語積累練習後,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語庫,從而提高學生課堂表達本事。

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本着“紮實打基礎,認真來學習”的原則,除上好語文課以外,我還組織了以下活動:一是堅持早自習引讀生字筆順訓練,培養學生識記生字以及正確書寫的本事。二是天天少量的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拼讀水平,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本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三是開放式作業,促進學生觀察、思考習慣的養成,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三、加強期望生轉化工作,縮短學生差距。

本班個別學生與其他同學存在着較大的差異,爲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本學期師生共同努力下,學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本事逐漸增強,並積累了那麼多語文知識,每個的學生的語文成績都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我內心感到十分充實、安慰。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