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敘事文

讀書心得並不難寫,把自己讀書的收穫和感想。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一篇“讀書心得”。爲大家分享了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借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敘事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爲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爲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爲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爲,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爲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時隔八年重新拿起這本《談恩師》。文章亦白亦言,獨具大文豪之特色。裏面文章不少,厚度也頗豐,可就內涵來說就不是厚度所能衡量的了。裏面存有六十二位作家的豪作,濃濃師恩從字裏行間溢出,填滿了我的心房。梁漱溟、馮友蘭、肖復興、林海音、豐子愷、季羨林、胡適、梁啓超、夏丐尊等作家的文章讓人百看不厭,一遍遍的拜讀讓我越來越汗顏。

我很感謝八年前縣裏舉辦的那次演講比賽,那時我教四年級,我和慕棪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師生演講比賽一等獎,獎品竟然是一套八本書。這些書全部都是名家名作,讓人愛不釋手。八年前我讀過多次,後來束之高閣。今年暑假無意間翻出來再讀,一樣是脣齒留香,就像好久不見的密友,那麼親切愛戀。

我沒有他們的功底,也沒有他們那麼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我有一顆真摯熱愛的心。從書中我得到很多,使我很有想法的是,作爲老師——我們到底該爲孩子做些什麼。

影響——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方面。家庭的影響不一一敘述,但就教師而言,對孩子的影響可謂巨大。教師的知識,能力,爲人處世,交流協作,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的可能短時間內不明顯,有的可能立馬引發很大的反響。《談恩師》中的很多對老師的感恩並不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是由此引發的對學生的深遠的影響。我記得以前我教過的一屆學生中又一個叫王瑾的女孩,有一次她和幾個同學在辦公室改試卷,我在備課。一旁幾個上年紀的老師在聊天。我確實不知道她們在聊什麼,忽然一位老師問了我什麼,我還沒迷瞪過來,另一位老師說,別問她了,她學習起來什麼也聽不見。我笑了笑,繼續看書。後來,我在班裏聽到了這樣的傳言:咱老師看書可認真了,一旁老師聊天都影響不了她。我要向她學習。這是王瑾說得,她也是這樣做的。她還繪聲繪色的講當時的情景,帶動了一批學生認真學習。可見老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有多大的影響。

影響是巨大的',常聽這樣的笑談: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你看吧,踏實認真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很多都踏實肯幹,活潑機靈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很多都機靈浮華,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師教出的學生立足將來,膚淺花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繁華眼下……並不是說哪一類老師教的不好或很好,因爲學生要因材施教,老師同樣也因教施材,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葉子,也就沒有完全一樣的人。只要我們記得,你手裏的是生命,不是產品。時刻記得你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一批人,那麼你就是人類的天使,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爲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爲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爲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爲,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爲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