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1

12月2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xxx縣教學開放日暨“小學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課題研討安排在縣實驗小學開展的活動。聽了兩節五年級數學公開課和一個教學片段,分別是陳洪老師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xxx老師上的三角形的面積、和xxx老師上的三角形的面積片段教學,最後是林勳老師的精彩點評。收穫很多,現結合自己日常的教學體會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這些圖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們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1、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不管是平行四邊形還是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能包辦代替,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以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滲透“轉化”思想,“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本單元中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採用了轉化的方法,在學生具體操作中,老師可以一方面啓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爲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後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繫,從而找到面積的計算方法,切忌由老師直接演示講給學生聽,同時利用討論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在具體教學中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角度去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

相對而言,在聽的三節課中,我個人比較欣賞xxx老師的上課風格和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

原因如下:

1、老師語言簡練又有激情,能有效組織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關注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對學生課堂生成的有效資源老師能駕輕就熟的加以應用;

3、對教材內容挖掘得比較深,可以預見學生上完課後肯定對本節課的知識都掌握得相當不錯,而且爲後續相關知識的學習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2

學校舉行的“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既爲我提供了展示個人風採的舞臺,又爲我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我認真地對待每項技能的比賽,在比賽中得到了迅速地成長。課內比教學,構建了教師能力展示的新平臺,加強了教師之間業務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一場能力與智慧的較量;課內比教學,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變革,教學理念再次更新,課堂教學過程再次優化,學法指導再次創新的縷縷氣息;課內比教學,是更新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結構不合理,教學效率不高的教學方法,尋求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新舞臺。

聽課和賽課,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來說是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學方面收穫的很多,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一羣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同行們。十幾節數學課的教學充分體現出了老師們的細心、耐心和精心。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更是體現出了新時代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

這次活動讓我懂得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從這十幾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佈置作業再到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很多老師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聽課、評課、講課、說課等活動,一方面大開了眼界,認識到了什麼樣的課纔算是好課,怎樣教學才能構建高效和諧的新課堂;另一方面自己的專業素質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我們的課堂是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鬧場面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與整個課堂,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

一、精心設計教與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用一種動態生成的課堂觀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

從這次“課內比教學”的課堂教學中,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爲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從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一方面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那怕是課堂氣氛的設計也非常用心,如何創設最佳的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情緒的先決條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就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氣。環境包括教學的設計、佈局、形式等因素,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就是創造了學生良好的心態,爲進入角色做好準備。大家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一方面對於實施教學過程中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展。對於這兩方面的情況,大部分的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都能夠駕馭課堂處理到位,體現了我校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過硬。

二、捕捉生成亮點演繹課堂精彩

教育家布魯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教學也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一成不變地上演“教案劇”,而是師生、生生之間不斷互動而生成的精彩華章,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此次“課內比教學”我們看到教師都能夠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課堂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整,追求動態生成,從而讓數學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生命活力,唯有追求課堂的動態生成,才能達到學生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綻和個性的張揚。

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源於現實,源於實際,是對現實世界的常識性的認識的精微化和概念化。事實上,進入數學學習的個體並不是白紙一張,他們對現實的世界早已有了許多的認識,只不過在這當中許多認識不是顯得那麼精細、規範,那麼有條理。然而,正是這些對數學常識性的認識,有些甚至是模糊的、直觀的認知結構卻成了他們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結構規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構成,引導他們在操作、觀察、思考、猜想、概括等活動中,構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對數學問題的再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這次課內比教學,一個新的亮點就是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通過近三個月的學習,確確實實使我成長了不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歷課內教學比武,聽課,說課,評課及課後反思等一系列活動,使我們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從這次課內比教學的活動,我們看到了嶄新的教學理念,精緻的課件作品,先進的教學手段,紮實的教學功底,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師生角色的轉變;看到了一個個熱愛教育事業,沉潛務本,愛崗勤奮,遨遊在教學研究中的人;看待了沉醉在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探究學法指導,設計優化學習過程的狀態下的人;看到了教學比武帶來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再磨鍊再提高;看到了一個個老師對活動的積極參與熱情,我們比聽課的感受,比評課的感悟,比聽課的門道,比談誘發的思考,比談能激勵你成長、成功的可借鑑的價值取向;看到了比教學的老師談課堂教學的得與失,反思教學過程,更新教學理念,在嘗試中造就,在造就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努力鑄就新一代名師。

參加教學活動心得體會3

我們學校一直以來都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教研活動。本學期的教學研究活動緊緊圍繞省教育廳提出的'“課內比教學”展開。在本學期的活動中,讓我領略到了各位教師不同的風采。深深感觸到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的開展,更是一場智慧與能力的較量。老師們精彩紛呈的課堂表現,給我們送上了一份豐盛的精神大餐,讓我們每個人回味無窮。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一羣勤鑽苦研,敬業樂業、與時俱進的施州人。每一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出了老師們的細心、耐心和精心。學習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課件的製作,更是體現出了新時代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可謂收穫頗豐,感受頗深。

一、數學課堂也也可以妙不可言。

優美深情的音樂配上幅幅動人的畫面吸引着孩子們走進童話般的數學迷宮,如此“煽情”的導入還愁學生會“身在曹營心在漢”嗎?課堂中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點撥,滿面春風的微笑和親切和藹的啓發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相輝映;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相得益彰。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課堂,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讓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能“張口就說,提筆就寫”,真正成爲我們課堂的主人。

二、數學課堂充分突出“學”的過程。

數學課堂中教者既要輕鬆引領學生們走進生活,更要帶着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教學環節中的分析導入到拓展延伸的環節就是老師們帶着學生們走進生活,再將數學知識運用於我們的生活的過程。這樣的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就是讓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例如:我校一位數學老師在上“相交與垂直”一課時,她先借助學生熟悉校園圖爲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兩條直線相交的兩種不同情況,接着引導觀察、討論這些相交的圖形中線與線形成什麼角,抽象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圖形,這就爲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再就是她重視動手操作。這節課,她讓學生動手,正方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從中悟出結論: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這節課選擇了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感悟學習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着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整個教學活動充滿了生成性、不預期性。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識,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三、上一節成功的數學課不容易

聽了這位老師的課,我認爲,做爲一個數學教師,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學生智力上,着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識途。我感到,要把數學之路探清認明,唯一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學得輕鬆快樂,學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數學王國裏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