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執行力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1

執行力不僅涉及工作管理,還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貫徹着整個人生。

許多人只是想到工作的執行力,那他就排斥這個問題,因爲誰都想工作輕鬆一點。要將執行力提高到整個人生構成,他纔會重視。

我們做事或整個生活,基本是三個過程組成:思想過程、行動過程和實現終點。其中行動過程就是關於執行的過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過程,沒有執行,再好的思想和方法都沒有用,更不要談實現了。

執行力首先是起始於:你馬上要去做嗎?這要克服懶惰、恐懼、拖沓。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就在這一步邁不出去。有的人晚上想得好好的,早上起來又不做了,這是懶惰造成;有的人剛要做,被一個困難一擋,有顧慮了,又收腿了;有的人被無關的事拖住,不管是有意還無意的,總是執行不了原來的想法。要能夠邁出第一步,真的需要勇氣和決心,逼都要逼自己去做的。因此執行力首先是勇氣和決心,這難道不是人生所必備的嗎?

執行不僅是做,還要說。就舉做夢吧,有的人愛做夢,但對於做光做夢型的人,是談不了執行力的,這種人甚至沒有勇氣或想將夢想告訴別人,他從不說的。有的人會將夢想告訴別人,讓別人去實現,別小看這個“告訴”,這也是執行力的一部分。作爲管理者,要能夠將夢想告訴手下或合作者,並讓他們去做;作爲長者,要能夠幫助小孩建立夢想,並叫他去做;作爲智者,要解析夢的迷惑,給夢者指引實現夢的道路。所以,說者之說,也是執行。有質量的執行力是含有智慧的。有的人蠻幹,不是將事情搞砸,就是事倍功半;也有人投機取巧,要麼想不付出勞動,要麼是不知道有的執行是不能省的。要知道正確的執行、合理的執行、省力的執行、事半功倍的執行,那需要太多的智慧了。

其實,也不要想太多,簡單的直接的執行,也很好,可知道執行過程的收穫不僅僅事情本身。不是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嗎?智者和仁者的做事(執行)是不同的表現,我覺得都是智慧的,有智慧的生活纔有質量。

執行力還包含堅韌。有的人走到半路,發現路不好走,又回頭了。半途而廢的人和事是太多了,這裏不要多說了。需要提高到一個高度:沒有堅韌的人生是沒有體格的,不僅缺乏執行能力,也沒有健康的思想耐力,往往終身一事無成。

如果人生是一座大樓,思想過程是埋在土裏的基礎部分,執行則是露出地面的'部分,而實現則是竣工的禮炮。如果人生如大戰,指揮大營是思想,陣前戰鬥是執行,實現則是插上勝利的紅旗。

這裏不說管理學所言的執行力,只從人生角度來談,但願有點意義,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2

例如我們售後在處理儀器問題的時候,在過去,客戶有問題會先聯繫工程師進行處理,在確定無法電話溝通或上門處理的情況下會聯繫客戶將機器發回,我們接到儀器後,先聯繫負責工程師確定客戶相關信息,再聯繫客戶確定儀器問題,最後纔是對儀器進行維修處理。這樣做可以有針對性的處理儀器問題完成維修,但是有沒有更好的更有效率的處理方法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整個售後流程進行完善與改革,這也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如何進行更聰明的工作。

現在的流程改善正是這種更聰明的工作的體現。現在,售後問題的處理更加流程化,增加了售後內勤的統計和協調功能。舉例來說,當客戶儀器出現問題時,首先撥打400售後服務熱線,售後服務內勤接聽400電話並記錄客戶問題,再協調工程師來處理問題;或者客戶直接聯繫的工程師,那麼工程師也會先聯繫內勤統計維修信息,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如果客戶無法自行處理或者需要工程師上門解決時,客戶需將儀器返回我廠,售後內勤來與客戶直接溝通了解儀器的相關信息是什麼問題,是否超保,維修後是否收費,並記錄這一情況,反饋給工程師。

改進的流程的好處是直接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驟,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問題處理時間,能讓客戶的問題及時得到處理,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爲以後的二次銷售或者轉介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清楚我們的工作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改善的地方,隨着我們企業的發展壯大,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做到更聰明的工作,發揮主人翁精神,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省,是否可以精進並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這也是一種對工作崗位負責的表現,因爲我們的工作不只是爲了領導爲了工作更是爲了我們自己。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3

通過一段時間對執行力的學習,聯繫到自己的工作實際,深受啓發,下面就是我的學習體會。

執行力就是及時行動,絕不拖延。很多成功的執行者的真正才能就在於他們審時度勢之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纔是他們出類拔萃、真正成功的祕訣。今日事,今日畢。一個優秀的執行者應具有馬上行動的習慣,立即行動也是一種成功的態度。一個計劃的成敗不僅僅取決於設計,更在於執行。如果執行得不好,那麼再好的設計也只能是紙上藍圖。惟有執行得好,才能完美地體現設計的精妙,而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在於細節。

我認爲,執行力的核心是理解領導心意;制訂執行計劃;付諸實際行動;校正執行偏差;確保執行結果;完善執行體系。與執行力密切相關的除了個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外,關鍵是心態。態度決定一切!好的心態可使人快樂進取,有朝氣,有精神。消極的心態則使人沮喪,難過,沒有主動性。所以,一個人的執行力好不好,決定於他的意願和心態。

執行力同樣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建設。學習了“執行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應當追求“今日事,今日畢,言必行,行必果,果必優”,我們應當注重“細節決定成敗,知識改變命運,能力提升位次”!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確實作到“日精進,修己安人”。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4

執行力聽起來有點神祕,其實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任何一項活動的推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有了強悍的執行力終究困難也能迎刃而解。

爲什麼強大的美國會在越南戰場上失敗?爲什麼德國足球在世界賽場上成就卓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完美的執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今天我就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對執行力的看法。

執行—沒有任何藉口。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任何藉口的,有這樣一篇文章,幾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翻譯過—《致加西亞的信》。文中講述的是在美西戰爭爆發後,有一位將軍叫加西亞,美軍必須和他取得聯繫。主人公羅文接過總統的信時,他不知道加西亞在哪,他只知道唯一要做的事是進入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並找到加西亞。他沒找任何藉口,只是接受了命令,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執行。

當“羅文送信的故事”廣爲流傳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成功,是否擁有完美的執行力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藉口總在我們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一些中層幹部經常將業績不佳歸咎於下屬工作不力,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業績不好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些員工經常將幹不好工作歸咎於領導沒有交代清楚或沒經驗等等。

實際工作中,不論中層幹部還是普通員工,缺少的正是那種不找任何藉口,想盡辦法完成任務的執行力。最近大家都在積極參與今年的文化月活動,其中有一項集體活動—廣場舞比賽,這時各種各樣的藉口就來了:“啊?休息時間排練?我參加不了”“哦,我年齡大了,身體僵硬,記憶力也不好,記不住動作了。”“我從沒跳過舞,跳不了”組織者聽到這些,也認爲,大家都有困難不如就降低要求吧,自己也不用那麼累,結果可想而知。其實不論是年齡大也好,還是沒跳過舞也好,無非是給自己不想努力的藉口而已。

執行—需要注重細節。古往今來,許多人的成功在於細節,許多人的失敗也源於細節。只有重視細節的人才有可能對工作認真,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貝律銘是一位著名的華裔建築師,他認爲自己設計的最失敗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賓館。因爲他在這座賓館建成前一直沒有去施工現場督促過,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對一些“細節”毫不在乎,隨意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不經意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石頭的擺放位置也是隨隨便便,實際上貝律銘在建築設計中對這些都是有精確的規劃的,正是這些“細節”才能體現出大師的獨到之處。香山賓館建築的失敗不能歸咎與貝律銘的設計,而在於工人執行中對細節的忽視。

我們每一項工作的成敗也不僅僅是取決於計劃或方案,更在於實際中的執行,如果執行的不好,再好的計劃也只能像貝律銘設計的香山賓館一樣是紙上的藍圖。唯有執行得好,才能完美體現計劃或方案的精妙,而執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在於細節。

執行———需要團隊精神。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木桶理論”,其核心含義是,一隻桶能裝多少水並非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木板;另一個意思是,木桶能裝多少水,除了考慮木板的長度外,其實也取決於木板間的緊密程度,如果木板間有空位裂縫,水桶中的水也會從這些位置漏走。

這告訴我們,團隊成員間的取長補短很重要,一個單位團隊的執行力不單隻取決於每一個成員的能力,更關鍵的是取決於員工與員工間、部門與部門間的配合與協調。

每年公司的新年晚會是全體後勤人辛苦了一年後的一場視覺盛宴,這臺晚會能夠連續六年成功舉辦,離不開公司各部門的緊密配合,離不開導演組每一位導演的取長補短。賽龍舟的場面大家也都見過,十幾名划船人在號令員的指揮下,動作協調一致,似乎有一條繩把他們連在了一起,而繩的一端緊緊握在號令員手中,隨着號令員的指揮,他們動作一致令人讚歎。我們的晚會也一樣,繩握在總導演的手中,隨着他的指揮,我們目標一致,同時朝着一個方向發揮合力,讓我們成爲了最快的那條“龍舟”。

對於一個單位來說,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執行力,對公司乃至學院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贏在執行,追求卓越!

執行力的心得體會5

我讀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說是中國一個留學生爲了驗證德國人的刻板,在相鄰的兩個電話亭上分別貼上了男、女兩個標誌。結果令中國學生驚奇的是,德國人都十分規矩地按自己的性別走到各相對應的電話亭裏。有時“男”電話亭這邊人多,已經排起長隊,而“女”電話亭是空閒的,但卻沒有一個男人過去,後來他們發現連德國的教授也排在“男”亭的隊伍裏,中國學生便圍上去問他們爲何不到空着的“女”亭裏去打?德國教授聳聳肩膀:“無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制度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這也許就是我們德中兩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異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中國人有章不循,有紀不守,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例子。比方說大量存在的闖紅燈現象。爲什麼會闖紅燈?不是道理不懂,原因有三:一個是心存僥倖心理,認爲自己能夠避免危險;其二,就是從衆心理,看到別人大量的闖紅燈,沒有任何事情,自己也就跟着幹了;其三,就是道路管理部門管制不嚴,處罰不力。中國自古就有大丈夫不拘小節的傳統,我們的社會意識也對於闖紅燈這樣的事情見怪不怪,恰恰就在這樣的小結上,顯現出我們的民族素質與其它民族的差距。

在我們中國的工廠中,也不乏好的規章制度,但是,卻經常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比方,在生產現場不戴安全帽,在吊裝重活時不使用相應規格的吊裝器具,在質量問題上不能夠做到始終如一的按原則辦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無法做到安全100%的保證,產品100%的合格,進而影響人身安全,影響產品質量,影響企業的信譽,造成個人身體遭受傷害或企業利潤的損失。

有的企業會禁止亂扔菸頭,但是我們一般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在工作現場,基本杜絕了這個現象,在廠區道路兩側,或者無人監督處,還是不時看到癮君子們扔的菸頭。扔在工作現場會罰款,所以人們做的比較好,無人監督時,就徹底暴露出我們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究竟如何了。

我們中國企業的目標就是要建設世界一流的企業。在執行力上,我們不僅要向德國人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不亂扔菸頭,戴好安全帽等這樣的小事開始,在一點一滴中培養我們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