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心得體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0篇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1

xx月xx日,在學校操場上風輕輕地吹,拂過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更要感恩父母!聽有聲音了,那便是“感恩我們在行動”開始了!是我們崔主任首先講了觀會的要求,並介紹了此次演講的人。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靜靜的傾聽。告訴我們,在她第一次上臺演講時,心裏想的不是別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隨着美妙的

音樂,吳迪老師深情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爲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是感謝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爲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裏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爲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爲行動吧。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爲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的擁有幸福。

人際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常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有利於學生的思想轉化,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試想,一個懷着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自己讀書學技術,爲的是讓他成爲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越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鑽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嗎?所以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爲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長的人。”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樂!報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於心,報恩於行,讓感恩的種子在每一顆心中紮根,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旋律吧!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不可磨滅的良知。世界因爲有了感恩,有了愛,纔會變得如此溫暖美麗。

通過這次的感恩教育活動,我收穫了很多,今全體同學都收穫了濃濃的愛,充滿了感恩之情。當老師講述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時,我的腦海迅速閃過一幅幅經歷過的畫面。那僅僅是生活中細微的一些小細節。譬如父母給我夾菜,給我送衣服等。但回憶起來卻是無比溫暖的。他們給予我們那無微不至的關愛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正如老師演講時說的那樣,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你的人。是啊,他們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做出了多少犧牲!歲月帶走了屬於他們的年輕面容,他們的銀絲開始爬上額頭上,他們的皺紋越加深厚,他們的雙手不再細膩。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爲了孩子成長而付出的代價,但他們無怨無悔,只盼望我們能長大成人。父母的心願只是那麼簡單而已,他們不求自己的孩子能夠飛黃騰達,而是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罷了。

當我聽到老師說"哪一次你生病不是父母在旁邊守着你,他們陪着你一宿不睡,直到打完最後一滴點滴"我聽完後就淚如雨下,因爲我和弟弟從小到大生病一直都是媽媽在旁邊照顧。我還記得有天晚上我和弟弟發高燒,當時又是深更半夜了,媽媽十分着急,但她二話不說,帶着我和弟弟就來到醫院打點滴,病院裏也躺着幾個人,他們也在打點滴。弟弟躺在病牀上,媽媽就坐在旁邊不停地幫他驅趕蚊蟲,給他倒水喝,爲他敷毛巾。而我看到其他病人的旁邊都有父母的陪伴,有的在喂湯水,有的是在講故事,那一個溫馨的場面令我心裏很震撼。我爲天底下所有的母愛而驕傲。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耳邊的歌聲還在迴盪,當全體學生起立,衝着天空大喊:"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看着身邊一張張激昂的臉,聽着這由衷的吶喊,我感受到了世間的真情,感受到了愛。那是一個怎樣的場面!雄偉,氣魄,天空久久迴盪着同學對父母所喊的話語,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聽過最美的吶喊,最感人的吶喊!有多少家長聽到自己孩子對自己說"我愛你們"時,流下了欣慰而又感動的淚水,當看到一對對親子擁抱在一起時,我又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是多麼溫馨的場面啊!

這次的感恩教育活動,不僅講了父母對我們的愛,還講了老師對我們的默默付出。

當每個班的同學把老師團團圍住擁抱時,許多老師都哭了,爲學生能夠這樣理解自己而哭,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而哭,那是激動的眼淚,是飽含師生之情的淚水啊!老師爲了我們,曾經在熬夜批改試卷,曾經對班上的扣分而無奈批評同學,曾經對調皮的學生又焦頭爛額,曾經爲了算出學生的總體評價而誤了飯點,他們爲了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了,老師們將他們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業上,他們在教育着每個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民教師是偉大而又平凡的,是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感恩的。

學校舉辦的感恩教育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愛的重新認識,打開了他們的心門,讓大家明白了:愛,一直都在身邊,我們要珍惜和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才能成人,才能成就自己!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當前經濟形勢不是很景氣,“冬天”的到來,我們要有危機意識,不要依賴別人,要相信自己。我們更要相互包容,更加熱愛仁達文化,把企業當自己的家來經營。

要做好一個部門經理,定位很重要,接下來的就是心態、學習力。這裏簡單分享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1、經理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最重要?團隊建設、領導力、培養部屬,都是一個經理需要去做的事情。作爲經理,不在於我們有多少血,而在於我們有多少造血的功能。作爲經理,你的價值,不是在於你簽了多少單,而是能培養出多少超越我們的人。

2、如何正確對待工作中的責任心?這就是能否把部門帶好,是在於敢不敢負責。部門帶不好,就是自身的責任,業績做不好,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相信,通過學習,通過交流,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也有人看了很多激勵的書籍之後會有180度的轉彎,說,“陳總,這都是我的責任,我一定會去做好,我一定會努力去做好。”這又是另外一個極端的問題,在這點上,我們很多員工犯過錯誤,很着急。當我們走到這種極端的時候,我相信,你的態度很好,但是並不代表你一定就能做好。團隊成長緩慢,不去溝通,不去找原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態度上要積極樂觀,但是要對事務有客觀的瞭解。

如:一個新部門的成長要6個月,但你要1個月,怎麼可能。如:我們有一家公司,第一個月勢頭很嚇人,能迅速找回信心是很好的,但不要忘了後面的東西,如果團隊不穩定、專業知識不瞭解,對客戶的積累不夠,很可能受到一點挫折就會退縮,馬上跌入低谷如果我們想到了,讓銷售人員去衝,你是正確的,如果你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讓他們這樣去衝就錯誤了。

3、成爲合格經理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執行能力—執行的前提是認可。

只有認可別人,纔可能去聽別人的。如果他不認可你的話他是不會聽你的,執行是一種認可,讓他認可你。怎麼認可?身教言傳。我們的每一個言談舉止是不是走在別人前面。我們可以說我們迷惑、迷茫,不要常常說你很鬱悶。你要樹立你的威信。現在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執行。不是教他方法,而是想辦法,第一個不是想發號施令而是他怎麼纔會認可你,怎麼纔會聽你的。

4、怎麼看待工作

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創造希望,把銷售代表送出去,他們才能帶回來簽單的希望,幫他們見客戶,幫他們找到方法。出去2個人,就只有2個希望,出去10個人,就有10個希望。把同事送出去,工作就是創造希望,創造熱情。

5、我們平時應該做哪些具體工作?

我感覺這事情簡單也複雜,八個字:規劃、把握、溝通、激勵。規劃是規劃目標,團隊的和個人的;把握呢?就是根據目標把握團隊的一些情況,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針對問題採取一些激勵的措施。

6、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日常工作中的要點?

做管理沒有無所謂的事情。要麼就不做,做了就要去做得有價值。做管理,就要做一種連帶效應。經理一定要有責任。每天,和大家去溝通,因爲這樣可以理解大家的意思,瞭解業務代表,便於運作。部門裏有老員工,中等的員工,新員工。要去引導他們做一些該做的事情。

7、創業者和一個職業者的關係是什麼?

想創業了?無論創業還是職業者他們都是在做事,他們所體會到的快樂是一樣的。都是一個職業中做者,我們都有一份事業。A、B兩個人都在一個公司工作,A,用做工作的態度去工作;B用做事業的態度去工作,若干年後,A還是在做事,而B可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一個人應該用做事的態度還是做事業的態度去工作呢?我一直以來都是用做事業的態度去工作,所以我體會的是做事業的快樂。

8、工作的原動力是什麼呢?職業生涯規劃怎麼做?

我的職業規劃,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規劃,在什麼段位就要做什麼段位的規劃。也就是說第一要確定願景;第二面對我們的現實;第三立刻行動。

工作中有許許多多的這樣那樣的想法,這裏我們需要的是堅持二字。認定了一個目標那就去做吧。走下去就是。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經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以前知道卻不太明白的心得,第一就是對父母,多公司,多身邊所有的時或者物都要有感恩的新心,感謝塗老師在我人生的轉折點上了我人生的第一堂前所未有的課,感謝公司給我這個學習的平臺和就業的機會,感謝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感謝一切一切對我好的和不好的人,陪我成長,讓我成長。

我看到了,我身上從來沒有看到過的責任感,我以前總是以爲只要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好了,老是推卸責任,對事情老是一股漠不關心的態度,就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我身上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盲點,總是會在潛意識裏面浮現出來,傷害了身邊的人,而自己卻不知道,我會慢慢的把我的盲點變成我的優點。

因爲我的固執傷害了很多的人,我以前老是以爲自己是對的,可是上過這次課之後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執着,自己的自以爲是傷害了身邊很多的人,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在我證明了我是對的時候,我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我失去了曾經很好的朋友,失去了一段感情,就是因爲我的執着,我的自以爲是。

我現在只想和我曾經無意之中傷害過的人說一句對不起,同時也說一句謝謝你!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1月11日星期日 8::30我打開電視,觀看于丹老師講座《感恩教育》。

開始時,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與大樹的故事,把家長喻爲大樹,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中,都不惜一切,想方設法讓孩子快樂,而年少無知的我們,卻把這當做是自己生命應得的報酬。直到父母老去,我們滿頭白髮,歷經生活,才懂得回到最初的起點,陪父母走完這剩下的年華。我不禁垂下頭,慚愧不已。

電視中的聲音,把我拉回了現實: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後,竟徹夜痛苦;賴東進,父母全盲,母親又伴有智障,但他仍然堅信生活,勇敢的活下去,他說“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還跪着給他們餵飯;我還感謝苦難命運,是苦難的磨練給了我磨練,給了我這樣一份與衆不同的人生”我聽到這,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爲了我,常常徹夜難眠,我真是太蠢了,對父母如此的付出,不索取一絲絲報酬,只爲我的付出,竟不予以一點回報。現在,我好恨,好恨自己。我必須要幫父母去做些什麼。不知不覺,有鹹鹹的液體順着我的臉頰流了下來。

待模糊的眼眶漸漸清晰後,于丹老師開始分解人的含義“一個單立人,一個二”在社會交往中,人們都是兩兩交往,如若一份痛苦兩個人分擔,那麼痛苦就減少了一半:一份喜悅,兩個人分享,那麼喜悅就會更多。我一直都堅信着這個真理,相信“仁”。

此時屏幕上多出一行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曾說過“獨與天地精神共往來”我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着這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學。于丹老師的聲音再度傳到我的耳畔“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我把這句話,死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也許,多少年以後,我會因這句話而有某個巨大的成就。

接着,老師說社會是滾開滾開的水,不會因爲同情或喜歡誰而變得溫情脈脈。聞之,我重重的點頭,只我生活的這些年裏,我就感受到了社會的無情和冷酷。父母總在我們出生時,給予太多的美好,讓我們不知夜的黑,夢想着有一天自己長大成人,就會擁有美好的生活,可當我們真正的融入生活時,才知道生活並不是七彩糖,而是五味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6

xx年11月13日,我們都亭一小五、六年級學生在學校聽了《感恩教育》講座,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絃。

這個講座是由高慧平老師演講的,她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講的是xx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有一位張老師爲了救兩個學生,放棄了生存的機會,用雙臂緊緊地把兩個小生命保護在自己的懷裏,等到地震過後,人們從廢墟中把他拔出來的時候,他的手怎麼也掰不開,取不出兩個孩子,無奈之下,人們不得不用電鋸鋸斷了他的雙臂。天啦!這只是他的學生。而天天站在我的講臺前的老師們,雖然沒有做出這樣驚天動地的事情,可她們每天就這樣默默地背課、耐心的講解和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是我們每天偷走了她們的青春。

第二個故事講的事《感恩的心》這首歌的來歷。有一個靠撿垃圾維持生活的夫妻有一天在垃圾堆中撿到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本來就很難生活下去的夫婦倆卻下定決心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爲了讓這個孩子吃飽,讀好書,夫婦倆因爲勞苦過度相繼死去,那個母親在臨死的時候還深深不忘了這個孩子的學業,用器官和醫院作交換,供孩子上完學,並要求醫院定期以自己的身份給遠方的孩子寫信,寄錢........ 天啦!這不是他們的親生骨肉,卻有着如此的責任,如此的.愛。

第三個故事講了一個男孩因爲失去媽媽後那悲痛、想念媽媽的心靈,多麼的悽慘!多麼的遺憾!天啦!我多麼慶幸自己有父母的關懷和呵護。

我要感恩祖國,給我和平的環境!我要感恩老師,給我知識的源泉!我要感恩親人,給我寧靜的家園!我要感恩坎坷,給我堅強!我還要感恩同學,給我友誼、離開孤獨!從此,我要強大自己,反省自己,將來回報有恩於我的一切!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7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解釋爲“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爲,這種情感和行爲包含着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爲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曆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裏,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爲他永遠不會認爲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爲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爲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裏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爲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爲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剛看到《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這本書時,習慣性的先看了作者簡介和引言部分,因爲這些內容能讓我們最直接快速的瞭解一個人及他的作品,透過這些,可以看到作品的靈魂和精髓。作者簡介部分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一個毫無背景、學業平平的普通人是如何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的呢?

在好奇心的牽引下,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才發現成功者背後永遠都有一個堅定地、不服輸的信念,就像彭成曾在書中寫到“長大後看一些成功人士寫的書,發現見到最多的就是‘一定要’這幾個字”。從撿垃圾、擺小書攤貼補家用的小“黑將”到今天四處演講,要將感恩教育推向世界的名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的意志,激起他想改變現狀的決心,在家人的支持和關愛下,他度過了人生的每一個難關。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用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會感恩,我們才能在苦難中健康成長,正確對待身邊那些並不公平的事情;學會感恩,纔會懂得父母師長的付出與辛勞,不再認爲長輩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學會感恩,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斷成長。

在感恩教育的背後,我們也不得不深深反思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在對待我們深深愛着的孩子時,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教育他們。一味的批評固然不對,過度的溺愛更加可怕。

作爲教師,我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但過度的溺愛讓孩子們習慣了坦然接受別人的付出卻不懂得回報。當孩子們犯錯時,面對家長的一度袒護,我們究竟該怎麼辦?教無定法,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需要探索的還有很多很多。

過認真讀《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使我加深了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教書育人是這個世界上最

神聖的職業。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如果沒有老師的培育,我們的知識從哪裏來?

我從主人公小時候眼裏的教師體罰中感受到,傷害別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痛苦。使我更深地感受到教育是一種愛的事業,更是一門心靈的藝術。作爲教育工作者,心靈上與學生和諧共振,相互融合,打開學生的心門,多一點讚賞和肯定,纔是教育的正道。愛不一定是教育,但教育一定不能缺少愛。作爲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呢?比較現實而有效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懷着感恩的心教書”,在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貫穿感恩的靈魂。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情教書,我們會更樂教、善教。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科學知識,而且要教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回報社會的技能。陶醉於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欣賞着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我化的心情,將會象陽光一樣燦爛;我們的人生,將水存於歷史長河;我們的未來,將因學生的拓展而更加美。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9

201×年5月11日,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和家長一起在學校聽了一場讓人感動的演講。這次演講是白雪老師主講的,她的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長,老師和學生。白老師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兩個方面演講的。這是一場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講座。一邊聽講座,我們一邊哭,白老師的演講如同給我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喚醒了我們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

首先是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爲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爲我們付出,學會感恩,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孝順父母!

再次我們要感恩老師,尊重老師。我們每學一點知識,每得到一點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都凝聚着老師的心血。老師不僅賜予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尊重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體現在具體行動中。白老師在講演中有好幾個互動過程,其中一個讓是讓班主任老師站到演講臺上,問學生愛不愛他們的老師,同學們一口同聲說愛,白老師說,愛你的老師就去擁抱你的老師,我們大家一起衝上去擁抱班主任,嘴裏還說着,“謝謝老師,老師您辛苦了”,此時我的心中既是幸福又是快樂,與老師擁抱的那一刻,是心靈的碰撞,是心靈的交流,每個學生都淚流滿面,表達着對老師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最後我們要感謝學校給了這次機會,有這麼好的演講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無比珍貴,更能讓我們的精神變得無比崇高!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種子,因爲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快樂的生活。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爲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感恩、公德、小康”三項羣衆教育動員會議精神,在全鎮上下營造“人人知恩感恩、戶戶明德守德、處處安康樂康”的良好社會氛圍。3月27日下午,八角鎮組織召開“感恩、公德、小康”三項羣衆教育動員大會,會議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天陽同志主持,鎮黨政班子成員、全體幹部職工、中小學校長、機關站所黨支部書記、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等80餘人參加會議。

鎮黨委書記徐俊林從爲什麼要開展“感恩、公德、小康”三項羣衆教育、開展“感恩、公德、小康”三項羣衆教育的重大意義、如何開展“感恩、公德、小康”三項羣衆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動員部署。他強調:開展“三項教育”是爲了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解決感恩、公德、小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爲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堅實的羣衆基礎。開展“三項教育”是加強羣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提升羣衆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推動全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迫切要求。八角鎮開展“三項教育”,要明確目標、把握重點、結合實際,制定措施具體,確保“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取得實效。要組織有力,把抓“三項教育”作爲一項中心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好落實。

徐書記要求,開展“三項教育”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鎮黨委抓思想教育、組織宣傳和發動羣衆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各黨總支、支部要把“三項教育”作爲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抓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釘釘子精神、工匠精神,久久爲功,綿綿用力,爲全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和羣衆基礎。爲着力打造“森林八角、美麗八角、暢通八角、產業八角、活力八角”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天陽對開展“三項教育”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各黨總支、支部要迅速召開“三項教育”動員會,全面進行安排部署,認真制定好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二是黨員幹部要示範帶頭,引領羣衆開展好“三項教育”。三是要在組織開展“三項教育”過程中做到認識到位不懈怠、規定動作做到位、嚴格步驟不簡化、找準結合不搞兩張皮、務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