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

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爲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纔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諮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爲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

《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好書。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說,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爲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本書,它說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爲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本書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爲我所用纔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正如專家所言,它與其說是門科學,毋寧說是一場運動,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積極而又富於建設性的態度。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凡事要往好裏想。當然,是嚴謹的,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就教育方式而言,在傳統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所產生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與積極思想所相背的模式,是一種以悲觀和否定的態度去進行的教育的方式。就像在傳統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習慣性的否定及懲罰教育,無形中就影響到兒童積極健全人格的形成,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對兒童的發展就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無法更好的促進兒童的成長。比如,如果父母悲觀,孩子通常也具有悲觀的性格。或者產生消極、孤僻、偏激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很好的發掘身上的潛在能力。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研究。因此,就可以去尊重學生,深入理解人的成長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掘人的潛力、潛能,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有積極的心理特徵去面對生活。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讀了一些關於教師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非常有幸拜讀了周國韜先生的《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這本書,讀完之後,令我感觸頗深。爲此,我表達如下幾點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

這本書爲人們學會積極的心理調節、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提供了有益的知識和策略,掌握這些知識和策略對於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教師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選取了部分有助於教師心理調適的積極心理學內容,因此命名爲“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覺得非常合理。書中採用了一些心理測量工具和訓練程序,這些內容要求我們學習者進行練習。並且有很好的平臺對其內容進行輔導,以便使我們這些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有關的知識,學會運用有關策略進行心理調適。

書中介紹了“學習能力感”概念、“習得性無力感”等相關內容。其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的有關“習得性無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納入到積極心理學的領域之中。其中的情緒管理能力部分對於我們這些中學教師非常受用。情緒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情緒表達方式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人,一方面能夠在適當場合表現出適當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善於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例如,在正式聚會當中,適當表達喜悅的情緒,在悲傷的葬禮上適度表達悲傷的情緒,在人際衝突中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善於調節氣氛激發他人的積極情緒或者善於安慰他人的消極情緒。情緒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種能力組成:對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開放心情的能力;根據對信息的判斷和利用,成熟地進入或遠離某種情緒的能力;成熟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相關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我會結合書中的方法與實際情況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感到他們真的需要我們,我們不僅是學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燈,還是他們性靈的創造者,更是他們靈魂的塑造者。我會用適當的方法與他們交流,減輕他們的壓力,同事緩解自己。希望我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上,他們的學習,精神能更上一層樓。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4

讀了《教師心理調適和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實踐 、教師職業幸福感、習得性無力感與習得性樂觀、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與壓力應對這五個專題的學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活動,藉助專家的指點,將自己的教育工作儘可能完整、完善。

一、使人學會積極地面對現實。

從尋找問題的積極意義,減少對過去的消極情緒。積極的面對過去—生活滿意點理論及其啓示。學會對過去的感恩。

二、對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幸福感的指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領域存在。家庭領域、交往領域、工作領域。儘管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屬於我們個人主觀的體驗,但對於我們成年人而言,這三個生活領域的事件對幸福感的影響最爲強烈。

職業幸福感對於我們成人而言,職業活動是生活中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從職業中獲得幸福感,其整體感水平都將受到消極影響。

二、幸福教師的共同之處。

1、對工作性質的愛:愛教育。

2、對工作對象的愛:愛學生。

3、對工作材料的愛:愛知識。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平衡現在和未來。

2、從困難和挑戰中獲得幸福。

3、承擔起創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責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潛能。

1、智慧。

2、勇氣。

3、仁愛。

4、正義。

5、節制。

6、精神卓越。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5

一、 首先,改變了認識上的誤區:

以前曾錯誤地認爲心理健康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通過培訓,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面覆蓋在學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師共同參與的,共同來呵護學生的心靈。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育人,也要關注教育對象的心理健康,培養出高素質,健全健康的人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從而爲自己的行爲心理進行評價。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課不能劃上等於。

二、 其次,幾點新的認識:

1、學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師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的感知現實並且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我是一個急性子,脾氣比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順心容易動怒,產生悲觀,憤怒等小計情緒。有時候,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中,看學生不順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順心,不僅是自己不快樂,還會影響周圍的人。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也管得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己,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掌握調整情緒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學會放鬆:如聆聽音樂,赤腳散步,運動,朋友聚會等;恰當地宣泄不良情緒:體力勞動,走進大自然等。培根說: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教知來改善。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坦然地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一些情緒,並努力採取正面的方法來處理一些負面情緒。

2、學會感恩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現在的人都比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體,感恩周圍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點滴。感恩使我們把關注點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務上,生活也由此變得更美好,是自己永遠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

3、做好溝通,與學生打成一片

對待學生,要以平等的角度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說話、表達、傾聽他們的心聲。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應,與學生打成一片,你說的話會讓學生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總之,作爲一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學生也就幸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也就幸福了。

爲了幸福,我們要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作用,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發展!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6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單腿直立站在街上,許多人來到他身邊圍觀,那個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痠痛,周圍的好心人都爲他出主意。一個醫生說,我這裏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個人吃下止疼片後說疼痛沒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個按摩師說,我來給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後說自己感覺上身的壓力很重;一個和尚說,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飛起來,這樣就會感覺很輕,那人想着想着差點摔倒;這時一個孩子走過來告訴他,你爲什麼不用你的另一條腿呢?這個故事裏有積極心理諮詢學的理念,它告訴每個人更好的調動他最大的資源。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積極心理諮詢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倡導心理諮詢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諮詢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諮詢學。“積極心理諮詢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爲積極心理諮詢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諮詢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這份積極心理諮詢學的材料,我感到積極心理諮詢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下面的一段文字給了我極大感觸:作爲老師,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我們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諮詢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並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這些力量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發掘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平時我在教室裏確實關注多的是學生的問題,孩子們週記裏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級裏不好的方面。有時默寫或測試下來或某個學校活動中雖然有表揚的人,但多數會強調某某人如何不認真準備,導致成績不理想或影響了班級形象等等。挖掘的負面的東西比較多。我確實需要動腦筋改變策略了。但如何下手呢?很幸運的是在這份材料的後面提供了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大同小異,主旨都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建自信,幫助他們認識到消極自我認識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進一步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從而積極應對今後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這些活動的可操作性都很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對於我今後方法的改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想我應該時時記住:教育的目標不在於發現“學生的問題”,更不是發現“問題的學生“,而是發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優勢和潛能。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7

學科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爲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

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書中的很多理論,如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幫助我們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特別是ARCS新的動機模式,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爲教不好學生而苦惱。其實有很多時候是我們對於學生的不瞭解,沒能正確認知學生這個年齡的心理與生理的發展,並結合學生實際的認知去設計和實施教學,往往不能去的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了解並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心理髮展有一定的規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有區別的、學生在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上也是有差異的。

通過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書中所提到的很多教學方法、學習策略、結合學科特點的教學對我們的工作有很直觀的指導作用,並具有可操作性系統的學習一些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穫和體會。 我會把所學的用於工作中,做出精品教育。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認識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爲人師者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通過研讀《學科教育心理學》和網絡學習,我從學習心理和學科的學與教兩方面,瞭解了新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技術,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專業知識,讓我從心理的層面重新思考學與教,重新認識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習類型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互作用等,受益匪淺。

教師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8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着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溫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陝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後是那麼的易於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啓迪心靈,這纔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裏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麼的溫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後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爲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閱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麼大的氣力搞免費師範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爲什麼啊?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啊!因爲中國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爲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