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心得體會1

有幸參加了在xx舉辦的“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爲,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爲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三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特別是參加這次的觀摩會,更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第一堂課中,z老師在與學生交談的輕鬆氛圍中,藉助於學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話變兩句話,兩句話變一句話引出數學中類似有趣的一個定律——乘法分配率。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爲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爲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爲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爲起點。作爲一名新教師,總認爲因爲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爲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但是我的認爲還是錯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爲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時講的公開課“倍的認識”爲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xx老師也提到了她講過的三版“倍的認識”,聽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進,我慚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樣能讓學生理解到倍的本質,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嚴謹的思考,所出來的結果也是有創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學習方法的滲透。學習方法的引導,常常體現在新知的授課部分。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慢慢的學會預習和複習,從導學到自學,這是很重的學習方法引導的開端,這具有深遠的意義。

4、作爲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通過這次觀摩課,我學到了很多。他們在課堂上精彩絕倫的“表演”,他們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爲我今後奮鬥的目標。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不斷探索,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心得體會2

20xx年x月x日至xx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xxx、xxx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係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繫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佔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於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穫;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於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後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裏》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穫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爲,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徵服的力量。”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後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爲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必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