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

今年春節,媽媽帶我到鄉下大舅公家拜年。

汽車徐徐的進入了山坳裏的一個小村子,走下車子,感覺比我們家裏冷多了。我跟着媽媽走進了村子,聽見路邊的一扇小門突然打開,看到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他黑黝黝的臉,臉凍得通紅,臉上還有刮裂的傷痕,看着他期盼的目光,好像要告訴我什麼似的,這個時候,他已經走到了路上,往我們身後張望了下,然後就沮喪着低頭,往回走,靠在了自家門口。我從自己包中找出愛吃的零食,挑了一塊德芙牛奶巧克力想遞給他,我拉着他的手,他冰涼的手冷得像冰塊,寒冷從我的手指傳遞到手臂穿透到我的心臟,我手不經意的彈了回來,自己打了一個寒顫,我嚇了一跳,他不作聲楞了一下,我難爲情的再次把巧克力放入他手心中,並說:“給你吃。”說完我便跑入媽媽懷裏,害羞地回頭看看他,他好奇得看着手中的東西,又看看我笑了。這時候我發現,他身上穿着一件有些偏大的新衣服,腳上是一雙白色的球鞋,他拿着巧克力,轉身進了屋。

下午的時候,我走到村頭,碰到了剛纔的小男孩,我就過去與他聊天。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他每次聽到有汽車進村,就會跑出去看,希望是爸爸媽媽回來了,結果每次都是失望的回來。其實過年前爸爸媽媽就寄了新衣服,新鞋子給他,打電話告訴他,今年還是不能回家過年,希望他聽爺爺奶奶的話,好好讀書。我問了大舅公,他告訴我這個村子裏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是常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在外地打工,有些是好幾年纔回家一趟。我突然感覺,我能理解那天小男孩冰冷的手是怎麼回事了,他眼中的失落透露着沒有父母陪伴的孤獨與想念,他多麼希望父母來看看他,與他說說笑笑,給他的童年留下一絲溫暖。

媽媽告訴我,有一個詞語專門描述這個現象——留守兒童。想想自己,年幼時白天騎在爸爸頭上玩耍,晚上躺在媽媽懷裏聽着故事睡覺。有了父母的陪伴與呵護,歡聲笑語整天包圍着我長大。長大時,爸爸接送我上學,媽媽輔導我知識。回家後我上網查了資料,目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有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爲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又缺少安全教育,沒有自我保護意識。與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我相比,那些留守兒童多麼的可憐啊!

每一個孩子,都如植物一樣,需要充足的陽光給予溫暖,這樣才能健康的成長。爸爸媽媽就是支持孩子們成長的那一縷陽光。我呼喚長期在外的家長行動起來,時常回家看看,一個甜蜜的笑臉,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久違的電話,就會解凍孩子冰冷的心,讓他們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2

這一次我進行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關愛留守兒童,這也是我們學院組織的一次集體社會實踐。現在留守兒童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的小城鎮都有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問題特別的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去到大城市工作。但大城市的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平時有要忙於工作,有了孩子之後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只能交給爺爺奶奶的照顧。也因爲經濟的壓力,沒有辦法把老人和小孩都接過去一起生活,老人們也不是很習慣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就有了這些留守兒童。

網絡上有很多的人會說既然養不了孩子就不要生,但若是有辦法誰不想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身邊呢?所以這一次我們就來到了xx村,這個村莊裏面大部分都是孩子和老人,幾乎沒有青壯年。在瞭解之後我發現,其實有很多的地方的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都是很不錯的,只是長年見不到爸爸媽媽,跟那些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相比會有一些孤單。除了一些偏遠的山區和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之外,他們都能夠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生活得也比較的快樂。

生活比較困難的就是那些爺爺奶奶年紀比較大了的兒童,爺爺奶奶可能連行動都比較的困難,自己可能都照顧不好,但還要照顧他們。留守兒童會比其他的兒童更加的早熟一點,會懂事很多。雖然他們的父母是爲了給他們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心靈上是怎麼都補償不了的。我是跟着爸爸媽媽一起長大的,雖然生活條件比不上別人,但我覺得我過的是很開心的。在我還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幫爺爺奶奶做事了。所以我也瞭解不了留守兒童的內心活動和他們的感受,只能通過調查,來了解他們的一些信息。

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非常的少,我們只能短暫的陪伴他們,並不能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我們也只能讓社會更加的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給他們多一點的關心和照顧。他們並不需要我們的憐憫,他們其實過的也挺自在的。大城市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承擔學習的壓力了,從小學到高中要上很多個補習班,學習的壓力是很大的。我覺得我是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的,也不免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我既是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的,也不是在大城市裏長大的,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更加的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雖然現在留守兒童的數量還是很龐大,但我相信,之後留守兒童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少的。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3

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記憶。也對我之後的人生有了很多的啓發。這件事情就是我跟着我哥去參加了一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參加這次活動是我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爲我聽說,我們要去到很遠很遠的深山裏去。那裏可能沒有電,也沒有網絡,所以,我怕我忍受不了那樣的環境。但是在我哥的極力勸阻下,我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所以,讓我有了這樣一次不一樣的體驗,我最應該要感謝的一個人就是我哥。

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哥就一直有關注那些留守兒童方面的信息,有做過很多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服務。說實話,我還挺敬佩我哥的,心中有所想,就會馬上付出行動。

而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這場活動是網上的一個愛心人士發起的,因爲知名度不高,所以這場活動只有幾個人參與。但是活動整整籌備就籌備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爲我們要號召大家捐獻他們很多買來卻從來沒有用過的物資,然後再把他們捐贈給大山裏的孩子,並且這些東西都是要我們親自送過去。籌備了一個月之久,雖然收集到大家的愛心並不是很多,但多多少少也算是對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在出發給孩子們送物資之前,我和我哥還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了很多的新衣服。

在到達xx大山之後,我算是領悟到了什麼叫艱苦的環境。這裏的小孩,基本上都是屬於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一年到頭都不一定能回來一次,甚至有一些是已經沒有了父母,他們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獨自生存着。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女孩,只有十三歲,但是她就已經學會了炒菜做飯,學會了獨自一人生活撐起一個家,她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哥哥在外面打工,所以就是她一個人帶着弟弟生活,她自己都還是小孩,卻已經承擔起了大人的責任。我去給她送好吃的時候,她卻把東西都留給了她弟弟,自己沒捨得吃。但是要知道她們一年到頭都吃不上幾次葷菜,更不用吃這些零食。給他們送衣服的時候,我看到他們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縫縫補補好多次,穿了好幾年,都還穿在身上的衣服。在看到這些後,我突然就覺得自己的生活過的是有多麼的奢侈。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也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了留守兒童的含義,也堅定了我要把這樣的活動繼續參與和進行下去的決心。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4

留守兒童作爲一個弱勢羣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爲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爲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爲一名教師,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我與陳小華同學結了對子,她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性格很內向的小女孩,很少與他人交流,從而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課回答問題也膽小,不敢舉手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就經常請班上活潑開朗的同學跟他一起玩,在班級集體活動時,讓他多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鼓勵他,我也經常與他交流,這樣他就慢慢學會與同學交流了。

陳小華同學學習成績中等,完成作業時常會遇到困難。我找到班主任和課任老師,針對她的情況,專門拿出方案,進行補課。她的成績穩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長也放心了,還經常打電話和我交流。

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應敏感性強,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形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爲教師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保持樂觀、穩定、愉快的積極情緒,使他們獲得愛的互助、愛的激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比如: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爲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作文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爲自己應當幫助,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必須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5

樹,砍斷枝條還可以生;草,燒燬了還可以長。懸崖上的一棵松樹在茁壯的成長,但它不想永久的被遺忘。——題記

秋風淒涼,略帶微微的寒冷氣息,略帶微微的思念之情,略帶微微的感傷。風呼呼的刮,那種聲音好響亮,好刺耳,好悲慘。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裏感受親情的港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許多孩子遠離了那溫馨的港灣。我們得不到與其他孩子同樣的愛與溫暖。我們是誰?我們是缺少父愛母愛的留守兒童。

當我們感到傷心時就會一個人躲到被子裏痛哭流涕,或是躲在牆角邊默默的哭泣。平時我們會表現得很堅強,表現出常人難以想象的承受力,可事實我們的心比誰都要脆弱。當我們看見其他孩子和父母親密擁抱的時候,心都要碎了。我們渴望有愛,渴望有個完整的家,渴望父母早日歸來,給我們愛的力量,溫暖的擁抱和歡快的微笑。我們每天都在睡夢中渴望,在清晨的淚水中醒來,笑哈哈的對自己說:不就爸爸媽媽就會回來看我的!

我們嚮往學習,甚至學校是一處教書育人的地方所以我們渴望讀書。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升起來,我們就要早早的起牀幹活,深深的領悟到父母掙錢的艱辛與不易。

我們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有父母爲我們洗衣做飯,碗裏沒有雞鴨魚肉甚至連菜也只是。可我們從來不會浪費一丁點兒糧食,因爲我們深知一粒米的來之不易,那都是用勞動換來的。

我們知道,我們因爲父母的外出打工。突然沒有了他們的陪伴,從此少見父母的身影,少有父母的音訊。感覺這個世界上陡然少了一種不可替代的溫暖與保護,我們在不得不品嚐生活中的某些痛與苦之後,一顆本來還很幼小、稚嫩,而且總是在期待父母百般呵護與關愛的心,便開始變得漸漸敏感、自憐、自卑、尖銳起來。

我們堅強,我們勇敢,但我們也需要大家的愛,需要大家的'幫助,而不是譏笑與歧視。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6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xxx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xx縣下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xx月xx日至xx月xx日的八天時間內,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爲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個人簡歷,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纔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爲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爲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爲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熱門思想彙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纔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7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新聞:新年剛過完,許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開始陸續返城,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再次出現:留守兒童和父母的分別。面對父母的離別,有些兒童拉着父母的手嚎啕大哭,嘴裏不停地嚷着:“你們不能這樣對我!”看到這種場面我不禁感到心酸。

現在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又看不住,老師放學之後又沒法管,他們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不錯了,而他們的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卻很少有人過問。這樣,在留守兒童當中就出現了種。種問題,使他們受到了種。種傷害。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我相信那些在外打拼爲孩子的將來而努力的父母們,也一定知道孩子的思念與悲哀,但是,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他們也很無奈。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想提醒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們,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呀!我採訪了身邊的親戚和鄰居,並上網搜索了一些專家看法,結合自己的想法,提出幾點建議:

1、現在國家爲了幫助留守兒童,在城市建立了一些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如果條件允許,哪怕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呀;

2、如果條件不允許,家長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

這種相聚雖然短暫,卻可以彌補一年的感情缺失所帶來的傷害。另外,現在的網絡那麼發達,能不能每天下班後和孩子利用微信、QQ聊一聊呢?即便是每天幾分鐘,也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

3、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希望在過生日的時候收到父母的禮物,這說明孩子在內心深處很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裏,在外打工的父母如果給孩子準備一件禮物,孩子就會體會到父母濃濃的思念之情,就不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4、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回家探望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與父母在一起的開心與快樂。

父母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談心,還可以帶孩子到遊樂場、植物園、、山上去遊玩,這既增長了孩子的知識,又給了孩子一個難忘的回憶;

5、留守兒童周圍的老師應該多關心關心這些孩子,多與他們進行溝通,讓這些孩子體會到和父母一樣的關愛。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8

在這次參與志願者的活動我們去到了偏遠山區,見到了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是什麼樣子。說實話看着他們的樣子,在想想城裏的小孩就有些忍不住想要流淚,在瞭解哪些留守兒童家裏的事情之後心裏更是心疼他們,不僅感嘆命運的不公。他們在這麼偏遠的山村卻也知道讀書是唯一走出大山的希望,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家裏離學校遠就大早上起來去上學了,即便是平常還要在家裏做家務,在週末還要做農活,他們也沒有放下自己的書本,沒有停下學習的進度,這樣的精神是很多城裏孩子沒有的,他們是真的喜歡讀書,喜歡書籍。

而這次去參加這個活動,做志願者,我們帶了很多的衣服,和很多的書籍。這裏的小孩子可能一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服,他們的父母也都有着不得已的原因,在外面打工賺錢。而這邊家鄉可能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輕人和中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小孩子們除了做事之外可能還要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這麼小的孩子卻要面對這麼大的擔子讓我不禁有些感動,有些想要爲他們做點什麼,但卻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在活動中我認識了一個小男孩,我讓他帶他的小夥伴來,我給他們上課,講課,告訴他們一些城裏的事情,當我問他最想要什麼,我可以回去之後,郵寄過來給他。但他卻說出了一個讓我沒有想到的答案,他說他想要他的爸爸媽媽回來,他的爸爸媽媽已經三年沒有回來了,他都已經快要忘記他們長什麼樣子了。當他說出這個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或許是看出了我的尷尬,他又說他什麼都有了,不需要別的什麼東西了。這幅畫面讓我不禁想哭,這麼小的一個孩子,卻這麼懂事,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在和父母鬧着不去上學呢。這個歲數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陪伴長大的時候,但現實的原因卻使得他的父母不得不遠走他鄉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爲的就是養活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感情確實讓我一度很難受,因爲我知道這樣的事情多的很,但我卻沒有任何辦法去阻止,畢竟每個人都要生活。我只能夠儘自己所能的去幫助那些我能夠幫助到的人,這也是我參加這次志願者活動的初衷。我相信隨着我國慢慢的發展,遲早大家都能夠過上闔家團圓的生活。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9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淮海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灌雲縣下車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這幾天時間,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爲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透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信息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資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我親身經歷過纔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爲大學生帶給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構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狀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爲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爲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透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我的位置,對自我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好處,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潛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我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潛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爲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我、發展自我,使自我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纔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0

一開始對”留守兒童”這詞有些陌生,只聽說過,不明白具體代表什麼,而經過學校跟留守兒童結對這樣的活動逐漸瞭解起來。由於父母外出務工經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戶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親友撫養、教育和管理,就這樣,一個新的弱勢羣體“留守兒童“構成了。他們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所以學校組織了與留守兒童結對的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幫忙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在關愛留守兒童結對活動中,第一眼見到林鑫感覺他是活潑的小男孩,可是與他交談時感覺他還是比較內向的,記得當時問他一些情景時,會猶豫會兒再說,有時就會點頭,也可能怕生吧。可是,他始終都是帶着可愛的笑容。

有時經過電話詢問他的一些情景,可是很多時候會出現問題,就是與他奶奶的溝通問題。都是用方言講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沒辦法僅有聯繫在外打工的媽媽,所以交流的時間減少了。從這樣的情景能夠看出周圍的環境對留守兒童影響極大。

留守兒童缺失的是親情,而作爲代理家長的我們雖然不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親情,可是我們能夠用我們的行動,讓他們體會到社會上還有人關愛他們的,這世界是充滿愛的。儘自我所能幫忙他們,這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職責。伴隨着他們的成長,我們也在逐漸地成長。

經過這樣的活動,我想我學到了許多。最重要的是,“留守兒童”在我心中不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簡單的一個特殊羣體,而是一個個兒童無比沉重的現實處境,是一個個殘酷而又無奈的生活!因而,每個人都要從心底萌生職責感,關注留守兒童問題,用心去關愛他們。

同時,作爲班主任的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自我的優勢,不僅僅關注留守兒童,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羣體,我們都應不遺餘力地去幫忙他們。當然,也要讓更多的羣體關注他們,確切地給予幫忙。因爲社會的和諧,需要你我共同維護;社會的穩定,需要你我共同堅持。

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即使一點點的付出,也是不小的貢獻。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穫歡樂。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1

今天上午剛參觀完港華燃氣公司,下午小記者團又來到俞河小學,俞河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

俞河小學的同學們非常可愛,小記者剛到學校門口,俞河小學的同學早已出校門迎接了,嘴裏還喊着:“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他們穿着整潔的校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剛進校門就看見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而鮮豔的五星紅旗後面,是乾淨明亮卻略顯簡陋的學校。我觀察了這所學校,這裏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教室裏參差不齊的桌椅很破舊了,讓人看得心酸,而這裏的同學們卻覺得有學上是最大的幸福,他們個個樸實可愛的笑臉讓我感慨萬分。我想:等我長大,我會辦所學校,免費給那些父母長年不在身邊,沒有人關心的留守兒童上學,給他們關愛,給他們心靈上的幫助……

“姐姐,我們下去了!”一位可愛的小女孩跟我說。“嗯,謝謝!”我纔回過神來,笑着回答她。到了“留守兒童之家”後,小記者們和留守兒童們一起做了遊戲,一起表演才藝節目,並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

最後,小記者們爲俞河小學的學生送上了港華公司精心準備的禮物,說了祝福語。該返程了,臨走時,我看見那幾十雙清澈的眼睛溼潤了,我們一邊揮着手,一邊說:“我們還會再來看你們的!”他們也迴應道:“哥哥姐姐們再見,我們一定還會再見的!”……

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我們心中還記得對方,就一定會相見!我這麼想着……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2

在這炎熱的八月,我參加了大學生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也讓我在這個暑假過的充實而有意義。

在這次活動,我們下鄉對一些留守兒童進行了採訪及慰問。活動中,我們小組採訪了3個留守兒童,年齡都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難回家幾趟,路途的遙遠,車費昂貴,只爲多省下的錢給孩子買好吃的和穿的。生活總是那麼讓人無奈,父母想念着孩子們,同樣,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們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纔會更好。

有理想,必有失去的東西,更多是無奈,當我面對我面前的留守兒童的我感觸及深,是的,我們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時候,爲了,理想,爲了家人,爲了過上好的生活,不得不遠走他鄉,在外漂泊,奮鬥,留下的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子女。我能體會得到他們們身上承擔的壓力與艱辛。

看到這些孩子們,我突然覺得自己比他們幸福很多,從小呆在父母身邊,受盡父母的寵愛,隨着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叛逆。有時候還會埋怨自己的父母這也管,那也管的。現在聽到這些孩子們的回答時才明白過來有人管着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了現在擁有的就應該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纔來後悔。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纔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爲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爲他們感到高興。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必須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3

同學們,你們可曾聽說過留守兒童?沒錯,就是父母或其中一方常年不在家。所以纔會有熱心的江海義工,纔會有這次刻骨銘心的活動。

我們這些留守兒童很需要關心,所以江海義工爲我們舉辦了一項“我參與我體驗我成長我快樂”的活動。

有這麼好的事?幸運的是,我也被邀請參加了那個活動。第一天剛剛到那裏時,負責接送的爺爺奶奶們都走了。其實我心裏是帶有一點點害怕,畢竟全是陌生的面孔,心裏難免會有一點緊張……

很快的,我們就開始分連了。我非常榮幸地進了三連。隨後,便開始了介紹。我非常榮幸地認識了曹埠鎮鎮長,還認識了接下來要教我們“弟子規和跳舞”的童童姐姐。她首先教我們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中午,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便讓我們自己做三明治,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我們立刻七手八腳搶做了起來,做好了,大家都很有信心。終於開吃了!我們又爭先恐後地去拿着吃,畢竟誰也不想餓肚子嘛!也不管是誰的了,抓起來就是一口。

下午,我們又玩起了遊戲,我印象最深的是投沙包。它有十環、二十環、三十環以及五十環。怎麼說呢,我的運氣好像固定在三十環上,無論是賽前練習,還是比賽的時候,我不管怎麼投,都是三十環。“我就不信這個邪了!”我小聲說道。可是,即使我再努力,老天爺似乎不站在我這邊,我一投……竟然還是三十環!!!?

第二天很快到來了,我們先複習一段《弟子規》,再跳一段舞蹈,這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今天我們還玩了一場遊戲,叫“翻滾吧大腦”。這真的是太耗費腦汁了,頭都大了……可中午吃着自己親手做的壽司和水餃,所有的煩惱和不愉快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第三天,我們去了掘港,去了寶川教育基地。在那裏,我們擁有很多歡樂,不僅玩了遊戲,還在中午看了一場電影。下午,我們迎來了重大的挑戰——賣玩具!這可是很需要勇氣的,萬一人家拒絕了,那就尷尬了!不過,我們還是咬着牙關挺了過去……

三天的體驗雖然很短暫,但江海義工們帶着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如何互相協助,帶有愛心回報社會!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4

在這炎熱的八月,我參加了大學生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也讓我在這個暑假過的充實而有意義。在這次活動,我們下鄉對一些留守兒童進行了採訪及慰問。活動中,我們小組採訪了3個留守兒童,年齡都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難回家幾趟,路途的遙遠,車費昂貴,只爲多省下的錢給孩子買好吃的和穿的。生活總是那麼讓人無奈,父母想念着孩子們,同樣,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們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纔會更好有理想,必有失去的東西,更多是無奈,當我面對我面前的留守兒童的我感觸及深,是的,我們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時候,爲了,理想,爲了家人,爲了過上好的生活,不得不遠走他鄉,在外漂泊,奮鬥,留下的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子女。我能體會得到他們們身上承擔的壓力與艱辛。看到這些孩子們,我突然覺得自己比他們幸福很多,從小呆在父母身邊,受盡父母的寵愛,隨着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叛逆。有時候還會埋怨自己的父母這也管,那也管的。現在聽到這些孩子們的回答時才明白過來有人管着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了現在擁有的就應該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纔來後悔。

沒有調查心得體會,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纔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爲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爲他們感到高興。

作爲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纔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5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xxx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xx縣下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xx月xx日至xx月xx日的八天時間內,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爲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熱門思想彙報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纔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爲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爲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爲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心得體會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爲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纔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以上是《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的範文參考詳細內容,涉及到他們、我們、兒童、留守、自己、社會實踐、活動、孩子等方面,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