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範文

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1

強化宗旨觀念,勇於擔當作爲的重要政治任務。自鎮上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以來,通過逐條逐句通讀黨章,全面理解黨的綱領,認真學習《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學系列講話,我感觸頗深,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要學深學透,爲能爭取早日入黨而打牢基礎。“兩學一做”,基礎在“學”。“人無學,則不明理;人之有學,則有力。”對於學,不僅要學的進去,而且要學的明白,不僅要學的透徹,而且要學的紮實。對於學習,首先是要拿出時間不間斷的學,通過集中性學習以外,還要自己安排時間學,把學作爲一種自覺行動;其次是帶着問題學,要勤於檢查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習,解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認識自己,不斷深化自己,爭取早日入黨;再次是要創新方式學,學習是不斷創新的過程,爲了加深理解和記憶,就需要與時俱進,創新學習方式方法,擴大學習效果,爲爭取早日入黨打牢基礎。

二要知行合一,將“兩學一做”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習的目的是用。只學不思,即使學得再多也不會有益處;只學不用,就會陷入“本本主義”。因此,在學深悟透基礎上,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密切聯繫羣衆,全心全意爲居民服務。

首先是把幹好工作和提升素質統一起來。要在幹好本職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深化認識、思考歸納、概括總結,使自己在工作中活的經驗思想成爲自身業務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機構成部分,推動自身素質不斷得到提高,爲不斷適應新形勢、新政策、新情況而做好準備。

其次是把服務信念和創新意識統一起來。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也是每一個黨員必須堅守的信念意識,但是爲人民服務的方式必須善於變化,要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需要調整和創新。作爲一名社保工作人員,要在認真紮實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時,不斷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便更好更全面的服務於居民羣衆,塑造良好的服務形象。

再次是落實行動和解決問題統一起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學深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帶着自身問題學,針對自身問題改,最終要落實在如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上,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績檢驗來學習成效。作爲一名社保工作人員,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堅決做到該該做的必須做到,不該做的堅決不做。樹立服務觀念,以爲居民服務爲中心,把如何爲居民提供優質服務貫穿於工作的始終,要樹起問題導向,抓住學習教育的核心,通過學習教育,解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意識弱化、紀律渙散、工作態度等一系列問題,全面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素質,以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制約自己,經得起黨的考驗。

總之,兩學一做,需要我們每一位幹部牢固樹立黨章意識,時刻繃緊紀律和規矩這根弦,使守紀律、講規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爲一種行爲自覺和行動規範,學深悟透、融會貫通、不斷深化拓展學習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在實際工作中提振精氣神、錘鍊好作風、展現新作爲。

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2

爲了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如何做“合格黨員”和“做合格法官”開展學習討論活動,5月30日下午,宣州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左志平爲全院黨員幹警及入黨積極分子講授了題爲《做一個合格黨員要講奉獻、有作爲》的專題黨課。

左志平提出,講奉獻、有作爲是黨員的義務和時代要求。奉獻就是“能吃苦、能吃虧、能吃氣”,要有吃苦的品格,甘爲人梯的精神,海納百川的胸襟。感恩是奉獻的動力、實幹是奉獻的基礎、進取是奉獻的需要。作爲就是人在事業中的建樹與成就,體現在本職崗位上默默付出,勤勉敬業,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專心做事。講奉獻、有作爲是爲黨之基,是黨內法規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性質所決定的。我們講奉獻、有作爲不能停留在嘴上,必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要從本職崗位上做出佳績來體現對黨的忠誠,對審判事業熱愛和執着。要立足崗位奉獻,踐行爲民宗旨,勇於擔當盡職,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要直面司法改革,投身改革,積極參與支持改革,法院的發展靠我們法官去堅守和奉獻,我們必須義無反顧、砥礪前行。

左志平指出,講奉獻、有作爲是黨員的責任擔當。責任擔當是黨員的基本素質、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品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爲官避事平生恥”,高度概括了擔當精神。作爲黨員我們必須要具有擔當的素質,挺起脊樑爲黨的事業去奮鬥。當前,在國家各級機關中存在着不講責任擔的“爲官不爲”現象,由過去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變成了現在的“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消極不作爲的懶政、怠政。上述情況,我院黨員幹警中也多多少少存在擔當精神缺乏的問題,表現在:一是工作漂浮,缺乏責任心;二是工作不主動,缺乏進取精神;三是務虛不務實,缺乏實幹精神。如何克服和改變擔當不夠的問題,應當通過“三個教育”,打牢“三個基礎”來實現:一是加強黨性教育,爲講奉獻有作爲敢擔當打牢思想基礎;二是加強學習教育,爲講奉獻有作爲敢擔當打牢能力基礎;三是加強宗旨教育,爲講奉獻有作爲敢擔當打牢精神基礎。

左志平強調,做合格黨員法官要帶頭講奉獻、有作爲。我們絕大多數幹警既是黨員又是法官,必須要把“做合格黨員”與“做合格法官”結合起來,既要以合格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又要以合格法官的標準來約束自己,要帶頭講奉獻、有作爲,對黨忠誠,對審判事業負責,牢固樹立核心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看齊意識,不辱使命。具體來說,講奉獻、有作爲,必須要有全身心投入的精神、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廢寢忘食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必須堅守法律信仰,加強黨性修養,提升司法能力。只有這樣,講奉獻、有作爲在工作中能夠得到踐行和昇華,心繫黨、心繫國家、心繫羣衆,“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就會實現。

講奉獻有作爲心得體會3

責任,也是一種勇於負責的精神,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至高的信仰,一種道德的承載。責任,對於科學家來說就是研究新科學,推動社會發展;對於演員來說是讓觀衆從熒屏上找到生活中的自己;而對於我們工人來說就是"立足崗位,盡心盡責。"那麼,我的責任又在哪裏?作爲生產線一名普通員工,多想法優化生產工序,保證生產的合格率,保證每天檢測數據真實準確,更好的提高產品的質量,這正是我們責任的具體體現。

講責任的重要意義講責任重在履行職責抓落實的關鍵在"責任"二字上。"責",指職責、自責、盡責、專責等;"任",一般指選賢任能,挑起任務的擔子,賦予相應的職務。責任兩字是統一的,責在人先,利居人後。責任是一種精神境界,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支柱,責任也是一種作風,是檢驗我們每個民政人思想、工作、生活作風優劣與否的定性詞。如何履行職責,認真負責,盡職盡責,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

一、講責任的動力在於主觀能動性。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講責任必須是內因作主導,才能真正樹立起正確的責任意識。有了責任意識,才能增強人民意識、法制意識;有了責任意識,纔會有奉獻精神,創新精神,自覺做到主動解決問題,主動攻堅排難,主動迎接挑戰;有了責任意識,纔會努力學習,時刻不放鬆學習,提高工作水平,不斷適應新情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有了責任意識,纔會增強事業心,保持平常心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人民幹好事業;有了責任意識,纔會克已奉公,廉潔自律,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本色。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勇於負責、敢於負責、善於負責、負責到底的幹部。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各部門的員工、工作人員講責任講到什麼程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二、講責任的核心是對發展大局負責,對人民羣衆負責。想負責、想幹事,應當支持和鼓勵,但如果不是圍繞中心、圍繞發展大局做工作,就可能起副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我們做每一項工作,都要想想對單位、全局是否有利,對人民羣衆是否有好處。如果總是想着自己出名、對自己有利、不管對單位有沒有好處,明明對的不敢堅持、不敢冒風險,明知錯的不敢反對,那麼在落實發展大局上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就不力或落空。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辦任何事情都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失去法定責任約束的幹部,就會失去應有的人民公僕形象,失去法定責任約束的幹部和組織,就不會忠於職守、認真履職,人民也不會滿意的。要切實對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負起歷史的責任,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羣衆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這既是對大局負責,也是對人民羣衆負責。

三、講責任最根本的就是履行職責,有所作爲。有位就有職,有職就有責。各級員工都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履行着黨和人民賦予的大大小小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