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成爲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面臨的課題。

我校舉辦“聚焦作文教學課堂”研討活動是在過去關注作文批改、作文教學經驗交流的基礎上,對作文教學過程的關注。旨在爲語文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觀摩、比較、反思、思維碰撞、相互學習、分享經驗,促使教師們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從而帶動作文教學常態課堂質量的提升。

爲期三天的活動結束了,但我仍沉浸在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創造的學習氛圍之中,享受着,喜悅着,激動着,思考着……上課教師爲我們呈現了十四個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課堂。有的課堂輕鬆幽默,師生在談笑間完成教學任務;有的課堂充滿理性的思考重在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有的課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感受,學生的作品呼之欲出;有的課堂中老師飽含深情的範文使學生感到親切的同時更從字裏行間體驗到“講故事”的真諦……一幅圖片,一個故事,一個遊戲,一段樂曲,老師們匠心獨運。

教學過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們個性的思考,獨特的見解,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感受到孩子們的體驗、思維、創造、發展。同時,孩子們天真、質樸、充滿童趣的語言使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自然。

我知道每一節課都是師生成功的嘗試和新的體驗。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這樣的交流中老師們的心態更開放,“看別人的課堂,說別人的課堂;看別人的課堂,想自己的課堂;走近別人,改進自己的課堂。”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仍是基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能動作用統一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過份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處於被動地位,很難主動地學習、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壓抑,進而影響學生智能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師在例題教學中,將審題分析與例題解答等一一“包辦”,如此的教學使學生接受的信息過於繁雜,且學生往往以聽爲主,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官單一,易於疲勞,致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題美術教學,應突出關鍵,作爲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描述特徵、體驗生活的方法和羣體合作、積極參與的能力,要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手、腦、耳、眼、口交替使用。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上課疲勞,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下面談談個人在教學中對”互動”教學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互動方式

從學校開展的“互助互動”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施“互助互動”必須根據不同年級的實際進行。

⒈低年級—引導互動

低年級的功課是基礎教學之基礎,教學生畫畫、寫字都得從一筆一畫開始,學生表達一句比較完整的話都有困難。不可能讓學生對一幅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低年級的美術課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啓發學生,以提高學習興趣。再說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差生”、“好生”,讓“好”幫“差”進行互助互動,這樣會形成定勢,會讓一個智力開發晚或不善言詞的孩子承擔“差生”的“壓力”。因此,我覺得低年級實施的“互助互動”在選擇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選擇的內容上要適合低年級學生。我在組織低年級學生互助互動時,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每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組的組長也要輪流替換。在內容上一般選擇容易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見解,並具有一定深度的並列式內容。如小組集體創作《走進大自然》,“你看到過哪些美麗的花,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呢?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的多,畫得多。”這些問題學生基本能回答。但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形、色、名,並不能完全統一,組織互助互動,小組成員可以把一種花的不同形、色說完整。而且有的會說不會畫,有的會畫不會說,通過互助合作,學生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好,從而讓學生共同進步。

⒉中年級—啓發互動

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具有一定的評判能力,但比低年級學生好動;回答問題思路雖廣,但不善於抓住重點,容易走題。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主要來自外界(教師),一般能圍繞教師提出的總是去思考,而中年級學生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性增強,受外界控制力減小,什麼問題都問,哪條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級美術課要善於利用學生這一個性特點,有目的地抓住教學重點展開討論,從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學得更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級《你會設計郵票嗎》一課,什麼是郵票?它的由來及組成部分。在中年級學生中展開互助互動的問題討論,教師一定要把關鍵詞、句“扶”正,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討論,得到滿意的答案。

⒊高年級—放手互動

高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小組組織能力、質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較強。因此,在“互助互動”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小組通過自學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綜合紙版畫》一課,學習目標是瞭解綜合紙版畫的一般知識,熟悉綜合紙版畫的表現手法,並能夠運用綜合紙版畫的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一課可以開門見山地組織小組討論,進行集體自學、集體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設計等方面略做點撥即可。

二、根據課型“互助互動”

實施“互助互動”要根據一定的課型進行。如上《畫人物》課,由教師授課和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較好,因爲描繪人物是否形象必須通過自身的多次練習纔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手工課課型《包的世界》製作比較困難,就應該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製作。製作包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法,然後小組集體討論,集體制作,最後每一小組將自己小組學會的製作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師生互動,深化學習

⒈教師導動,激發興趣

教師導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激勵、喚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學生投人教學各項活動中。要達到導動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前瞻、鋪墊、引導等工作。如“新年賀卡的色彩肌理製作”,讓學生了解幾種不同的肌理構成,如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彈噴、壓印等方法。學生能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興奮起來,由此引入賀卡的製作。這樣把美術技能轉化爲豐富的教學內容,不侷限於單一形式或生硬的術語,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接,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只強調課程內容,不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就只能去翻書,不能去觀察和開動腦筋,作畫時抄襲課本或同桌的畫,無法啓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⒉師生互動,形象感知

我們知道,學生對繪畫語言的學習,對美的法則的理解,用簡單的講解是無濟於事的,學生自我的體驗感知是任何東西無可代替的。學生的審美經驗一般經歷這樣的過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創造,體驗、感知是把對事物的觀察、感受內化爲自身的經驗,從而喚起自身的種種情感,激發創作熱情。而傳統教學往往只強調學生受動的一面,以傳授、臨摹爲主。爲此,教學中我總是力求打破單…—的信息傳遞方式,把學生的感知體驗作

爲重要的教學步驟來安排。例如“綵線連彩點”一課,在單凋的點線練習中引用了音樂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點線變幻無窮的魅力。我先放——段節奏鮮明、輕重有致的擊鼓樂曲,讓學生聯想可用什麼圖案來表示鼓點,學生有的說用圓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說用花形、星形來表示鼓點的輕重緩急則可用點的大小疏密來表示。這斷斷續續的鼓點被學生具體化成大小不同的點,既形象又生動,增加了學習興趣。當放第二段樂曲“玩具王國進行曲”時,這下學生興奮多了,他們說感覺好象點都動起來,走起來,跳起來了。是啊,活潑流暢的進行曲何嘗不是表現物體在連續的行進呢?再讓學生聽樂曲把點連成許多流暢的線就沒有難度了。稍加塗色,一張張富有創意的綵線連彩點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這種學生感受中的體驗,降低了技能訓練的難度。

⒊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理淪認爲:教學僅僅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是不夠的。多向交流較之單向和雙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我曾嘗試打破一些教學常規,讓學分組學習,構思時讓學生交流,每一幅畫完成一部分或者結束前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觀看,組內交流與組外觀摩相結合,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產生鏈式反應,使…—種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學生開始不敢畫或畫了—部分不完整,通過看別人的畫,就有了“靈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敢於表現,比如在創作“太空遨遊”這一課,有的學生畫自己了月球。通過觀看交流,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畫太空旅行;有的畫地球搬家,到銀河遨遊,與星星跳舞、與月亮唱歌……

爲促進生生連動的進行,教師還應當創設學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動引入學生之間的學習過程中,在一次手工製作“鮮花送老師”講評時,我嘗試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評述的新方法,、學生每人一件的“小花”製作臨完成之際,我出示了幾張彩色卡和一些紙做小樹。我說:“我給每個小組—塊地,你們把製作好的花和樹種在這快土地上,讓它成爲童話中美麗的森林。”學生們頓時興趣高漲,已完成的學生馬上在他們分到的“土地”上規劃起來。我提示學生,童話森林,還有花草樹木,還有什麼景物?於是種上花,鋪上草,畫上小河,那一棵棵樹就擺在其中。有的還給同伴出謀劃策,裝飾鮮花,最後在每組互相觀摩評述中結束了全課,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後還讓學生把用鮮花裝飾的樹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建立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主發展已成爲術教學改革的主流意識,這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揚棄、也是教與學關係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一讓學生處在—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提倡創造性自主學習,呼喚主體覺醒,是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的取向,也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小學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xx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嫺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xx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

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說:“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衆說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說:“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說:“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爲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xx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爲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蘊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啓發。作爲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兩年多了,一直以來擔任我校試驗部的地理課。由於我本人不是地理專業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裏被冠以“副科”這一不太好聽的名字,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爲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爲此我每次力爭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我們的課本背下來,讓他們在心裏敬佩老師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工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爲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作爲現今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我始終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八年級“水資源”一節中,課文提到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上課時,我又引導學生回顧“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一節中的圖文材料3.3“水資源危機”,結果學生觸動很大。因爲,在學生的意識中,水龍頭一開,自來水就來。土地龜裂、河道斷流,人們飲水成爲困難。對他們而言,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生存環境。我及時利用這組圖片給學生帶來的觸動,讓學生分別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實地反映自己的行爲。同學們都很積極,在短時間的議論之後,有的表演用水龍頭衝腳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還有兩位同學表演用水打鬧的,也有表演用水後不關水龍頭的,當然也有表演節約用水的。我沒有對學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爲而批評他們。相反,表演浪費水資源的同學,他們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實行爲,說明了他們已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爲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表演之後,請學生分組討論今後我們應如何合理使用水資源,然後各組推選代表發言。活動結束後,我注意觀察學生日常生活用水情況,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能夠做到節約用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比如在講述《陸地和海洋》一課時,正好是我國的“神舟六號”宇宙飛船上天,結合時事,既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學生對現實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纔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纔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髮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係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爲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於回答的精神,並儘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爲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爲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學生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爲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八(3)班的趙瑞傑,是一個讓老師家長都頗爲頭疼的學生,但是自從擔任地理課代表一職以來,協助老師嚴格要求班內學生,認真及時收發作業,自習課佈置作業、讀背聽寫,着實成了老師的好幫手。

4.親身體驗教師角色,激發聽課興趣

上課老師講,學生聽,天長日久,相當單調、枯燥。在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時,我嘗試讓學生講,我來聽,結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 學生自己或身邊同學上去講課,無論好壞,對於他們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講的用心,聽的專心。②.“我”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同學,他的學習使命感、責任感無形之中就會增強。感覺要教好別人,首先要自己學好。③讓他們相信:地理的知識點,只要學生肯學,真的就能自己學會。通過當老師講課,體會老師講課的辛苦,增強學習信心,感覺地理知識不難學。④.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之上,當然更激發了興趣,即使個別知識點沒有處理好,沒講清楚,也覺得沒什麼。甚至有的同學自己覺得講的不滿意,要求在講一次。⑤體驗課堂,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上課時學生如果不認真聽講故意搗亂該怎麼辦。七(3)班的高仁在講課中,就提出“孔燕同學上課太調皮,不專心聽講”。這樣在以後的課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約束了。

5.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地理不是本人專業,對於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不能專心致志地鑽研教材,因此在教學時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藝術。同時對於怎麼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多背死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裏,我還僅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滿腔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永遠不滿足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於實踐,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爲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爲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幾年的歷史教學,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爲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爲主,學生則是聽衆。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啓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爲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啓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爲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爲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爲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曆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鑑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爲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爲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傳統的高中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羣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爲,高中的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纔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