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概論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全科醫學概論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科醫學概論學習心得體會

在這門課程開始之前,我對全科醫學的理解更多來源於醫院裏的全科醫生。在我的印象中,全科醫生就是一羣能在分診不明確的情況下,治療各種不同系統疾病的醫療工作者。也許他們更多地服務於基層醫院,也許他們接診的患者還包括一些詢問醫療保健知識的人羣,但在我初期的理解中,這門課程似乎離志在專科的我們有些遙遠。當然,現在看來,這種想法無疑是片面的。當我帶着這種誤區,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全科醫學概論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才真正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廣博與深邃。

什麼是全科醫學?我在學習它之前不止一次問過自己,也得出過許多錯誤的答案。直到我在書上看到了它的準確定義: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是一個臨牀二級學科;其範圍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其主旨是強調以人爲中心、以家庭爲單位、以社區爲範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爲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並將個體與羣體健康融爲一體。

當我看到這個定義,我開始明白我此前對它片面的理解源於何處了。正因爲全科醫學是整合了多個學科的綜合性學科,我纔會片面的認爲它更適用於分診不明確的患者。就這點而言,這種基於觀察的理解雖然不夠正確,卻也體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全科醫學經過歷史的發展已經很好的融匯了各個學科,達到了自己的新高度。而我的另一種誤區也在這個定義中得意解釋,所謂全科醫學更多面向基層,我想這種曲解應該源自全科醫學所面向的羣體社會與家庭。要貼近社會,進入家庭,不走進基層又怎能做到呢?更何況全科醫學的'宗旨中第一條便強調了以人爲本,而這其中的“人”必須靠着全科醫生深入基層才能真正去關心與瞭解。

談到這裏,全科醫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高大了起來。我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創立與發展,更多的是醫務人員對幾乎所有人羣的關心,而不僅僅侷限在患者身上。這門學科不是冷漠的對科學技術推陳出新,而是以大愛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出發,推動全社會醫療衛生水平進步。“人人享有醫療保健!”這不僅是目標,也是這門學科成就大愛的最高境界。此等大義,怎能不使我爲之嘆服,而心嚮往之!

全科醫學不是隻有全科醫生才需要學習的科目,只要是醫者,這門學科的豐富內容及主導思想,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細緻思考,到日後的臨牀工作中去發展,並終將受益終生。

要學習全科醫學,它的誕生背景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面對人口老齡化、疾病譜和死因譜的變化、醫學模式轉變、醫療費用的高漲與衛生資源的不合理分配、醫療機構功能分化等時代進程,英美等發達國家走在了發展全科醫學的前列並獲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在這一點上,我們國家的全科醫學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這一深入人心,造福於民的學科很快便在國家的領導下奮起直追,取得了長足、健康的發展,並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

與我的理解相似,全科醫學與專科醫學存在着差異,它們分管了健康與疾病的發展的不同階段。其中,全科醫學以它獨特的基礎性、人性化、可及性、持續性、綜合性以及協調性,用防止保康一體化的方式,實現了健康爲中心的全面管理、以人爲中心、病人主動參與等宗旨。而專科醫學則往往代表了疑難、高端、昂貴、間斷性,用醫療爲主不近人情的方式提供服務,並最終導致其宗旨被扭曲爲以疾病爲中心、醫生爲中心、病人被動服從。

至此,問題看似又回到了專科醫生需不需要學習全科醫學知識的點上。

答案是肯定的。也許在有了全科醫生後,明確的分工可以使專科醫生資源不必再被浪費在基礎疾病上,可以更多的專心於疑難雜症。但越來越多的醫患糾紛,越來越緊張的醫患關係,也許正是許多專科醫生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大環境下沒能順應這一環境改變固化思維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以我對全科醫學淺薄的理解,已經能看到這一學科在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在我看來,將全科醫學對待患者的態度融入專科醫學的發展,不失爲緩和當前醫患矛盾的方法之一。這也提示我們,不論我們將來從事何種醫療工作,認真學習全科醫學,都能得益於它更人性化的思維方式。爲患者考慮得更多,自己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