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1

又到了週二的校本教研時間,我們轉了每一個辦公室,很欣喜地發現我們大部分教研組都能夠結合我校近階段開始的課型研討活動,教研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很認真地進行交流。他們或結合今天組內成員上課時呈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對明天要展示的內容進行說課和研討……但是還發現一些教研組則是自行其是,沒有意識到每週二的校本教研對於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

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我們提倡的校本教研的三個要素: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關於這一點,馮校長不止一次地和我們談到一定要沉下去,和老師們一起研討交流,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帶動別人,每一次參加一個教研組的研討,讓老師們真正認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對自己專業成長的作用。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們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積極參與其中,和老師們一起研討對某文本某一個環節的處理和把握。

走到五年級辦公室,聽到她們幾個正在討論明天組內要上的研討的課《莫高窟》,就很感興趣地聆聽作課老師的教學設計。針對一位老師提出的本節課要把握的幾個重點:除了品味文本語言文字之美,表達方法的條理很清晰之外,還應該關注的是課後第四小題(給這篇課文編寫段落提綱)。有一位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一課的第四小題到底有什麼作用?意識到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我急忙停下來,相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爲第四小題不但有必要關注,而且它是讓學生針對本課條理清晰,內容結構和《小溪流的歌》非常相似的結構的基礎上,學會編寫本課的段落提綱。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理清文章條理、試着學會提煉、概括,而且爲我們學生進行習作練習之前,首先在頭腦中進行構思,進而想好我要寫的文章從那幾個方面去寫,會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提前的一個指導和訓練。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到位。找來教學參考書發現在教學建議的下面,針對第四小題如何處理,編者用了很長的一段話進行闡述:這道練習目的是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以培養句意整合、歸納概括的能力。首先,課文分爲三段,要求學生用簡明的話寫出三段段意。(如第一段:寫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第二段,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第三段:寫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課文的第二段有三個自然段,即三層意思,每個自然段都可以再用一句話概括大意。(如第二自然段:莫高窟保存兩千多尊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彩塑)把段和自然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來就是段落提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第四小題不僅沒必要,而且應該是我們要關注的難點。

來到二年級教研組,正聽到一個老師在說自己明天上課的教學設計。他們組內就古詩這一課型進行研討,開展同課異構活動。老師認真細緻地把自己的教學流程說出來,我作爲聽衆在旁邊安安靜靜地聆聽。可是聽完老師的彙報,我忍不住插話問這位老師:“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也許都會背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是不是要把重點放到如何指導孩子注意古詩的停頓、押韻,讀出古詩的意境?而不是一味地告訴孩子這個字的意思、那個詞的意思,或者這句詩的意思。”“還有我們是不是結合學生的實際試着讓孩子們說說‘依’、‘盡’、‘欲’、‘千里目’的意思,再結合孩子們的回答老師有針對性地講一講。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不是一味地由老師講來代替學生的思考。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有效的引導?”聽完我的話,那位年輕的老師很贊同我的觀點,古詩教學到底應該怎樣指導孩子們學習也有了一點啓示。接下來我們又一起探討了如何真正在第一課時把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而不是猶如作秀,用那可憐的兩三分鐘,老師自己指導、範寫,孩子們進行書空、描紅、練一兩個字,匆匆忙忙地好像走過場。劉老師分享了自己這些天的嘗試:在第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觀察每一個字的字形,用自己的眼睛和思考去發現怎樣記住它。儘管孩子們說得不是那麼合理,但是他們新奇的思考會讓學生們很清楚地記住它。聽完之後,我也談了自己在聽黃亢美教授關於字理教學的課和報告之後,糾正了自己以往的錯誤做法:不要讓孩子們隨心所欲地去解釋自己的識字方法,語文老師一定要課前去查閱大量的資料,力爭對要學的生字的字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要讓孩子們真正明白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準確的理解,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甚至曲解了漢字的意義。我們作爲語文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們準確的解讀,而不是爲記憶而隨性編造一些口訣或順口溜,溯本追源纔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堅守的。

我們討論得很投入,儘管室外已是暮色蒼茫,可是我們對於一些問題的看法在我們共同的探討中,漸漸明晰起來,享受到校本教研的快樂,我們才真正能在行動上和思想上意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在校本教研中成長起來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2

老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爲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臺階

 一、重視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1、注重學習型團隊的打造和教師終身學習力的激發

教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爲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臺階。近年來,學校把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當作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來抓。我們精心討論制定了二期課改精神的學習方案,引領教師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內涵,並通過教師成長袋的形式激勵教師靜下心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如今,本校教師新課程的核心理論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對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環節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幾個環節自主反思、夥伴協作、專業引領更是津津樂道,爲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自覺實踐新型的教學行爲提供了可能。

2、幫助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我們把指導和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作爲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我們不斷提高教師對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意義的認識:每個教師都明確,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是不能退的底線,以犧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價來換取的語數外學科成績的提高是不值得的,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教育道德的淪喪。

其次,我們從學校發展規劃的角度,對質量觀作了如下的界定: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學校的綜合教育質量達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常規管理上,每學期,我們對任何一門學科都進行質量監控,從整體上來把握學校的教學情狀況。

 二、校本研修要重視倡導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

1、校本研修的內容選擇要根據學校中教師的原有基礎、工作現狀和實際需要而展開,充分體現校本研修出它植根於學校的特徵。

由於學校中教師發展的不平衡,培訓的內容必須體現具體性、針對性的。如:我校教師隊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討好的現象教師有良好的意願,也肯付出,但有時急功近利,方法簡單,從而導致家長、學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開心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曾作了專題的培訓,不僅從法律意識角度幫助教師完成角色意識的轉變,而且,從爲師者的責任、目標、從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幫助教師轉

變觀念、掌握讓學生真心順從、讓家長理解的技能(如:與家長、學生溝通,談話技巧的培訓)。現在,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這方面的轉變。特別是近年來每學期的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和座談會上對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率非常高。特別是一些轉學而來的學生及家長更是對我們的教師讚不絕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必須與其實際的工作緊密結合

我們認爲,工作與學習的不可分是設計校本研修的具體活動的原則之一。 教師在工作中學習應當之無愧地成爲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點在這種探究與研討的過程中,每個參加的人員都經歷着學習的過程。而往往這種培訓更易受到老師的認可和歡迎。我校語文組在工作中發現作文教學難於把握,大家就此問題作爲學習研究的專題。

總之,幾年的實踐,帶給了我們走向成功的信心。儘管我們尚沒有產生過跨越式的飛躍,但我可以自豪地說:這種立足於教師不竭動力挖掘、立足於學校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校本研修,卻使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感到紮實。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3

“才飲洞庭水,又食武昌魚。”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今天我和來自湖南14個地州市100多名優秀的教師一起來到華中師大進行爲期10天的20xx年“國培計劃”——湖南中小學校本研究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

來到武昌這個集武漢大學、武漢理工、華中師大等衆多中國名校彙集的地方,走在綠桂滿園的校園大道,看到座座令人肅敬的學院大樓,還有手持書卷來往穿梭的莘莘學子,一股濃厚的書香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看到這些,立刻對自己這次來學習的目的和態度也有了一個很大的警示,雖然我們都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離開大學校園也已多年的教師了,但必須充電、繼續學習、不斷提高的那種要求和需要纔是此行的根本目的。

“校本教研”,在很多學校,特別是條件比較落後的農村學校,關於它的落實和實行,現在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不少教師對待自己的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讓教什麼就講什麼的狀態下,很少也不願意對教學前後、過程以及和一些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把它形成文字,變成自己的看法,或者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實踐有什麼反思的火花,也不願動筆記錄下來,習慣重複性的老驢拉磨式的工作。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越來越成爲每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和素質提高的需要。新的一輪教學改革,有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問題、新的教學行爲等着我們去實踐,去思考,很多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而我們作爲普通的教師卻又缺乏專家們具體的指導,無從下手。而這次,湖南教育廳還有華中師大結合國培計劃的契機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極好的機會,讓我們與專家們面對面進行直接的對話和交流,無論怎樣都要好好珍惜,並且也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4

昨天和今天一共聆聽了四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分別是華中師大雷萬鵬教授的《公平 質量 體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解讀》、武漢教育科學研究院湛衛清教授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武漢六中胡明道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行爲研究》以及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武侯區教師技術教育中心副主任肖成全老師主講的《合作研修與教師經驗互助成長》四個專題報告。也許是自己刻意帶着向專家學習怎樣進行“校本研究”的目的去聆聽的緣故,除了認真聽取專家的報告內容,我還用一種別樣的.目光去揣摩這些專家在進行報告的同時從自身折射出來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優點與閃光之處。

幾位老師中,不少學員對雷萬鵬教授、胡明道老師和肖成全老師的授課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給予了很高評價,收穫頗豐,同時也感覺報告時間太短,意猶未盡。從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成長和校本教研的能力培養的角度來看,這些教授和老師自身顯現出來的素質和能力就已經給我們這些即將走上校本研究的新手來說,就是極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效仿。通過他們,我覺得作爲一名普通的校本研究教師,無論是自己從事教學研究還是將來帶領團隊進行校本研究,必須要着手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1、從教研型教師的角度來看,必須要具備靜心和沉着的基本素質。學問來不得半點虛華和做作,作爲一個真正的教研型教師,不能只做些表面文章,譁衆取寵,東拼西湊剪裁一些文字堆砌起來就成爲自己的研究成果。聆聽一份好的報告,看閱一份好的教研成果,首先要給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在——人實在,內容實在,意義也要很實在。所謂“字如其人”,這句話除了平時代表的文字書寫能夠看出個人的基本修養和品行外,從研究的角度看,從文字和語言中也可以研究者對待學問的態度和出發點。做好一份研究,應該要有“坐冷板凳”的恆心和決心,能夠拋開周圍的紛擾去做一份實實在在的事情。如果整天忙於酒事和人事,然後臨時拼湊文字,我想是做不成什麼好的研究的。

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收穫了集體的溫暖和友誼。100名同仁,100位朋友,組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大家在微笑中交流互動,在歌聲中友情得到升溫,在論壇上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提醒、結伴而行,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一種鄉情的感動讓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忘記了自己是身在異鄉。

短暫的相聚,別離近在咫尺。真心地感謝華師給我們全體學員的全心指導和周到服務,同時祝福所有的學友事業有成,以後的日子交流無限,友誼長存。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5

教研組是教師羣體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在一些老師的觀念中,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教學是教學,教研是教研,出現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學科教學與學科研究相分離的現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動能夠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教研過程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校本教研圍繞着活動的實效性展開,形式上一改以往集體備課中面面俱到爲各個擊破。具體做法爲:各個備課組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活動的重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規的情況下,着重建立、並逐步完善了以集體備課體系爲主要載體的校本研訓活動。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議。1.教研活動不在乎形式多樣,主要在於是否有效。傳統的聽課和評課,如果組長多動點腦筋,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那一定會很有成效的。集體備課也一樣,要翻新,不落俗套。2.應從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着手,讓老師在活動中暢所欲言,而不是幾個老師發言,完成任務。同伴交流,團結互助很重要,這就要求教研組長能根據自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校本教研內容,引發老師的思考,解決本校的實際問題。3.校本教研的主題選擇不能依靠教研組長一個人,而要充分發揮草根的力量,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來確定比較合適的研究小課題,並且討論制訂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實施中不斷小結、跟進、再嘗試,再研究,讓真實的小課題不斷地滾動,逐漸接近要研究的比較大的疑難問題。3.作爲校本教研我們確實應該着眼小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現小問題、解決小問題的途徑來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三、總結校本教研開展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校本教研開展得好的教研組其教學能力整體很強,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不大,即使是剛畢業的新老師也能顯示出較好的綜合實力。而且,活動中教師們能暢所欲言,不同的觀點在這裏不斷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6

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學習了關於網絡校本教研的相關內容。一開始我還不以爲然,認爲我的教育教學中已經在利用網絡這一平臺了。再後來就覺得我的目光短淺了。我所利用的網絡只是爲了滿足尋找適合與我們教學的資料。此時我才知道我們不應該只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的應付,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在自己的精神家園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讓思想飛翔、使精神充實。在這裏可以自由地結交心靈的夥伴,進行自由的交流,實現平等的對話,留下自己的心聲。經過一段時間的網絡校本教研學習,加深了我對網絡信息的進一步認識和提高,拓展了我的視野和知識面,感覺網絡校本教研學習是有必要的,學習體會有以下幾點:

1、網絡速度快,信息發佈及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的透明度、參與面和交流面都較大等優點,能及時有效地爲基層服務。通過網絡博客,還可以進行區域內或跨區域的教研活動。

2、我發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互相交流與共勉的研討、學習、交流、互助型的網絡教研團隊裏,在網絡研討過程中,彼此之間能敞開胸懷,坦誠的交換意見和建議,沒有功名利祿,有的是爲人師者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沒有喧囂繁華,有的是基於理性的探討,激烈的思辨;沒有矯情做作,有的是腳踏實地的踐行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沒有固步自封,有的是開放、包容、接納、理解和信任的結伴同行;沒有權威話語,有的是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式的表達和反思。

3、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發展,改變教師的學習狀態、工作狀態,極大地增強了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平時我們經常跟同軌老師,同班老師的交流,就是沒想到將它寫進教育博客或論壇中,在這裏有更多的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難問題讓同行一起討論,大家羣策羣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在這裏也許我們並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但我們並不陌生另外,我們有共同的話題,又相同的目標。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質疑和批評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積累了教育教學經驗也促進了教育教研的變革。

總之,我是很後悔,後悔沒有及早的利用好網絡這一平臺進行校本教研,要不然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的教學經歷那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呀。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7

教學研討的學習,不但使我加強了對學校常規教學管理的認識,而且讓我有機會學習教學的新理念和課程的標準。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體現語言本質。在此,我想談談自己對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培優補差的一點看法。

首先,課堂教學有梯度,照顧好各層次的學生,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關鍵。從備課開始,就應該考慮到學生差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施展身手,各顯神通,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增強自信。記得讀書時代的我,非常內向,害怕回答問題,因爲我沒有自信啊。其實,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一般是能主動參與課堂的,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就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會,怕錯,怕被笑話,等等。這些心理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我想,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特別照顧基礎薄弱的同學,給他們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加入活動,增加他們的自信。

其次,抓好課後作業、課外輔導,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堂效率一般都不高,這會影響到他作業的完成率和準確率。因此,需要老師關注課後的他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後作業跟蹤和課外的輔導。這些工作可以是老師親自去做,但是基礎薄弱的學生較多的話,不妨調動學生力量。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完成課後作業,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鞏固的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了問題,對課堂知識可以基本掌握,一舉兩得,共同進步。我曾經在班級開展過一幫一活動,但由於自己跟蹤不足,致使效果不夠明顯。僅僅做好課後作業跟蹤是不夠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應該做好糾錯講解、定期單獨複習的工作。

再則,面向全體學生中的培優工作這一步不可丟。在科組討論過程中,有老師就反映了,培優補差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慢慢將重點放在補差這方面,而忽略培優工作的開展。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做的嚴重不夠,課堂上給基礎好的學生準備的挑戰問題不夠新穎、不夠尖端,有時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課外呢,只是給基礎好的學生推薦了一些資料,在他們買回資料後沒有做跟蹤和具體的輔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況。

總之,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這是一件長期的細緻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細加堅持,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抓好。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我會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使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所收穫。我相信,付出過,努力過,一定會有收穫。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8

校本教研作爲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以爲校本教研無非就是聽課、評課,或者是由學校制訂好課題,教師在進行課題實驗……有時候,會抱怨校本教研的繁多,感覺筋疲力盡,無從下手。最後,校本教研活動就變成一種任務,爲了完成任務,爲了應付學校及上級的檢查,校本教研沒有真正達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後難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4月18日,XX市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爲我們進行專題講座,題目爲《加強改進日常教研 建設校本教研製度》。這次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姚副校長爲我們精心地解答了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校本教研的困惑,聽完講座後,感覺受益非淺。姚副校長告訴我們,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裏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爲“爲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由此可見,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那麼,如何讓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原來,校本教研的真諦就是以教師爲主體、以教育教學問題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爲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 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的成長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就可以在教研研討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切磋、協調與合作,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信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產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個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個好的課題研究。然後,按照“問題——課題——研究——解決問題——實踐”的教研流程,想方設法在教學過程當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另外,姚副校長也提出了校本教研已經不是侷限於面對面地進行教研交流了,渠道出現了有各式各樣:個人博客、qq羣、視頻會議等等現代化的網絡交流工具正日益成爲我們校本教研的一個載體。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些方式,校本教研就更有助於把我們從研究的“配角”或“執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9

通過參加校本教研的培訓,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爲教師的我們要與新課改同行,與時俱進,適應新課程要求,就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究、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在新世紀新時代的社會裏,社會的發展需要新型人才,這激烈着我們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創新,總結教學經驗。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就必須善於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通過參加校本教研的培訓,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貫穿於數學及各個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使我茅塞頓開。回憶這段時間的培訓,讓我感受頗多,下面就具體談一些學習的收穫。

第一、通過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同時也解決了我以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讓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彷彿一下子見到了光明和希望,對我的教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二、通過校本教研的培訓,爲我以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層次,實行了“分層次、分類指導”教學,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各類學生都不偏愛、不卑視、不譏笑,多給學生以讚許、鼓勵、支持和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輕鬆的表情、和藹的態度,以示老師對其的信任、關心、愛護。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採用多提問、多練習,多給學生活動、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即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的教學方法。通過培訓學習,讓我意識到,要在新課改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不僅僅靠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還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認識,轉變自我的角色定位,樂於施教,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校本教研心得體會範文10

“才飲洞庭水,又食武昌魚。”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今天我和來自湖南14個地州市100多名優秀的教師一起來到華中師大進行爲期10天的xx年“國培計劃”——湖南中小學校本研究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

來到武昌這個集武漢大學、武漢理工、華中師大等衆多中國名校彙集的地方,走在綠桂滿園的校園大道,看到座座令人肅敬的學院大樓,還有手持書卷來往穿梭的莘莘學子,一股濃厚的書香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看到這些,立刻對自己這次來學習的目的和態度也有了一個很大的警示,雖然我們都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離開大學校園也已多年的教師了,但必須充電、繼續學習、不斷提高的那種要求和需要纔是此行的根本目的。

“校本教研”,在很多學校,特別是條件比較落後的農村學校,關於它的落實和實行,現在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不少教師對待自己的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讓教什麼就講什麼的狀態下,很少也不願意對教學前後、過程以及和一些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把它形成文字,變成自己的看法,或者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實踐有什麼反思的火花,也不願動筆記錄下來,習慣重複性的老驢拉磨式的工作。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越來越成爲每一個教師專業成長和素質提高的需要。新的一輪教學改革,有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問題、新的教學行爲等着我們去實踐,去思考,很多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而我們作爲普通的教師卻又缺乏專家們具體的指導,無從下手。而這次,湖南教育廳還有華中師大結合國培計劃的契機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極好的機會,讓我們與專家們面對面進行直接的對話和交流,無論怎樣都要好好珍惜,並且也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