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1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爲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爲更加合格的老師。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爲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爲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爲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爲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否真的有效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隨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爲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爲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裏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啓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啓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爲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爲,將啓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啓發人在教育上着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爲、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纔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爲的,常常啓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啓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3

近段時間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看了鄧老師寫的讀書心得,當時很是心動,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認爲與我的組織上課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統、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後來由於上班期間太忙,一直沒能有時間仔細讀這本書。後來,我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了一個多月,一邊讀,一邊勾劃,一邊回顧和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悟。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真是太膚淺了,此次閱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現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

《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爲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爲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爲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爲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裏說着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裏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纔會做得更好。”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爲,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爲“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爲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着孩子們爲什麼“不長記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作爲激勵手段,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爲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爲一體,並以此爲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特別是對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爲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尼爾森告誡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爲?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爲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說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爲,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

我很遺憾到現在纔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

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4

教室裏的管教是每一位教師需要學會的內容,更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室裏出現的一切事情,並且用尊重的態度處理。

當我們與學生髮生衝突時,似乎大腦就會啓動“爬行動物腦”來解決衝突,就會與學生髮生爭奪權力和報復的惡性循環中,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通知“理性大腦”的光臨,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的暫停”,這種積極的暫停會讓我們學會尊重,迴歸到解決問題的大路上。

那麼,這種積極的暫停在《正面管教》中,尋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方法——默不作聲,這種無言的表達做起來真的太容易了。

一、看小說

看到“看小說”三個字,我們似乎覺得有點可笑,上課呢,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難道就任由學生吵鬧,還能靜靜地看小說嗎?那就首先看看這樣做有沒有道理,願不願意嘗試咯。首先我們需要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的任務主要是教,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學。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無法讓老師做好工作。所以當學生干擾的讓老師無法教時,老師就不再作聲,只會認真的看自己的小說,只有等學生都準備做好自己的工作時,老師就會高興地上課。

當教室裏亂作一團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大發雷霆”,甚至要努力找到一兩個典型,當場懲罰他們,羞辱他們,或許覺得這樣做,老師纔會找到尊嚴。其實,我們可以試一試這個做法,當學生吵鬧時,我們一句話也不說,就打開小說,靜靜的閱讀。這時的學生也許會更加吵鬧,問題更加棘手,那只是學生的“試探期”,往往搗亂得更厲害,然而,用不了多久,學生就會安靜下來,並且讓老師知道他們準備好好學習了。所以,以後只要學生看到這個默不作聲的提示,就會立即安靜下來。

二、離開教室

《正面管教》中,作者舉例拉斯木森老師得到校長的允許,可以在學生們擾亂課堂時離開教室。他首先向學生們解釋,當學生不好好上課的時候,他就會離開教室。當他們準備好上課時,就可以到教師休息室去找他。當天學生們在課堂上就吵翻了天,根本聽不見他的聲音,除非他加大嗓門,於是他默不作聲端起咖啡離開了教室。儘管拉斯木森老師在休息室如坐鍼氈,不知道是否有效,但是最終還是有一位學生來到休息室,告訴拉斯木森老師,他們已經準備好上課了,請老師回去,以後的幾天,孩子們在課堂上與拉斯木森的合作是如此的凌老師驚訝不已。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發生的一件事情:六年級一個班級科任老師都反映紀律有點差,所以A老師每次上課都有點發憷,總是說把嗓子都吵啞了,學生還是不聽。但是A老師的確是個用心備課,對學生盡心盡力的好老師,所以每次上課回來,A老師都是氣呼呼的,總是說:一片好心,學生不領情。有一天,我們正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突然A老師走進了辦公室,我隨口問道:“下課了?”“沒有!”A老師的語氣有點不對。A老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聲不動,發呆的樣子。沒有再多問,繼續幹着自己的工作。大約過去十幾分鐘左右,“報告!”聽起來是兩個女生。進來之後,直接走到了A老師的身邊:“老師,給我們上課去吧,我們再也不大吵了,我們再也不搗亂了,我們一定好好學英語。”聽到這裏,我也似乎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A老師,回教室吧,看着兩個孩子多可愛,相信他們會做的越來越好,給他們一次機會。”我給A老師一個臺階,A老師和兩位女同學一起回了教室。後來,A老師告訴我,從那次生氣離開教室,學生的課堂紀律好多了,甚至以後只要A老師一有離開教室的跡象,學生立馬就會靜下來,坐的很是端正。

有時候,這種默不作聲的離開,也許要比聲嘶力竭的批評更會起作用。

三、走進學生

誰都喜歡課堂紀律好的班級,但是學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又是一個好動的'年齡,怎麼就會在課堂上45分鐘一動不動呢?十幾歲的年齡注意力就是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應該明白這一點。除了我們要認真備好課,備精課外,我們要些課堂的組織,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等等。

也許由於嗓子的原因吧,我不喜歡在課堂上大聲的批評學生,因爲只要着急,一出聲,嗓子就會啞,於是練就了課堂上默不作聲的管理學生的方法,你別說,還真湊效。在精講的時候,不習慣於一直站在講臺上,除非必須要板書時,就會邊講邊在教室裏走動,一旦發現有開小差的學生,或者打瞌睡的學生,就會走進輕輕的拍拍肩膀,然後給個要注意聽的眼神,再給個微笑,學生就會心領神會的認真聽起來。還有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問題時,學生在討論中難免會“跑偏”,於是我就會走進他們小組,輕輕拍拍小組長,示意他們趕快要言歸正傳了。現在的英語課堂,不管是老師在精講,還是討論中,一旦發現學生中有小問題,就會走進學生,這樣的課堂管理習慣,學生已經很心領神會,所以只要我一有這樣的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足以提醒學生回到正題中來。

我很享受這樣的默契,我也很能理解學生課堂中的小動作,總會以尊重的態度,無聲的告訴學生老師真的愛你們,老師真的想讓你們在課堂上學到點什麼。

四、情緒的撤出

積極的暫停,或者是冷靜期的目的都是要當事人從當時的情形中撤出來,等到情緒上的衝突平息下來,而不是進入權力之爭或報復循環,然後才能夠理智地解決問題。

在學校,當我們聽公開課時,總能觀察到有些優秀老師在公開課上睿智的課堂管理。記得有一次聽生物課,老師講心臟那一部分,老師製作了精緻的課件,並且拿了心臟結構的實物教具。學生那是一個興奮,尤其是老師讓學生想着自己的小心臟,然後說出心房心室的血液循環,學生這一下炸開了鍋。那時,我就在想,老師該用什麼方法讓學生靜下來呀,是敲桌子,還是大聲的喊,結果卻出乎意料,老師什麼也沒有做,只是站在講臺上,眼睛看着後面的黑板,一生不動。開始學生並沒有注意到,可是沒有幾秒鐘,學生就慢慢的停止了自己的行爲,課堂驚了下來。我很崇拜這位老師,於是下課後就把自己的困惑將給生物老師聽,老師說,以前自己要麼敲桌子,要麼氣急敗壞的大喊,最後不但沒有起作用,還讓學生感覺老師多麼沒有素質。於是老師就告訴學生,以後再在課堂上學生有“太活躍”情況,就看後面的黑板,如果學生沒有感覺,老師就會一直默不作聲下去,直到學生領會。現在學生已經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暗示,只要老師一默不作聲看後面的黑板,學生就會立馬平靜下來,教室裏就會鴉雀無聲。

情緒的撤出並不意味着愛心的撤離。它意味着從造成衝突的情形中撤出來。任何一種形式的撤出,都應該緊隨鼓勵、訓練、將孩子的行爲轉向積極方面以及在冷靜期之後的解決問題。

默不作聲,無言的愛!需要我們老師的智慧,那就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閱讀溫暖我們,讓我們在書中尋找我們成長的方向。《正面管教》給了我們太多有效的,可操作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親愛的老師們,家長們,快快拿來看一看吧,你一定會喜歡上的!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5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爲、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第一、二章主要講了什麼是正面管教和解釋了幾個概念。我讀完之後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書中的這段描述我不能完全贊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我認爲孩子既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即她的成長應該既有她自己遺傳基因的表達,還應該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本身是一粒種子,我們能做的是爲她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她長得更繁茂,而不是玫瑰花的種子,非得培養成牡丹!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讓孩子長成她自己的樣子!

二、莫讓孩子變成討好者。本書的第二章講的自尊,孩子通過自我評價和自省來獲得自尊,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通過近一段時間,仔細觀察家裏老人和孩子的互動,我發現了爲什麼那麼多的成年人都有"討好模式",爲什麼很多人那麼在意其他人的評價。"你再…我就不喜歡你了!""你再…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多麼熟悉!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恐懼和討好的種子,自己的行爲要靠別人的喜好來評價,孩子就這樣慢慢的與真我越來越遠了!

三、關於孩子犯錯。關於孩子犯錯,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擔心孩子犯錯,所以一切包辦,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一犯錯,使勁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籤。有些事情大人認爲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很難的,大人的批評會讓孩子,畏手畏腳不敢做事。

書中提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什麼是鼓勵?鼓勵和讚揚有什麼區別嗎?書中還提到:安排特別時光、抱一抱孩子。愛是前提,愛的重要性,鼓勵需要愛的支持。讓我們通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樣的感覺是多麼美妙。面對一個失去自信、被大家責備、羞辱的、行爲不當的孩子,是否可以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能否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現了不同方式的養育案例,我在閱讀時會不時反思自己的養育模式和成長模式,學習正面的教養方法。本書倡導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爲家長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從四個方面歸納了我們要達到正面管教的效果應該怎麼做,舉例說明作爲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使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書中提到:"我們究竟從哪裏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點,認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當孩子犯錯誤時,我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聽話了,而實際心裏很不服氣。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纔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力弱。需要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爲,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們就一邊學一邊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