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教師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教師心得體會(通用5篇)

幼兒教師心得體會1

只有當他成爲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爲,我們才認爲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裏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爲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爲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爲教室的主人。

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爲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纔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爲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教師心得體會2

幼兒教師,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幼兒教師,一羣充滿愛心,多才多藝,永遠年輕的人。雖然他們是平凡的,但更是高尚的;是溫柔的,但更是堅強的;是純真的,但更是智慧的。

曾有人呼喚:幼兒園需要男教師,幼兒園需要注入陽剛之氣。也曾有人說“中國缺乏兩種男幼師,一種是高水平的能夠獨當一面的管理型人才,一種是高度專業化的專家型教師”。總之,現在的社會對男幼師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爲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當然離不開男性的參與。

去年暑假,教育局要給鐵路幼兒園從農村中小學音幼專業的教師裏面選拔8名教師。一名音樂教育專業的男教師在農村的中小學呆了九年,而他在這次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中脫穎而出,那個人就是我。在這裏我要衷心的感謝教育局給了我這次機會。

踏入幼兒園近一年以來,有喜有憂,但我很欣慰,因爲我接觸到了一羣活潑、充滿純真可愛的孩子們。來幼兒園工作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因爲都是女同事,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和兩個學期的工作,現在適應了。看到孩子們我會感到非常快樂,尤其是孩子們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圍着自己笑時,我感到非常滿足。

剛進入幼兒園讓很多家長也感到新鮮,不少家長對其也比較期待。“我的孩子以前說話嗲嗲的,現在有一位男教師任教後,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聲音響亮了很多,而且也更加勇敢了,我覺得孩子班上有一位男教師,很幸運,挺好的。”雖然家長這樣說,但對於我來說心裏既高興也覺得這好像是一種挑戰,因爲長期以來,幼兒教育是女性一統天下。而今幼兒園男教師的現象已經成爲事實,所以說幼兒園男教師這個職業同樣重要同樣有價值。也許存在就是合理,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既然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朝着專業化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讀懂孩子,詮釋自我,人生的價值在於能爲社會做點什麼?幼兒教育是充滿愛心和希望的事業,它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愛的智慧和教育的技巧。

我會朝着職業園長的願景目標努力奮鬥,從名師的角度來塑造自己的專業素養及專業技能,做到自我發展、自我超越。不過,面對一些壓力當然離不開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認可、和關愛。總之我會做事先做人,不因“物稀爲貴”而驕橫,不以“持才受寵”而偏頗,更不爲“世俗偏見”而羈絆。輕裝上陣,腳踏實地,勤學習、真實踐、會創造、樂奉獻,在幼教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在這裏我也呼籲有更多的男教師來從事這份光榮的職業,和我一起努力在幼教事業中幹出男教師的一片天。

幼兒教師心得體會3

現代幼兒教育呼喚人性的迴歸。這既是家長的需要,也是幼兒的需要,更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因爲只有在充滿人性的教育情景中,人的尊嚴、價值、自我意識、個性纔有可能得到張揚開發。惟其如此,教育也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以我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爲例。

我很願意到班上熟悉小朋友,記住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交朋友。小二班新來了位孩子,名叫心宇,我熱情地與她親近,每次看到她我都很主動地與她打招呼,可她很不“友好”,對我不理不睬。班上老師對我說,心宇的性格很犟,不喜歡與人打招呼。

有一天,天氣比較冷,我到班上看小朋友起牀,發現心宇在“艱難”地穿褲子,當外褲穿好後,裏面的長褲子全捲到大腿上,我走過去,親切地說:“我幫你忙好嗎?”邊說邊教她用襪子套住內褲腳,最後穿外褲,這樣,裏面的褲子就不會縮到大腿上了,她用心地按我教的方法穿好了褲子。

幾天後,我經過小二班課室,突然聽到心宇向我打招呼:“園長好!”我高興極了,馬上走過去說:“心宇好!我們做好朋友好嗎?”心宇高興地點了點頭,以後,我們真的成爲好朋友。

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我深深體會到,孩子也像成人一樣強烈地渴望愛與被愛,渴望老師像媽媽一樣去愛她,渴望在幼兒園裏找到家的感覺。心宇小朋友從不理睬我到熱情向我問好,是因爲我像媽媽一樣手把手地教她學會穿褲子的方法,使她感受到我對她的愛和給她的幫助。其實,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懷,因爲母親爲她們哺乳,爲她們把尿,與她們同牀,所以她們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人性關愛,也有了人性需求。正因爲孩子有人性需求,她就需要成人、家人和老師的愛。只有愛,才能讓孩子成長的道路充滿陽光;只有愛,纔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只有愛,才能讓孩子熱愛祖國和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如果我看見心宇小朋友穿不好褲子不當回事,或者簡單教她幾句就算了,心宇小朋友也許到今天還是不會叫我;如果老師認爲孩子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小人,對她們可以不用心,可以隨便應付,甚至對孩子的渴望和需求麻木不仁,那麼,這種缺乏愛心和人性的教育將會使幼兒從小變得冷落,孤僻,抗拒、任性、野蠻,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一個從小就沐浴在愛中的孩子日後也會將愛給予別人。幼兒教師對孩子應該充滿人性關愛,用人性去感化每一個孩子,用心地去愛每一個孩子:當孩子不會穿衣服時,老師微笑着的幫助;當孩子摔倒時,老師心疼的眼神和親切的攙扶;當孩子不舒服時,老師親切的問候;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的激勵和耐心幫助;當孩子偶爾晚回家,獨自留在教室時,老師的安慰和陪伴……這一些看似平常的細節,往往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莫大的慰籍和溫暖。當老師把孩子當做自己的親人,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時,我們纔可以說這是人性化的教育。而老師的點滴關懷,都會讓孩子感到極大的滿足。生活在這種人性化的幼兒園裏,孩子們常常能感受到自然、和諧的親情,身心一定會健康發展。

辦人性化的幼兒園已經成爲現代幼兒教育的首選要求。人性化的幼兒園,尊重個人的感受、體驗和價值觀念,關注入的認知和身心健康發展。這就意味着教師不僅要注意關心孩子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還要注意在課程體系中把自然、社會和人都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孩子的現實生活爲源泉和基礎,選取孩子感興趣的以及有發展意義的內容設計主題,使課程向自然界開放,與自然融爲一體,使孩子有機會走向自然,感受、認識和探索自然。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使自己與孩子一同成長;努力創新家園文化,家園共育。如此,幼兒園才能成爲孩子嚮往的樂園。

幼兒教師心得體會4

時間如流水般在我們的指間劃過。短暫的幼兒教師培訓告一段落,在這次的培訓期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很高興能夠勝任這個工作,關心和熱愛每一個幼兒,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點滴成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樹立起“一切爲孩子”的崇高思想。

3月5日至19日在湖北師範學院教育大樓開始了幼兒轉崗培訓活動。現場的培訓活動內容涵蓋了幼兒園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課堂上有專家教授的.精彩報告,每一位專家們精彩的講演,都洗刷着我倦怠的心靈;他們結合自己豐富的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使我學到了很多新的心理輔導理念和研究問題的方法,還現場示範列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向我們闡述了幼兒教師教學工作的新理念。

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可以爲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爲代價。我們班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相信如果和其他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爲習慣的養成階段。對幼兒行爲習慣的教育,不是靠說教靠灌輸就能見效的,而是要通過日常生活和遊戲等方式,讓幼兒在優良的交往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薰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做爲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爲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幼兒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引導幼兒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幼兒有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幫助別人,或爲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幼兒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他們的熱情。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代父母在幼兒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幼兒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爲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着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裏。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於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爲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爲“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4、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教育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應該注意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觀,讓幼兒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幼兒一生。

5、學習習慣—讓幼兒受益一生。

幼兒園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牀、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始自孩子的幼年。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爲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通過這次培訓,對於我這樣一名準備從事幼教工作經的教師來說,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無論是在班級管理、組織教學,還是在關注幼兒心理髮展等方面還是比較稚嫩的。我獲益頗多。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啓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許不經意間一次小小的鼓勵,一聲輕輕地問候,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可以影響他們一生。我們願做孩子的導航員!

幼兒教師心得體會5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着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着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着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着,怎麼樣穿着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爲幼兒教師,我認爲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爲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着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爲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着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着玩着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着較高的要求。作爲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持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幼兒教師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只要會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爲幼教必須要有事業心、愛心、責任心。幼教是通往兒童心靈世界的橋樑,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師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作爲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同時我覺得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應必備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素質是發展的眼光和未來社會意識。因爲我們現在教育的孩子是爲未來世界服務的,那麼我們就要用未來社會的眼光、標準培養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一個環境資源匱乏、競爭激烈、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界。

在幼兒園時期,我們就要樹立孩子的環境意識,通過各種活動、情景讓孩子們懂得節約資源、珍惜資源、如何將資源再利用。我們的教育要多元化、開放化,要使幼兒善於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