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

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1

最近,女兒讀了陳丹燕的長篇幻想小說《我的媽媽是精靈》後告訴我:“太感人了,我的眼淚幾乎流下來了,有媽媽真好。”不知是什麼樣的故事讓女兒如此感動,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捧起這本書,用孩子的心情和視角耐心地讀起來。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陳淼淼的媽媽非常厭惡酒精,從來不喝酒,爸爸喝酒時,她也躲得遠遠的。陳淼淼由於貪玩,把酒倒進媽媽喝可樂的杯子裏,媽媽喝下去,一下子,媽媽變成了藍色的。陳淼淼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祕密——她的媽媽是一個精靈!精靈們只要碰到一些含有酒精的東西就會顯露出原形。媽媽想盡辦法讓陳淼淼除掉害怕的心。

可是,陳淼淼的爸爸卻堅持要和媽媽離婚。陳淼淼拼命阻止他們離婚。裝生病、裝壞小孩、還在永和豆漿店裏過了一夜……後來,陳淼淼在無意中看到媽媽是靠新鮮的青蛙的血維持自己的能量,陳淼淼親眼目睹了媽媽殺死青蛙,喝青蛙血的恐怖場面。又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啊!這件事後,才把這個好不容易纔平穩下來的家庭又一次推向了無底深淵。

媽媽還是走了,她在臨走前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一棵樹上看見了爸爸,被他的眼睛吸引,便下來做了一位少女,和爸爸相愛了……她是個精靈,她在人間用完了一次機會,就再也回不來了。她帶孩子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願望。最後,終於在微笑中,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化作了一個藍影子,一點點消失……最後,她完全消失了,就連孩子們給她的禮物也沒有帶上……

故事的結局雖然是悲慘的,但是故事情節更讓我們學會珍惜生活,珍惜親情。愛,貫穿整個故事,例如:陳淼淼知道父母要離婚便拼命阻止;媽媽臨走前幫陳淼淼買好了18歲以前穿的所有衣服。

和孩子共同讀書,一起體會書籍帶給我們的快樂、傷心和感動,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看完了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愛就是無私地奉獻,就是無怨無悔地付出。

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2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懂孩子的心,一本本好書帶來的啓迪,讓我逐漸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爲他的知心朋友。我的兒子不善言詞,但是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讀書、看報,他最喜歡的事就是靜靜的在自己的小屋裏讀書,最快樂的事就是週末我能帶他去書店讀書,讀不過癮就買回家來我們一起閱讀!孩子現在讀書的速度也是驚人的!

記得孩子在上一年級時我出差去外地,晚上閒來無事逛起了書店,看着伍美珍的《我們班的狗仔隊》,當時我的'想法是想用滑稽的書名來感染孩子,沒想到從那時起孩子居然深深愛上了讀書,書成爲他最好的夥伴,書櫃裏的衆多書籍他都視爲珍寶,因此我在空閒時間也陪孩子一起默默的讀起書來。的確讀書讓我和孩子都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我們爲書中的故事情節分析、討論,有時爲了故事中的事件爭的面紅耳赤,有時黯然神傷、有時又捧腹大笑起來!

最近我和孩子在讀《史記故事》《綠山牆的安妮》這兩本書,讀了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讓我們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感受最深的是趙氏孤兒這一小故事中程嬰揹負罵名,含辛茹苦獨自撫養趙氏孤兒十五年,表現出他的堅忍,吃苦耐勞忍辱負重,他的這種犧牲精神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直綿延在我們的心中。《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是加拿大作家蒙哥馬利寫的,書中講述的是,在愛德華王子小島上,住在綠山牆農舍的馬修和瑪莉拉想領養一個男孩幫忙幹農活,不料陰差陽錯,領養了一位十一歲的紅髮女孩——安妮。安妮愛幻想,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她長着一頭討厭的紅髮,眼睛是深綠色的;安妮聰明、勤奮,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但爲了照顧生病的瑪莉拉,她毅然放棄了學業,在小鎮上當起了教師。安妮是個孤兒,她的身世和遭遇都很不幸,但她沒有被悲傷打倒,她樂觀、積極向上,對身邊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愛心,憑着自己的勤奮,最終取得了好成績!讀了這本書我和孩子從安妮的身上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有自尊心、有責任感、堅持不懈的勤奮學習,我和孩子受益匪淺:應該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件事情,不要被困難所挫敗!

親子共讀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做爲父母只有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與孩子一起讀書。同時,父母也在“陪讀”過程中進一步充實了自己。父母的言傳身教,加上書籍上的道理,可以讓孩子正確地進入到成長的過程當中,懂得取捨之道,明白友善與關心的堅持,在人生的長河裏,會帶來不可或缺的動力,從而知書達理,明理重教,從小就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愛,對文化的嚮往,對人生許多道理的初步掌握,從而幫助和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加強孩子從小堅持原則,學會樂觀開朗,尊師重教的良好精神風貌。

現在我們的孩子是幸福的,衣食住行且不說,單是各種各樣的書籍就令人眼花繚亂。一句名言講:“一個家庭沒有書籍,如同一個房間沒有窗戶。”書是一個家庭的骨骼、靈魂和血液,有書的家庭才生氣勃勃、充滿希望。

讀書,伴隨兒子健康快樂成長。

陪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3

美國詩人史斯克蘭·吉利蘭在《閱讀的媽媽》書中的一首詩中寫到:

你或幸運,發現寶藏,黃金成堆,珠寶滿堂;

你我比來,仍是我富,因有慈母,爲我讀書。

每次看到這首詩都感觸頗深。“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這幾年來,與孩子一起讀書,所給予孩子的成長價值,所賦予家庭的美好記憶,已經遠遠超越閱讀本身了。可以說,擁有閱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

與孩子一起閱讀,動機非常簡單。小時候,我也非常喜歡讀書,讀書總能帶給我最雋永的樂趣,讓我學會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當我成了一名母親以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她善良可愛的童心在書中品味這個世界,讓一本好書教會她識別善與惡,從書中學會欣賞,懂得真,善,美。於是我們把晚上睡前半個小時作爲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起初買了女兒比較感興趣的繪本,如《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我媽媽》、《我爸爸》等等。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耐心的回答女兒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提一些問題啓發她主動思考,引導她說出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她提出不同的意見。清新雋永的小故事,輕靈的線條,簡潔的文字,讓女兒沉迷於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快樂。我和女兒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和孩子心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可以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更好的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相信每一個善感的孩子長大後都能從中得到啓示:生活中我們可以捨棄很多的物質享受,只唯獨不可缺乏與好書的相遇,以及隨之而來的精神遨遊。

在與女兒閱讀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不要將親子共讀的過程變成認字的過程,這樣會使這個過程變得功利化。

很多家長在親子共讀時喜歡將書籍變成教材,不斷教孩子認字,這無疑於在強迫孩子識字,很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本的陌生和可怕,以致無法真正愛上書籍。課外閱讀的目的在於提升孩子的美感、善感和敏感,在於心靈的潤澤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我們絕不能讓孩子產生閱讀僅僅爲了提高語文成績這麼功利的思想,因爲閱讀畢竟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閱讀的作用,在於日積月累,在於潛移默化,在於聚沙成塔。因此,各位爸爸媽媽們,請不要急於讓孩子認字,不要急於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語感纔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把閱讀功利化,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

我們堅持這樣閱讀這麼久,在親子共讀中,孩子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了她的記憶能力,最重要的還是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而我也在親子閱讀中更加了解和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書成爲家庭的一道文化風景,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於學習,與書爲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快樂的小書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