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

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1

秋風習習,迎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走進了xx區中最年輕的一所中學——xx中學。可能是新老師的緣故,對一切我都眨着未知與求知的眼睛,一上午的觀課與評課給了我很大的感念。

(一)立校之本——立德樹人。

這種校園文化滲透進課堂中,停駐在校園裏,棲息在一個個細節中。課堂鼓勵機制:激勵性的提問;表揚性的鼓勵;肯定同學間互幫互助;行走在走廊裏的誠信。

激勵性的提問。這是一種帶有鼓舞力量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兩堂課講的都是《秋天》詩歌,他們對朗讀的要求都是“人聲鼎沸”,這就比“大聲有感情的朗讀”效果要好。這抓住了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好奇嚐鮮的心理。體味到大聲朗讀的快樂。薑蓉老師課上,一位高大壯實的男生走到臺前,高聲忘情的朗讀,表情近乎扭曲,但這恰恰表明了他的忘我,暢享在朗讀的快樂裏。我覺得他的感情遠遠超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但老師並沒有就此評論,而是贊其優點。教育是博愛的,有問題以後慢慢改,學生自己隨着閱讀量的增加也會無師自通。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培養學生朗讀興趣,說不定他會在這條路上走很遠。

鼓勵在享受中。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們總會給予鼓勵,非簡單的“好”,“非常好”。一個女生賞析漁家打漁圖後,牟楠老師讚許她“將大家帶入打漁人悠閒愉快的情景中”,是點評也是對話,學生更樂於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真善美並與他人分享。

高度肯定同學間互幫互助。這不僅體現在老師對小組活動的肯定,更有學生之間的互評,學生會提出剛纔某某學生說了什麼,他或肯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體現出了一種尊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

每個樓層都設有文具貨架,以備學生不時之需。學生自動自覺投幣取物,沒有人看管,全靠學生自覺,這就建立了學生自覺道德意識。細節處理的好壞決定習慣的養成,長此以往,學生會樹立起很高的道德準則。

(二)學生爲主體,在學習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體味學習的快樂的人,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老師。讓課堂成爲展示學生思考、才華的舞臺。課前展示環節,每個小組都準備一段美文賞析,內容和課程安排相一致。聲音洪亮,氣韻飽滿,語言優美。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是經過半個多月的訓練。磨刀不誤砍柴工,訓練的過程恐怕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成功的喜悅和自信會轉化爲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三)語文知識整合

她們對語文教材進行一番大膽的整合。基礎知識檢測,由晨考小卷變爲競賽,激發學生競爭意識,也加深了記憶。中考知識點講授上,她們採取大課堂與小課堂相結合的方式,大課堂整合初中語文知識點,包括散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等,小課堂夯實練習。課文整合和作文編排也有自己的新意。

每個學校的模式都是量體裁衣的,不可複製,要實事求是才行。首先要摸清學情,有些適合自己的學生,有些看上去很好卻不適合。課前的小組活動,幻燈片製作,小組討論模式,優秀朗讀展示就可以借鑑過來。我的課堂上存在着教師主體的弊端,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要糾正過來。習慣養成方面,要注意從細節上着手,當我看到學生寫完古詩後清一色的把黑板檫放到右下角後較爲驚訝,正是這個不經意的舉動見出一個人的素質,見賢則思齊,希望我和我的學生們共同努力,從細節上入手,小到板擦、抹布、桌椅、個人衛生,循序漸進養成好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做好細節會讓我們的腳步踩得更實,走得更加自信,距離成功也會越來越近。

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2

20xx年3月14日,九山初中一行17人赴xx二中觀摩學習,我有幸身在其中,深感榮幸。以下是我的幾點感受。

一、名校並不一定是現代、豪華建築的代名詞。走進xx二中校園,映入眼簾的樓羣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豪華,走進教室,內部裝飾也不現代(沒有重新裝修)。但是整個樓羣佈局非常大氣,教室內的教學設施比較完備。有一個細節:每個教室內掛着一支教鞭!這也許給追求現代教育的一些教育者一定的啓示。

二、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每一座樓都有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名字(海納樓、篤行樓、敏學樓、唯真樓、啓智樓),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彰顯班級特色的班名(宏志八班、問鼎二班、追夢五班……),學校的宣傳櫥窗內,各班走廊的展示牆,教室內的黑板旁,講臺邊,書架上,學生們的書籍、筆記本的扉頁上,甚至在洗手間裏…處處都有勵志的話語,處處都有教育的體現,處處都在彰顯學校的文化!每個班級外的班級文化長廊都是由學生自己蒐集材料製作而成的,內容豐富,富有時代氣息、生活氣息,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風貌和特色。教室內的班級文化同樣精彩紛呈,角角落落都有勵志格言、班級宣言以及學校、學部、級部、班級的活動材料。這與有些學校爲保持教室內的整齊劃一不讓隨便張貼東西形成鮮明對比。

三、成型的“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實用的師生共用學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71”高效課堂的內涵

(1)學習內容方面:20%的知識——自學能會,70%的知識——合作學會,10%的知識—老師教會。

(2)學生組成方面: 20%學生—特優生,70%學生—優秀學生,10%學生—待優生。

(3)271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及內容安排: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10% (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4)“271”高效課堂的五個基本步驟:預習自學,自主探究;完成學案,訓練應用;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昇華;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在xx二中271的高效課堂上,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策劃人、導演,總之課堂完全的交給了學生。在這種課堂中師生情感交融、共同創造、共同提升,教學相長;學生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求,學習成爲享受,快樂寫在臉上,學習效益當然大幅提高。

xx二中的師生共用學案(預習學案、課堂學案、檢測學案)也是非常實用的,並非一日之功,這需要學校經濟基礎上的強力推進,需要全體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持之以恆的鑽研教材、不斷總結的耐心。否則,課堂不敢成爲開放的課堂。我認爲要想成型至少需要3年。

四、精細管理。有幾個細節:學校辦公室外張貼着“今日值班安排”,從帶班領導到值班水電工都在“今日值班安排”上,這樣,有何事就可直接與這些人聯繫,便少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學校的塑膠籃球場地外貼有“塑膠籃球場地使用規定”,廁所內張貼“廁所使用規定”。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出學校管理之精細。

xx之行,開闊眼界,然何時始於足下?必須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實際,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計劃。先轉變觀念,再付諸於行動;先學形式,再加內容;加強學生、老師的情感教育,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細化管理,持之以恆,才能打造出我們九山初中自己的高效課堂,才能打造出我們自己的九山初中!

外出觀摩學校心得體會3

盛夏7月,從導師手中接過記載着我5年寒窗博士畢業證書後,我帶着對導師的尊敬與崇拜,走上了教師這個嚮往已久的光榮崗位。

爲了更好的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儘快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換,熟悉業務,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學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年輕教師培訓活動。其中以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收益最甚。所謂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就是安排年輕教師觀摩教學名師、學校禮聘的教師及經院系推薦的部分教學質量高的教師授課,言傳身教。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觀摩的數學系施光燕老師、鄭斯寧老師、盧玉峯老師、蔣志剛老師教學課,受益匪淺。盧老師和蔣老師是優秀中青年教師的代表,兩位老師理論基礎紮實,授課有條有理,通俗易懂。鄭斯寧老師授課時聲音洪亮,使人精神爲之一振;理論分析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施光燕老師的`《微積分》一直是我校的精品課程,施老師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由淺入深,理論聯繫實際,學生們感覺不到術語的晦澀難懂,而是沉浸在數學理論奇妙的世界中。通過觀摩,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就此,我有如下幾點感想:

1.本身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提高表達藝術,力求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最深奧的理論。

人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創新,才能趕上時代潮流,才能同學生打成一片,實現互動。授課不僅要重視內容,也要重視形式。提高表達水平,加強溝通。否則傳道授業解惑就成了誤人子弟,就成了茶壺裏煮餃子有口倒不出。

2.創設情景,讓學生專心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

課中遵循素質教育的觀念,不是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直接告訴,而是根據內容創設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本質是思維參與,教學就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加大學生思維空間以及創造空間,使學生能更加深層次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對於以後的教學,我初步有以下計劃:

1.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爲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採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爲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導入,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2.說課

說課是對備課的口頭說明,但它不同於備課,說課講備課的過程及其理由,而備課主要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說課教學反思方面具體體現在:教師在備完課乃至講完課之後,對自己處理教材內容的方式與理由做出說明,講出這些過程,就是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這種策略的說明,也正是教師對自己處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實上,說課總是講給同行聽的,同行聽後要提出建議與評比,這是一個很好且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並能形成反思羣體,共同提高。

3.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並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後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4.徵求學生意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所以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會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層次好、中、差的學生會有他們不同的看法,學生的某些想法也許教師沒想到。通過對他們意見的徵詢,結合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5.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範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麼內容,都包含着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6.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寫再教設計

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於積累,善於思考,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