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銀行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銀行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銀行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銀行培訓心得體會1

一、與時俱進強素質

學習可以提升素質、學習可以開啓智慧,學習是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的需要。雖然學習已經結束了,但行長在課堂上講的話語仍在耳畔迴響:“業務學習,從大的方面講,是爲整個建行的發展,但關起門說話,我們都是一家人,學習是爲你自己,面對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你不去充實自己,下一個淘汰的就是你。”多麼質樸的語言,一語道破學習有多麼重要。一方面,只有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有端正的態度,纔能有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要着眼實際,要緊緊圍繞當前我們工作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業務知識學習,才能使自身素質儘快更新,才能在立足本崗位的同時,認真研究和解決崗位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纔能有長遠的目光、規劃和創新精神,才能爲本部門的發展提供好的建議和措施。也只有不斷的跟進業務的更新變化,才能在實際工作中,面對複雜的局面,沉着應對,用學過的業務知識去指導工作,推動工作的發展。

二、創新思維抓服務

說起服務也許是老生常談,服務在字典中的講解是爲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或爲某種事業而工作。從建國到現在,也許人們心中一直都是理解爲字典中的表面現象,說實在我本人也一直如此以爲,只要有着滿腔熱情,就是周到的服務,但通過叢主任的一番細緻講解,使我深刻的領會到服務有着更深的含義,服務有外延和內涵,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只是他的外延,而內涵更需要我們去挖掘,這就需要我們有創新的思維。因爲我們的外延式服務,如微笑服務、三聲服務、幽靜的環境等等,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有加強內涵式服務,如對客戶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針對不同客戶實行量身定做理財產品、使客戶在我行的產品有單一變成多種、實行親情式服務、幫助客戶提高產品收益等等,才能留住客戶,纔可以打動客戶的心,重而挖掘更多客戶資源,纔能有同他行抗衡的資本。其實只要我們能創新思維去搞服務,去抓服務,才能使我們的服務水準上升爲一個新的水平。

在這次培訓班中,每課同事們都很早來到教室,講課時認真的聽,仔細的記筆記。從大家的身上我也感到了一種活力,一種動力。我會將這次學習所獲運用於工作,更會以這次學習爲契機,強化學習,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爲期十天的省行培訓轉眼即逝,這裏留下了我們靜靜聆聽前輩教導的身影,這裏留下了我們最真最燦爛的笑容。暮然回首,這樣歡聚一堂的機會已然不多,我們即將浩浩蕩蕩的奔赴工作崗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戰,內心誠惶誠恐,卻又滿心歡喜和期待。

如果有人問我,培訓期間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想說,是榜樣的力量。每一位爲我們授課的省行領導,他們的做人準則、工作經歷和體會都深深的感染着我們,他們博學多才,他們經歷豐富,他們謙遜有禮,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甚至連培訓班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老師,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服務精神,都令人爲之動容。感謝培訓班的老師爲我們真誠而溫馨的付出,感謝省行提供的培訓機會,帶給我們全新的精神洗禮。

如果有人問我,培訓期間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想說,是實現了由菁菁校園的學生走向職業人的心態轉變。在這裏,我們瞭解了中國農業銀行的發展歷程、基本概況、業務模塊、風險管理、公文規範、服務禮儀、薪酬管理體系,人才培養和晉升制度。通過系統的學習,學員們明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規劃人生藍圖,躊躇滿志。

“違規就是風險,安全就是效益,合規創造價值……”,依法合規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銀行業是個高風險的行業,在金融創新浪潮的推動下,金融業逐漸發展成爲主要提供風險轉移策略的銀行,從某種意義上講,商業銀行就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以“經營風險”爲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夠爲商業銀行創造附加價值,在市場上獲取盈利機會的風險承擔能力,是現代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之所在,風險存在於商業銀行的每一個業務環節,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現爲每一個員工的習慣行爲,因此,作爲一名銀行從業人員,我們應該時刻具有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自覺性,主動預防工作中可能潛在的風險因素,同時,注意保護自己。

“歡迎加入農行大家庭!”這句溫馨的話語不斷地在每一位前輩的發言中得以重複,確實如此,培訓期間,培訓班通過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增進學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其樂融融。

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充實,上課學習,體育比賽,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排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爲新學員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融入農行大家庭的舞臺。特別是文藝匯演的排練,加深了學員們彼此的瞭解,我們肆意的揮灑青春的汗水,綻放最炫麗的青春,在文藝匯演這個活躍的大舞臺上,充分地展現農行新一代員工的亮麗風采!在此,預祝XX年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第三期新員工培訓班文藝匯演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農業銀行在成功上市之後,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爲中心,以效益爲目標,努力把農業銀行建設成一家面向“三農”、城鄉聯動、融入國際、綜合經營、致力爲最廣大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現代化全能型銀行。我們作爲農行的新員工,本着愛崗敬業,勤勉盡職,依法合規的職業心態,踏上征途,追求卓越,共創輝煌!

最後,謹以下文與各位同事共勉: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知難行易,知行合一,行我所信,信我所行。

銀行培訓心得體會2

在信用卡的營銷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四個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是對產品的把握;

第二,是對市場的瞭解和開拓;

第三,與客戶面對面的營銷;

最後,就是申請表格的填寫和客戶的維護。

首先是對產品的把握。

熟悉產品的各種功能並不代表對產品的把握。

剛開始,我拿到資料後的第一感覺是,這麼好的產品,一定會有市場,我還準備了很多套說辭,如果客戶問我這是什麼卡?我就這麼說。

如果客戶問我,你們行的卡有什麼特點?我就那麼說。

可是當我真正面對客戶時,他們的問題完全出乎我的意外,已經脫離了本身的功能。

他們根本不會問你信用卡的好處,而是問你,你們的卡收不收年費?或者說我錢包裏的信用卡已有好幾張了,我不想辦了?還有的說你們行的網點少,還錢不方便。

說的最多的是,我沒有用卡的習慣。

這些問題弄的我是措手不及,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張令我自豪的、非常漂亮的信用卡。

到底是我出了問題,還是客戶出了問題。

最終,我發現忽略了三個細節:一是建行在9月之前,已經覆蓋了一遍信用卡市場,我行的信用卡和該行的信用卡有很多的同質性;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量入爲出;

第三個就是人故有的性格在作怪,明知是好東西,偏偏不辦,因爲他對你不熟,請人辦事要講人情的。

經過一陣時間的思考,我對信用卡的認識開始轉變。

我們只有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問題,纔算是真正把握信用卡。

信用卡在銀行工作人員眼中是可以透支的卡,但在客戶眼中,它是什麼?是放在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是一個鼓勵你用錢的工具,是放在皮夾裏的累贅,是用來可以交換人情的砝碼等等。

目前的信用卡市場是很不成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完 善。

我們一味去強調信用卡的透支消費功能,我覺得是一種誤導。

很多消費者不接受這種理念。

所以我營銷的時候就說這張卡只是一張應急的卡,當資金週轉不靈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張卡來救急。

這樣一說,相當一部分人會認同,他們認同了,就有機會了。

營銷到了這種程度,那些問什麼是信用卡,信用卡有哪些功能的人,反而倒很容易成爲卡的用戶。

就是那些有着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的客戶,我們只有對症下藥了。

銀行培訓心得體會3

近日,總行在全行組織開展合規文化建設大討論活動,不斷增強員工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提高合規經營的自覺性。本人通過這次的學習活動總結了以下心得:

一合規建設必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必須有不斷構建合規文化宣講教育常態機制作爲基礎,我們必須找出全行上下在合規管理和合規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教育、制度、執行、監督、整改、獎懲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促進合規文化深入推廣根植,保障全行各項業務又快又好的發展。合規建設不但是爲農行,而且是爲他人,更是爲自己,“合規是嚴肅的愛,是一種對每個人負責任的愛”。

二我們要着力解決思想認識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檢查不到位、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感情代替原則,接受合規約束、養成合規習慣的良好氛圍,促進合規文化推廣的根植。

合規文化宣講的成功實踐證明,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瞄準目標,認真抓,認真做,就能取得事半功倍。合規就像紅綠燈,你遵守它,它就會保護你。很多人都認爲一提到合規,就覺得受到了束縛、業務不好做了、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在接受合規管理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這樣或那樣一些牴觸情緒。但是我們要明確這點“合規文化是立行之本,經營之本”,合規與業務發展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對立的。合規像紅綠燈一樣維護着業務發展的秩序,擔負着爲經營管理保駕護航的職責和使命。

三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真人真事,各種案例都反映了合規建設的重要性,十次小的違規操作可能造成一次較大的飛行故障,百次較大的故障可能釀造成一次打的飛行事故,十次大的飛行事故就可能造成一次空難。這就要求我們從根源上控制風險,杜絕違規操作,不給“事故”留下任何可乘之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們的事業在合規大道上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們要經常參加一些“學內控制度,創合規文化”的活動,真正的使合規文化融入我們員工的日常行爲,融入具體的業務活動,爲全行業務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合規基礎。四合規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艱鉅而又意義重大的系統工程,我們大家必須再接再厲,結合日常業務工作提升年活動創新工作思想和方法,把合規文化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下去,爲打造優秀大型上市銀行提供強有力的合規文化支撐!

銀行培訓心得體會4

首先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參加本次建設銀行的員工培訓,行裏 的領導對這次培訓進行了很周密的安排,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們迎來了5天緊張的學習,走進會議室,乾淨舒適的環境還有人手一瓶的.礦泉水,都體現了對員工的關愛,體現了建行的“以人爲本”的精神。 業務學習培養的是我們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這些基本操作才能開展好銀行業務。在第一堂課上,我們學習了中國建設銀行的歷史沿革,從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宣告成立,到今天中國建設銀行成功上市,經歷了“三起三落”的反覆,在這期間,建設銀行曾控制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進行的每一項重大工程的建設資金。不論我們今後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瞭解建設銀行史,伴隨着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功的偉大歷史階段,把我們的事業融入到這短輝煌的歷史中。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學習了建行主要產品、個人金融發展戰略、銀行相關法律知識、員工行爲規範等理論,對銀行幾個主要部門的業務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作爲一名建行員工,我們每天要以金錢和數字爲工作對象,這需要時時處處的細心謹慎、誠實守信、對每項工作負責到底。還需要每個行員以熱情飽滿的精神對待每天的工作,以燦爛的笑容面對每一位客戶。培訓課上,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櫃面業務操作流程,包括對公業務和對私業務,這是我們大部分人入職後要從事的工作。

作爲建行即將入職的員工,不僅要業務精通,個人素養和道德也要非常好,不僅是對客戶的尊重更避免了自己墜入罪惡的深淵,我們要本着“經得起誘惑,忍得了寂寞,受得了委屈,經得起挫折”的態度來工作每一天。

短暫的培訓結束了,我與我的同伴共同學習了建設銀行的知識,也一起步入了職業生涯,希望我們的友誼與激情能與建行共同發展。

銀行培訓心得體會5

根據總行人誚衲7月1日至7月10日在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參加“中國人民銀行20xx年第二期中級職稱(經濟類)培訓班”。短短十天的緊張培訓,的確令我獲益匪淺。

首先,增長了自身知識,改善了我的知識結構。本次培訓主要安排了十個方面的講題,既包括有具體業務知識,像“新形勢下反洗x工作現狀及發展”、“我國社會徵信體系建設問題研究”,也包括有宏觀方面課題,如“宏觀經濟波動、貨幣政策與穩定”、“當前國際局勢熱點透視”,還包括有與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內容,如“履職能力與創新思維”、“國家公職人員心理問題及其調適”,等等,擔任授課人員既有總行領導,也有教授學者,他們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從方方面面幫助我們增長了見識。有些領導、學者還將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合盤托出,如此近距離聆聽業界權威們的耐心細緻講解,我覺得這樣的機會對於我們基層工作的央行幹部真的是非常難得、非常寶貴。衆所周知,當前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我們自身工作中所面臨的知識更新頻度更快、任務要求更高,此種形勢下,此次培訓爲我們提供的知識養分,對於豐富我們的知識積累、改善我們的知識結構,促使我們在現實挑戰面前遊刃有餘地做好本職工作,儘管說有些杯水車薪,但無疑是雪中送炭,益處多多。

其次,加強了同行交流,汲取了有益經驗。本次培訓,還穿插了座談討論、工作經驗交流環節,這爲我們學員相互之間溝通了解、取長補短創造了契機。此次參加培訓的150名學員,分別來自全國各地,雖然說我們大家都在基層央行工作,但畢竟,各地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在工作認識上每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工作開展上不同單位也會有自己獨到的經驗。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通過小組座談討論,使我對今後如何立足本職崗位高效做好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通過聽取大會經驗交流發言,使我對一些地方基層央行在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搞好國庫業務工作、促進貨幣政策實施等方面先進的工作經驗,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在此意義上可以說,此次培訓不僅爲我們基層央行工作者搭建起了一個學習知識的平臺,同時也爲我們打通了一個彼此交流實踐經驗、共同促進基層央行事業穩步前進的有益通道。

再次,明晰了身份定位,把握了工作方向。無論是在總行領導的授課中,還是學員之間的討論過程中,大家都普遍提到,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中級職稱在很多人而言不過是一個“影子身份”。這主要是指我們自身對於“中級職稱”的意識還不夠強,在開展工作時很難想到自己是一名中級職稱人員,應該如何更有效地加強學習、如何更高效地開展工作;而作爲很多單位,也較少在實際工作當中有意識地激發中級職稱人員的潛能,更好地爲中級職稱人員應對挑戰、創先爭優創造更有利條件。其實,在全國人民銀行系統,中級職稱人員佔了半數,他們的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我們整體的工作效果。這次由總行人事司部署、鄭州培訓學院組織實施的中級職稱人員業務培訓,可謂審時度勢,抓住了關鍵。這本身就向我們廣大中級職稱人員釋放了一個“認識自我、建功立業”的強烈信號,而通過十天來的學習交流,又進一步促使我們明確了在今後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自我、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爲一名中級職稱人員作用,在本職崗位上紮紮實實履行職責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