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

相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恰當配合的一類文種。我們要怎麼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1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

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爲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

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爲,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

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2

原來,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朝和清朝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而子時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是爲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說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爲“糧食滿囤”。三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捏土造人時,由於天寒地凍,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爲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裏咬着,這樣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着吃。

其實,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深受老百姓喜愛,民間就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春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另一方面,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的新年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春節吃餃子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吃魚團、肉丸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還有些地方吃法很獨特。如:在我國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麪條與餃子一起煮着吃,取名“金錢穿元寶”。你說有趣不有趣?

看來,愛吃餃子真不錯!查着查着,我又想吃餃子啦。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56個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風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過年時總結了四大民俗:

春節風俗之一——貼春聯。貼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着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着:“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着:“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春節風俗之二——貼窗花。剪紙藝術作爲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着,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春節風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爲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裏,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

春節風俗之四——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爲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春節風俗使我們的節日豐富多彩,而且過的十分熱鬧。民俗已經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4

“放煙花”是我們家過年必備的傳統節目。它可是我們兄弟倆樂此不彼的心頭好。今年除夕之夜也不例外。我和哥哥早早吃完了團圓飯,就興沖沖地拿着各種煙花,飛奔跑到樓下的空曠地,準備大顯身手——放煙花。

我和哥哥比賽似的,迫不及待地點燃各自手中的焰火,看誰的煙花美。

伴隨着聲聲“噼啪、噼啪”脆響,夜空中,焰星五彩繽紛,飄飄悠悠。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羣蝶爭舞。紅的、黃的、藍的、紫的……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忽然,“啪”的'一聲巨響,哥哥手中的“飛毛腿”如信號彈般衝力十足地飛射升空,頓時炸出了“千軍萬馬”,讓人爲之一震,渾身是勁。我再也按奈不住興奮的心情,也找了個安全的地方,盡情地放起了“滿天星”、“地老鼠”……煙花把夜幕裝扮得格外耀眼,讓人陶醉,叫人癡迷。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焰火映紅了圍觀的張張笑臉,歡呼聲、笑聲響成一片……熱鬧的除夕之夜,焰火映紅了圍觀的張張笑臉。它帶着幸福,帶着歡欣向我們走來了。它預示着祖國的明天更繁榮、更美麗。我暗自祈禱——我的學業也要像璀璨的煙花一樣,一飛沖天,開出最絢麗的花,發出最奪目的光彩!

關於中國春節的說明文5篇5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習俗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春節在臘月初八便拉開了帷幕。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泡臘八蒜,都做臘八粥。臘八蒜到了年底就被醋泡得發青了,蒜中夾帶醋的酸味,醋中又充滿蒜的辣,使人胃口大開。臘八粥就更絕了,人們將新收穫的大豆、桂圓、大米、小米等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加以熬煮,那滋味真是此粥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現在,我的舌尖彷彿依舊殘留着臘八粥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臘八過後,人們又陷入了忙碌中。家家戶戶都趕辦年貨,什麼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等物品全都往籃子裏放。超市裏,大集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望着海一般的人羣,我不由感慨:年近了!二十三,過小年,憋了一年,人們終於放鬆下來,掛上火紅的燈籠,點着絢麗的煙花,爆竹也趕來湊熱鬧,開心得敞開了肚皮。人們歡聲笑語,沉浸在歡樂中。二十三後,人們打掃屋子,閒逛,以迎接新一一年的到來。

經過短暫的安靜後,大年三十來臨了。大街小巷上,街頭巷尾旁到處瀰漫着餃子的香味,燈透過紅色的燈籠罩篩下了一束束紅光,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這一晚,是要守歲的,無論大人小孩都圍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看文藝演出,一邊聊家常,其樂融融……初一可是一個好日子。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出門給人家拜年。大街上或三五成羣,或兩人相伴,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初二到初五,人們會走一些比較遠的親戚,彼此之間談一談一年來的收穫,說一說新一年的計劃,趣味無窮……初五以後,人們陸續開始上班,新年就這樣在起早貪黑的工作中拉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