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

讀完《學習助手》的文章後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爲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爲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爲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閱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2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爲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爲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爲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着,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爲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裏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裏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爲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3

3月2日晚,高場辦事處積極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在辦事處3樓會議室及時開展劉明剛違法違紀案件警示教育學習會,全會先由辦事處紀委書記夏華華同志介紹了劉明剛違紀違法的案例,黨委書記鄭瓊同志緊接着針對此案件進行了剖析,並從11方面對全處領導幹部進行了一次遵紀守法的警示教育。

鄭瓊同志強調全體機關幹部要引以爲戒,提高警惕、時刻保持清醒、嚴以律己、廉潔自律,不斷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防線,信守承諾,堅守底線,嚴格規範用權,做到正人先正已,在利益和誘惑面前信念堅定,時刻自警自律,慎獨慎微。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忠於職守、勤奮敬業。同時,辦事處紀委要充分發揮紀委監督作用,對違紀違法行爲一旦發生嚴肅查處絕不姑息,要切實打好防腐拒變的“攻堅戰、持久戰”。

全體機關幹部也針對此次學習活動踊躍發言,結合工作談了個人的心得體會並紛紛作了表態,在今後工作中要切實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文件精神,要以此次違法違紀典型案例爲警示,堅決抵禦各種消極腐敗思想的侵蝕,築牢防變思想道德底線,從思想源頭遏制,加強個人修養、恪守從政的各項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鬆懈。

根據市紀委要求,爲進一步推動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2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開展以“兩重一作”(重把政治關、權力關、金錢關,重視思想、交往、家風,作好表率)爲主題的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萍、洪秀波、何偉、黃髮軍、王文羣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功民在全市黨政主職幹部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組織全體機關幹部集中學習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學習資料,並開展專題討論。

李金萍強調,全體機關黨員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守共產黨員的身份不褪色,做到理想信念不動搖,思想認識不滑坡,言行舉止不逾矩;要樹牢“四個意識”,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 總書記看齊、向十八大以來黨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看齊,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認真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要嚴守紀律規矩,始終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廉潔紀律、嚴守工作紀律,做清正廉潔的好乾部;要強化履職盡責,珍惜崗位、敢於擔當,做到調查研究不走過場、開展監督出於公心、重大決定不謀私利,齊心協力做好人大各項工作和市委交辦的中心工作。會議還傳達學習了市紀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4

10月31日下午,在全體教師會上,我校李良校長給在會的每一位教師發了建民辦中心校給本辦全體教師買的朱永新的《致教師》一書,我欣喜萬分地拿在手裏,撫摸着嶄新、光滑的書皮,嗅着透着墨香的文字,心裏甭提有多高興。

教學之餘,我捧着書靜靜地看着,書中很多一線教師給朱老師提的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學中的困惑、如何快速成爲一名新教育的實踐者以及其它方面的問題,朱老師都一一詳細地進行了答覆。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問得特別好,甚至有些問題有些困惑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我越看越覺得有益,越看越覺得對我很有幫助,一些教學中的困惑也在朱老師精彩的答覆中找到了答案,快速拜讀完後有一種茅塞頓開、受益匪淺、躍躍欲試的感覺。

諸如,有一個老師給朱老師寫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朱老師:人們常常說老師要做紅燭、要做春蠶。可我覺得,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我給自己樹立的標準是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在我的周圍,有一些老師,連學生都瞧不起他。我覺得,這些人其實根本沒有資格做老師。做一個教書匠,做一個混日子的老師很容易,但要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老師對該老師的想法表示認同。朱老師認爲,教師職業大致有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礎的境界,就是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的確,做爲老師,能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就已經很不錯了。假如一個不修邊幅、常爆粗話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吐字不清、發音不準、時常講錯知識或知識儲備不足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不關愛學生、歧視學困生偏愛優等生、老是體罰學生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言而無信、表裏不一、時常在校園丟棄菸頭紙屑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要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惟有淵博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素養,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時時事事想着學生。當學生生病時你第一時間來到學生牀前(或打電話詢問學生生病情況),當學生輟學在家你主動到學生家裏瞭解情況並儘量勸其返校,當留守兒童缺吃少穿你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學生出現叛逆心理你如益友般地耐心開導,當學困生學習困難你主動義務補課相信這樣的老師學生不但瞧得起你,而且會非常尊重你,非常信任你,甚至一輩子會記住你。

作爲大多數一線教育工作者,要達到教師職業的最高境界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是比較難的,而我們要成爲一個讓學生從內心瞧得起的老師還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我們從小事開始,從小事做起,一件一件堅持不懈地做着,當我們用心書寫着自己每一天的歷史,從教學中得到了成長,收穫着幸福,雖然我們短時間內不能企及教師的最高境界,起碼我們能做到讓我們的學生瞧得起,只要達到了教師職業的第一境界,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不懈努力再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人,接着你要求自己成爲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成爲一個讓歷史銘記的人。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5

近期我們在讀朱永新《致教師》這本書,該書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同事自然、和藹、坦誠的娓娓道來。讀來有時心胸豁然開朗,有時茅塞頓開,有時不自覺的笑了笑,終覺受益匪淺。

書中解惑的內容非常的多,但我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爲自己。不知從何時起,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上級不信任下級,教師不信任學生,每一個人都在監督和不信任中生存和成長,作爲教師無法理解。讀來心中不免又有了陽光。

作爲老師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有聰明漂亮,有乖巧懂事的,有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我們很容易在心裏產生喜歡和不喜歡兩種態度。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這正如朱老師所說:人活着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活出獨特的自己。作爲教師,讓每個生命在教室裏綻放各自獨一無二的美麗。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爲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爲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值得我們一路學習下去。

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說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如果我們對學生不信任,始終用一個眼光去看待,那教育是什麼?讀完這本書是不是值得去深思。

有人說教師不幸福,那是你用了另類眼光去看待教師這個職業。朱老師說,幸福是一種奇異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國哲學家邊泌說: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所以我們要懂得在教學中去發現,去選擇,有了不同的發現和選擇,同樣是教學活動但就有不同的收穫。

讓我們爲這個美好的收穫走進我們花季般的學生,走進我們看似單一的教學。

最近我細細閱讀了《致教師》這本書,讓我看到的是一頁一頁的生命發現在事實中發現價值,在日常裏發現永恆,在現象中發現本質,在局部裏看見整體。見真實,見真誠,見理性,見理想;見證深度,也見證溫度。書中每一個問題像是一個火種,照亮我們這些教師生命裏的昏暗與現實。讀到第二輯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倍感興奮。因爲,在內心深處,我也想當一名好老師。在完善自己與學生的同時,享受作爲教師的尊嚴與成長.體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看到文字,我似乎找到了心靈的導師,一起讓心靈去旅行。因此,我記錄了書中的點滴文字及一些淺顯的思考。

書中說做一個智慧型老師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感充滿愛心的老師。俗話說:育人之道,愛心爲先。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只有當教師用赤誠的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時,纔會消除火暴脾氣、減少急躁情緒、避免對學生疾風暴雨般的訓斥,以溫柔的方式去開啓和誘導學生。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爲許多偶發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只有教師擺正了他們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夠對他們的行爲容忍,不發火、不動怒,對事件進行冷靜的、超常規的處理。讓這樣的孩子在同學之間得到愛和理解,他就會產生真正變化。記得有一次,寫作業時,教室裏靜悄悄的,突然啪的一聲打破了安靜。不用說是水杯掉地上了。同學們一下子把頭扭向聲音發源地,又齊刷刷地扭向我。眼睛圓瞪着,屏住呼吸,室內更靜了。我心裏一愣,大家是在等着我批評肇事者吧?此時歡歡同學已經蹲在地上,把身子幾乎縮到了極致,我站在三四組中間過道上只看到他的頭髮(他坐在一組靠過道的位置)。叮叮聲很是小心翼翼!他在撿玻璃片!別用手撿了,小心劃傷了手!用掃帚掃吧!我說。明顯地,同學們都輕噓了一口氣。眼神都柔和了。樂樂同學連忙跑到教室後邊拿來了掃帚。掃帚摩擦地面發出的唰唰聲充斥了整個教室。樂樂同學真不錯!我由衷地讚歎道。同學們發出了輕鬆的笑聲此時,我想起了兒子小的時候我父母的叮囑:如果孩子的碗啊杯子啊打碎了,不要吼她,孩子這個時候已經嚇壞了,你再吼,她會慌神了的,要安慰孩子!有道是:師者,父母心也。是嗎?

書中還說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應該是一個理解學生可能性的老師。作爲教師,每天生活在兒童之中,注意觀察他們,研究他們,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必須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不同的生命體,分析每個人成長的不同環境與生存條件,研究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與生命潛質。讀到這裏,我想起一個故事。這則故事講的是,在英國一所小學裏,校長很喜歡小動物,在他飼養的小動物中,他最喜歡一隻叫拉愛科的小狗。他經常在課餘時間帶着拉愛科跟學生們一起玩耍。有一天,校長突然發現拉愛科不見了最終,他在花園邊找到了心愛的小狗,卻發現小狗被剖開了肚子,內臟幾乎全被掏了出來。兇手很快就找到了,是小學生麥克勞德。校長通過了解得知,這個孩子有一顆極強的好奇心,總是想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愛狗但更愛學生的校長最終決定給麥克勞德以懲罰,罰他畫兩幅畫一副是人體骨骼圖,一副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長大以後的麥克勞德成爲一位有名的解剖學家,那兩幅畫至今還收藏在英國皮亞丹博物館裏。

我驚歎於這位校長高明的懲罰手段。麥克勞德後來的成功,得益於他小時候校長對其好奇心教育,但怎麼教育卻大有學問。我們有時認爲教育有錯誤的學生就是把他們制服,讓他們不敢再犯。於是,學生一旦有點錯誤,就不分青紅皁白大聲呵斥、侮辱、貶低。這樣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會遭受到難以承受的刺激。而麥克勞德的校長呢,心愛的小狗被害,最初的他卻容忍了,而且給了一種善意的懲罰。這,不正像一枚蚌面對突然吸入的沙子嗎?一種無條件接納與包容!真是師者如蚌!孩子們的過失與錯誤彷彿一粒粒沙子,從某種角度來說,對蚌是一種侵害。然而,偉大的蚌卻不僅僅默默的接納了沙礫,而且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愛去浸潤它,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去感化它,直至把那沙礫變爲晶亮閃光的珍珠。這種欣賞花兒自心靈開放的美景是多麼幸福啊!

最後我用朱永新老師《致教師》這本書前言中最受感觸的兩句話和大家共勉: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纔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穿行。願我們在這場穿行中感受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6

時至今日,新教育已在我**落地開花,各個學校新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深入學習新教育勢在必行。近日,我拜讀了朱永新的著作《新教育》,收穫頗豐。

這實在是一本可讀性強,實用性高的好書。文中全新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着我。嗅着淡淡書香,讀着精美文字,一個個教育故事在我眼前跳動,彷彿自己走進了新教育實驗基地從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新教育密切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熱切追求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真正讓教師和學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我覺得,新教育切實爲我們教育指出了一條光明坦途。掩卷沉思,心潮澎湃。

首先是感動。在新教育實驗區,一批批教師靠着自己的執着與堅守,在新教育中不斷成長,羽翼漸豐。記憶猶新的是紅袖老師,在他當高三班主任期間,他專門在網上開了一個主題帖守望高三的日子,並每天堅持在網上寫自己的故事,記錄高三學生的成長曆程,經過一年的辛苦耕耘,這個班級很出色,孩子們表現得很優秀,並得到了校長的嘉獎。

還有一位叫寒煙的教師也令人肅然起敬,她本是一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在其進修學習期間,她所帶的六一班無人照管,於是她特意爲孩子們在教育在線網站上開了個主題帖聽601唱歌,還熱情地鼓勵孩子們每天堅持寫班裏的故事,通過這個平臺,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起來,寒煙老師也成長起來,後被評爲省特級教師。這樣的故事一樁又一樁,這樣的教師不勝枚舉,他們普通而不平凡。他們的行動其實每位教師都可爲,看似普通,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恐怕平常教師就難以作爲,因此一點也不平凡。毛澤東主席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其實就是這個理兒。他們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令人折服,令人感動!他們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做中思考,在做中提升,在做中成長。一個個普通的日子,一個個教育的日子,因爲有他們,從此變得熠熠生輝!他們的故事不正詮釋了新教育理念行動就有收穫,堅持創造奇蹟嗎?

另外是慚愧。同是教師,同是教育者,爲什麼自己就不能做到呢?多少次,在感動感嘆優秀教師的卓越故事後,也心動過,也行動過。然而,總是曇花一現,最終中道偃旗息鼓。與他們相比,真是自愧不如,不知不覺一寸一寸光陰已從眼皮底下溜走,實在惋惜!

爲了讓以後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我又一次出發,這一次我信心百倍,我的耳畔又一次奏響了新教育的樂章:行動就有收穫,堅持創造奇蹟。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7

再讀朱永新教授的《寫在新教育邊上》一書,再一次感受到他在新教育實驗中的激情、癡情。作爲一名身居高處的政府官員,他仍輕盈衍生出“新教育”的魅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對教育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對教育注入了深深的愛,真是不同凡響!

全書從歲月滴石、偶有所悟、杏壇小語、名家影響、亦師亦友、相伴飛翔六章展開描寫。從他的.小學生活片段至今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經歷,每一個階段就是生活中一個閃亮的浪花,讀書、生活、工作中的故事用心書寫,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他在文章中多采用了一些記敘的手法,抓住生活的中的每一個細節,用心在理解生活、擁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用一種獨特的視覺理解教育,創造新的教育生活,編織着新的教育之夢。他的眼中充滿五顏六色的色彩,所以就會有一個繽紛的世界,他的心中盛滿了陽光,所以就會在教育中不斷創造奇蹟。我相信,他每一天都面帶微笑擁抱着一輪新的太陽,用心釀造着美好的未來。

從書中的字裏行間的描寫,我發現他覺得自己在享受教育的幸福。他相信:如果你多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機會激情迸射,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就會輕舞飛揚,而自己,也就插上了一個會飛翔的翅膀,時時刻刻都會聽見花開的聲音,把校園當成追求卓越的教育夢工廠。

讀完了他的書,我認識到一個與衆不同的朱永新先生。他是一個對教育懷有無限虔誠的教授,是一位擁有大愛和悲憫情懷的人物。不難看出,他一定博覽羣書,深入教育第一線如行者一般探尋中國教育方向,他的種種舉動,都匯成了教育言論、觀點、以及作品。他櫛風沐雨,揹負着教育的行囊,行板如歌。

我發現,他一直在追尋教育的一種新實驗,於是就以全部的熱情致力達到超乎常人的行動境界,取得了學術上輝煌的成就。

從他的語言中,我感到他激情如詩人、深邃如哲人、純淨如嬰孩、憨拙如老農、淘氣如嬰孩。他將成功的教育實驗作爲己任,心繫西部,想通過實驗,改變教育現狀。時時轉換思維的角度和方法,宏觀和微觀的自然結合,造就了他獨特的研究方法和風格。他說“教育是一首詩。”他常常用是一樣的語言來謳歌教育,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提倡教師要讀書,要寫讀書筆記,他希望教師參加他的教育實驗,要每天讀書、要寫作,要讀、要寫,必有心得,有領悟。他開通了網上博客,教育在線,與教師對話,啓發教師的體悟。

讀他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繫實際,語言如同他的人一樣平易近人,整個讀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他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他站在廣大一線教師的角度上說出自己的教育理論,案例中有蘊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學,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語言,唯有句句真真切切的字句,讓人看到了一個勤奮、熱情、堅毅的智者形象。正如他的一首詩之中所說,“我是一粒種子,一粒教育的種子,來自理想與激情催開的花兒,我無法選擇我落到怎樣的土壤——富饒還是貧瘠,北國還是南方,無論把我埋得多深,我終將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方向……”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爲能遇見這樣的教育實驗而幸運,更爲這種實驗讓更多教師參與其中而欣慰。不知什麼時候,我發現,我已經不知不覺地踏上新教育的征程,我發現我的教育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新教育是一個心靈長跑的過程,就像一個推進器,讓人在長跑中不離不棄。而在新教育實驗中帶給我的知識、智慧,讓我感到這個教育的世界是多麼廣博壯麗;新教育實驗帶給我的勇氣、力量,讓我感到美麗的培新小學竟然是我心馳神往的地方;新教育實驗帶給我的理念、意念,讓我感到語文課堂已成爲我興致勃勃經營的地方。

在新教育的實驗中,我們發現新教育中獨有的精神領域,改變了我的生存狀態,改變了我的行走方式,使我變得堅強、樂觀、自信、勇敢。今天,我已離不開我的課堂,來到孩子們的世界,我們之間思維碰撞的火光,向我打開了一個天窗:讓我看到一片蔚藍的天空,一朵潔白的雲朵,吸到一絲新鮮的空氣,一滴清甜的甘露。新教育,讓我的生命漸漸地寬敞起來,新教育,讓我們從這裏出發,去穿越那些偉大的靈魂,去擁抱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綻放。

穿行在文字的叢林中,我醉心於新教育的實驗,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奮勇向前,締造完美教室,走進教育的夢工廠,我看見青春是道明媚的霞光。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8

大量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願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廣大教師共勉。

1.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爲學生生命奠基爲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幹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2.激情不老

這應該成爲爲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說,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爲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着讀人家的“書”,自己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後遺症”。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己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爲我們爲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爲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爲我們“通向現在和未來美好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爲。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爲。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爲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雖然從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爲自己的生命奠基,爲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9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我對它的理念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然而,在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爲了教師,爲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爲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0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是“爲了一切的人”,而不是“爲了每位學生”。這裏的“一切的人”不僅指學生,還包括教師、校長、父母和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人。新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師的科研範式來實現這一目的。在我看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思考、一起寫作。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共寫隨筆,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督促,有利於養成良好習慣,共同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爲了寫得精彩,就必須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閱讀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

我們一起晨誦午讀暮省,探索積極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實驗的兒童課程包括晨誦——用詩歌開啓新的一天,午讀——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暮省——學會反思的生活。其實,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也同樣適合教師,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晨誦、午讀、暮省。

我們一起推進每月一事。我們一起學會吃飯,學會節儉;我們一起不闖紅燈,學會遵守規則;我們一起種樹,培養公益意識;我們一起踏青,親近自然;我們一起掃地,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善於勞動;我們一起唱歌,學會欣賞藝術;我們一起玩球,學會健身;我們一起笑着和別人打招呼,學會交往;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求知;我們一起寫家書,學會感恩;我們一起演說,學會表達,培養口才;我們一起寫日記,學會堅持,學會自省。

我們一起構建理想課堂。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老師是課堂的護衛者、服務者、促進者和協作者。構建理想課堂,落實有效的教學框架、發掘知識的魅力、實現知識社會生活和師生生命產生深刻共鳴,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我們一起聆聽窗外的聲音,一起培養卓越口才,一起建設數碼社區,一起締造完美教室,一起研發卓越課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認爲,在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首先做到。比如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等等,我們老師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學生閱讀、寫作、演講、關心社會。教師要爲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學生纔會有法可效。《論語·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未來、對待工作、對待社會、對待學習、對待他人、對待自己。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回想我的教育經歷,我的老師們教給我的很多東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時。

3、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是“影響”,而不是改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我,通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共同體來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4、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三人行,必有吾師。”學習他們的純真善良、充滿活力,學習他們的堅持和較真,學習他們敢於提出質疑……

我們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成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創造。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1

讀了四本散發着油墨香的和新教育有關的書籍,聽了幾場領導從海門學習歸來的講座,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新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裏?怎麼樣的教育真的不愧於“新教育”的稱號呢?

一、新教育是一種理想。

教育事業本來就是一項具有理想性的事業,沒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第一,新教育涵蓋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實施新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第二,新教育的發展推進過程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過程。新教育倡導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隻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隻注重少數人的發展。第三,新教育倡導的是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比較充分的全面的發展。第四,新教育倡導的是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新教育是一種價值。

它的價值觀影響着教育的全過程和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影響着教育目標的制定、課程的設置、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影響着管理的風格、師生關係的類型,影響着學校與整個社會的關係。首先,新教育是強調以人爲對象,以人自身的發展爲目的的教育。其次,新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但新教育不滿足於每個人的一般的、共同的發展,而是根據人的千差萬別自然本性,鼓勵並極力創造條件促進個性的發展。第三,新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發展性。新教育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更重視現實和活動能力的發展;重視接受性的學習,更重視獨立的、創造性性格的養成。最後,新教育是指向大衆主義的教育。以學生爲本位、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爲本位、以學生的可發展爲本位和以大衆教育爲本位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從單一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的轉變。

三、新教育是一種境界。

新教育要創造學生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的境界。有創造纔有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要樹立學生創造信心和勇氣。要使工作、學習獲得成功,首先的是樹立信心和勇氣,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除此以外,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一些學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思維的火花。

二要營造創新氣氛和環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地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鬆、愉快、活躍的氣氛,才能爲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鬆的環境。寬鬆、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於知識的創新。具體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極力避免給學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寬鬆的氣氛及自由的環境。其次,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若教師的創新意識淡薄,製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係,則無益於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跨世紀的學生,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知困難然後能自強,如果學生從小就不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則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

三要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創設動手的機會和空間。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於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向美國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多一些創造性的任務。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擴展思維,並讓學生髮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不足之處。

通過讀書和學習,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墨守成規、守株待兔、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站在教育改革的潮頭,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發展調整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行爲,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迎接教育的變革,主動地去適應、參與教育實踐,用我們的熱情挖掘我們的智慧,去追逐前沿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能和技巧。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2

新教育提出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個有用的東西自然包括知識、技能等,但落實在學生的一生中,我認爲首要有用的對人的一生影響最爲深遠的應該是學生好的行爲習慣的培養。

縱觀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營造書香校園是爲了養成學生讀書的習慣, 師生共寫隨筆是爲了養成學生思考總結的習慣, 聆聽窗外的聲音是爲了養成學生學習交流的習慣, 培養卓越口才爲了養成學生正確表達溝通的習慣,締造完美教室是爲了養成學生愛美創造美的習慣……也只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卓越課程才能高效地開展,我們的家校合作共建才能落在實處!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讀書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不會溝通交流。因爲閱讀量少從而缺乏審美向善的素養,他們就不會懂得在樓道追逐打鬧大聲喧譁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爲。因爲沒有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他們纔會在學習中過多的依賴老師、家長,不能做到在沒有老師家長的監督下去主動積極地學習。因爲沒有學會溝通交流,所以在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時不能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導致好多極小的矛盾不能及時化解,最終釀成更大的危害,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影響。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最核心的一點實際上就是學生的養成教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什麼叫習慣?習慣就是一個人在後天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種自動化、下意識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正因爲習慣是後天影響的,且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我們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纔有可能,從而也體現了我們老師在學生一生的成長中對他們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我們聽很多名校老師的公開課中,總是被課堂上學生敏捷的反應、流暢的語言所折服,內心中不自覺的在埋怨自己學生的愚鈍;我們也親身感受過一些幾千人的大校在學生的組織下有秩序的在舉行升旗儀式,那種肅靜井然讓我們不禁羨慕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爲的文明,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優秀的學生背後無不浸潤着老師和家長對他們一點一滴的良好行爲教育的培養。

“我們不能光在秋天的時候羨慕別人果實的豐碩,而不去體會別人在春天播種時的辛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我想:我們若能在學生的春天注重他們好的行爲習慣的培養,那麼,一兩年後我們也定會享受到收穫萬顆籽的歡悅。

我們要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而不是隻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老師;我們教學生知識,這只是做了他們的老師,我們培養了他們的好習慣,這纔是做了他們的導師。若干年後,只做學生老師的人會被無數個老師所替代,因爲你說做的是無數的老師都能做到的;而做了學生導師的人,你的教誨永遠指引着他前進,你的名字也將永遠被學生銘記!

作爲老師,我們可以在物質的擁有上被世人輕視,但我們一定要在精神的擁有上讓世人尊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師的幸福感也應該就在這裏吧!

要想讓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避免思想上的短視行爲。 我們不能只是流於行政執行,只是爲了完成學校或者某一部門下發的任務,而在思想上對於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認識。

就一節課而言,我們大多數老師在開學初沒有詳細的給學生講清自己課堂上的要求,或者沒能在以後的課堂上去具體落實這些要求的執行情況,而是進了課堂就開始急急忙忙講課,永遠只是在做一個忙忙碌碌毫無頭緒的老師,忽視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重要,殊不知我們只有勤“磨刀”才能快“砍柴”;這種“磨刀”看似繁瑣,但對你的教學生活是必要的甚至是缺一不可的;要不然,作爲老師的你將會永遠生活在學生的壞習慣帶給你的陰影中!

作爲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只是盯着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長遠,把思考進行得更深刻一點,試想想:我們認爲可有可無的小學一年級入學前兩週的入學教育,中學、高中、大學進校前的軍訓,其目的都是在有意識在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爲養成教育,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在思想上重視不在行動上落實養成教育呢?

同時,作爲老師,我們又應該把眼光放近一點,有道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的學生連走路慢步輕聲、不隨手亂扔垃圾、不在公衆場所大聲喧譁、懂得見了老師主動問好、明白在集會時保持安靜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等等這種一個“小屋子”都不能打掃乾淨的行爲都不能做到,將來怎麼可能成爲“掃天下”的人才?

有這樣一個哲理故事,有一天,一位哲學家帶着他的弟子們來到曠野上最後一課。哲學家說:“你們已經不用再學什麼了,這裏有很多雜草,而我想要知道除掉這些雜草的方法,這就是我的最後一道試題。”

弟子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老師一直在研究深奧的真理,因此乍一聽到如此簡單的問題,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片刻後,其中一個弟子率先答道:“用手拔掉就可以了。”另一個弟子說道:“利用鋤頭的話會更輕鬆一些。”最後一個弟子的答案更加簡單:“燒掉就可以了。”

哲學家靜靜地聽完他們的答案,站起來說:“課上到這裏,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這裏相聚。”

一年中弟子們用各種方法除去了地裏的雜草,可過不了幾天草又長了出來,反覆幾次草都不能徹底除乾淨。一年後,弟子們帶着疑惑再次相聚,發現原來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只想告訴他們“如果想除掉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

同樣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想改掉學生的壞毛病,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培養他們的好習慣!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3

校推廣新教育已經很多年了,從我20xx年來到這所學校開始,就在聽“新教育”的各種活動、理念。大致瀏覽了這本書才知道學校進行的各種活動源於新教育,比如晨誦、卓越課程的研發和實施、每月一個活動主題、營造書香校園等。新教育實驗源於朱永新教授1999年讀到一則故事萌發出對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實驗就是有共同教育夢的一羣人在探尋,在行動,這羣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師、家長。

我心中也有這樣的夢想,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新教育這樣的目標:

(1)是學生享受成長的樂園;

(2)是老師專業發展的平臺;

(3)成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4)走出一條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路子。

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孩子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我們平凡的工作如何能撐起這樣大而空的理想,我們的肩膀如何能擔起這份重擔。在一陣熱血後我們剩下些什麼?值得我思考。新教育的哲學基礎就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這句話適合我,適合學生,也適合家長。而我作爲老師應該堅持什麼?具體行動是什麼?對於新教育我應該改變些什麼?這本書給了我答案:教師行爲的改變,新教育主要是通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實現的。我要牢記這句話,平時教學的感觸很多,大多都在辦公室的閒談中消耗了,說過算一遍,寫下來纔是專業發展,是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只有在多種形式的教育寫作中反思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爲,教育才會有收穫,纔會有奇蹟。

追尋理想超越自我纔不是一句空話。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是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基礎。我也常常在想:對於小學生,他的學習生涯纔剛剛開始,如果不幸被列爲差生的行列,孩子接下來幾年的生活該有多灰暗,多沒希望啊,他的精神狀態會是怎樣的?我的眼前立馬出現了一棵即將曬乾的小草,可嘆、可悲啊!新教育強調的是師生潛能的開發,我們不當蠟燭,我們自信能幫助這樣的孩子,獲得師生的共同進步。

新教育的四大改變,也是四個追求:

一是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即教師臉上有笑容,追求教師充滿激情的追求總結的發展;

二是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即教師的成長帶動學生的改變;

三是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都和書香校園關係密切。

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四是改變教研的科研範式,我們的科研上不能影響決策,下不能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離現實教育問題越來越遠,要這樣的科研只是裝門面。新教育理想下的科研關注鮮活的教育生命,怎麼關注?

(1)關注教室裏發生的事情;

(2)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

我讀到這裏,對新教育不在有霧裏看花的朦朧感,感覺新教育不是譁衆取寵的空理論,他從改變教師精神生活,改變學生生存狀態出發,是校本科研的新範式,是屬於走自己教育生活的新路子。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4

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活水源頭。我上學時就喜歡讀書,可惜那時候手邊能夠閱讀的書很少。我參加工作後,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夢想和希望,播撒着自己的愛心和汗水,收穫着成長的幸福和快樂。擔任校長以後,我依然時常給自己充電,每天堅持閱讀《人民教育》《中小學管理》《教書育人校長參考》《中國教育報》《教師報》《致教師》等各類教育報刊雜誌和教育專著,積極撰寫讀書筆記和理論文章。

近幾年來,**區教體局先後多次組織校長、教師們去江蘇海門學習新教育。我有幸成爲第一批學習者去海門進行了參觀考察。在學習之餘,我閱讀了朱永新教授、吳勇主任、陳鐵梅等老師的新教育專著。一段段文字,讓我心潮起伏;一本本書籍,讓我愛不釋手。

去年秋季開學後,聽說海門市教育局許新海局長又出新書了,書名是《守望新教育》,我便立刻給學校每位教師購買了一本。與此同時,還給教師們購買了《致教師》《教育就是喚醒》等系列新教育專著。書發放後,我一拿到《守望新教育》就迫不及待地閱讀。完全是出於對新教育的感情,被許新海博士執著於教育的情懷所感動。連續幾天抽空讀完此書,一如我的想象,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書。

翻開這本書,首先讓我驚訝的是作爲一個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的一把手,身兼多種角色,還能取得那麼多成就:曾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等多項課題,出版《教育生活的救贖》《澳洲課程故事》《做教育的行者》等專著7部,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發表教育科研論文200餘篇,榮獲2010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第三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是什麼力量,支撐着許博士如此執着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並在路上開出瞭如此燦爛的花朵?

許博士在書中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新教育人把教育的工作當作了志業,把新教育作爲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不斷創造生命的奇蹟。相信新教育,信仰新教育,把自己託付給新教育,帶領更多的人成爲新教育敘事的主角,讓更多的人因新教育使生命由有限變得無限。新教育已是我的終身信仰。

有一種叫做情懷的東西總是能夠撥動你心靈深處的那根弦,讓你踏着前人的足跡,奮力前行,抵達理想的彼岸。而這就是《守望新教育》。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從《信仰擔當:相信種子 相信歲月》到《區域推進:只要上路 就會遇到慶典》,從《行走感悟:只要行動 就有收穫》到《每日一思:只有堅持 纔有奇蹟》。一篇篇樸實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執著於理想的教育人在推進新教育實驗中的行與思。閱讀着許博士的體會與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矢志不渝的情結,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

許博士一路從東洲小學校長到海門市教育局局長,再到新教育研究院院長,始終把新教育之夢作爲實現中國教育夢的重要使命。他注重機制創新,組建區域新教育共同體,逐步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研究會、新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聘請特級教師搭建名師工作室,構建完善的項目運作制度,保證新教育實驗工作的運作與目標的有效達成。2005年9月海門市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後一直堅持。2007年,海門的圖書漂流活動延伸至初中。2008年,每月一事在海門推廣。2010年9月,海門啓動兒童寫作課程,許博士和他的團隊,懷抱着一種合作的精神,用行動堅守着夢想。

書中介紹了海門營造書香校園的一些做法:營造讓人渴望讀書的氛圍;整合讓人驚奇的閱讀資源;推薦富有層次的閱讀書目;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學生閱讀中可以分享感人片段、寫給主人公某某的一封信、展演書中某個片段等,這都爲我校開展讀書活動給予了很大的啓發。

閱讀的過程,就是深入一個生命世界的過程。許博士對教育的摯愛和深情,更促使我追夢的腳步愈發堅定。一個學校,一間教室,一個學生,促使了我們的堅守,促使了我們的夢想之花永遠不會凋零。

我校的新教育實驗工作已經正式起步,已經順利上路。今後,我將繼續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追尋教育的夢想,用全身心的投入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帶領全校師生走在快樂閱讀、開心工作、幸福生活的新教育之路上。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校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育的科研範式一定會走的更穩,做的更美,改變的更好。我也一定會帶領教師們繼續譜寫出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動人的樂章。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5

申冬暖陽海門情;紙墨書香飄長廊。精品課堂展課改;**園丁皆稱讚。核心素養談育人;每月一事在踐行。社團活動紛呈現;生命敘事寫傳奇。

——題記

20xx年xx月xx日,在xx區新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下,我終於懷着激動與欣喜之情踏上了盼望已久的學習之旅海門一個溫馨而又充滿詩意的教育聖地。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門。的確,短暫的兩天學習,感受到了海門獨特的異地風情與育人氛圍;體驗到了新教育實驗散發的無窮魅力與核心價值。書香校園、每月一事、精品課堂、社團活動、生命敘事不僅是詩與思的交響,更是意與境的融合。

賞異地之景 悟民俗風情

海門,教育的一方沃土。不管是從金碧輝煌的(電視文化塔)標誌建築還是從當地的民俗風情(熱情、恬靜)來看,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江海風情與古樸民居規劃的前瞻性和濃厚的待人文化氛圍。諮詢解惑,海門人總是熱情微笑地爲客人指點迷津;穿越馬路,忠實厚道的海門司機以車讓人的禮貌之舉,讓人倍感溫馨興許這就是海門家校共育、每月一事成功教育的舉措基石。

觀教育聖地 享育人氛圍

本次學習共參觀了海門實驗中學、東洲國際學校,正餘初中三所學校,不管從學校的建築佈局、辦學設施還是校園文化建設都彰顯了濃厚的育人氛圍。海門實驗中學既有建築物的對稱美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鑲嵌秀;崇德進學,懷遠敏行的學校精神標識,展現了海門實驗人懷揣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讓所有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的辦學理念,以高起點追求高目標,以高目標追求高質量,孜孜以求,跨越發展,力爭建成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的一流名校的宏偉藍圖。東洲國際中學北望黃海,南倚長江,在青樹綠草的環抱下彰顯了現代先進的辦學條件和新穎的辦學理念做最好的自己;書香長廊又顯示了該校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正餘初中一所標準的農村中學,在申冬暖陽的照耀下處處飄灑着墨香紙潤的校園書香氣息,在外顯文化,與人文環境交相輝映下,充滿了詩情畫意,爲學校增添無限生機與活力。

觀魅力課堂 悟課改理念

課改,當代教育發展的使命。在東洲國際學校和正餘初中參觀精品課堂學習中,兩所學校在不同的課堂都給求經者帶來了不一樣的精彩、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感觸。導學案的設計既有大問題教學廣度延伸,又不乏細節學習習慣培養;既有現代先進教學的新穎理念,又不缺傳統教學的文化底蘊;既有課堂教學評價梯度標準,又不乏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營養美餐。課堂上,學習任務分配、小組探究交流、彙報學習結果展示、小組自主評價每一個環節無不展示學生以學爲中心,以知識建構、問題解決兩大途徑爲教學策略。整個課堂教學汲取了金字塔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諸多教育教學理論的精髓而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課堂模式。看出了海門新教育人在教育理念的支撐下,課改路上敢於實踐,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追求的不僅僅是課堂的理想化更是理想化的課堂。

聽核心素養 研行爲習慣

每月一事是行爲習慣養成的重大舉措亦是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之一。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發展改革的趨勢,亦是我國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國家督學成尚榮老師在做《習慣養成與核心素養》報告中提到行爲習慣的背後是一種思維的存在,行爲習慣是核心素養的起點。朱永新教授提到:從個體成長看,良好習慣是創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備保障;從教育歷史看,注重習慣養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優良傳統;從教育改革看,注重習慣養成是夯實核心素養的必然方式;從世界趨勢看,注重習慣養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由此可知,行爲習慣的養成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之一。每月一事是以習慣爲路徑,明確目的,在文化與理論的支撐下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規範的操作與實踐,培養學生完全的人格。這恰恰與核心素養價值力、思維力、學習力和生命力相呼應。同時,在海門兩天學習中參觀社團活動的展示,正是行爲習慣的價值與核心素養因素的體現。

聽生命敘事 悟真愛育人

《教育就是喚醒》一書提到:一名好教師的重要條件的前提是愛教。知之深,才能愛之初;愛之切,才能行之堅。每月一事具有獨特的價值取向,在聽到張小敏老師自律行動敘事《允許孩子犯錯誤》中讓我看到了老師豁然與大愛;在聽到陳雪峯老師閱讀行動敘事《做一個精神充實的人》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細心與無私;在聽到張燕老師好學習慣行動敘事《你若盛開,青春自來》,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真誠與關懷每位教師的闡述無不讓人感動,無不讓每一位熱愛教育的工作同仁產生心靈共鳴用愛教育,書寫生命傳奇。

教育書籍的心得體會16

書籍作爲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爲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經我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團隊成員推薦,我有幸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這本書內容豐富,它是開啓幼兒教育的一扇門,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實實在在幫助我們幼兒教師釋疑教育困惑,指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書。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內容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每個問題中均設置了五個環節:體驗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資源庫。這幾個環節能引導我們在自我體驗下,逐步參與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個主題的內容和形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從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閱讀過程中,漸漸領悟新的教育觀點、學習新的教育技能。從而使我們懂得如何利用周圍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改善幼兒受教育環境、促進家長和社區參與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幫助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論與日常生活、教學活動的相關性,在新教育觀念與行爲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這本書中舉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鳴。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應的教育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遇到相應的事情來解決問題,如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麼在想的,怎麼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感動的微笑》,講述的是劉教師的一個語言教學活動案例,這樣的活動案例再尋常不過了,很多老師也都會碰到,但它卻給我印象比較深刻。活動講述的是劉老師上的一個語言活動《微笑》,活動開始,劉老師以微笑的表情給幼兒一個輕鬆、自由的交談氛圍和與他們生活經驗相適應的話題,促使幼兒交流的願望,使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對孩子們的各不相同表達,劉老師都能用微笑來認可回報,並抓住教育契機,對不愛講話的張賽月及時的啓發,使孩子們都能感到非常的開心,引發了孩子的主動參與交流,讓我們感悟到了語言美對孩子的感染和教育價值。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爲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內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老師可以怎麼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助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這個《感動的微笑》的案例,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

1、創設讓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說的語言環境。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擴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

3、創造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4、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的活動。

6、通過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話可說。

7、主動與不愛說話的幼兒交談(具體的內容在書P45頁)。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我運用了好多的方法對他們的幫助也不大,通過這個案例、分析與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對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頓開,知道了怎樣讓幼兒愛說會講。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吸引我的是大量來自一線教師所寫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現在我們教師專業學習時常不知道如何將先進的理論具體地轉化爲自身的教育實踐,往往是對《綱要》的理論耳熟能詳,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開啓了我一扇門,成爲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它裏面裏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所以建議年輕的老師們,都可以來看看這本書,這會成爲我們自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階梯,它會讓我們在專業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