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精選6篇)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1

這次,我參加了上海市的骨幹班主任培訓活動,對待這次培訓學習,我非常珍惜,始終以骨幹教師的標準對照自己,要求自己,積極參加每一次活動,認真學習,勤記筆記,在各位專家和學者的報告中我汲取着新的教育觀念、反思自己着教育教學工作。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有上至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下至一線的優秀班主任的精彩報告,又有一個半小時的學習沙龍交流。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場的互動,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育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穫豐厚的一次培訓,也是震顫我心靈的一次培訓。

每一次的報告都是那麼精彩!

帶着教育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培訓課堂。報告中,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每一個人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老師們喜悅的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記得黃靜華老師的報告,作爲一個在班主任崗位上奮鬥了一輩子的老師,她從:

1、人格感染——把“學會做人”寫在學生的心坎上。

2、愛心傳遞——師生共享生命的快樂和幸福。

3、契機運用——引領學生收穫成功。

4、心靈相融——爲成長的生命保駕護航。

5、潛能發現——讓學生自信地做最好的自己。

6、集體凝聚——師生共建溫馨家園。

7、家訪溝通——與家長共同擔負起教育責任。

8、反思昇華——與學生一起前行。這八個方面告訴我們作爲一個受學生愛戴的成功的班主任應具有的品質。她的報告在我心中產生了共鳴,讓我重新去審視我的職業,讓我從師愛的角度去理解班主任的辛苦。還有毛老師的報告《溫馨教室的建設》,他在報告中直面了一些自己曾經犯過的一些錯誤,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的教育,更加認清了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使我從的迷茫中看到了希望,這是自我實踐的希望,是成就教育實踐的希望,更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希望。

每一次的報告都指明瞭我前進的方向!

在培訓中骨幹教師,爲我提供了寶貴的教育案例和資源,讓我從自身出發尋找差距,反覆地琢磨和鑽研,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對我來說,不論從理論還是教學上,這都是一個讓我進步的有效良機。

在今後的教育中,我要更新學生觀。更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和“差異性”,更關注學生髮展的潛力和多樣性的統一,關注潛能的開發,把學生的現在作爲起點而不是終點來看待。日常的教育中,努力發現每一個學生都存在的,僅僅表現爲“希望”、“喜歡”等標誌着發展可能性存在的新苗子,只要這種“苗子”狀態具有積極的、創造的、獨特的意義。我要把學生作爲“能動的人”來教育和培養,教育的一切圍繞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這一切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深度和廣度。我真切地感到如果新的學生觀在能夠在我們的頭腦中紮根,我們就能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爲學生撐起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其次是真正的“師愛”,一切的教育源於“愛”。教師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天長日久就會使他們內心感受到溫暖,產生一種精神力量。這是促使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與期待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促使學生追求進步,積極向上,並樹立起強烈的自信心。學生對教師採取的態度,和他的學科興趣、學習成績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學生喜歡的教師,他的學科就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該門課的努力程度高,學習成績也就好。反之,學生不喜歡的教師,連同他教的學科也受到學生的輕視,學習成績也就不好。學生所喜歡的教師,一般都是關心愛護學生的教師。所以對一些後進生,更應付出比其他學生更多的信任和關愛,一點點打開他們閉鎖的心靈,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對他們好。所以,教師的愛對學生的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對學生的愛的情感裏,才能轉化爲學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們積極反應,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獲得教育的成功。這次做報告的專家、學者無一例外的提到了對他們的一生起着巨大影響的老師,聽來令人動容。

這次紮紮實實的培訓,給了我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機會。雖然一個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但終身的學習還在繼續,在今後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發揚優點,開拓進取,取得更新的成績。最後向各位爲我們做報告的專家、學者致敬,同時感謝主辦方爲我們一線的骨幹班主任提供了這麼好的平臺!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12—15日我很榮幸參加了湛江市骨幹班主任培訓。爲期四天的班主任培訓,讓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聆聽了幾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專家們獨到的見解令人折服,不僅使我從理論上重新認識了班主任工作的內涵,更從一些優秀班主任的案例實踐上,給了我處理班級事務的啓示。這次骨幹班主任培訓對我來說,不僅是理論的學習,更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一次心靈的洗滌。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自覺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來指導工作,不斷學習、反思、總結,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作爲一個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積極進取,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

張妙齡老師說:“一個人能走多遠,並不取決於他的能力,而應取決於他的態度。”她用自身成長的經歷給參加培訓的老師上了一堂進取課,她參加了很多培訓,讀了很多書,理論水平很高,還向我們推薦很多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書籍,如《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這使我明白自己知識的貧乏,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還有樑潔瑩老師,她與骨幹班主任的互動,讓我看到了他們的教學水平相當高。我是個普通教師,學識不夠高,方法也不夠靈活,要多向優秀班主任和專家學習好的管理班級的方法,並根據自身的條件去進行變通應用,只有這樣纔會不斷進步。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想自己的學生好學,教師必須先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教師纔會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讀書是進步的階梯。

這些骨幹班主任的共同特點就是愛好讀書,喜歡積累,在工作中勤於反思,及時總結,因而我將在我的餘生中更加積極進取,多讀書,多向優秀班主任學習,爭取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注重教育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謙虛實幹,不斷完善自我,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做一個不愧於國家,不愧於人民的教育工作者。

二、要善於把握青少年的性質與基本特徵,講求智慧,因勢利導。

雷學軍教授給我們分析了青少年成長的基本特點:矛盾、衝突、動盪。具體表現爲思想偏激行爲衝動,情緒兩極化明顯:

1、敢作敢爲,患得患失。在某些情況下,青少年爲了證明自己的成熟,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行爲。但當他們面臨缺乏經驗的情景或認爲自尊感將面臨考驗時,又會出現退縮和怯懦的表現。

2、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青少年由於受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能力的限制,常憑一時的感覺來衡量自己。一次成績好就自信滿滿,成績不好則悲觀失望。高傲和自卑情緒在他們身上形影不離,造成情緒起伏不定。

3、對成人閉鎖,對同伴開放。青少年不再像兒時那樣外露與直爽,尤其不願意與父母、老師交談,表現出較強的封閉性。但同時他們又在不斷地尋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他們敞開心扉,得到同齡人的同情、理解與支持。

4、依賴性和獨立性。一方面,隨着獨立意識的增長,青少年向成人發表了“獨立宣言”,另一方面,他們又反感兒童時代與成人形成的依附關係。爲了剪斷這種關係,他們採取了對抗或反抗的方式,目的不僅是抗拒權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在。

5、反判傳統,標新立異。青少年往往留戀童年的無憂無慮,但與之結伴而行的便是否定童年。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強,他們力爭從各個方面對過去一切不成熟的痕跡進行否定。在這些矛盾的心態下,青少年的煩惱也多種多樣。有的同學煩惱自己長得快,有的同學煩惱臉上的“小痘痘”,有的同學煩惱總盯漂亮女生……。

面對如此複雜的青少年心理,我深深明白了做初中班主任的不易。雷教授舉了不同的人對待“半杯水”的不同態度的案例,啓發我們如何樂觀去面對挫折,面對青春期逆反心理極強的學生,還用蕭百佑的戀愛家規,啓發我們因勢利導,解決青少年的早戀問題。

培訓院院長許佔權播放視頻:“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使我明白了,家長給孩子設計再好的人生藍圖,也不及與孩子多交流,尊重他的看法,然後結合自我的觀點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孩子自我釋放。

陳雪梅老師上了一節體驗式的主題班會課,就中學生該不該與異性交往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爲,說出不同的心聲,都體現他們的心志日漸成熟。

通過這幾位專家的啓迪,使我明白要善於把握青少年的性質與基本特徵,講求智慧,因勢利導,才能做得好現在的班主任,才能更有效教育好現在的學生。

三、提高素質,以身作則,以行誘導

孔子說:“己身正不令則行,己身不正,雖令不從”;張劍偉教授說:“一個勤勤懇懇,上課從不缺席、遲到的班主任,是不會帶出懶惰的學生的,一個開朗豁達的班主任,是不會帶出一個沉悶的班集體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班主任的爲人處世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作爲班主任,身教其實重於言教。

所以,張教授給我們上了一節“傳統文化與道德修養”課,引導我們學習:無爲之德、中正之德、自律之德、謙虛之德、善交之德等等,使我明白了立仁先立德,做老師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高深的文化素養,才能教育好學生。

總之,在這短短几天的培訓中,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明白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究科學、創新、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我爭取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注重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斷學習,研究學生、家長、社會的新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斷提高。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3

夏天,生機勃勃,熱情奔放的季節。6月5日到8日,我有幸參加湛江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活動,聆聽了多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專家們妙語連珠,令人歎服。收穫如果僅僅用“受益匪淺”四個字,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幽默的言談中閃爍着智慧的光彩,精闢、獨到的見解令人折服,對班主任工作的鐘情和熱愛溢於言表,從他們的講座中,讓我看到,原來班主任也可以做得這麼出色,這麼成功。這次骨幹班主任培訓對我來說,不僅是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尤其是譚永煥校長的講座,他語言幽默有趣,所取得的豐碩的成就,把我帶進了他睿智而精彩的教育世界中。傾聽他那動人的教育故事,品味他與學生那份真摯的感情,觸摸着他班主任工作的幸福快樂……我的內心被深深地感動着。

這次培訓,讓我深深懂得了----

1、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意識轉型。

新型班主任要具有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精神。確立面向全體和實施主體教育的核心觀。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整體環境下,面向全體學生、實施主體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師由管理者轉向指導者首先應當確立的基本觀念。這種觀念昭示着,無論是自己選擇了教育,還是教育選擇了自己,作爲“班級導師”都應當義無反顧,以積極的情緒、開放的心態、欣賞的眼光去對待每一位班級成員,讓每一位班級成員可以在自己的激勵和引導下去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去感受學習、生活的樂趣乃至體驗生命的意義。建立關愛公正的教育觀。對於班主任教師來說,關愛、公正是第一位的品質,因爲只有當學生感受到,無論他們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驕人成績,乃至是否遵守羣體規則,自己都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關注,得到班主任的關心,他們的“向師之心”纔會讓他們與班主任進行“真實的交往”。所以,班主任教師要想對每位學生的成長有所啓發、有所引導,就必須做到尊重、關心他們,理解、體涼他們,信任、接納他們,以關愛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們,逐漸建立一種體現關愛、公正精神的教育方法。有這樣的目標與精神,夠了嗎?

周仕德博士說:“做一名班主任,必須要專業知識”,在專業發展上有:專業精神;專業理論;專業技藝。有了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做好班主任,才能做一名幸福的新型班主任。聽了他的精彩解析,貼切的理論引導,我聯繫自身生活、感悟,使我對人生、對工作——爲人處事,有了更新的認識,那就是——做一名專業班主任。他還說:“班主任的工作對象和任務,是無法選擇的,而完成任務的方式和工作態度,是可以選擇的。是呀,既然我們選擇了它,就應該遵循它、熱愛它。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專業型的班主任。這樣,在工作中我們才能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2.心靈良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爲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雷學軍教授的《小學心理健康》講座,“影響心理健康的三要素”“鼓勵和表揚的區別”令我耳目一新,他的觀點刷新了我的認知,讓我原有的班主任管理水平重新洗牌。是啊!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擁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懂得如何有效地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呵護學生的心靈,懂得語言的表達,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我特別欣賞的語句是:“真實地說出你的`感受,而不是想法,更不是人身攻擊。”

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生習慣養成》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爲習慣就像我們人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爲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如魯迅先生,他在小時候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爲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爲重要。張妙齡教授提出的根據“兒童、青少年”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性別不同,進行階段性教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着重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的養成。是的,像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的:“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進行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正是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思想的真諦所在。

4、溝通——通向師生心靈的橋樑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聯繫科任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大的。而且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直接影響着教育成果。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效果。要教育好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教師必須通過家訪、電話、短信、網絡等活動進行溝通探討、客觀反饋,一視同仁、熱情幫助家長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育情況及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育子觀,自覺調節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擾的心理,爲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困境。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每一個家長的素質是不同的,他們的教育觀念也不同,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和家長,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纔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湛江市第八小學張屹老師精彩的講座,樸實的話語讓我得到了更多的啓迪.這些來自一線的聲音,沒有華麗的詞藻,卻以大量的生動感人的事例,全面地敘說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搞好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以及作爲班主任應具有的工作技巧和應具備的素質。

5.真心---教育的底色

譚永煥校長的《育人以真,行成於心》。“老師必須真心實意地去熱愛工作,一心一意地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實踐告訴我,你給學生一個微笑,學生會回報你一片燦爛。教育就像種地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對學生付出真心,他們也會真心喜歡你。”教師的“愛”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同樣的道理,只要你一心一意地去工作,必然會收穫同等的期待。教師良好的品行,對學生品行形成是有形的“潤物細無聲”。

本次班主任培訓,感謝領導給我們學習的機會,嶺南師範學院提供我們學習的平臺,各位專家的傳經送寶。培訓中,我接受了很多專業知識的教育和啓迪,發現了自己教育工作上的一些盲點,理清了內心的迷茫與煩亂,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妙,也領悟到了教育的真諦!最後我想說:讓我們隨着專家的腳步,把學到的專業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讓我們帶着陽光般的心態,做一個快樂而幸福的新型班主任吧!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4

3月19、20日到安順參加爲期兩天的班主任培訓學習,感受很深,獲益匪淺。現我把培訓的內容粗略整理如下,與各位同仁分享。

19日早上聽國家教育社社長張國宏的講座,他的講座主要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讓班級因我而精彩;二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包括班主任的心態,如何發展自己;幸福的共享性,要與學生說心理話等);三是班主任要有較好的教學成績;談吐要講究等等。

首先我談談如何做到"班級因我而精彩"。

"心若在,夢就在"。教育因愛而存在。教育的對象是人,教師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要有無限的良心和愛心。真正踐行陶行知所說:"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善的人引領一個或一羣不完善的人追求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育雙方都要隨時力求完善,讓教育者不斷提升,讓受教育者不斷進步,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育的真諦是在於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和諧統一,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個體差異性,發現並培養學生的長處;而且要把學生培養成實踐於社會、適應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的人才,讓教育爲社會服務,讓學生成爲有用的社會人。

一、教師應有的"理念"。

教師既要埋頭耕耘,又要擡頭看路--總結教育經驗,行動通過思想過濾後才能上升爲理論,從理論高度掌握行動,行動纔會上升檔次,才更有意義。陶行知說過:"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這足見行動是第一位的,而沒有行動以後的思想總結,也就無法有創新,因此教師就應該深切追念教育家的理念,繼承孔子、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並付諸行動,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教育更加有實效。

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需要獻身;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需要創新。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具有四大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甘爲人梯的園丁精神,終身從教的奉獻精神。

二、教師應有的"四心"。

1、安心。任何事業都需要當事者從主觀上認真去做,纔可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安心於教育工作,要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有終身奉獻於教育的思想。

2、愛心。沒有愛,教育不存在。教育需要教師具有無限的愛心,要用我們春雨般的愛去滋潤孩子的心田,讓他們茁壯成長。

3、耐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效應週期長,它的難度係數大,因此教師要很有耐性,要心平氣和地對待、處理好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情。心浮氣躁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4、細心。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必須細緻對待教育,讓教育的各個方面都落到實處。

三、教師的心態永遠要正、心路要寬、品位要高、工作要細、方法要新、成績要佳、要撫平代溝,與學生成爲良師益友。

如果師生之間有了隔閡,就會影響交往和思想溝通,必然影響教育效果。因此教師無論年齡大小都要與學生保持朋友一樣的感情,與學生打成一片,在課間、課外、節假日儘可能與學生交往、談心,一起做有意義的活動,真正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重視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5

“以人爲本”是課改大力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如果能被“以人爲本”來對待,心態就會不一樣,從老師的角度來說,自己能被領導“以人爲本”得到人文關懷,你的心情肯定不差。同樣,我們老師對學生也是“以人爲本”,學生肯定也會開心的。可以這樣說,“以人爲本”是工作和學習的前奏,“快樂”就該是主旋律。這也是本次班主任骨幹培訓的最大收穫——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快樂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心態,只要你心裏已感覺到快樂,你便有了快樂,至少有了一種快樂的心態。相同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條件,以不同的心態去衡量,有的人會覺着是不幸,有的人會覺得是幸福。同樣是半瓶酒,張三說:“唉,只剩下半瓶了。”;但李四卻這樣說:“太好了,還有半瓶呢!”因此說,幸福不是瓢潑大雨,快樂也不是毛毛細雨;幸福不在高官顯位,快樂也不在萬貫家財。幸福就在你的內心深處。就如方元山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的明星秦怡,雖然歷經坎坷,開過四次刀,得過腸癌,唯一的愛子還患過精神分裂症,可86高齡的她還身兼數職,氣質優雅,被羽西稱爲“亞州最美麗的女性”,這是因爲她一直保持着快樂的心態!

但是作爲一名小學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並不是易事。方教授從教師心理健康方面做了深度的剖析,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有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方面給我們帶來的不快樂的因素,那我們最好的途徑就是從個人改變做起,從調整自己的心態做起。

調整心態就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心態。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看不見的法寶。它的一面寫着‘積極心態’,另一面寫着‘消極心態’。積極心態可以使你達到人生的頂峯,而消極心態會使你一生貧苦不幸。”心態不只影響工作,而且決定人一生的命運。一個人心態好,即便目前工作不理想,也能夠做到心滿意足、心安理得、心平氣和。這樣積極的心態,就會帶來好的工作態度,其工作效果就好。

反之,如果心情不好,消極的心態就會帶來不愉快甚至惡劣的工作態度,其工作效果就差。積極的心態還會調動起一種心靈力量,而且可以不斷挖掘潛在的心靈力量,使其工作水平的發揮達到一種好的狀態,甚至是完美的境界。相反,消極的心態往往阻擋心靈力量的發揮,更不用說挖掘內在的心靈力量了。它容易使人陷入悲觀失望、得過且過、煩惱痛苦以及憂慮無奈的泥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心理疾病。

對於一個教師來說,積極的心態更應包含一顆愛心。因爲教師工作的對象具有特殊性,是活生生的個體。正所謂:“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發乎於情。當你對學生給予了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和接納,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出愛的感情,並使之昇華。這一點徐敏教授在《漫談班主任與班集體》也提到過,有這麼一位從軍的老師,對學生總是面帶微笑,從未大聲呵斥過學生,但是她所帶的班級卻出奇的好,被老師、家長稱爲“神奇的老師”。歸結爲一點,就是這位老師那一顆充盈着愛的

心!的確,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追求分數成了家長、老師的唯一目標。由於對孩子的高分期待,愛就顯得侷限——關注分數,而忽視了孩子的其它成長需求。在這樣的限制下,對孩子的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和接納就成了一句空話。我新接的班級,課堂上很少見到學生們的笑容,就算我自己講得很投入一臉燦爛的時候,學生們的笑也是稍稍咧一下嘴而已。有一個叫景堋的同學,課間我發現他也很活潑,可是課堂上老師只要眼睛看一下他,他馬上垂下眼瞼,好像犯了錯誤似的。經過了解,他的學習很差,以前受到老師的批評是家常便飯。上了四年級的學,得到的是什麼呢?我想,最大的“收穫”就是“擔驚受怕”。究其原因,是以前的老師,更多的是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來對待他,採取的基本上是壓制的手段,這樣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這種情況,課間時我會有意地和他說上一兩句話,課堂上也會微笑地看上他幾眼。他的字寫得倒是很工整,每次聽寫生字,雖然他無法寫出幾個,但是我都會表揚他寫得漂亮。有一次,他的作文沒完成,我讓他留下來寫了五分鐘,問:“你喜歡在老師這兒寫還是回家寫?”他想了一會兒,靦腆地低聲說:“回家。”我笑着問他:“回家能完成嗎?”他點點頭,於是我說:“我們來拉拉勾吧!”他伸出小手害羞地和我拉了勾,還小聲地和我一起念:“拉勾上吊,一百年……”

第二天,這位同學真的按時把作文主動交給了我。開學至今也就五個星期,但景堋同學的變化卻是明顯的,課堂上他會笑了,會和大家一起回答問題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一份愛。老師的愛、班級的愛、同學的愛是他們信心的催化劑,是他們成長的助推器。在愛的滋潤下,在愛的包容裏,班級就會成爲情感溝通的互動成長班級,學生也將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即使學習成績不怎麼樣,但最起碼,他們也將擁有一顆愛別人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即使不成材,也會成人,不至於走上歧途,這不也是當今社會許多家長的願望嗎?

愛與積極心態是相輔相成的,積極心態可以讓愛昇華,愛可以促使積極心態生成,使積極心態更臻完美。作爲一名班主任,不能光有積極的心態,只懂得在教學上狠命苦幹,而應該注入愛,把教學轉化爲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既指導學生的學習、升學,又指導學生生活,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做人。這樣的老師纔是一個好老師。當你有了愛,有了積極的心態,你的心就會是快樂的,你的工作也因此而快樂,你的學生也因此而快樂,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說,快樂是學習、工作、生活的主旋律!

譜一曲快樂之歌,愉悅自我,陶冶學生,潤澤社會,這是本次班主任骨幹培訓之後我更加執著的追求!

市小學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6

在暑假期間,我有幸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參加了由鄭州教育局、聯合中州大學,北師大珠海分校舉行的爲期十天的“鄭州市中小學骨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從第一天報到拿到課程安排,每天的講座安排得滿滿的,我想:要坐整整十天,肯定會厭倦的,然而,在這短短的十天之中,不僅有講座、活動體驗,更有中州大學爲我們舉行的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每個人在結束時,都有戀戀不捨的感覺,更是覺得這次培訓收穫滿滿,幸福滿滿。

這次培訓有不僅由國內、香港的知名心理學家,還有國外知名的心理專家。講座的內容沒有圍繞教師這個職業進行,而是從音樂、舞蹈、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講了和我們的人生、工作相關的內容。

每一位老師的講座都十分精彩,李慶安教授的《儒家心理資產與學生教育》李教授首先向師生們展示了儒家心理資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的七種關鍵需要“明、語、功、勞、友、政、變”,李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這七種關鍵需要結合心理資產一一予以解釋,並講解了如何發揮這些需要和心理資產的力量的原理,對同學們更好的挖掘自身潛力、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啓示意義。他現場演示了快速記憶法,用以說明“變”在提高記憶效率中的應用,引發了現場師生的轟動,並通過心理測試對現場一位同學的人格特點做出了準確的推論。李教授還告訴我們:小孩從一年級開始要陪他讀,從四年級開始,家長不在扮演老師的角色,要做回家長;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混爲一談,只有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我們才能爲孩子解決問題。

權江紅老師的講座《在舞動中發現最真的自己》更是使我印象深刻。上午是活動體驗課權老師先讓我們根據音樂隨意的舞動,後挑一人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其他人跟着學,以此類推,隨着音樂的律動,我們從拘謹到放開,每一個人沉浸在舞動之中忘記自己是一個大人,忘記自己根本不會跳舞。當大家放鬆後,活動正式開始,第一階段“絲巾之舞”,一個人是主人,一個人是絲巾,首先隨着音樂絲巾在主人的帶動下舞動,接着分別讓主人和絲巾分別講講自己的感受。第二階段“感受孩子內心”,讓一個人扮演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扮演孩子,從不會說話的孩子到能離開父母獨自玩耍的兒童,讓家長體會孩子的需要,增加親子間的互動。第三階段“自我成長”,活動後讓每個人畫出自己的內心,寫下自己的感受。最後伴着動感的音樂節拍,同學們盡興舞動身體、盡情釋放自己,本次舞動青春工作坊活動也順利落下帷幕。下午的講座,權老師也讓我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舞動治療,她還根據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告訴我們:只要不是無理取鬧,哭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同樣生氣、憤怒等情緒,都可以通過任何動作來表示,這就是舞動的魅力。

與之相同效果的還有音樂治療,在活動中樑曉瑩讓我們體驗了四種音樂治療方法,從聆聽音樂,二次創造、即興、創作四個環節中,我發現音樂治療不需要你有多專業的音樂水準,你只需要喜歡音樂,音樂就會帶給你不可思議的體驗。

張麗老師的講座從一句話開始: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命運。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下午我們欣賞了影片《當幸福來敲門》,從影片中感受積極心理學,張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長大以後都會變成他自己的內部語言,所以我們要慎言。

美國教授Larry老師的《Hero Day》中告訴我們:對於世界來講,你只是一個老師,對於你的學生來說,你就是他們的英雄。Larry老師通過五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運用敘事領導力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陳俊雄教授的沙維婭成長模式則告訴我們孩子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家庭的影響,父母所承受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影射到孩子的身上。

周紹輝則講出了作爲老師所避諱講的“中小學心理與性健康”。他說:中小學性教育的原則是講在不講中,但要讓孩子瞭解自己,保護自己,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