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做爲剛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在上個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棲霞區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學習培訓。隨着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個樂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反之,能夠造成一種緊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情緒不安。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用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合理的規劃、安排自己時間;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投入到工作中區。

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的老師對一些案例的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在班級管理中的事情也可以這樣處理啊,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僅僅相連的。雖然我們沒有處理過類似的案例,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事件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這都要感謝心理學老師對我們所作的培訓。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舒心的、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孩子踏入學校就很開心,樂於學習。學校有莫大的吸引力,而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樣孩子會樂於學習。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過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人的前提是要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麼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因爲低年級的孩子時刻在模仿着周圍的人、事。

通過這次的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爲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感謝xxx省教育廳爲我們基層老師提供瞭如此好的培訓機會,作爲心理學本科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過去幾年裏的高中學校基本上是很難找到能真正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機會。今天作爲高中心理教師來到著名的學府西南大學感到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意味着自己專業的地位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另一方面更加明確了自己工作的任重道遠。也非常感謝西南大學的相關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讓我們非專業的老師初步瞭解了心理諮詢的原則和技巧、原則,也讓心理專業的老師再次鞏固了相關知識並肯定了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創新的思想和想法。總的來說,這次培訓給老師們帶來了一些新的信息,爲我們今後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專業老師而言就如打了一針強心劑,對未來的工作更是充滿了信心。

西南大學培訓學院各位培訓老師的敬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班主任老師也是盡心盡責、不畏辛勞,尤其是覃老師,對待每位學員都很熱情。

張大均教授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問題作了科學的闡述,爲接下來的培訓作了理論和框架上的鋪墊。馮維教授的《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維護》講座中選取了網絡上流行的一些話語和順口溜,語言風趣幽默,道理深入淺出,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維護教師自身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劉衍玲老師有感冒聲音沙啞但應學員們要求仍堅持上課到12點過才下課,互動和答疑也很有專業特色,讓非專業學員得到了感悟。黃蓓老師《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講座內容豐富,課件清晰。班主任覃老師待學員真誠熱情,給我們瞭解相關信息提供了許多的方便。

由於前來參加培訓的老師心理專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個別非專業老師反映有些重要的地方跟不上。因此建議培訓學院能否徵求培訓老師的意見爲每位學員在課後能提供相關培訓資料(文字的、光盤課件、音像資料等),方便課後溫習鞏固。在晚上觀看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片這一環節,建議能觀看高中心理健康課的課堂實錄和心理劇等資料,而不是看中央電視臺的心理訪談或日本專家的與高中教師接觸的不太相關的內容,如果有可能播放西南大學自己拍的心理專題片也好。

學員們感覺到認識具體心理諮詢、心理課堂的過程、技術機會和時間都太少。有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和操作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希望能在往後的培訓中有機會接觸到。

作爲曾經專門去深圳學習和體驗回來的老師,本人也於今年6月赴四川地震災區之前在成都參加了來自香港的李中瑩老師培訓,建議在培訓組織中,能將培訓學員進行較細緻的分組,以便學員們能及時討論總結、互助提高。

對給予學員們提供服務和幫助的領導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辛苦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四月的春風,染黃了油菜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峯,繪綠了秧畦,乘着彩色的和風,沐浴着溫暖的陽光,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班,赴河南新鄉延津縣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歷時一週的封閉培訓,陽光組的八位教師一起認真聆聽了專家的理論講解,積極參與了體驗分享,精心挑選了作課任務,熬夜進行了課堂教學設計,利用聽課的零碎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對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終於,我們呈現的課堂教學受到了聽課專家、教師的一致好評。課上與課下的互助,組內與組外的交流,學員與專家思想的碰撞,培訓者與受訓者情感的交融,所有的一切,讓我們受益匪淺。本次培訓意義重大,對今後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一、學習綱要,明確目標

在心理諮詢中心,我們聆聽了專家李曉玲老師的講座,重新學習了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心理健康的目標,就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爲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要實現這個目標,應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知識,瞭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通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一個人一生成長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是重大的。

二、親近其師,探索其道

李曉玲老師先爲我們講述了發展心理學有關知識,她從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心理髮展的動因,進而講到心理髮展過程。李曉玲老師在講解心理健康知識時,總是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做詮釋,比如"心理學就是你舒服別人也舒服的一門學科"。李老師用溫和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們不由得暗暗欽佩老師紮實的學識,這樣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心理健康的教育標準"等知識,我們全體學員都能夠認真學習,掌握其要旨。確實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在工作中就要像李老師那樣,把最佳的情緒帶到課堂中,讓學生看到老師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一面,讓老師傳遞的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心靈,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老師的專業知識和人格魅力無時無刻都在感染着學生的成長。

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那高深莫測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變得鮮活生動有趣。例如,李老師用扁大哥的故事表述了我們心理健康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做一名扁大哥,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我希望自己像李老師那樣,助人自助,用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學生,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希望我能夠做到!

三、內容豐富,實用性強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團輔活動知識。比如熱身的"拍拍操",培訓的學員從開始的不連貫到整齊劃一的節奏,也說明熟能生巧,強化訓練不但可以增強記憶,而且可以得心應手,增強自信心,提高專注度。

在團輔實操活動中,專家郭連羣老師爲我們講解了團輔的性質,團體諮詢的應用領域等理論知識。團體活動的基本環節:破冰——主題活動——活動成員自我探索,彼此瞭解,充分分享——回顧總結,昇華感受。爲了讓學員體驗團輔活動的魅力,郭老師讓學員分兩列報數,1、2、3、4、5、6爲一個週期,重複報數,口令相同的學員編爲一組,這樣六個活動小組迅速組建。郭老師先講規則,他多次重申“大家聽清楚了嗎?”。大家在郭老師的指令中,體驗了“烏賊和鳥鴉”的活動遊戲,在笑聲中,學員們增進了友誼,也體驗了專注的重要,體驗團體協作的快樂,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小小遊戲,快樂無限。在學校生活學習中,我們的學生也會遇到人際交往障礙,學習心理壓力,我們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預防爲主,給學生排憂解難。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健康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爲心理疾病輕身離開人世,讓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將康教育這門學問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花季少年,我們必須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呵護祖國的花朵爲己任,爲學生的心靈打開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縣心理健康教育協會年會,並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年會上方局長作了簡要講話,強調此次年會的重要性,並對參訓教師提出了期望。接着校長總結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協會工作,他從背景和人員進行了介紹,還特別提到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上升爲品質問題和道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協會教師的工作,還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趙桂蘭老師、新會長吳弋兵、廖志英老師紛紛暢談在心協工作的點滴收穫和美好展望,其中廖志英老師提出了“德育導師制”,每週德育導師要和3~5位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悅,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讓我受益的是聆聽了華東師大心理專家耿文秀教授的《青春飛揚,狂飆突進,驕傲自戀的00後》講座。耿教授今年已經67歲,可她卻是站在臺上講座,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不由得讓我們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了耿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熱的激情。耿教授主要講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高發期,詳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症狀、危害和可防控,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要早發現早治療,耽誤不得。小學階段是學生多動症的高發期,主要特徵表現爲注意力缺失、多動、易衝動。耿教授還爲我分享了許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籲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動態,經常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疾病症狀就要及時尋求藥物治療。最後耿教授以實例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只要配合治療,是可以治療的,如美國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就是多動症患者,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雖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們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參加此次培訓,聆聽了耿教授的精彩講座後,深深覺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他們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中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明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懼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20xx年的12月我校對全體教師開展了班主任培訓工作之心理輔導技術專項培訓,並於教育局對全縣教師進行了心理輔導技術考試。通過幾位我校實力雄厚的心理專項教師對我們進行的爲期一週的心理輔導技術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我受益匪淺。

作爲師範學校院校的一名學生,在大學我們都學習過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類課程,但是那時對於心理健康教育類課程的理解可能只侷限在對知識理論的理解與掌握上,很難切實地與現實遇到的問題相結合並加以運用,而現在通過在職崗位上專業人員對我們的培訓以及各自現有的在一線工作的經驗的結合,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人的心理狀態一般來說可以分爲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爲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正常狀態指的是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爲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不平衡狀態指的是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亞健康狀態指的是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爲,包括反社會行爲和異常行爲。

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爲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作爲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擔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因此我們不但教授給學生知識,還務必要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並時刻準備着。那麼在平時我們就得紮實專業技能與掌握心理健康常識與掌握相關的心理輔導技術,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在沒出現問題前做好預防開到工作,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有效地爲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使學生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