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範文

在圖書館裏停留了許久,終於決定借出這本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因爲這書名容易讓人思考什麼纔是值得我們永久珍藏於記憶的東西,讓我們直面生命的價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心得範文

當我把書拿回家,打開讀時,一個讀書不多的老人,母親問,這書爲什麼起這麼怪的名字。我回答,作者是個盲人,這書很有名。母親感慨,盲人還能寫這麼好的書呀。我解釋說,她雖然是盲人,卻畢業於哈佛大學,而哈佛大學是比北大、清華還出名的學校(在此之前,老人只認北大清華是好學校)。母親又問,她是盲人,書卻讀得這麼好,是誰教她的呢?是誰照顧她的衣食住行呢?我答不上來,我只好說,應該有很多善良的人幫助她吧。說完,我陷入了沉思。

以前,我習慣於讀勵志的書去尋求前進向上的動力與信心,卻很少象母親那樣提出簡單樸素的問題。因爲老人關心的不是作者筆下的那些發人深省的詞句,而是把作者當成一個普通的孩子,擔心着這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孩怎樣度過漫長艱辛的日子。於是,我再次翻開這本書,不是爲了尋求動力與信心,而是爲了尋求母親需要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無數的"假如"--假如回到童年,假如我很有錢,假如我是領導,假如我有許多空閒…我們的"假如"大多是一些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希冀,而海倫·凱勒的"假如"只是世間健全人中最低、最基本的擁有。在黑暗中,她用纖細的感受、柔軟的心靈、善良的幻想去體悟這個世界的種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