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書心得

幾年前,結識了一位朋友。工作成績顯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贈送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我認真的拜讀後,寫下一些體悟,與各位分享。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書心得

作者從一位知書達理的電視新聞主播,轉行到一位爲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張德芬融匯貫通了理論與現實,通過一個主人公的小故事,傳達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引導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價值。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及工作。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環繞了女主人公若菱與智者老人的多次對話,揭示了人身的奧祕。“你是誰?”這是老人問若菱的第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書中,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我。真我由愛、喜悅、和平三者構成。那麼真我對於人生有何影響呢?書中老人給我們畫了一幅畫,一輛馬車,加上馬車伕,後面還有位乘客。這輛馬車的前進要靠這匹馬,如果你問這匹馬,你有沒有權利決定怎麼行進嗎?馬兒會說:“有啊!我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進嗎?沒有我,這車是走不動的呀!”但是你要問它“那你剛纔爲什麼往左轉哪?”它會說:“我覺得左邊的臉緊緊的,我就轉彎了。這這匹馬其實是我們的表意識,我們自以爲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讀到此處你會明白,這個馬車伕就是我們的潛意識,也就是我們人生的自動化導航系統。這位乘客纔是人生的真我。真我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在尋找真我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努力地把潛意識的部分儘量帶到意識層面,這樣我們離真我也會愈來愈近。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向身邊靠近。

那麼,如何找尋真我呢?書中介紹了一種瑜伽尋找法。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連接,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和狀態。所以無論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夠專心地關照自己的身體,這些運動都可以成爲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體上需要淨化外,我們還需要擺脫負面情緒的圈套。負面情緒就像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裏,自成一格。想要扼制負面情緒,書中告訴我們一個小方法。每天要念,要寫——我看到我正在尋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負面情緒,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還會更強。所以,看見了以後,就先接納它,然後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這個情緒啦,我要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潛意識聽的。久而久之,潛意識接受這種信息,我們的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少。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對於教育孩子來說,大人不要過多地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樣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讓我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界有任何事物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應對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每一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豐盛美好且精心爲你打造的禮物。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印照出我們心態的陰影面。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們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纔能有好的心態。生命來去匆匆,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對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着關照內心並時刻感恩的心態,一切事物纔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