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翻開目錄,好多話題我們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們都是奉行了多年。如今看來,不至於全然捨棄,卻也實實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複雜性,誠然不是能聽風就是雨的,教無定法,不是嗎?

一、“迷信說教”

書中言:迷信說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語言已經形成了套路,自動化了,教師只要一張口,那些東西就會沿着固定的河道奔騰而下,學生都快把這些說辭背下來了。

誠然,要說現在的學生,寫保證書,寫認錯書時,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規範,隨手拈來。作爲中學教師,越來越覺得語言教育的無力感了。

教育的關鍵是體驗,親身的體驗。作爲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託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動中,而不是在言論中成長的。

二、“不妥協主義”

書中言:大批家長、教師的思維方式是針鋒相對的和學生較勁,進攻到底,不帶妥協的`。攻不上去怎麼辦?寧可敗退,也不主動撤退。失敗了還不承認,也不接受教訓,下次繼續搞不妥協主義。但這種“沖沖衝”的辦法往往只能用來對付膽小的、年齡小的孩子。萬一孩子橫豎不吃,你會看到家長和教師完全變了一副面孔,成了遷就主義者和逃跑主義者。他們會對孩子做很多無原則的讓步,處處哄着孩子。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這是敗退,不是撤退。

這兩年,敢於“直言不諱”的學生日漸多了起來,“惟命是從”的學生少了。鈴聲響了,你想拖堂幾分鐘完成教學任務,會有學生當面抗議,提醒你下課鈴已經響了。學生上課看課外書,你想沒收,會有學生質問,我的書,你憑什麼沒收。面對做出這樣抗爭的孩子,硬頂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讓,也無疑不利於班級建設。

教與學這一活動,是通過無數的衝突與妥協才得以實現的,它絕不是作爲理想環境中的純粹的過程展開的。教師要懂得妥協的藝術,做一個聰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線,而且知道何時反擊。當然,妥協是有原則的,底線不能突破。

書中還有很多鮮活的案例和王老師鞭辟入裏的分析,不做贅述。誠如王老師所說,他想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而不是拿來主義。但願自己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個敢於反思自己教育思維的老師,而不是一味的複製他人思維方式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