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1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了,猶記得在剛踏進xxx的時候,心裏總是覺得這校園太小了,四年的時間要怎樣才能過去呢?然而時光從來都是白駒過隙般的,突然間鳳凰花開的時節就到了,畢業季也即將緊隨而來。回想起這四年青澀的校園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轟轟烈烈的長龍去聽學校講座的畫面就是這些平凡中永遠也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人們都說:“大學階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獨立的生活能力、獨立的思考和選擇能力以及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對於這些道理,在踏進青青校園之前我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態,然而四年之後,我徹底地相信了這個說法。大學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響我們的一生。

記得初進校園時,對生活以及學習都是那麼的陌生,對於大學生活期間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總是那麼的無助,然而就在我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疑惑的時候,學校的一場及時雨解決籠罩在我們身上的烏雲,他們邀請各種各樣的專家學者,組織開展一系列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面對壓力、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具有指導性思想的講座。

這不僅是因爲講授者多是該領域的資深人士,更多的時候是因爲他們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聆聽着這些學者教授講述關於科學的奧祕、文化的精髓、經濟的起伏、歷史的蹤跡等等一些精妙絕倫的演講,心中總是會多幾分對大自然神祕的嚮往、對科學世界的崇拜、對經濟危機的擔憂。可能是因爲有點厭倦了課堂上中規中矩的知識傳授,對這種講座那樣的自由式知識接受就變得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好感,平時覺得難以理解的知識有時候通過聽講座的方式就變得易如反掌。

雖然當初去聆聽講座的出發點更多時候是爲了完成蓋章的任務,但是既然人去了,總會有那麼一點收穫,在那些教授學者聲情並茂的講說下,我們的思緒也不知不覺跟着他們的思維走了,聽着他們講關於生活、情感、人際交往、未來等等的一些話題,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許文化的精髓之處就是可以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人生觀,也或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好多次偶然的機會,都是能讓我在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2

其次,我想說的是職業規劃問題,在老師講之前,我真的對這個話題挺感興趣的。特別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次講座,能夠讓我心中的不解找到答案。老師的確也講了好多好多,特別是在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這個話題裏講的很詳細具體。可是,我聽後,還是感覺迷茫一片,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到底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到底對什麼感興趣等等。最後進入了問答階段,我們可以自由問問題,老師幫我們來分析並且提出合理性建議。在這期間,我一直在和自己作鬥爭,我發現自己還是缺乏勇氣,不敢站起來提問。真的對自己好失望的,我怎麼就這麼的膽小,這麼的放不開!散會後,我自己就開始怪我自己啦,我怎麼能夠這樣啊,怎麼就這麼不懂得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現在好啦,一次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白白地被我浪費了,真的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火山啊,你怎麼這樣啊,我真是服了你。不過,幸虧自己在散會後,匆匆衝出教室,叫住老師,問了一下他的聯繫方式。

針對自己今天的種種行爲,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說自己爲好?感覺自己都被自己弄糊塗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希望看到的朋友們,能夠在看完後,說說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麻煩大家啦,更希望大家能夠說說我的不足之處,給點建議,讓我以此來不斷來完善自己,謝謝大家的合作,非常感激!

針對職業規劃,老實說,我自己真的感到一片迷茫,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職位。現在的我,我是認真過好每一天,盡力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的充實而有意義。所以,一有時間,我就會往自習室和圖書館跑,這兩個地方都成了我小樂窩了!當然,我也會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會安排時間來讓自己休息,做到勞逸結合,學習與娛樂相結合。比如:我會採用一個人靜靜地望着天空,一個人靜靜地散着步聽着歌,還會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讀着鼓舞人心的好句子,還會適當地和朋友們一起聊天等等方式來放鬆自己。總之,我覺得自己還是能夠把學習與娛樂很好地結合起來。

其實,今天本來很想問老師,我是不是一個很不正常的學生,我覺得自己好迷茫的啊,進入大學快2年啦,很快就要進入大三了,到現在我都還是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自己到底能夠幹什麼,真的真的對自己好無語的。只知道聽他人說,好好利用大學的時間,多考點證,多泡泡圖書館,多參加社會活動。所以,我考到的證有計算機一級,英語A級,速錄初級證。我現在還在努力地考會計證,急救證,英語六級!真不知道我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

老實說,我自己也挺怕就業的,我不知道自己考這麼多證到底有沒有用,自己內心真的沒有答案。直到大二下半學期開學這一個月來,我才漸漸地意識到息以前所做的好像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現在的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會計並不是感興趣,不知道自己那時是怎麼啦?只是聽人說,學文祕嘛,考個會計證,以後好找工作!就報了,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我現在對英語興趣挺大的,我對自己說,如果這次能夠過了六級,我真的會考慮以後從英語方面發展。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3

昨天上午,聆聽的是上海心理協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特聘資深心理諮詢師陳默老師“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成長”的精彩講座。陳默老師以自己多年的研究故事、結合教師的生活現實及工作的性質,幫助老師調整了心態:選擇做一名小學教師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使老師們從心底消除了“教師是個苦差事、高危職業”等負面的情緒,重新給自己的職業定了位:小學教師是個好職業。

教師是個自由度很高的職業。在學校,上課有教室,下課有操場,活動空間寬闊、自由。這在激烈競爭的經濟大發展時代,除教師以外的任何一個職業人都無法擁有的。中午兩個小時左右的午休、下午與學生同時放學的愜意,又很好地使我們勞累的身心得以及時的調整。活動的地點自由、時間自由,身心就會自由。陳老師認爲教師實際上是個“個體戶”,教學自由、教學設計有自己的風格、班級管理有自己的小天地。的確如此,走進自己的班級,關起門來,我們可不就成了“老大”?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說錯了做錯了又沒人跟你過不去,孩子們還會可人的原諒你、五體投地的嚮往你、敬重你。

教師是一個休假較長的職業。一年中,我們擁有累計三個多月的假期,這樣的假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有了更多的整塊兒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與家人,大大增強了自己家庭的和諧指數與幸福指數。在經濟大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吃什麼”已經不再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見面“去過哪裏”的問候會成爲新的中國式招牌問候。世界這麼大,我們想出去看看,只有教師有時間。

教師是一個具有成長性的職業。現在,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一個“學習型”社會,而教師的職業就獨具其功能。想想也是,平時我們無論是搞教學,還是做教研,都離不開學生的監督、同伴的互助、自己的反思。這樣的過程,環環節節都會迸發出新的靈感與創造。教學相長,說的就是教師職業的成長性。在工作中得以學習、成長,這又是其他職業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收穫與狀態。

教師是一個影響他人的職業。關於教師職業的影響性,陳老師給我們舉了兩個生動的例子:上海一個69歲的老人,因爲小學時候家裏窮受過老師的接濟,退休後就找到了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把他奉養在自己家中;一個退休的小學教師在住院期間,侍候他的不是兒女,而是教過的小學學生。曾經的學生,如今的“孝兒”,如何不讓人欣慰呢?“教師”與“母親”同樣偉大,後者給予人生命,前者塑造了人的靈魂。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會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所云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陳老師的話來說“怎麼拔高小學教師的地位都不過分。選擇小學教師是個最聰明的做法”。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4

20xx年11月24-26日,20xx年江西省中學數學教師優質課比賽和觀摩活動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舉行,我有幸參加此次觀摩活動。本次評比活動分農村組、城市組、中年組三個大組,共有41位老師參加比賽。其中萍鄉有3位老師參加比賽。比賽中,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教材的課都有展示。我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接觸了全省各地市的優秀中青年教師,讓我自己在知識技能及專業素養上收穫不少、見識不小。我感覺到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種難以表達的幸福。下面談幾點收穫:

一、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這次比賽的一大特點是學生的類型有很大的變化,教材的版本沒有限制,要參加比賽的老師首先要熟悉幾種教材,瞭解自己所要面對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怎樣的。因此相對以前我聽過的優質課有很大的區別,更有深度,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如《反比例函數》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完了反比函數,而組委會要求選手要按新授課來講,也沒有限制講哪個版本。對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南昌第二十八中學的李巧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堂與衆不同的概念課,整堂課從情境引出數的特徵,其實數學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從哪裏來,概念如何學,運用不同的數學思想,讓學過了學生們對反比例函數概念有了新的認識。我想李老師能上出這麼新穎,正是因爲她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課件新穎、有特色、有亮點、貼切

本次比賽參賽教師的課件做的有新穎、有特色、有亮點且貼近於學生平時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宜春實驗中學王宇新老師講的尺規作圖,整堂課從三個生活中的情境劇引出要學的內容。

情境劇一:生活中貝貝過生日,四個同學爲慶祝生日怎麼切成4塊一樣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將圓四等份;

情境劇二:如何加工一面儘可能大的境子給貝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內切圓;

情境劇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鏡重圓,引出如何作一個圓。他由生活中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將數學問題得到昇華。還有很多參賽教師的課件美觀大方實用,內含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圖片、視頻。讓聽課的老師不覺得累。

三、語言精煉準確,肢體語言藝術性強,課堂形象好

這次講課的教師語言都非常準確,提問的意圖指向明確。對學生的引導自然、評價中肯,言語中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我們都喜歡聽鼓勵的話,學生更是如此,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健康發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實驗中學的賴大吉老師作爲中年組的一位參賽教師,他一身筆挺的西裝,大方得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課上語言精煉,簡單,南昌的劉冰老師,她的語言親切,讓人有美的享受。他們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讚揚鼓勵,肢體語言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的糾正、引導,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對學生都能夠給予的適時評價,促進了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善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次比賽中各位參賽教師都準備了導學稿,章源中學許萍老師講《從月曆到數陳初步》綜合與實踐課,引導學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

五、注重團隊意識

每一個參賽教師不是單打獨鬥,後面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分工明確,對於比賽課的要求進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體備課,每一堂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通過觀摩,我的感觸很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數學的本質,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更加有數學的味道。,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穫了很多,既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後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使我也能夠達到這些精英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5

這個學期,我在網上觀看了名師講堂,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他們對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有獨到之處,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不復制別人的思路,努力把課講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們產生學習仿效的慾望。他新的理念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他認爲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着教師的行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思路新——即體現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同樣的教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近年來,多媒體計算機又進入課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啓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說,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爲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願學、越愛學。

關於講座的心得體會6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代賢聖無處不在踐行着文明與禮儀。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愈加顯得舉足輕重。文明禮儀已然成爲我們生活、學習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有着重要的意義,是良好教養的體現。

開學初,文明禮儀講座,使我獲益匪淺。

老師通過她細緻的講解,爲我們講解了作爲二中學生方方面面的禮儀,幾乎涉足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校園禮儀安全方面,身體鍛鍊等,都是我們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方面。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明白:得體的儀表會使我們精神煥發;見到老師一句親切的“老師您好”會給老師一天的工作帶來力量;一個會心的微笑會不知不覺中拉近我們與同學的距離;得到幫助時的一句“謝謝你”是他人的付出得到的最好回報......這一切的一切,無形中都在體現我們作爲學生的素養,讓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要求自己遵守文明禮儀,心懷感恩。

試想,如果我們學生沒有學生的樣子,儀表不得體,說話不文明,行爲不規範,覺得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的生活該有多麼的糟糕,我們的班級該有多麼冰冷.....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又怎樣去安心的學習呢?所以,我認爲這堂文明禮儀課比文化課還要重要,是入學教育最爲關鍵的一課。

新的學期,新的校園,新的生活。我們每位同學懷着新的希望,踏進了校門,將在這裏放飛我們的理想。讓我們一文明禮儀爲伴,爲我們的學習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做合格的高中生,做優秀的中華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