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1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我對學前教育有一份難捨的情懷。幼兒教師,是一個奉獻愛心和擁有責任的名字;幼兒教師,是一個活力四射和永遠年輕的名字;幼兒教師,更是一個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名字。

在剛來幼兒園的日子裏,我沒有任何經驗,通過學習,我逐漸做到了眼勤,腿勤,手勤,還擁有了愛心,細心,耐心,童心。

記得有一次,我給小朋友洗手,發現有個小朋友的手指甲長長了,而且裏面還藏有黑乎乎的髒東西,我馬上想到要給他剪,等給他剪好,洗洗乾淨,卻發現所有小朋友都圍着我,要給他們剪,我想:這正是教育他們講衛生,愛清潔的好時機,我不僅給他們全剪了手指甲,還教會了他們正確的洗手法,並與他們約定,要做個清潔寶寶,以後老師會經常給他們剪的,他們個個高興地點頭,看着他們如此乖巧,所有的勞累都值了。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我們班裏,有個好動的小男孩,剛來幼兒園時,爬高爬低,跑來跑去,而且對其他小朋友,稍不注意,甩手就打。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玩,當我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爲時,他說:“每次我做錯了事,或者爸爸心情不好時,都會打我!”我知道,我需要和孩子爸爸溝通了。通過了解,我得知他的爸爸脾氣有些暴躁,有時會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打孩子。我委婉地告訴孩子爸爸,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爲。如果爸爸不注重細節,孩子也會受到爸爸的影響。從這以後,在家長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行爲逐漸改善,經過幾個月的細心引導、共同誇獎等家園共育模式,他終於有了轉變,開始坐在課桌旁聽我講故事了,在集體活動時,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了。作爲一名幼兒教師,看到孩子如此轉變,我感到無比欣慰。

對幼兒的愛心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要體現在現實生活中,並在幼兒身上得到傳承,例如:我們幼兒園老師都會趁孩子們午休的時間,幫助幼兒把他們脫下來的小鞋子拿到窗臺上晾曬,一開始都是老師曬,現在都是後脫衣服、鞋子的小朋友幫先脫衣服的小朋友曬,他們互相幫助,並且起牀的時候也是互相幫着拿,這不僅是教育的力量,更是愛的力量。

我很欣慰,感謝你們,我可愛的孩子們,是你們讓我變得善良,勇敢,自信,快樂,感謝我所熱愛的幼教事業,使我收穫了與人溝通的勇氣與能力。有人說:我們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有人說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認爲我們更像是他們遊戲中的夥伴,生活上的慈母,行爲習慣上的指明燈。雖然,一天的忙碌,我們累得疲憊不堪,有時嗓子都啞了,甚至穿不了漂亮的衣服、高跟鞋,化不了漂亮的彩妝,就連手指甲都不能留,更別像其她愛美的女孩一樣佩帶各種飾品了,但是,我們將自己的一顆誠心換得了家長的一份信任,我們無怨無悔。讓我們攜起手來,爲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共同努力,讓他們從小學會用愛的眼睛看世界,做他們生命中的貴人。

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2

學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六、七歲兒童的教育,包括學前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它的教育任務和要求是: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個性發展及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前兒童智力發展和入小學的準備。幼兒期是智力發展極爲迅速的時期,這時期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富於幻想,喜歡發問,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天才兒童的誕生無不與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當然,學前教育也是1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不僅注重智力教育,更加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爲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的習慣對於人的極重要性。在國內,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學前教育不能只注重兒童智力開發,更重要的是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與他人相處。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形成積極的現代兒童觀,因材施教。每個幼兒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天賦,不能以1種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說:“有1個小朋友很調皮,每天上課不認真,還經常打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幼兒就要讓他有種成就感,讓他當1個小組長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這樣他會更好的約束自己,”所以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發揮孩子們各自的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1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1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現代兒童觀,不僅要重視對兒童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有個美好的“樂園”,可以快快樂樂的健康成長。

二、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實現自我突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是沒有1個良好的學習計劃,花再多的努力也會事倍功半。做什麼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你的學習效果有着深刻的影響。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學會要養成這樣1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一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複習和做作業,什麼時候閱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並且一件一件按時完成。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是的學習時間。下午較爲疲勞,應以複習舊課練習爲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零星時間看似很少,利用價值很小,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將零星時間集合起來,就是寶貴的整段時間。學會利用在等待中浪費的時間。等公交車、等人的這些等待的時間加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只是因爲它們單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視掉。其實5分鐘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說溫習隨身的筆記,看看學前教育的課外書。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邊角料”時間,經過一定的量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就一定會收到絕對想不到的效果,實現自我突破。

三、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纔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說:興趣是學習的不竭的動力源泉。只要我喜歡當老師,喜歡教孩子,我就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願意去學,喜歡去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相輔相成。

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爲1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爲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自身終身受益。學習態度是內因,學習習慣是外因,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多做筆記,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考前複習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的過程。內容要少而精,且條理清晰,看後很容易記住,比抱着厚厚的課本複習要輕鬆許多,不會造成大的心理壓力。最後複習時,筆記就是自己建的1個知識體系,把知識點串起來記就很容易了。多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加強記憶,還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

學前教育不能單純作爲知識進行學習,還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所謂“溫故而知新”,我們要對自己平時學習的成果和心得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只有靜下心來,我們才能夠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做到及時的發現,然後進行及時的補救。古人云:“思己之過方成才”。反思,不可不做的一件事。反思的過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弱點,要害,不足之處在那裏。加以改正,加以完善,不斷地進步,進取,成功就會指日可待。人只有在不斷的反思與改正中才能成長。我每天下班都養成1個良好習慣,首先是打開計算機,把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後。開始自我反思,並且寫反思日記。把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總結,能夠總結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警惕自己的懶惰,如果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發佈到網路平臺,讓家人和朋友同學來督促我改正,這樣,在不斷的總結中,我的專業水平提升很快。

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整個實習教學的過程中,收穫了很多,成長了很多!這些理論知識將會給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我知道自己不能鬆懈,人活到老學到老。我還需要不斷補充知識,充實自己,在實踐教育中創新改進方法,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幼師這份神聖的職業!

學前教育個人心得體會3

接觸到學前教育專業,我覺得十分幸運,正如我在面試時所說的那樣:“我喜歡跟小朋友們在一起,我覺得能每天和他們相處交流,讓他們在入學前就有一個好的啓蒙和開始,是一件充實而有意義的事。”而當我真正進入大學,進入學前教育專業入門課的學習,才發現,外表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其實裏面蘊含了很多很多理念和知識,這門課的學習也讓我認識到了學前教育專業背後的那些故事。

從學前教育的由來以及發展直到現在的概況讓我深深震撼了,這看似很小的一個教育板塊其實包含的,竟是對受教育者今後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很多人眼裏,這門專業的教學任務很簡單,但真正接觸纔會明白,越是面對年幼的受教育者,越要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否則失誤了,耽誤的是受教育者今後的整個人生。這是我對這門課的總體認識。

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向我們詳細闡述了學前教育史,把我們帶入了孩子的世界。我深深記得侯莉敏老師給我們講課時所說的那句話:“幸福就是彼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都是奔着幸福而來的,沒有人是爲了追求不幸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句話彷彿讓我看到那些孩子們天真的笑臉,他們亦是爲追逐幸福而來,而今後我們將作爲他們人生中所受教育程度中的第一任老師,雖然面對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年齡很小,但是,今後將作爲幼兒園老師的我們,有責任帶着他們,引導他們今後奔向幸福的路。

而令我觸動頗深的則是吳慧源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幼兒園紀錄片,那部紀錄片裏的所有孩子們,真的就像小精靈一樣。他們的一言一行讓我懂得,很多時候,很多大人都會不屑於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但是其實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很大的世界,他們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他們會從平時看到的大人的世界裏折射出自己對周圍環境的感悟,這一點多麼容易被忽略,卻又對孩子的教育有何等重要的作用。看了那部紀錄片以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突然覺得肩負使命。今後,我將要用自己的能力,在他們一生中屬於學前教育的時間裏,將他們守護得好好的。

而去師大實驗幼兒園上課的那段經歷更讓我難忘,那是我們第一次那樣深入到孩子當中,看到他們下課時活蹦亂跳,上課時聽話乖巧的樣子,心裏暖暖的。而看到07級的師姐們認真帶他們上課的樣子,坐在臺下的我心中只是十分感慨,我們學習四年的東西,教育學,心理學等等最後都是爲了在課堂上這樣展示給他們。看似簡單的課程,實際上,做道具,鍛鍊來自我們的美術手工課;彈琴唱歌,來自我們的鋼琴課聲樂課;規勸調皮的小朋友,應對突發事件,想要處理得好,必定與我們的教育學,心理學存在很大關聯。那次聽課的經歷,讓我瞭解到了實踐跟理論的結合竟是這般緊密,而把這些東西結合起來,卻又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所以我們需要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磨合,不斷從中懂得,並且掌握新的東西。

陶波老師給我們看那些孩子們猜的謎語時,我們都十分驚詫。他們稚嫩的畫筆下,有很多我們讀了很多唸書,閱歷很廣也猜不出來,也無法感知到的語言。像老師說的,我們成人有很多語言,而孩子的語言更是千百種。是的,他們說不出來,他們可以用畫,他們甚至可以用眼神向我們表達很多東西,那些東西都是他們直觀需要的。因此,我深深認識到了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世界的不同,孩子們用他們多彩的語言直白地告訴我們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大人,因爲被世故傷害過,變得圓滑,說話帶着掩飾,帶着暗示等等。大人和孩子的世界間的反差,讓我更覺得孩子的世界裏,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挖掘。

而在上這門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推薦的很多關於孩子的書,當我走進圖書館,翻閱它們時,看着那些文字,把我引入了關於孩子的天堂,他們的哭,他們的笑,他們的鬧,他們的悲都是有緣由的,都是純淨的,都是那麼可愛。這門課一步步把我們帶進了孩子的世界,教我們與孩子做好交流的準備,讓我們在今後專業課學習中有了目標,有了底氣,有了好的開始,有了逐步深入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條件。

我喜歡學前教育這個專業,我感謝這門入門課,我感謝很多老師用各種方式牽着我們走進孩子的世界,帶我們接觸那片美好的淨土。我也願意,並期待着,用一生的時間,伴隨奔着幸福而來世的他們。我願意相信,我們和他們,在短暫的學前教育期裏,可以始終給彼此帶來對方想要的快樂和潛移默化的啓發,或許我的感想過於膚淺了,但是我覺得這是學前教育的真諦,在我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