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1

爲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豐富閱歷、調動工作熱情、激發工作幹勁,同時爲了親身感受國內發達城市的名牌學校的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及管理經驗,開始了上海學習之旅。

旅途中,我們途徑南京,鎮江,無錫,蘇州,最後到達上海,從車窗中感受了各地繁榮的經濟和獨特的人文氣息。閒暇時間我們領略了國際大都市——上海的高速電梯,聞名海外的東方明珠,繁榮的南京路步行街,悠久的城隍廟等,所到之處經濟發展快、城市建設氣勢恢宏、全市文明程度極高、生活節奏快、學習氣氛濃厚,在視覺和心靈上給我以強烈的衝擊和震撼,真正體會到國際大都市的風采。本着團結互助,求真務實,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既考察、又學習的有原則,圓滿完成了這次內地學習考察的全部任務,回顧學習考察的經歷,讓我感慨萬千。所參觀的學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觸頗深。下面我就談談這次考察學習的一點感受和體會。

一、以學生爲本的素質教育理念

真正的教育是以學生爲本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歸宿。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旋律,新課程的實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斷實現,成爲落實素質教育的助推劑,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者是教育發展、學生成長的生力軍。我們考察的鞍山中學,市八中學等三所學校,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科學的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用愛去教育學生。

愛是教育的靈魂。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等等,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只有注入了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爲一名成功的教育者,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培養學生“能力”是教育的主題

期間,我們參觀了鞍山中學,市八中學等三所著名學校,並聽課交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注重探究過程,探究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而不是傳統的知識的灌輸,因此我們要改變教育理念,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爲目的,培養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是我們教育改革的方向。

總之,此次考察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並不能展現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做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爲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2

我隨中山區教育局中小學校長參加了“全國校長高級研修班”赴上海華東師大學習。聆聽了多爲專家的教誨,還親臨了長征中學、甘泉中學參觀考察。我最大的感受是上海地區不愧爲全國教育改革的前沿,在經濟及教育發展上思想觀念之新、之高。思路之前、之清。措施之硬、之全。工作之實、之真。發展之快、之大。等方面都在我們內心產生了極大的震撼,我獲益良多,體會頗深。

一,見微知著的文化環境

走進上海中學,首先被學校的藝術特色所吸引。粘貼在走廊牆上的芭蕾、鋼琴、舞蹈、美術等作品等都使我們讚歎不已!專業的`設施,固定時間邀請知名專家來講座。學校面積不算大,但整體整潔、美觀,佈局合理,雖有不大的操場作爲活動場地,但學生課間操時也是井然有序。

二,人才強教的隊伍建設

通過校長的介紹我們感覺到上海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因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關鍵。上海之所以是我國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名校雲集,主要是因爲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們愛崗敬業、知識淵博、善於交流、親和力強、表達流暢,學生喜愛。在交流中,我們感覺到上海的教師有一定文化底蘊的(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個人和我們年輕教師學習),他們的知識面很廣,教育理論、財經政治、新生事物都有所涉及,這與他們生活在上海大都市環境有關(本身接收到的信息大而新),同時上海也是我國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對教師的選拔、培訓也有他們自己的先進理念與做法。每年都有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從這個事例不難看出學校師資力量的雄厚和上海市對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培養的力度。這也充分說明了積極促進學校優秀教師隊伍形成的意義。

這對於我們來說雖不能給教師創造出國學習的機會,但作爲學校今後要更加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逐步建立完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規劃。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學校的幫助下自主的發展,如通過“師徒結對”活動、通過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建設、組織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等,倡導新型校本培訓學習方式的形成,從而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針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深入,作爲學校的校長,肩負的職責重於泰山。據幾位專家,教授的分析,現階段校長除抓好學校常規外,校本教研,校本課程的開發也至關重要。一所學校的質量離不開校本教研,教師的.素質更是離不開校本教研。

總之,通過上海學習,觀念得到了提升,理論得到了昇華,見識得到了拓展。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3

7月1日至16日,我有幸參加了紅河州州委組織部組織的赴上海學習考察的《新型工業化建設》培訓班,歷時半個多月,期間,認真聽取了資深教授的知識講解,實地考察了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建設情況,對我來說既對新型工業化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又親眼目睹了我國金融中心城市的繁榮與發展,這對於我們企業今後在工作中如何理論結合實踐有着很大的幫助,短短的十幾天學習時間,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受益非淺,通過這次學習,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學習機會難得,應當倍加珍惜。

在企業由於工作任務比較重,能到國家一流的城市參加此次培訓學習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我公司來說,目前班子裏只有我一個來學習過。這次學習,公司領導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爲了使我集中精力學習好,已將我分管的工作全部交給了其他同事,想到在家的戰友們仍在一線辛苦地工作,心裏多了一份對組織的感激,也增加了認真學習的動力。應當說,外出學習,無論從組織信任、鼓勵,同志的支持,還是家庭的理解,都迫使我要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將先進的理念帶回去,用起來,爲我公司下一步的發展作出自己努力。

二、培訓效果好、教師水平高。

在學習期間,上海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安排了裴蓁、陸順良、李令德等上海多位知名的教授給我們上了《企業文化》、《執行力》、《溝通管理》等課程,李令德教授還對上海經濟發展與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讓我們對上海有了更深的認識,幾位老師的講解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既有理論指導,又有案例講解;既有政治、經濟內容,又有社會科學、心理學等知識;他們能抓住重點,層層剝開,讓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使我的思想瞬間有了昇華。

三、考察讓我們對新型工業化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海自古以來都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金融中心,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騰飛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出了許多好經驗,受到全國、全世界的普遍關注,許多好經驗、好方法在全國進行推廣。在學習期間,組織上安排了到多家企業考察,親身體會了工業化建設在我國的蓬勃發展,最難忘的是寶鋼之行,寶鋼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聯合企業,是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鋼材總供應商。

四、學習考察對今後工作的啓發

通過這次考察學習,聯繫我公司的實際,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議。

一是要創“學習型、創新型”企業。首先,各級領導幹部認識要到位、思想要統一,要有一種朝氣蓬勃、敢創敢幹、積極向上、雷厲風行的良好工作作風,與此同時,提高員工素質、培養人才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涉及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課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寫到:“員工是資產和資源,不是成本和費用。”他所強調的是人的價值,因此把員工當作資源還是成本,這就是體現了經營管理者的戰略眼光和價值觀,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凡是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強的企業,肯定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鼓勵職工技術創新、技術改革,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

二是及時準確掌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把握各種機遇,使企業生產多元化。單一的生產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即有優越性也有風險性,正確把握政策與時機,不斷擴大生產經營範圍,合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逐步向其它產業滲透,讓企業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4

上海之行是一次學習之旅、收穫之旅,更是一次增強信心的動力之旅,上海超常規的高速發展態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反思、借鑑、感悟。

三點收穫:

(一)開發成就了上海

1990年10月10日是上海難忘的日子。那年,一位老人“抓緊上海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話語石破驚天,之後,上海滄桑鉅變。上海確立了“開發上海,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十六字方針,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以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強的措施,開拓進取、大膽探索,建設了一個嶄新的新上海,告別了一箇舊時代,開闢了一個新時代,成爲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成爲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上海之行,不但見證了鄧書記南巡之行的意義,更見證了此後改革開放的新進程。改革開放成就了上海。

(二)改革造就了上海。

上海鉅變背後點石成金的力量源自於改革。上海新區政府採取“資金空轉、土地實轉”的創新開發方式,由政府部門按照土地出讓價向開發公司開出支票,作爲政府對企業的資本投入,併成爲該開發公司的國家股股東;開發公司將此支票背書後,作爲土地出讓金支付,交給土地管理部門,並簽訂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合同;上海市土地管理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後,再將從開發公司得到的出讓金(支票)收入全部上繳給財政部門。政府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又提升了土地價值,加速了土地開發一級市場循環進而加速了城市化發展速度。上海新區運用資本運用方式,藉助外力大膽創新,破解了發展中資金不足的“瓶頸”。改革煥發了經濟活力,改革造就了上海。

(三)創新是上海的生命力

創新成爲上海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的創新。發展道路創新、體制創新、區域競爭力的創新。上海新區以建設新技術產業基地爲目標,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爲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經濟、金融、貿易中心,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建設、高定位、高標準的科技發展之路;上海新區從一開始就一直在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按照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來進行運行管理,很多地方實行二級政府管理,較之傳統的政府模式,上海新區政府機構減少了2/3;人員減少了1/3,提高了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管理效能,政府從“審批員”變成了“服務員”。“一門式”、“十分鐘”讓老百姓明明白白,“零收費”政府送來了免費大禮,轉換了政府角色,從而推進了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設;合理規劃產業佈局、提高園區競爭力。上海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高科技園區爲基礎,大力建設產業園區,把園區作爲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建設強化了發展主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羣和產業鏈。上海不斷在創新,建設“創新上海”已成爲上海人的追求。

三點啓示:

啓示一:突破

區劃四年來,包河區負重奮進、頑強拼搏、實現了新跨越,建設了一個新包河,贏得了第一城區的稱號。新一屆區委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提出了因湖作爲,打造“安徽上海”的偉大夢想。今日上海一行,讓我們感受到明日“安徽上海”的雛型,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這一夢想的壓力和差距。首先要在三個方面求突破。

(一)思想觀念上。上海善於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創造性地把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思想大膽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敢爲人先、勇於拼搏,在全國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資金空轉、土地實轉”、“小政府、大社會”、“戴帽子、掛牌子”、“二級政府、三級管理”都是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面對省、市的高度關注,我們不能坐失良機、止步不前,必須解放思想、登高望遠,只爭朝夕,搶抓新機遇,尋求新突破,謀求新發展。

(二)發展戰略上。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核心。上海新區建設的高起點、規劃的高定位、管理的高水平,值得我們借鑑。良好的城市規劃、寬暢便捷的成功交通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個建築物都是一件藝術品、觀賞品,氣勢恢宏、佈局巧妙,蔚爲壯觀,金茂大廈高貴身價,洋山跨海大橋、磁懸浮列車不僅僅是交通、商業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蘊含着旅遊的商機,已從商業模式拓展到旅遊資源的開發,成爲交通、餐飲、購物、觀光的集成體,吸引了世界眼球。我們必須正確審視區情,在新區規劃上要大氣派、建設上要大手筆,定位上要超前,推動新區大發展。

(三)人才隊伍上。上海新區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和巨大的發展的潛力,究其原因,根本在於他們在建設人才高素質上有新招,造就人才“金字塔”,有一批適應新形勢要求、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必須以人爲本、廣納賢才,構建人才高地。

啓示二:創新

“80年代看特區,90年代看上海,世紀之交看西部,新的世紀看東北”。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全國各地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歷史進程。比較發現差距、差距催生創新、創新促進發展。要縮短差距,模仿不行,建設“安徽上海”,走“上海上海”之路不行,唯有靠創新。一是創新須知學。創新是智慧的結晶、靈感的閃耀,思想的火化,沒有思想,沒有淵博的知識就沒有創新。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做學習型幹部,從過去注重資歷和學歷,轉變爲注重知識和能力。“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新”,知識積累越豐富,創新的成功率就會越高,創新思路就會越清晰。二是創新須知情。知情就是了解和掌握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區情。吃透上情、把握區情,瞭解下情。“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統攬全局,善抓機遇,才能勢如破竹。建設“安徽上海”,要抓建設“濱湖新區”這個尚方寶劍,爭取政策、優化環境,把“安徽上海”打造成“磁場”、“窪地”,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的聚焦。三是創新須知“活”。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激發經濟發展潛力。在招商引資上招招新、招招實;在資本運營的方式上敢於大膽創新,建立政府引導,開發商爲主體、區內自行平衡的投資開發管理體制;要制定實施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政策,使“安徽上海”成爲區位優勢、政策優惠、土地優價、服務優質、設施優良區,突破發展的“瓶頸”。

啓示三:信心

學先進,重要的是學精神、學思路、學作風、學膽略。感嘆之餘,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上海之行給我們增添了信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實現“安徽上海”的夢想。伴隨着飛馳的磁浮,“濱湖新城”的前沿──包河區,將以磁浮速度建設“安徽上海”,不久的將來,一個璀燦奪目的“安徽上海”將矗立在巢湖之濱。

赴上海學習考察心得體會5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按照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我有幸參加了xx省組織的大學生村官赴蘇州、上海學習培訓班。培訓期間,蘇州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原蘇州市委副書記xxx、優秀村幹部代表及農村幹部學院的有關領導對蘇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功經驗進行了介紹,並實地參觀考察了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蘇州保稅區和華西市村等地,近距離、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蘇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視點、新思路,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啓發,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親身感受到蘇州經濟發展的滾滾浪潮,真切感受到蘇州人大膽試、大膽闖、敢爲天下先的膽略和氣魄。這次學習培訓,雖然時間較短,但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今後工作有很大啓發。現將我的學習考察情況和一些體會彙報如下:

一、蘇州經驗

一是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力。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蘇州破除障礙、引領發展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30年,蘇州藉助背靠大上海的區位優勢和悠久文化的人文優勢,看準時機,搶抓機遇,培育“不管東西南北風,咬住發展不放鬆;不闖官場闖市場、不比官職比貢獻,有作爲纔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親商、安商、富商;幹部辦企業、老闆當領導,全部放開、全民創業”的新觀念,強化“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新意識,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蘇南模式,誕生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三大-法寶。蘇州的實踐證明,思想活躍,發展纔有活力;思想僵化,發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搶抓機遇,才能高人一籌;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勝出,才能在加快發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帶動助推發展。文化已成爲蘇州城市競爭力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蘇州從思想上認識到文化是一種經濟狀態,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堅定做優做強文化產業的信念,積極利用蘇州“文化高地”的優勢,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蘇州的文化競爭力,促進和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蘇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護,已經走出了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爲基礎、爲主體,打造新區、園區,形成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實現了新區園區對古城的反哺。目前,從蘇州老城區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內最高建築北寺塔,僅從這點就體現了蘇州在古城保護上的力度和效果。蘇州也非常注重現代文化的發展與張揚,近年來蘇州興起太湖文化論壇,爲蘇州太湖確立了“文化新地標”,進一步推動太湖的保護和利用,推動太湖生態文明與區域內經濟、文化、旅遊等的互動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也建設性地推動蘇州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是優化環境促進發展。蘇州視環境爲形象與財富,視環境爲經濟資源與生產力。一方面,加強硬環境建設,“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爲招商引資的核心,相繼高標準成立了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吳江開發區等一批省級開發區和一批鄉鎮工業園區。同時,加大園區周邊環境整治力度,讓蘇州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徹底改善了城區和園區的環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園林式東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強軟環境建設,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乘數效應。通過職能歸併、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壓縮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一站式”、服務體系、“電子政務”建設等措施,不斷提升辦事效能;樹立服務第一的觀念,倡導“辦事高效,信守承諾,不講不好辦,只講怎麼辦”的服務理念,變“管理型”政府爲“服務型”政府,營造與國際接軌的良好投資軟環境,以人性化服務、契約型服務等舉措吸引外商投資。

二、蘇州啓示

在學習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到,蘇州有很多東西我們學不到,但也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可以借鑑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資、服務環境和狠抓落實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是採取各總方法,解放村民思想,從黨員、幹部開始帶頭示範,幹出成效,取得村民認可。敢於創新,敢於進取,改變觀念,不斷地解放思想、激活內在動力,廣泛發動村民各顯其能,各盡所職,不斷縮小城鄉差距。

二是緊緊圍繞本村實際,牢牢抓住各種機遇,以時不我待的作風、向上爭取的產業發展等各方面的發展項目,形成一個爭項目、跑項目、咬定發展不放鬆、一心一意搞建設、保持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推進發展不放鬆,村民增收放第一的良好的工作風氣。

三是注重發展,挖掘集體經濟,以鄉村種養殖業爲突破口,引導村民不斷做大做強做出成效,把精力集中在謀發展上,創新發展理念,做到發展一例,就要成功一例,特別是參觀了華西市村的鄉村成片種養殖業,使我看到了我們村的希望,有了學習的榜樣,更使我對xx村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通過學習了他們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好理念的同時,結合自身的一些優勢,使我更有決心有信心把我村建設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