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師集備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二教師集備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教師集備培訓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讓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你參加培訓有什麼感悟?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初二教師集備培訓心得體會,大家一起來看看。

11月28日,我與本校初二的語文老師們一同前往xx市實驗學校參加了大集備活動,xxx老師對《背影》一文的教學和xxx老師展示的《昆明的雨》的教學讓人耳目一新,xxx專家的點評與講座卻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反思一:我真的好好研讀文本了嗎?

從兩位上課老師的教學設計來看,他們都對文本有比較深入的研讀。特別是王金芳老師,蒐集了很多關於《背影》的創作背景資料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父子間的情感。但是專家點評時卻對兩位老師的文本研讀提出了非常委婉的批評。“在文本的體式下去發現作品的核心價值”,《背影》中“我”的情感纔是本文最需要和學生探討的問題;“問題設計勿忘文本的核心價值”又再度提到研讀文本,《昆明的雨》這篇散文也應當將“形散神聚”,寫雨卻不直接寫雨而是側面入手來寫雨的特徵給學生揭示出來。

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很多時候不是在研讀文本而是在讀教參,總是把教學作爲一種任務而不是一種樂趣和責任。造成這種局面,我想主要有兩點原因。客觀上來說,是上一套教材和考試內容造成的思維慣性,教參解讀過度,考試考查課內現代文閱讀且答案基本照搬教參,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教學的自主性。主觀上來說,這也是自己的惰性和職業倦怠造成的,依賴教參圖省事,“拿來主義”“改進主義”是常事,裸備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的工作態度又憑什麼要求自己的學生認真學習呢?

針對以上現狀,我準備採取一些措施。一、重讀文本解讀的相關書籍,熟練掌握不同文體的文本核心價值的差異,這是理論層面。二、實操層面,在日常教學中堅持裸備,不斷鍛鍊自己文本研讀的能力。三、上完課後堅持反思,如有可能,與其他老師的教學進行比較,在比較中促使自己進一步提升。

反思二:我的課堂提問有多少是有效的呢?

王老師下午的講座內容是《讓學習發生——優質課堂特徵例析》,一共提到十個優質課堂特徵,分別是課堂目標私有化、教學內容問題化、課堂程序結構化、學生學習自主化、問題研討對話、主問題研討合作化、問題結論質疑化、課堂評價診斷化、課堂結課形象化,其中教學內容問題化和課堂程序結構化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老師列舉了他上《背影》時的四個問題:①看了這幅圖,尤其是預習了這篇散文後,你感動了嗎?②文中的父親哪些細節讓你感動?③“我”感動了嗎?④“我”既然如此感動,1917年爲什麼不寫《背影》?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於無形,同時也達到了摸清學情、以學定教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這堂課的核心問題,給學生一個示例,再讓學生去尋找體會本文語言背後的父愛深情。第三、四個問題與文中“我”想表達的情感有關,從文本核心價值來看,這是最值得挖掘品味的部分。朱自清從1915年父親爲自己包辦婚姻,從此怨恨,再到1928年,父親讀到《背影》父子關係緩和,十幾年間的恩恩怨怨的確在文中若隱若現地表現。這四個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讓課堂逐步“生長”,而不僅是浮於表面。若是再加上老師的合理駕馭,不難想象這堂課必然是有張有弛,有低有高,有聲有色。如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好課也是如此。

反觀自己的課堂提問,問題多雜,缺乏主次之分;條理不明,沒有先後之別;問題單薄,經不起追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文本研讀不深入,備課不精心,缺乏經驗能力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我準備採取的措施有:一、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盡己所能精心設計每課的課堂提問和教學流程。二、多研讀名家的課例,在他們的課例中汲取經驗,提升能力。

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的教學設計能力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