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模板錦集7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模板錦集7篇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根據**市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這個暑期,我校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了爲期20天的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促進了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現在作如下總結:

一、健全培訓機制。

1、建立專門的領導機構。

爲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領導,成立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爲副組長,由教務處、政教處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對整個校本培訓工作統一領導,整體設計,形成校長親自抓,副校長、教務處、政教處分頭實施的校本培訓管理機構。

2、制訂比較詳細的可執行的校本培訓計劃。

校長室和教導處制訂了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方案並檢查執行情況。嚴格執行教師校本培訓點名制度。參加校本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更是每個教師的義務,全體教師按規定完成了相應的培訓計劃。

3、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管理。

8月22日,學校對校本培訓第二階段的活動進行了動員,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情況進行了登記,對培訓過程進行檢查和督促,建立並健全了教師培訓的業務檔案,並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研究問題,確保培訓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二、科學規劃落實培訓內容

1、加強了思想教育和師德培訓。

德爲教之本,不德無以立校。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培訓成爲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訓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將政策法規、思想政治和教師職業道德放在首位,先後學習了“省教育廳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會的會議精神”,學習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省中小學管理規範》、《**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組織學習了“教師、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等一系列內容。極大地提高我校教職工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法律法規意識;

2、加強了教師的業務進修

(1)參加了各級業務培訓

(2)進行了讀書活動和中考科目試卷的質量分析。

暑期是我們教師靜下心來進行學習、開展閱讀的大好時光,今年暑期,我們以學科組爲單位,認真學習了有關“師生有效溝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學科都能認真組織,每一位老師學習以後,都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文綜組、理綜組的老師感想深刻,既有對以前教學的反思,又有對今後工作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提出的自己的想法。這次活動促進了大家的思考,有利於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師認真進行了09年中考試卷的分析,制定了雙向細目表,並針對今年的試卷,提出了今後在學科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爲今後的學科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3)聽取了專家的學術報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樓,聽取了**指揮家關於音樂欣賞的講座,提升了教師的品位,陶冶了教師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樓,聽取了**督學關於“教師專業身份的建構與提升”的講座,**用他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實例,向我們闡述瞭如何確定教師的身份,如何對待學生,以及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使大家深受啓發,**老師“我手裏究竟拿着什麼”就是對成督學講座的深入思考。

(4)撰寫了暑期讀書筆記

暑期,很多教師進行了專業知識的閱讀,有的教師參加了各種培訓活動,有的教師遊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師撰寫了讀書筆記、學習心得等文章。

3、建立並完善了各種計劃

新的學期,我們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暑期校本培訓中,我們針對新的學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爲新學期的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1)制定了校本培訓三年規劃

(2)各教師制定了本學期社團活動計劃

社團活動在我校已成功開設多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年市局要求我們在社團活動的數量上和質量上要上一個新的臺階。要求我們教師個個承擔社團活動課題,學生人人蔘與社團活動。爲此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富有創意的社團活動課程活動方案。初一語文社團活動計劃詳細、有系統,歷史組老師的**和中國近代史研究,能結合我們家鄉的實際,化學組老師的化學小實驗,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另外物理、生物、計算機、數學等學科都提出了各自的社團活動的方案。學校根據各位老師的方案,最後確定今年學生社團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

(3)制定了新學期的備課組計劃和學科組計劃。

以前,各種計劃的制定都是在開學第一週,由於開學工作比較繁忙,就比較難以保證計劃的嚴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備課組計劃和學科組計劃應該屬於集體討論的結果,所以,本學期我們將這項工作作爲暑期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25日,我們全體教師分組集中在一起,認真討論了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研活動項目,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備課組和教研組工作計劃,爲新學期開了一個好頭。

4、開展了新教師和班主任培訓活動

(1)青藍結對工程

隨着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我校今年引進了一大批新教師,如果使這批新教師儘快適應初中的教學,在今年暑期,學校開展了“青藍結對”工程,充分發揮我校的優質資源,將部分優秀、有經驗的教師與新教師結對做成師徒,並在26日進行了師徒結對儀式,並明確了師徒的責職和權利與義務,26日起正常開展活動。

針對初一年級新教師多的狀況,暑期我們加大了對新教師的培訓力度,25日初一各備課組進行對序言課的集體備課,並由備課組長在組內進行了說課示範,27日所有的新教師在組內進行了說課,各位老師進行了點評和指導,通過這次活動,使新教師對初中的教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爲他們上好第一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進行了初一班主任工作的培訓

8月27日下午,初一年級針對開學工作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學習了班級管理的經驗介紹,佈置了開學初的主要工作,爲迎接初一新生的到來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以上就是今年暑期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認爲,做一名現代化不落伍的老師,應當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爲人教師的重要內容。

以前我的認識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教師的工作的確需要奉獻。通過這學年的校本培訓後,我又認爲新課程中有愛心,有創意,能夠擴展教學資源,對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產生影響的具有注重人文關懷的教師。如關於真才實學的老師。也許“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說法已經有些過時,但若將自己擁有的那桶水變成不斷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時,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以學生爲友,甚至以學生爲師都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勤學善思。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和諧地與學生相處,才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其次,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總之,通過這學年的教師校本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一名讓領導放心、學生滿意、家長信任的好教師就是要以熱愛事業爲核心,把熱愛學生視爲靈魂,在構建師生和諧關係的基礎上不斷進取。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通過一學期的校本培訓,和其他的培訓方式、繼續教育方式,本人談一下在校本培訓中的三個問題。

一、校本培訓的意義

作爲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校本培訓在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是深化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教師實際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觀定》明確提出了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性質與目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指對取得教師資格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爲提高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而開展的培訓。”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爲重點。”

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其學習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學術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並直接爲教學服務。”

“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的價值最終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來體現的。”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爲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直接爲教學服務、要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上,決定了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靈活性,必須有助於中小學當前的問題解決。

(二)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中小學教師參與積極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很強,當他沒有意識到參加培訓是一種需要時,效果不會很好。也就是說,缺乏主體的活動,就沒有主體的發展。

由於教師身心發展已經成熟,認知結構達到一定水平,在教師身上顯現出來的學習者應是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自我解決、不斷進取的個體,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具備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師主體經驗、發揮主體作用是參學者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前提。事實上,教師在培訓機構和培訓中心參與繼續教育,參學者往往抱着“我是來接受教育的”的被動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訓者→參學者”,基本沒有“參學者→培訓者”、“參學者→參學者”的信息溝通與信息交流,這種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訓者信息的陳舊和日漸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自身經驗不被重視、教師缺乏主體“外化”實證主體的機會,他們中蘊藏的寶貴的信息資源得不到重視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校本培訓的環境有利於形成教師主體意識:培訓過程中,第個教研組一個下午不排課,分教研組培訓人數少一些,活動效果可能要好一些,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明確教師參與的義務和責任,而且增加了教師的參與機會;同時,校本培訓培訓主題集中在所在學校的問題中,和當前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師的經驗和問題更容易受到重視和關注,教師參與積極性更強;更爲重要的是,校本培訓有利於滿足不同層次教師學習需求,培訓成果可以直接內化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轉化爲實際教育教學效益,有利於形成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在動機。所以,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中小學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

(三)校本培訓有利於彌補繼續教育資源不足

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廣大教師不可到高校去參加繼續教育、去參加社會機構的培訓,所以校本培訓以學校爲陣地,因校制宜、內向挖潛,學校、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適當的方式,選取適合需要的內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訓任務,是一種機動靈活的培訓方式

(四)校本培訓有利於學校學習型組織建設

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適應21世紀的社會需要,必須開展終身學習。在諸多社會職業中,教師是最先感受到終身學習必要性的社會工作者之一,學校必須以學習型組織的建設理念順應形勢變化。在學習型組織中,“學習不再是孤立的活動,人們不必撇開工作專門抽出時間來學習。相反,學習就是工作的核心,學校就是教師學習的場所。因此,要改變過去脫產才能學習的陳舊觀念,在教學和工作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提高和充實自己。”“只有組織捅有衆多會學習的團體,纔可能發展成爲善於學習的組織。”校本培訓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與工作有機統一,以工作中的問題解決激發學習動機,通過工作能力的變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體現學習的價值;同時,通過校本培訓的組織和管理,加強教師間的協作與交流,增進團結與友誼,互幫互學,互教互學,互相激勵,比學趕幫,建設會學習的教師羣體,促進學校由教師忙於授課、輔導、出題、判卷的事務性組織向學習型組織發展。

二、校本培訓的組織

(一)校本培訓的制度化建設

1、教師發展不僅是學校和學生髮展的條件,也應該是學校管理的目標。學校要對學校教師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實現途徑進行認真規劃,

這種規劃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領導層的頭腦中,而是應該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覆,成爲明確而具體的規劃方案,使每一個教師都能從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爲全體幹部、教師的共識,激勵學校成員爲此目標奮鬥和努力。

2、學校領導要注意挖掘和協調繼續教育資源,實施校本培訓。

3、教師參與業務培訓提高,不僅是中小學教師的義務,也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學校要把保障教師參與培訓提高作爲以法治教的重要內容,依據《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政策法規,創造條件,爲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條件保障。

4、校本培訓的制度化:

(1)校本培訓的工作制度,即把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內容、什麼人實施、什麼人蔘訓、什麼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爲教師羣體和個體必須遵守的規範;

(2)檢查考評制度,每學年(或學期)對教師繼續教育檢查考評些什麼、由誰實施、怎樣實施、對檢查考評結果怎樣處理進行明確要求,使之成爲制度。

(二)、和學校和教師實際緊密結合是校本培訓的根本

校本培訓以學校和教師當前及發展中的問題爲出發點,以問題解決爲目標,以教、學、研、做合一、即知即傳、互教互學爲主要教學方式。

(三)、繼續教育活動中,必須有其他培訓活動的完善和補充。

三、校本培訓的模式

校本培訓的模式應該是多樣的,不能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學習就稱爲校本培訓。

1、專題研討式:參與學校教研活動是每個教師教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研活動不僅是中小學改進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應該是培訓提高教師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把教研、師培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教研活動必須有教師提高的目標追求和功能定位,其次教研內容要專題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幾次解決一個問題。以課堂教學研究爲例:首先要運用系統的方法對課堂教學要素和環節進行系統分析,然後按照最優化教學原理,一次或幾次教研活動集中解決一個要素或環節的優化問題,最後將優化的各要素和環節整合在課堂教學中,以改進課堂教學,有利於中小學教育教學問題解決和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

2、個別指導式:個別指導式也就是傳統的“師帶徒”培訓方式。接受指導的教師一般包括以下幾類:一類是新上崗教師,以樹立正確的職業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學技能,儘快適應教育教學爲目標;第二類是教育教學能力相對較弱的教師,以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第三類是新調入學校的教師,以熟悉瞭解學校、儘快融入教學體系和教師羣體爲目標;第四類是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幹教師,以繼承和發揚名優教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教學風格和特長爲目標。

3、課題研討式:課題研討式校本培訓就是通過組織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學習新理論、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實踐新方法、創造新成果,提升教師精神追求,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課題研討式培訓是克服教師職業倦耽促進教師進一步成長髮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適合促進骨幹教師的提升和發展。對教師成長規律進行研究表明①,教師成長有兩個重要的轉化期:一是從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轉化的時期;二是教育能手向學者型教師轉化的時期,由教學能手向學者型(科研型)教師轉化的根本途徑是參與教育科研。

4、專題培訓式:把專題培訓式與專題研討式進行比較,專題研討式主要以教研活動的方式進行,側重於當前教育教學的問題解決;專題培訓主要以集中辦班和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側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的問題解決,側重於信息交流,它是一種相對集中的培訓活動。專題培訓在時間上可長可短,可以是一小時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也可以是延續幾個月的計算機培訓班、英語口語訓練班;在內容上可以針對當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師德建設研討與報告、新教材與新教法培訓,也可以是系統性、規範性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指導教師既可以是或先一步瞭解信息、或自身有研究成果的校內教師,也可以是外聘的教育骨幹和專家。

5、資源共享式:充分利用學校的軟硬件資源,學校的校園建設爲廣大教師學習提供了一個很的平臺,同時我校有很多名師和先進模範也是我們廣大教師的學習榜樣。

6、學校管理的個別自學式:在學校教師成長總目標指導下,學校明確規定學習任務,由教師個體實施,每個教師根據自身實際確立自我成才目標,自我定位,自我導向,自我修養,自我提高。促進教師自學,學校要把激發教師內在學習積極性作爲根本,必要時輔以制度、檢查和獎懲;我校的青年教師參加月考就是一種很好的自學形式,學校要積極爲教師個別自學提供條件,使教師有資料可學、有時間可學、有地點可學、有好心情可學。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經過兩週的校本培訓,我對**二中“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有了初步瞭解,也對這裏愛崗敬業的老師們有了更深的認識,爲我之後的教學工作打下了基礎。

新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的要求、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考察使得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但是我作爲一直接受應試教育的“聽話”學生,對課改是有懷疑的,學生真的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嗎?經過自學可以完成不同難度的習題嗎?這樣的課堂老師該如何駕馭呢?這些都是我內心的疑問。

上週聽了幾節公開課,講課的教師都採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學生們在課上努力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語言組織上仍很生澀,但我彷彿看到他們眼中有光,他們在積極地獲取知識。聽課後的研課環節,老師們會談談課堂設計的想法,都是在與學生交流後,針對難點設問,引導學生逐步前行,碰到無法自行解決的攔路虎時,老師再助學生一臂之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答題思路和語言表達得到了規範與鍛鍊。

瞭解這一課改模式後,學校開始要求我們講一節高一年級的課,這對我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備課環節,我在使用備課紙(導學案)時就有些無從下手,因爲整個課堂實際上是由問題來推動的,問題的難易程度會影響課堂的推進,這就需要老師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所以課改實際上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課下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接下來是上課,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自己講,我要讓學生動腦、開口,由於對學生的提問設計還不完善,時間上有所浪費,之後要更注意課程不同環節時間的設計。課下評課和反思中,我更加明確自己的不足,爲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除了聽課、講課,學校還爲我們安排了講座,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名老師,如何去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首先,要愛學生,愛學生就要時刻留意學生,這就意味着老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上。其次,還要做好本職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落實教學的各個環節,虛心求教,不斷改進。最後,管理方法也不能少,對學生管理嚴格,學生纔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諸位老師用多年的班主任經驗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兩週的培訓結束,課改讓我感慨頗多,特別是教師們的堅守更令我感動。課改的高要求需要教師打破原始模式,嘗試新方法,這種改變是需要老師們付出更大努力的。還有從事班主任的老師在崗位上的堅守與付出也讓我十分動容,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明白課改之路不易,唯有堅守,唯有努力才能與學生共同前行,才能取得成績。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校本培訓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與工作有機統一,以工作中的問題解決來激發學習動機,透過工作潛力的變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體現學習的價值,20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區教育局的組織下在六枝影劇院進行校本教研專題培訓。個性是對楊詠梅老師的《“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感觸頗深,現談談我的體會。

貴陽市南明區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校長楊詠梅老師的《“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的講座很精彩,他讓我們認識到日常教學中以學生爲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喜歡老師了,他才喜歡學習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和“做”,儘管你自己認爲已經講得很清楚,但是學生挺費力的做還是出錯(她列舉了一個畫圖的事例),並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而此刻的教學講究互動,講究以學生爲中心,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資料。楊詠梅老師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推行、實踐。首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着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爲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用心、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爲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夥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如:在教學中採用與學生聊天、遊戲、講故事、猜謎等活動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教學氛圍,以放鬆學生繃緊的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益友,有利於教學的開展。課堂上關愛學生是師生互動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留意翼翼的保護學生的心靈。”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樑,教師只有把情感中的精華部分給了學生,學生纔會對教師有親切感、信任感。以真誠的微笑和滿腔的熱情打動學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學生,才能使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後要能和學生一塊玩耍,與學生近距離的接觸,讓學生感覺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夥伴。在平時班級管理中要多說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少說他們的缺點和短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師要利用他們好的一面去激發他們進步,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關注他們,關心他們,而不是拿他們的缺點在訓斥他們,讓更多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態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再次,教學策略的運用要關注個體差異,倡導主動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尋求自我發展,讓全班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從情感上、行動上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人人活動,人人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獨特和創新之處,消除教學緊張、畏難的心理,用親切的語氣,和悅面容,鼓勵的話語,激勵性的評價號召學生用心參與課堂。

透過本次校本培訓學習,我認識到關注學生個體,要以學生爲中心,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着重解決的問題。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3月6日至8日,我校開展了寒假校本培訓活動,學習內容豐富,包括《校訓解讀》、《德育制度解讀》、《校車接送制度講解》以及一系列專題講座學習等等。作爲一名經驗尚少的老師而言,一切都充滿着新奇,一切都充滿挑戰,因此對於此次培訓我也用滿腔熱情去面對,希望使自己的理論和實踐都得以提升。在整個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我深刻意識到,要做一名當代合格的教師,應當積極適應目前素質教育教學標準對教師課堂的要求,要懂得“靈動課堂,人本爲美”的理念。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把控自己的實效課堂,並懂得虛心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打造實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爲人教師的重要內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打造深化課改背景下的實效課堂呢?在王濺波老師的講座啓發下,我重溫啓功先生——《上課須知》之師有八範。感知教育者須具的人文情懷——愛心,良知,視野,心態。意識到教育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在思想觀,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方面都應有正確的認識。而實效課堂不僅須要教師具備以上條件,還需教師關注學情,興趣與快樂。學會因材施教,聯繫社會實際與生活實際,講練結合,宏觀小結,民主評講,激勵學生,從而實現智慧課堂。而帶小學部畢業班六年級的我有幸予教畢業班老師的研究精神,應研究:學生,考綱,考題,評價報告,學科命題超句,命題者。只有關注人性做真教育,纔會有至上的幸福感,享受童心做好老師。

而一節好課,除開實效性,還應體現其高效性。而教師要想有效的從事教育活動,就必須兼備高效課堂的知與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此次高效課

堂的知與行專題講座的學習,讓我對高效課堂的着手有了更好的把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從高效課堂的五大基本元素入手,沿用三大模式,以制度引領,爲自己高效課堂的構建鋪路搭橋,以待自我教學能力的提升。而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這就涉及到班級後進生的轉化問題。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對於後進生更是如此!後進生能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常言道:名師都是由後進生培養出來的。班級成績要想在後進生的方面得到改善,教師需先從家庭,學校,個人三方面瞭解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對於後進生而言,幸福感與成功感比方法更重要,故教師在對待後進生的做法上要稍多注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會給後進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用心對後進生,才能讓這些孩子們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除卻以上提及的幾點,在當今知識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日漸翻新的形勢下,閱讀就成了當今教師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魯老師的講座啓示下,我切實體會到閱讀在教師由“經師”成爲“人師”的途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閱讀中靈脩,生活,信仰,鑄就精神底座!在閱讀中提升人師素養,日漸做到人本至上,明心見性,施仁愛義,韋編三絕,革故鼎新,優雅素心。

終身閱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以前我的認識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教師的工作的確需要奉獻。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和學習後,我又認爲新課程中需要有愛心,有創意,能夠擴展教學資源,對學生自主閱讀,終身閱讀產生影響的具有注重人文關懷的教師。如關於真才實學的老師。也許“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說法已經有些過時,但若將自己擁有的那桶

水變成不斷更新的一河“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時,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以學生爲友,甚至以學生爲師都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勤學善思,才能更和諧地與學生相處,才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同時,與時俱進,活到老,讀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閱讀觀。教師要善於從閱讀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於在任何時間閱讀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於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教師終身閱讀已成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教師就要具有終身閱讀學習的理念,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

總之,通過這次寒假校本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一名讓領導放心、學生滿意、家長信任的好教師就是要以熱愛事業爲核心,把熱愛學生視爲靈魂,在構建師生和諧關係的基礎上不斷進取。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7月,學校組織了20xx版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校本培訓。多年的語文教學,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也讓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已形成了定勢。“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做爲一名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教學理念,才能跟進時代的步伐,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在這次培訓中,每天在緊張的教學工作之餘,觀看培訓視頻,閱讀參培同仁們的研修日誌、教學故事,參與論壇討論,讓我不但深入瞭解了新課標的理念,而且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教學方法。現將本次培訓的幾點收穫總結如下:

一、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 許多 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爲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 須在 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爲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真正意識到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堂上,停留在語文課本里,學生的語文成績也不應該只停留在試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