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0節約糧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着菜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麼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爲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爲沒面子而浪費,通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爲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2

節約糧食——一個聽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詞語。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着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許有許多人不知道。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飢餓的眼睛在渴望……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學校裏的同學們淡漠的不屑的臉,絲毫不猶豫的動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節約是中華民族引以爲傲的美德,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彎曲的背脊,是大家堅信的理念。但是現在我們的行爲爲什麼會變質了,節約不再被認爲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

現在似乎說到節約,大家就會不由想到低碳這個詞。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勢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一天,我們將動員地球村普通居民,通過個體和羣體行動,參與創建國家及全球層面解決氣候變化等緊迫問題的方案,並在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低碳生活”活動的具體構想。全球變暖,對於人類既是挑戰,也是創造新時代、新經濟、新文化的良機,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價值創新的動力。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爲自覺,成爲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週——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約糧食日。節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爲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於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於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並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爲一種生活態度,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成爲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着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3

今天,我剛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着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要勸勸那個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幾年級的啊?”“我是四年級的,你要幹什麼呀?”“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爲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說就錯了,因爲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這麼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酒,製做味精。如果錢是寶,糧食就是寶中寶。

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說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說的做,再見!”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有了一個東西再買,再買的東西就故意弄壞了。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再浪費東西了!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4

吃着香香的米飯,吃着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覺得想起《憫農》這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飯都吃光。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着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我以前也是不節約糧食,後來我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我才知道要節約糧食,節目裏放的是一個小孩,他父母已經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他在路邊看見了包子,高興極了,老闆問他有沒有錢,他說沒有錢,那個老闆臉色一下子就黑了。說:“沒錢還不快滾。”把那個小孩趕跑了,接着來到了烤鴨店門口,看見那烤鴨直流口水,可那老闆連聞都比給他聞,就把他轟出去了,路上,他看見地上有包子,正當用手去那的時候,一隻狗把包子搶走了,最後,這個孩子餓死了。看了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要節約糧食。

所以,當我們吃着香香的米飯時,就要想起《憫農》這首詩,想起節約糧食。

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吃着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麪條時,你是否知道這是農民伯伯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爲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爲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爲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裏的飯吃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爲榮,讓節約成爲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爲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5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爲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爲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爲。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爲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6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製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摺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牆上籤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小學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爲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製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爲少先隊員們點贊,並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牆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小學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製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爲主題,邀請學生“上講臺”,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羣衆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爲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後,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儘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瞭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餘飯菜儘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7

對於生命來說,什麼是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是金錢,還是名利?不!這些都不是。民以食爲天,這個道理,大家一定懂得,沒有糧食吃,過不了幾天,我們就會被飢餓折磨致死。所以我要說,糧食,纔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之本,沒有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

也許,你會認爲,現在誰家沒吃的呀,不要危言聳聽了。是呀,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在家裏被當祖宗似的供着,在外面被當寶貝似的護着……因爲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的時代,所以不瞭解那些飢餓的人的痛苦,不懂得在亂世中掙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會明白一碗飯、一個麪包對於即將餓死的人的彌足珍貴。糧食,在我們眼裏是那樣平常,那樣微不足道。

在酒店,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糧食會被倒掉。有的人是出於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山珍海味點了一大堆;有的人是用公款吃喝,心想:反正不是自己的錢,管它吃完吃不完,滿漢全席只管上!結果,餐桌上,有的盤裏只動了幾口,有的還剩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原封不動……總之,很少有全部吃完的時候。還有的人認爲打包飯菜丟臉,剩得越多越有面子……

我們身邊的小夥伴也有浪費的行爲:在家裏吃飯,有些同學因爲飯前吃了零食、飲料,做好的飯菜沒吃完而被倒掉是常有的事;早上,爲了趕時間,有些同學一邊吃一邊丟;在學校,還有些同學爲了炫耀自己口袋裏有錢,一進小賣部就十分霸氣地買一大堆,結果很多零食吃不了一半,就以口味不好爲由丟進了垃圾桶……

大家知道我們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嗎?那裏飢餓肆虐,病魔橫行,很多孩子餓得只剩皮包骨了,他們絕望地掙扎在死亡的邊緣,走在路上,禿鷲就在他們的身後盤旋,時刻準備飽餐一頓……

其實,我們的祖輩、父輩也經歷過饑荒的年代,那時,他們的餐桌上別說紅燒肉了,菜都是水煮出來的,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肚子餓了,就只能去吃野菜、啃樹皮,野菜樹皮吃完了怎麼辦?他們甚至去吃一種軟軟的泥土。許多人因爲吃泥土而脹死,餓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現在,我們國家雖然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我們的糧食並不富足,我們的許多糧食是從外國進口,漂洋過海來到我們飯桌上的。要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國,我們的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我們的耕地面積,卻只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從外國進口的糧食雖然能解決一時糧食緊張的問題,但終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珍惜糧食,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節約每一粒糧食,那不僅僅我們國家的糧食足夠了,說不定還能捐一些糧食給非洲或者其他地區被飢餓威脅的孩子呢!

珍惜糧食,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8

一天中午,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似的掛在天空中。小明又飢又渴地回到家裏,一走進大門就大聲喊着:“媽媽,飯燒好了沒有,餓死我啦。”媽媽說:“小明,放學了,快洗手,飯菜早就爲你準備好了。”洗完手,小明興高采烈地來到飯菜,只見桌上的幾個菜都不大合他的口味,不禁皺起了眉頭,無可奈何地端起了飯碗。吃了小半碗,小明實在難以下嚥,就站起了來,端着剩的半碗剩飯往門外走去,想把剩下的飯倒掉。

媽媽看見了,連忙走過來,邊擺着手邊說:“小明,不要倒,要愛惜糧食呀,糧食來得多麼不容易啊,你忘了老師是怎麼教育你的嗎?”正在這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和顏悅色地說:“要倒飯了。你看外面,農民伯伯頂着烈日,戴着草帽,彎着腰,忙着插秧呢!”說着還用手指了指門外。小明順着爸爸的手勢,往門外看了看,拍了拍後腦勺,忽然想起在學校學過的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鋤禾》這首詩告訴我們,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好好地愛惜糧食。看着小明若有所思的樣子,媽媽說:“小明,是不是嫌菜不好吃,媽媽再給你煎個荷包蛋吧!”小明連忙搖搖手說:“媽媽,不用了,我能把飯吃完的”說着,小明回到了飯桌前,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飯來了。

在爸爸媽媽的教育下,吃飯的時候,小明再也不會挑三揀四,學會了愛惜糧食了。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9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到浪費現象,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在浪費。

隨父親走進豪華的飯店,映入眼簾的是光滑的玻璃桌上擺放的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桌子四周的嘉朋正在歡笑,人們高高興興的碰杯,快快樂樂的交談。一番酒酣耳熱之後沒有誰再交盞動筷了,看着滿桌的狼藉,光彩奪目的美麗頃石面目全非;高腳杯旁的米飯哭泣自己生命的無用,桌下的青菜則嘆息短暫的一生,滿滿的一碗湯盼望客人的光顧……或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的老人跪在街頭乞討,有的兒童面黃肌瘦,更可怕的是那路旁掙扎的白骨。

不知不覺宴會已經結束,人們捧腹而出,我回頭望着那些剩下的飯菜久久不願離開,我有心將那些飯菜打包回家,卻怎麼也說不出口,最終還是被爸爸揮手而去。回到家,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一種莫名的負罪感,那些糧食的身影時時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爲我的行爲深感慚愧,我想我的擺闊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犯罪”。

或許我不能制止浪費,但以我的微薄之力可以結束自身的浪費,凡事貴在堅持,長此以往節約會內化爲我行爲的習慣。

節約糧食心得體會10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爲本,我們愛吃,更因爲我需要吃飯。只是對於吃飯,我覺得現在最多的問題,不是吃不吃的飽,吃不吃的好,又或者健康不健康。而是,對於食物,我們的態度。

在我的家庭中,就有這樣的明顯差距。老一輩的人,捨不得丟,小一輩的人,不願意吃。中間人,難做。

老人們經受過那些苦頭,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別說浪費糧食,就是一點飯渣子,都不帶放過的。固執一點的老人,就算你和他說隔夜的飯菜對身體不好,他們甚至都會說自己沒多久可活,不怕。我不知道這算什麼,但是人在哪個年紀,都應該珍惜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將老人們帶向正軌,讓他們知道生活已經不是過去的時代,應該學着對自己好一點了。

說起吃飯,相信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個階段,開始嫌棄家裏的飯菜不好吃,就是我們這羣小屁孩了。我不是一個挑食的人,基本沒有什麼討厭的食物,可能也是小的時候窮,能夠有的吃,就不錯了。但是,我也確確實實看過那些挑剔的孩子,比如我的表妹,我能夠感受到,她是怎樣讓人討厭的。

小孩子吃飯都比較麻煩,任性一點的,沒吃完就想要逃離飯桌了。剛開始和表妹一起吃飯,我就深深的覺得,自己小時候,還好窮。小孩子吃飯靠哄,不僅要做的他們喜歡吃,還要“騙”着吃,一會嚇她不吃動畫片的反派角色會生氣,一會說再吃一口就好了,吃了幾口之後還要誇兩句。真的很是麻煩。要是拍拖太久,大人也真的會經受不住,發起脾氣,又成了一場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戰爭。

再大一些的我們,吃也懂得自己喜歡吃什麼,不會要人哄着吃,我們也知道什麼東西是不健康的,要少吃或者儘量不吃。可是,對於幸福的我們來說,美食多,誘惑大,我們最容易被美食牽着鼻子走,時而會浪費糧食。哪怕你覺得原本可以吃下,哪怕你打包回家基本就沒有人動過,對於食物來說,都是一種浪費,一種不尊重。

我想,我們對於吃,越來越講究了。可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想吃什麼好,而是要先想好,自己適不適合吃,能不能吃,又能吃多少。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大多數人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不管是誰,都要吃飯。有時候,吃飯是一件維持生命的任務,可是,有的時候,吃飯卻是一種享受。我們要吃,就要尊重糧食,不奢望吃飯的時候,想農民的苦,想土地的偉大,僅僅是一種對自我的要求和對食物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