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常規學習心得-參考

“教學常規”是一系列教育教學規範中經常起作用的規章制度、工作規程以及保證這些規章制度正常運行的機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我能夠嚴格按照教學常規來要求自己,但是認真學習,一路思考而來,發現自己也有一些問題,還要進一步學習改進: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參考

通過教研組組織的這次《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常規》的學習,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評價依據,同時根據該常規努力改進一些不足之處。

本常規分爲五個方面的內容: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作業輔導、教學評價和教學研究。以下主要闡述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兩個方面的一些學習體會。

在課前準備上,作爲一個新教師對教材的鑽研是非常必要的,鑽研的深度,決定了理解的深度,也同時決定了學生對該知識掌握的程度。在教學設計之前要求把教材上的所有習題都做一遍,其實這對於我這個新教師來說是不夠的。因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的要求不僅僅限於教材題目的難度,所以你在教學設計之前,必須把學生所要完成的所有練習都看過,這樣你才能瞭解該知識點學生需要哪些學習技能。在使用手上的人教版教材的同時,利用網絡優勢,瞭解蘇教版等教材對某一知識點的設計,從而博採衆長,更有利於教學。

在課堂教學上,最有感觸的一點便是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要合理,結構要科學,一般應在前15-20分鐘完成主要教學內容,學生課內練習時間一般應保證10分鐘左右。由於自己對課堂把握有限,所以更多的時候時候課堂教學時間分配並不能像自己預先設想的一樣。對學生課內練習的時間並沒有達到需要10分鐘保證的認識,這是以後的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視的一點。

在提倡有效教學,迴歸本色的新數學學習理念之下,需要一改自己經常使用的一問一答的形式,提出更爲有效的數學問題,積極引發學生的思考。根據這次數學常規的學習,使自己的數學課堂更趨科學。課前準備,我覺得似乎是原來所提“備課”的深化,更強調了“有形的”和“無形的”兩大塊。

“有形的”也就是能成文看到的,比如說文本教案,是教師將準備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教案。

“無形的”是指教師的本體知識、文化底蘊等的綜合表現,如果落實到一節課來說,就是教師爲上好這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這就很多了,我想是否有以下幾點:

1、備好課標: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

5、教學反思是對自己整堂課的回憶,是對自己課堂中得與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賴的是什麼,下次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我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應對;失敗了,如何才能成功,通過什麼方法可以做得更好?當時自己可以如何應對?這個學期我就很注重教學反思,通過這樣的思考,對自己的教學幫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古話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常規》之後,應該給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斷思考才能使進步由量變轉化爲質變

劉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