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童年的讀書心得範文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童年的讀書心得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童年的讀書心得範文

【篇一:童年的讀書心得】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吊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非常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就似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周圍的人貪婪、殘忍、愚昧。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篇二:童年的讀書心得】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名著《童年》,它是由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創作的。在《童年》中,作者大多數是以孩子的視角來展開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我們不禁感嘆道:“可憐的孩子,誰的童年有你悽慘!”書中再現了19世紀70年代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自父親逝世後在外祖父家裏度過的艱辛歲月。在外祖父家裏,沒有一點家庭溫暖,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事是司空見慣的,非常顯然,阿廖沙在這裏生活時,內心充滿了恐懼,膽戰心驚的,生怕做錯了事,但是,還好有外祖母的細心呵護,她成了阿廖沙童年時代唯一的精神支柱。可以說,《童年》是高爾基的真實寫照,也是19世紀70、80年代俄國社會的縮影,它藝術地再現了當時俄國人民,尤其是“鉛樣沉重”的殘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環境。

童年生活是一個人生命當中最美好的回憶。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似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滿着好奇與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卻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鬧的陰影之下,面對兇狠、殘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須學會堅強、學會忍讓。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個重要的人出現在他的身邊—外祖母阿庫琳娜。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非常忍讓,有着聖徒一般寬大的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只有外祖母的庇護和疼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到了阿廖沙十歲那年,他的母親與世長辭,家中已沒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會,獨立謀生。這個不幸的孤兒從此告別了飽嘗善惡的童年,走向苦難的人間。可想而知,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他一定是風餐露宿,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做過跑堂的,看門人、搬運工人和麪包師傅。也許,正是因爲他歷盡千辛萬苦,看透了這險惡的社會,整個國家民不聊生,戰亂紛飛,所以他從1892年後,就以筆當槍,用文章來批判這個社會,以至於受到後人的敬仰和稱頌。

自從看完《童年》之後,我覺得21世紀的我們真的非常幸福。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爲自己的未來而奮鬥!

【篇三:童年的讀書心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我讀了之後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醜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非常多事情我非常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篇四:童年的讀書心得】

苦難就似一杯熱咖啡;你快樂了,這杯咖啡就格外香甜;你膽怯了這杯咖啡就格外苦澀。阿列克謝早年喪父,隨母親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他、母親、外祖母,常常遭受外祖父的吊打,他每天都過着非人的生活,時刻受着。黑惡勢力的摧殘,家庭環境的黑暗時刻困擾着。但他依然堅強地活下來了。無可厚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後、野蠻、腐敗的醜惡現實,但也讓我清楚地看到主人翁阿列克謝的頑強和樂觀精神,並展示出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從外祖母身上看到最光輝的人性: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確,生活總是向我們襲來更多的苦難與困惑,但我們不應該做的是逃避、膽怯,而是應該迸發出自己內心一種堅強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童年》中有這樣一句:“無疑,從這層土壤裏仍然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出善良——富有人生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對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甦醒這一不可摧毀的希望。”作者以犀利的文筆,更加激起我們心中無比希望,給予我們人生更多的啓迪。苦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態度。魯迅,爲喚醒人們快死去的靈魂,不甘屈服用自己手中的筆作刀槍與舊社會作鬥爭;杜甫,因爲厭惡當時腐敗的政策和封建制度,辭官歸家,用犀利的詩篇抨擊當時社會……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它們卻明明白白向我們闡述了一個莫大深刻的哲理:不要因爲一時的苦難而悲傷,我們應該在苦難中成長,在困難面前鼓起勇氣,經受考驗。讓樂觀主義精神不斷地洋溢在我們心中。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穿梭在人生的驛站。苦難、挫折難免會困擾着我們,當困難,挫折到來時,我們不應該垂頭喪氣,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面對痛苦,挫折,關鍵的不是天神,而是你自己……

記得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說過:“要堅強、勇敢,不要讓絕望和庸俗的憂慮壓倒你,要保證偉大的靈魂在經受苦難時的豁達與平靜。”的.確,當我們在被困苦所纏繞的時候,不要讓心中燃燒的一團頑強的烈火熄滅,應該燃燒,燃燒,再燃燒,照亮這一片苦痛的黑暗。苦難成就了人,人造就輝煌人生,樂觀直面困難,讓挫折爲之動容。勇敢追求,成就人生!

【篇五:童年的讀書心得】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非常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吊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非常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非常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篇六:童年的讀書心得】

《童年》讀後感在假期裏,我看了不少書,其中,高爾基的《童年》讓我印象深刻。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這本書給吸引了,我便一口氣讀完了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四歲就失去了父親,跟隨着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捱到外祖父的吊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保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非常多親戚,這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在捱到外祖父的吊打的時候,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和藹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的,是多麼歡樂;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有人說,我們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一點也不假。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費;我們要開始爲長輩們着想,學會體諒他們;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開始懂得自己是多麼幸福,自己是多麼幸運呀!

【篇七:童年的讀書心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讀過《童年》的人都瞭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薰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記印。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兒童的心靈、思想是天真無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會影響到兒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響,那麼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惘。這就好似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連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麼後面又怎會非常好地繼續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爲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於你,同樣也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代的自己,它會淨化你的靈魂,讓你生出無限感慨。

【篇八:童年的讀書心得】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假期的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的字體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吊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非常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非常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