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爲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文章體裁。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明文閱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閱讀1

一、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1.通常,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瞭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徵,我們稱之爲事物說明文,如《松鼠》、《中國石拱橋》等;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爲事理說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等。其實,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2.我們還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三、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只有抓住特徵才能說明白這一事物或事理的獨特之處。

四、說明的方法:爲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9種:

1.舉例子:爲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和“陣地戰”兩類。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爲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蘇州園林》一文中將蘇州園林同其他園林作比較。

5.下定義:爲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如《食物從何處來》一文中就給“食物”“自養”“異養”“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義。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瞭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瞭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7.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係抽象而複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製出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一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製成統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8.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這個定義,主語與賓語的內涵與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顛倒。即說“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詞”也行。而“鈾,是銀白色的金屬”,則是詮釋,其內涵與外延都不相等,“鈾”的外延要小於“銀白色的金屬”的外延,因而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即不能說“銀白色的金屬是鈾”。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原因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準確、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這裏的“死”指的是魚蝦草木的死,因爲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徵。

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五、說明的順序:有條有理地說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徵或事理介紹清楚。常見的說

明順序有: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髮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繫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繫包括因果關係、層遞關係、主次關係、總分關係、並列關係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現象到本質(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徵,並介紹了死海的現狀和未來,層層深入,邏輯條理十分清楚。

六、說明文的語言: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如“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幾乎”對“到處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於“到處都有”,因爲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七、說明文的結構: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模式有兩種: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2.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說明文的閱讀,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爲主;內容更關心環境保護、高科技或身邊的人文環境。題型由主觀題占主導地位,其中開放性試題已佔一席之地,並有擴大的趨勢。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在訓練理解能力的同時,訓練表達能力,對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個符號或一個詞語來完成,要寫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如20xx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試題的說明語段是《西部地區》,其中的第5題是你從第二段獲取的主要信息是什麼?在西部大開發中,你認爲恩施州最具開發價值的資源有哪些?”在答題的同時,一方面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爲本地建設出謀劃策,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這個開放性試題出得非常有新意。

說明文閱讀2

(2013·寧波市)關於垃圾食品的閱讀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況下是指高熱量食品,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發胖,而營養素卻不足。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類食品、醃製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餅乾類食品、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食品、罐頭類食品、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燒烤類食品。

(摘自《百科知識》2013年3月)

【解讀誤區】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會聯想到漢堡、薯條、炸雞、比薩、可樂,認爲這些外來食品纔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其實我們的傳統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蔥油餅、油炸餅、油條、燒餅等。這些東西都只含油脂與麪粉,只提供熱量,是地道的中國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實上,垃圾食品還指那些提供超過人體需求,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如醬菜、罐頭類食品,這些食品中的鹽分常會造成過多的鈉滯留體內,成爲垃圾。

(引自互聯網)

【問卷調查】記者就飲食習慣問題對某班50名小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引自互聯網)

【兩項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國科學家公佈了一項針對舌頭的研究成果:人類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種對脂肪特別敏感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特別擅長偵察食物中的脂肪酸,並且迅速在體內把它囤積起來。科學家曾從進化論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史前人類物質匱乏,覓食艱難,他們整日奔忙卻難以餬口,體力永遠入不敷出,因此,他們最嚮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爲只有高熱量食品能讓他們生存下來。

研究二:2011年,對象大多爲歐洲白人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具有一個FTO變異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較常人高出30%,具有兩個變異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員認爲,此項研究清楚地顯示,攜帶FTO基因片段變異的人羣顯示出某種特性,誘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種行爲學特徵,而不是一種疾病。這對有肥胖基因的人來說是幸運的,因爲他們或許還有機會,依靠行爲控制來減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隻能任由基因擺佈。

(摘自《新發現》2013年第2期)

【明星代言】據英國《獨立報》網站2012年11月18日報道:倡導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籲政府禁止體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們聲稱,運動員通過這種方式賺取了大量錢財,但這麼做的代價是兒童的肥胖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說,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就通過代言百事可樂和漢堡王賺取了大量廣告費。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之後,奧運會獎牌得主們也從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但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體育明星當中任何一個人真的像廣告中那樣吃他們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這樣一個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這種食品,我就能看起來像運動員一樣,擁有像運動員一樣的體格,並取得體育成就。這是一種聰明的營銷方式。

(引自互聯網)

【一次會議】1999年的一個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納斯貝克、寶潔、可口可樂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齊聚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皮爾斯伯裏食品公司總部大樓。雖然平日是競爭對手,這些集團的CEO們還是聚集在一起舉行一次私人會議,議題是食品業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會議的第一位發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麥克爾·穆德。他展示了114張幻燈片,上面的數字十分驚人:超過半數的美國成人體重超標,兒童肥胖率從1980年以來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隨之而來的是,很多兒童很早就開始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他們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讓這些食品業的大鱷們關注到他們在發明和推銷食品的工作上已經過火了。疾控中心、心臟病協會、癌症協會和學術界、教育界、公衆一同譴責食品企業,認爲他們應對此負責,一些學者甚至把零食和香菸畫上等號。

(摘自《世界博覽》2013年第7期)

說明文《關於垃圾食品的閱讀》閱讀答案

10.什麼是垃圾食品?請用一句話概括。(3分)

【命題立意】本題是簡要概括材料內容能力的考查。

【答題思路】解答這題,要認真通讀【垃圾食品】材料,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如高熱量營養素不足提供超過人體需求,變成多餘成分的等,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注意不能漏掉主要信息。

【標準答案】垃圾食品,一般情況下是指高熱量但營養素不足或者是提供超過人體需求,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

11.下列說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項是( )(3分)

A.攜帶FTO基因片段變異的人不一定會變胖。

B.史前人類對糖和脂肪的嚮往跟他們的生存環境有關。

C.從調查數據看,小學生在購買食品和選擇飲料方面幾乎不存在問題。

D.多吃零食有可能會使兒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甚至導致智力下降。

【命題立意】本題是對從材料中獲取準確信息能力的考查。

【答題思路】解答這題,要認真讀表,包括表中的項目、數據等,要有清晰的瞭解,然後總結歸納,找出關鍵點,對照選項陳述內容做判斷。從表中的數據反映,小學生在購買食品和選擇飲料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故C項的表述有誤。

【標準答案】C。

12.根據材料,探究人們喜歡吃垃圾食品的原因。(3分)

【命題立意】本題 是對材料探究能力的考查。

【答題思路】解答這題,要將所有的材料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從材料中清晰可見,人們喜歡吃垃圾食品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只注重口感和外觀,相信媒體宣傳等外在因素;還有如人類進化、身體基因等內在原因。

【標準答案】①口味和包裝。②人類進化。③基因。④廣告。

13.從明星代言和一次會議兩則材料中,你發現食品公司存在哪兩種看似矛盾的行爲?並就此談談看法。(4分)

【命題立意】本題是對個性感悟能力的考查。

【答題思路】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解答這題,既要結合原材料,又要聯繫社會實際談看法,只要圍繞存在的問題而談,看法合理,語言通暢流利即可。

【標準答案】食品公司一方面花巨資邀請明星代言垃圾食品,另一方面又積極探討因食品而導致的肥胖問題。【看法示例】作爲食品公司,他們要獲取利益無可厚非,但他們也要爲自己的食品所帶來的問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並且應積極迴應社會輿論的監督,不能唯利是圖。

說明文閱讀3

蒼蠅無鼻子,然而它的嗅覺卻十分靈敏。原來,在蒼蠅頭部有一對觸角就是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連,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衝,傳給大腦,大腦則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衝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科學家們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特點和結構,把十分纖細的微電極接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仿製出了一種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裝在宇宙飛

船的座艙中,用來分析其中的氣體成分,也用於測量潛水艇與礦井裏的有毒氣體,還用於改

①蒼蠅的後面有一對楫翅,是天然導航儀。②蒼蠅飛行時,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頻率不停地振動,使蒼蠅保持航向。③一旦蒼蠅的蟲體傾斜、俯仰或偏離航向,楫翅振動平面的變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覺,並向腦子報告。④經過分析後,腦就命令有關的肌肉把偏離的航向糾正過來。⑤根據蒼蠅楫翅的導航原理,科學家們仿製成功了一種振動陀螺儀。⑥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過一箇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裝在音叉四周的電磁鐵,使音叉產生固定振幅和頻率的振動。⑦當飛機、艦船與火箭偏離正確航向時,音叉基座和中柱就會發生旋轉,中柱上的彈性杆就會將這一振動轉變成一定電信號,傳給轉向舵,於是航向便被糾正過

蒼蠅還生長着一對結構奇特的比腦袋還大的蜂窩狀的眼睛——複眼。科學家們根據複眼的結構已研製出一種“蠅眼相機”,它的鏡頭是由1329塊小透鏡粘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攝1329張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達每釐米4000線。仿複眼的結構還研製出光學測速儀,可以測量

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探索,就連“四害之一”的蒼蠅也可成爲人類寶貴的資源

【相關鏈接一】美國研究人員研究蒼蠅的翅膀上分佈的20塊不同肌肉的功能,造出了能綁附在一根細線上的半自主飛行的機器蠅。機器蠅重量只有100毫克,身高不到3釐米,能在100米上空飛行,人們用肉眼幾乎發現不了,它可以拍出極爲清晰的照片傳回,是名副其實的

【相關鏈接二】蒼蠅分泌物中含有一種特殊防禦機能物質——抗菌活性蛋白,只要萬分之一濃度即可迅速殺死各種病原菌。科學家從蠅蛆中分離出了具有強殺菌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無毒性的物質——抗菌肽和能有效地干擾哺乳動物體內的腫瘤,使腫瘤細胞先萎縮,隨後慢慢地消失的一種特殊蛋白質——

【相關鏈接三】蠅蛆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蠅蛆提取的蛋白質,用於食品工業、發酵工業、橡膠工業等;提取的氨基酸可用來作藥品,治療一些由於氨基酸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也可以加工成保健食品,或作食品強化劑,還可用於製造化妝品;蠅蛆直接加工成蛋白活性粉,具有抗疲勞、抗輻射、延緩衰老、護肝、增強免疫力等作用;蠅蛆表皮和蛹殼可提取幾丁質,幾丁質爲含氨多糖類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廣泛應用於工業、醫藥、食品、日用化工、國防、環

18.正文第三段可分兩層。第二層從 句起到段末,簡要介紹了哪些內容?(2分) 答:

19.如果蒼蠅的“楫翅”損傷,會發生什麼情況?(2分)

答:

20.閱讀正文和“相關鏈接”,列出蒼蠅對科學的主要貢獻。(至少寫出3點)(3分) 答:

21.請簡要談談“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探索,就連‘四害之一’的蒼蠅也可成爲人類寶貴的資源”給你的啓示是什麼?(2分)

說明文閱讀4

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

從五個方面入手,簡言之:找對象、抓特徵、理順序、析方法、品語言。

1、把握說明的對象

①分類:從說明對象的不同可以把說明文分爲兩類: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包括事物的狀態、功能和特徵等。

事理說明文:其對象是某一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②如何找對象?

大多數的事物說明文的題目就是說明對象,或者是在開篇點明說明對象;有的時候題目沒有反映說明對象,那就得認真閱讀材料,逐段逐句排隊梳理,追求本源,找出說明對象,尤其要揣摩關鍵性的語句,如各段的中心句、過渡句以及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等,這樣就可以找到說明對象。

2、抓住被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徵

(1)什麼是特徵?

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

有的事物的特徵是顯露在外的,如形態、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徵在內部,如性質、功能等。

(2)如何抓說明對象的特徵呢?

一看標題,特別是標題中的修飾、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說明對象的特徵,有時集中在一兩句話中(關鍵句或中心句),可能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中間。

三要了解文段說明的中心,要對全文做總體的分析和歸納。

3、理清說明順序,找出標明順序的關鍵語句。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

(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

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髮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繫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

如:從主要到次要,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等。

總而言之,判斷說明的順序,要把握一個規律,一般情況下,說明事物發展演變歷史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等實體事物多用空間順序,而事理說明文多用邏輯順序。

4、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

(2)說明方法的作用:

A.舉例子

作用: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的例子,更好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B.分類別

這是一種把說明對象按類分項逐一說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作用:運用分類別的方法,條理清楚地說明了……

C.作比較

其作用是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徵。

作用: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較,強調突出了事物……的特徵,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

D.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

作用: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徵,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

題目設計:用簡潔的語言給某事物下一個定義。

什麼是一種……什麼。省略號的內容需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徵。

E.列數字(據)

作用: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徵。

F.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事物作形象的說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比作……,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5、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等到要求準確無誤。

特別是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基本題型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B.能否替換爲另一個詞語?

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以上這幾種題型往往要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答題。

例如:加點的詞能否刪掉,爲什麼?

答題技巧:不能刪去,先解詞,說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狀態、性質、範圍)上加以限制,說明(強調)了……刪掉後意思變爲……最後還要加上刪去後與實際情況不符,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3)依據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可以將說明文分爲兩類:

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

生動的說明文,多用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同時,會用到比喻、擬人等修辭,還會用到一些修飾性的詞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各層之間是並列的、平等的)、遞進式(各層之間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連貫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過程安排層次,前後互相承接)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並列式結構多用於使用空間順序的說明文,連貫式結構多見於使用時間順序的說明文,遞進式結構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從現象到本質的事理說明文,總分式結構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從概括到具體或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文。

說明文閱讀5

陌上桑海豚可以整天不睡覺,即使高興的時候睡上兩三個小時,也仍有一隻眼睛睜着。海豚每天這樣熬夜,腦子反應卻很敏銳。海豚的大腦很發達,有同人腦一樣的回溝,所以和人的智力有接近的地方。據說海豚的智商接近於人類的兒童。海豚身、腦重量之比僅次於人而高於黑猩猩。在許多可比的實驗中,海豚的學習、記憶和推理能力都明顯高於黑猩猩。如果考慮到海生哺乳動物的身體構造的侷限,用一種比較客觀且可比性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海豚無疑是除人之外最聰明的動物。

海豚是游泳能手,每小時能遊30海里,一般艦船望塵莫及。當海豚和船隻並駕齊驅時,人們發現它不僅遊得快,而且遊得悠然自如。原來船首先要克服航行所受的阻力,要消耗其功率的80%。而海豚是流線體形,而且體表光滑,這就大大減少了水的阻力。再加上海豚肌肉發達,尾鰭的推進效率高,身體的協調能力強,這就使它遊得又快又從容自如了。海豚還能夠根據水流的方向和流速,調整自己身體的彎曲度,達到和水流同步,從而可節省大量的體力。因此,海豚不愧爲游泳能手。

海豚有着很好的“視力”,不管是在水質混濁的河口附近,還是在千米以下的漆黑水域,它總能避開往來的船隻和水下的暗礁,捕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海豚還可以辨別真假:有人把兩條十分相似的魚置於混水中,一條是真魚,另一條是假魚,海豚一下子就捉到了真魚。海豚能夠把別人扔過來的帽子接過來帶在頭上,而且還能不斷地躍出水面。

由於海豚的大腦和人腦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有着不同尋常的記憶力,能夠識別曾經和它打過交道的人。在好多年以前,國外的某個海峽因礁石衆多,時有船隻觸礁沉沒,後來出現了一條海豚,它義務爲人做起了領航員的工作。在船隻正前方快速遊動,船隻只需尾隨它行駛就絕對萬無一失。後來,有條船上出了一個酒鬼,酒後鬧事,拔出槍向海豚射擊,海豚隨即潛入海底,好久沒再出現。從此,海難接連不斷。人們紛紛譴責這個酒鬼。不久後,領航的海豚復出,依然如故地爲船隻領航。但就是不管那艘射擊過它的船。那艘船孤零零地千小心、萬小心,最後還是觸礁沉沒了。

海豚能發出一種僅指向前方而非向四面八方擴散的束狀超聲波。海豚的這種聲波不僅可以幫助它們回聲定位,而且可以擊昏近距離的魚。現在,人們發現這種聲波可以激活腦癱兒童的腦細胞,是腦癱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這是海豚對人的又一項幫助。海豚還有許多未知數,比如它爲什麼不睡覺卻可以維持旺盛的精力,它爲什麼有很強的記憶力,等等。如果有朝一日,人們能揭開海豚的這些祕密,這該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埃

說明文閱讀6

臺北沒有什麼好去處。我以前常到動物園走動走動,其中兩個地方對我有誘惑。一個是一家茶館,有高屋建瓴之勢,憑窗遠眺,一片油綠的田疇,小川蜿蜒其間,頗可使人目曠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兩隻駱駝了。

有人喜歡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動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簡陋,於是令人不由地生出優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擲過去。有人喜歡看獅子跳火圈,狗作算學,老虎翻跟頭,覺得有趣。我之看得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着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泥。它臥在那,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逼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脫落,斑駁的皮膚上隱隱地露着血跡。嘴張着,下巴垂着,有上氣無下氣地喘。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地盼望着能見親族一面似的。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一條破掃帚。駝峯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爲什麼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此麼?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是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丁丁當當響,就知道是送煤的駱駝隊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視,一根細繩穿繫着的好幾只駱駝,有時是十隻九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污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地跪下讓人卸貨,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裏不住的嚼——反芻。有時還跟着一隻小駱駝,幾乎用跑步在後面追着,面對着這樣龐大而溫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地欣賞。

可能是亞熱帶的氣候不適於駱駝居住。動物園的那兩隻駱駝不久就不見了,標本室也沒有空間容納它們,我從此也不大常去動物園了。我常想:公文書裏罷黜一個人的時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下臺的藉口,這駱駝之黯然消逝,也許就類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長在北方大地的巨獸,如何能侷促在這樣的小小圈子裏,如何能耐得住這炎方的鬱焦?它們當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頓以死。我想它們看着身上的毛一塊塊地脫落,真的要變成“有板無毛”的狀態,蕉風椰雨,晨夕對泣,心裏多麼淒涼!真不知是什麼人惡作劇,把它們運到此間,使得它們嘗受這一段酸辛,使我們也興起“人何以堪”的感嘆!

其實,駱駝不僅是在炎熱之地難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陸,其命運也是在日趨於衰微。在運輸事業機械化的時代,誰還肯牽着一串串的駱駝招搖過市?沙漠地帶該是駱駝的用武之地了,但聽說現在沙漠裏也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駱駝是馴獸,自己不復能在野外繁殖謀生。等到爲人類服務的機會消失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將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慘的是,大家都譏笑它是獸類中最愚蠢的一個:因爲它只會消極地忍耐。背上馱上500磅的重載,它會跪下來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數哺乳動物所拒絕食用的荊棘苦草,它肯飲用帶有鹽味的髒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這並不是它的肚子裏儲藏着水,而是因爲它體內的脂肪氧化可以製造出來水。像這樣的動物若是從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於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世界,大家所喜歡豢養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駱駝這樣的“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的從這個世界舞臺上退下去罷!

注:梁實秋,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49年從大陸到臺灣,20世紀70年代移居美國西雅圖,80歲時懷着深深的遺憾重返臺灣。

1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品對駱駝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寫,這些描寫都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寓主觀色彩於客觀描寫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第二段描寫動物園中的駱駝,第三段描寫兒時所見的駱駝,作品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突出了“不能不驚異”的感受。

C、作品中的駱駝,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況。作者將情感傾注於“駱駝”這一形象,並通過對其遭遇的描述,抒寫了自己的人生體驗。

D、作品的感情富於變化:先是對動物園裏駱駝遭遇的同情,繼而是對家鄉駱駝的溫馴的驚異,最後是對北方大陸駱駝的命運的釋然。

E、作品的文字平實,但在平實的字裏行間,卻流淌着一股源於作者對人生經歷的深沉思考而產生的充滿悲壯色彩的情感激流。

2、爲什麼作者認爲“那兩隻駱駝”“值得看”?(4分)

3、文末說“像駱駝這樣‘任重而道遠’的傢伙,恐怕只好由它一聲不響地從這個世界舞臺上退下去罷”,對駱駝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試簡要說出其中的兩種。(4分)

參考答案

1、 A C(B文中的對比不是爲了“突出‘不能不驚異’的感受”,而是爲了突出駱駝的悲劇形象。D對北方大陸駱駝日趨衰微的命運,作者不是“釋然”,而是不平與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調“悲”而非“壯”。)

2、(1)因爲那兩隻駱駝在動物園裏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動物比起來,它們處境不堪,顯得十分可憐,值得同情。

(2)因爲它們的遭遇與作者類似,並讓作者聯想到自己,引起自己無限感慨;

3、表達了作者對駱駝被迫退出世界舞臺的無奈、失落(惆悵或痛苦)、不平和自嘲。

說明文閱讀7

酸雨是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因爲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習慣上就稱酸雨。酸雨對生態系統影響面極大,它會使土壤融化,養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壞,樹木枯萎;酸雨還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響魚類及水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蝕能力很強,大大加快了建築物和材料的腐蝕速度。因此,人們把酸雨稱爲"空中惡魔"。

酸雨沉降會導致大片森林枯亡,樹木受酸雨侵襲以後,葉子脫落,抗病蟲害能力下降,然後枯死。在我國南方重酸雨區,已發現一些森林衰亡現象。重慶南山1800公頃馬尾松林死亡率達46%;四川峨眉山金頂冷杉死亡率達40%;四川奉節縣芳草壩林場6000多公頃華山鬆96%已死。酸雨還會毀壞農作物,使之減產。我國受酸雨危害的農田有4000多萬畝,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

酸雨會造成湖泊酸化,水質酸化會抑制微生物的活動,影響水生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的分解。當湖水或河水的pH小於5.5時,大部分魚類很難生存,當pH小於4.5時,各種魚類、兩棲動物和大部分昆蟲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動物絕跡。

酸雨嚴重腐蝕着世界各地的古蹟,凡是酸雨嚴重的地區,古蹟損壞速度加快。從柬埔寨吳哥窟到意大利威尼斯,從印度泰姬陵到英國聖保羅大教堂,這些珍貴的歷史古蹟,都曾經受住千百年的風化考驗,如今卻難以抵擋酸雨的襲擊。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中惡魔"的"惡"表現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

①酸雨是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

②在我國南方重酸雨區,已發現一些森林衰亡現象。重慶南山1800公頃馬尾松林死亡率達46%;四川峨周山金頂冷杉死亡率達40%;四川奉節縣芳草壩林場6000多公頃華山鬆96%已死。()()

4.從本文的結構看,它屬於"總一分"結構,請你在文末的空格內續寫一段不超過50字的總結性語段,使其構成"總--分--總"的結構。

說明文閱讀題參考答案

1、酸雨的危害。

2、①使土壤酸化,養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壞,樹木枯萎。②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響魚類及水生生物的生長。③加快建築物和材料的腐蝕速度。

3、①下定義。②列數字、舉例子。

4、能緊扣上文,並且是總結性語段,即可得分

說明文閱讀8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小題。

枝蔓狀城市——以城市邊緣化和信息技術、虛擬技術爲特徵的後現代城市,將既不會是奴隸社會的“城堡式”城市,也不會是封建社會的“城池式”城市,當然也會與現代工業社會高樓聳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區別。

在枝蔓狀城市佈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絞盡腦汁建造起來的多層環狀結構也將大不適應。中心化城市的各種弊端,諸如交通堵塞、人口擁擠、環境污染、空氣渾濁、疾病易於傳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環境惡化、管理難度增加和公衆空間銳減等,限制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現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虛擬空間、網絡空間取代地理空間或物理空間,因此,人們也就沒有必要再擁擠在一個地域。於是自然而然就開始了從市區向市郊的轉移,許多工廠、學校、研究機構都遷向市郊。市區再也沒有工廠和生產基地,而變成純粹的物質交換和消費的場所。又由於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電信技術的發展,中心化城市的傳統佈局被徹底打散。

現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許多邊緣城市,就屬於中心化城市的後現代演變。中心化城市逐漸演變爲主城市和邊緣城市。主城市和邊緣城市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獨立,它們更多的是經濟、文化和教育上的緊密聯繫。城市的邊緣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與擴展,擴展到與非城市區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鄉村的地區。這裏,現代商業交易和辦公活動也走向郊區化、邊緣化。生產規模、生產程序、勞動力市場和銷售狀況呈分散狀。主城市與邊緣城市通過鐵道、地鐵、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等組成的多模式運輸系統以及衛星天線進行溝通。

這種城市的邊緣化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形成規模,比如今天的美國就已經形成大洛杉磯都市區以及波士頓—勞倫斯—洛厄爾、舊金山—奧克蘭—聖何塞等都市區。它們還會進一步向周邊地區擴展,通過原料網、生產網、銷售網、消費網、信息網和電腦網的連接而延伸到整個地球,成爲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對於“枝蔓狀城市”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A.以城市邊緣化和信息技術、虛擬技術爲特徵的後現代城市。B.沒有工廠和生產基地,成爲純粹的物質交換和消費場所的城市。C.徹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傳統佈局,利用各種網絡相互連接的城市 。D.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獨立,在經濟、文化和教育上聯繫緊密的城市。2.下列對中心化城市的後現代演變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許多工廠、學校、研究機構都遷向市郊,不再擁擠在市區。B.城市蔓延擴展到非城市區域相接壤的地區,這裏既是城市又是農村。C.現代商業交易和辦公活動走向郊區化、邊緣化,生產銷售、勞動力市場呈分散狀。D.主城市與邊緣城市通過多模式運輸系統以及衛星天線進行溝通,成爲全球化城市。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在枝蔓狀的城市佈局中,主城市和邊緣城市的差別將趨於消失。B.剷除中心化城市的諸多弊端有待於城市的後現代演變。C.在枝蔓狀城市中,人們受地理空間或物理空間的限制將越來越少。D.隨着中心化城市的邊緣化,生產地域化和勞動力低廉化將成爲現實。

答案:

1.B

1.D

1.C 答案解析: 1.枝蔓狀城市指以主城區爲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體系;據倒數第三段,應是“市區”即主城區沒有工廠和生產基地。

1.據末段,應指美國的大落杉磯都市區和波士頓城市區進一步發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後的演變趨勢,不屬於“後現代演變”

1.A有些方面差別縮小,有些方面差別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無依據;D勞動力低廉化文中無據

說明文閱讀9

①在南太平洋的東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爾、祕魯等國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祕魯寒流由南向北流經這裏,與赤道流(曖流)相遇,形成了世辦上著名的漁場。這裏的魚產量曾佔世界海洋魚類總產量的1/5左右。但是近幾十年來,約每隔27年,祕魯漁場便發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魚死鳥亡,漁業大幅度減產,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爲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意爲聖嬰,即上帝之子。

②厄爾尼諾出現時,不僅祕魯沿岸的氣候突然變化,其他許多地方的氣候也一反常態:該熱的地方不熱,該冷的地方不冷;該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卻大雨滂沱,洪澇成災。這是什麼原因?

③原來厄爾尼諾來臨是,海洋溫度會變得異常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層氣溫升高,打破了大氣環流中熱量、水流等動態平衡分佈,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厄爾尼諾出沒無常,很難找到它的規律。20世紀以來,它出現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許多地方的氣候來了個改變。如1972年厄爾尼諾出現時,熱帶和亞熱帶許多地方就經歷了一場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國東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溫氣候,造成糧食減產。1982年、1983年,厄爾尼諾再次來臨,這次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東太平洋海水升溫最高達6°C9°C,對全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災害頻頻發生,如印度出現特大幹旱,祕魯發生雪崩。這一次,厄爾尼諾在全世界造成大約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進入20世紀90年代,厄爾尼諾更是頻頻光顧,造成全球氣候異常。

④那麼爲什麼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呢?科學家認爲,這是由於太平洋赤道帶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緣故。這時,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於是發生海水增溫、海水擡高的現象。

1、第②段劃線部分主要說明厄爾尼諾現象對氣候產生 影響(1分)

2、厄爾尼諾現象是如何形成的?(2分)

3、這篇文章採取了邏輯順序,具體說是 。(1分)

4、第2自然段這是什麼原因呢?在文章結構上起 作用。(1分)

5、請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內容。(1分)

6、第4自然段主要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2分)

7、第4自然段中帶點的大約至少能否刪去?爲什麼?(3分)

8、厄爾尼諾頻頻光顧造成嚴重影響,我們該如何面對呢?(2分)

參考答案:

1.厄爾尼諾對世界氣候會產生反常影響。(1分)

2.厄爾尼諾現象是由於太平洋赤道帶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緣故。這時,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於是發生海水增溫、海水擡高的現象。(2分)

3.從現象到本質(1分)

4.承上啓下(1分)

5.厄爾尼諾出沒無常,很難找到規律。(2分)

6.舉例子、列數字。(2分)

7.不能刪去。大約表示估計,表明當時死亡1500人的數目不是精確數字, 至少表示估計的最底損失數是100億美元,表示損失非常慘重,體現了說明的客觀真實性,如果刪去了,就過於絕對化了,與實際不符。這兩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3分)

8.圍繞提高環保意識和投入到環保行動中概括說也可,具體回答舉措有兩點亦可。(2分)

說明文閱讀10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共14分)

幾天前,在精神病醫院的院子裏,我面對我唯一的哥哥,心底便忽然冒出了“兄長”二字。那時我憂傷無比,我暗自祈禱:“主啊,請保佑我,也保佑我的兄長。”

我的兄長大我6歲,今年已經68週歲了。從21歲起,他大半的歲月是在精神病院裏度過的。他是那麼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個退休之人了,他纔可能有自由。我祈禱他起碼再活l0年,不病不癱地再活10年。我也祈禱上蒼眷顧於我,使我再有l0年的無病歲月。這樣,他才或許能過上l0年精神病院以外的較自由的生活。若真有上帝,我願與諸神達成約定:假使我的乞求被恩准了,哪怕在我的兄長離開人世的第二天,我的生命也必結束的話,我絕不後悔!

在我頭腦中,我只記得一件事:大約是我三四歲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場,發高燒。我躺在牀上,對坐在牀邊心疼地看着我的母親說我想吃蛋糕。之前我在過春節時吃到過一塊,覺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外邊下着瓢潑暴雨,母親保證說雨一停,就讓我哥去爲我買兩塊。我卻哭了起來,鬧着說立刻就要吃到。當年l0來歲的哥哥,於是脫了鞋、上衣和褲子,只穿褲衩,戴一頂破草帽,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冒雨去爲我買回來。母親被我哭鬧得無奈,給了哥哥一角幾分錢,於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衝出了家門。外邊又是閃電又是驚雷的,母親表現得很不安,不時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覺得似乎過了挺長的鐘點哥哥纔回來,他進家門時的樣子特滑稽,—手將破草帽緊攏胸前,一手拽着褲衩的上邊。母親問他買到沒有,他哭了,說第一家鋪子沒有蛋糕,只有長白糕,第二家鋪子也是,跑到了第三家鋪子纔買到的。說着,哭着,彎了腰,使草帽與胸口分開,原來兩塊用紙包着的蛋糕在帽兜裏。那時刻他不像什麼落湯雞,而是像一條剛脫離了河水的娃娃魚;那時刻他也有點兒像在變戲法,是被強迫着變出蛋糕來的。變是終歸變出來了,但卻委實變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大約因爲覺得自己笨。

母親給他的錢,買三塊蛋糕是不夠的,買兩塊還剩下幾分錢,他自作主張,又爲我買了兩塊酥糖……而母親卻發現,哥哥的胳膊肘、膝蓋破皮了,正滴着血。當母親替哥哥用鹽水擦過了傷口,對我說也給你哥吃一塊糖時,我連最後一塊糖也嚼在嘴裏了……

我頭腦中只有這件事的記憶。當我恨哥哥的時候,當年他那種像娃娃魚又像變戲法的少年時的樣子,就會逐漸清楚池浮現在我眼前。我的恨意也會逐漸地軟化了。

我是憎恨過我的哥哥的。

從初中起,他一直在爲考上大學而學習着。每月40元的生活費遠不夠母親和我們五個兒女度日。母親常干連男人們也會叫苦不迭的累活兒髒活兒。我則擔負起照顧弟妹的重擔,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做幾乎一切的家務。由於不堪重負,我逃學,老師到家裏來。母親明白了真相後,沉默良久;而哥哥卻生氣極了。那會兒,我是恨我哥哥的。他一貫以學校爲家,對於家事,卻所知甚少。

哥哥考上了唐山鐵道學院——他是爲母親考那所學院的'。那時底層人家出一名大學生,全家都是受尊敬的。大饑荒來了,哥哥給家裏的信總說一切安好。但第二個學年初,家裏收到了一封他學校發來的電報:“樑紹先患精神病,近日將由老師護送回家。”母親呆了,我也呆了!

晚年的我決定與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終點。這在我看來,倒也別有一種圓滿滋味在心頭。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責任而已。參透此諦,愛情是緣,友情是緣,親情尤其是緣,不論怎樣,皆當潤礫成珠。

對面的大娘問:“是你什麼人呀?”我回答:“兄長。”我問大娘:“你們來看望的是你們什麼人啊?”她說:“我兒子。”大爺說:“爲了給他續上住院費,我們把房子賣了,老倆口住女婿家去了……”

我心接着一疼。這一次,疼得格外銳利。我又暗自祈禱了:上帝啊,您眷顧他們吧,您拯救他們吧!

1.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3分)

變是終歸變出來了,但卻委實變得太不容易,所以哭了。

答:

2.作者爲什麼一方面憎恨哥哥,另一方面又乞求上帝讓哥哥再活l0年並照顧他,這矛盾嗎?(5分)

答:

3.作者說“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責任而已”,你認同他的觀點嗎?請結合文本並聯系生活談談你的理解與啓示。(6分)

答:

答案:

1.哥哥很不容易纔買到,同時,爲了保護好蛋糕而把它藏得很嚴密,掏出來時,又怕弄壞蛋糕而着急得哭,表現出兄弟情深。(3分)

1.不矛盾。①作者憎恨哥哥是因爲年少時哥哥沉於讀書,而本不應是“我”承擔的家庭責任落到“我”的身上。②乞求上帝是因爲年少時哥哥不計付出的兄弟之情讓今天的“我”回憶時仍深深感動併爲當時自已的任性而愧疚。③作者當年憎恨哥哥是出於對家庭的責任,作者希望哥哥幫父母;晚年後作者乞求上帝讓哥哥再活l0年並照顧他,這也是出於對親情的責任。(或答:恨因愛而軟化,如今照顧生病的哥哥不僅爲了回報這份兄弟之情,更是完成一份責任而達到人生的圓滿。)(5分)

1.認同。文中的“哥哥”學習好,儘管沒有分擔家庭經濟方面的責任,但他擔負起父母的希望,並順利地考上大學;我從小擔負起照顧弟妹的重任,晚年更是擔負起照顧生病的哥哥的責任;文中的老年夫婦擔負起照顧生病兒子的責任:這都是親情的責任。(6分)

啓示:可談對親情是一種責任的認識,也可談對孝道、兄弟之情的認識。

如,親情是一種責任。親情不僅僅是一個稱呼,還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俗話說:血濃於水。親情的責任是維繫親情的紐帶,也是我前進的動力。親人之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愛才是真正的責任。(6分)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的一個重要詞是“變”,“變”既指從草帽裏拿出來,也指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買蛋糕的不容易,簡直是“變”過來的。“哭了”一詞同樣表達出了哥買蛋糕過程的不容易。

1.試題分析:“我是憎恨過我的哥哥的。”是下一段的總起句,由此可得出答案中的第①點;“在我頭腦中,我只記得一件事”文章強調只記得這件事,然後詳寫該事,說明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之大。因此,可得出答案的第②點;“晚年的我決定與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終點。這在我看來,倒也別有一種圓滿滋味在心頭。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責任而已。參透此諦,愛情是緣,友情是緣,親情尤其是緣,不論怎樣,皆當潤礫成珠。”由此可得出第③點。

1.試題分析:本題題幹中有一關鍵的限制詞“對於絕大多數的人”,所以本題只能答“認同”,有學生可能一看到這樣題就認爲不同的觀點,言之成理即可。本文的主旨,是談親情的責任。從命題者的意圖可以看得出來,這是對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考查。第二問要結合責任來談,不能漫無邊際亂談。

說明文閱讀11

說明文閱讀(五)【使用指南】

1,先讓孩子做前面的例題頁,限時獨立思考完成。

2,自行對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過程。

3,孩子思考訂正錯題,高效學習。

【推薦完成時間】每道題15分鐘智能快遞郭宇靖①中國郵政日前宣佈開放全國5000個自提網點,任何一家快遞公司發貨,均可享受此服務。自提網點包括現有郵政自有網點和“無人值守”的智能快遞櫃。看似簡單的自提系統開放,背後卻是智能快遞的大市場。企業、專家、主管部門等負責人均認爲,智能快遞已成爲當前政府驅動快遞滿足消費和商業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遞員將快遞包裹送到置於小區的智能快遞櫃中,給收件人發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經過手機查詢--輸入密碼--開門取件三個步驟,便可將一個快遞包裹從智能快遞櫃中取出,抱回家去。這種方式越來越受到居民和快遞員歡迎。中國快遞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惠德說,目前出現的一些智能快遞櫃,代表着未來中國快遞業的發展方向--智能快遞,即通過引入信息化、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融合預測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設施(如智能快遞櫃)和手段滿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現代快遞工作,通過建設社區的“智能快遞站”爲消費者服務。

③智能快遞站模式可以24小時爲居民提供服務,減少交通擁堵,未來還可以變成獨立的智能賬戶,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種郵政業務及其他社區服務的操作。專家認爲,相比傳統模式,快遞櫃有多個優勢。首先是標準化產品,可以連接各個快遞公司;

其次是做到24小時服務;

第三是加入攝像頭減少糾紛;

第四是價格低廉。

智能快遞可消化我國高速增長的巨量快遞。未來我國快遞業務量猛增,而人工投遞成本不斷增加,繼續滿足居民和電子商務快遞需求,快遞櫃成爲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智能快遞櫃還具有很強的擴展性,成爲高價值的社區入口。業內人士認爲,以京東①爲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凍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個附櫃。此外,可以利用這一空間進行銷售,以小區的大數據積累爲基礎,電商可以掌握小區購買米、油等生活用品情況並提前配送儲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遞櫃的效率和價值。

有預測顯示,智能快遞將伴隨快遞需求和服務的提升而高速發展,根據全國快遞櫃潛在需求和可建設總數,在未來5年左右可產生百億級的市場。

(選自《半月談》20xx年第8期,有刪改)【註釋】①〔京東〕JD.COM,專業的綜合網上購物商城,銷售超數萬品牌,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已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

(1)選文對智能快遞作了詮釋,請你寫出詮釋部分的起止語句。

(2)若你校或你家建有智能快遞櫃,按照選文介紹的辦法,你該怎樣從櫃中取出定購的快件?(3)選文最後一段中“有預測顯示”能否刪除?爲什麼?(4)智能快遞能成爲當前政府驅動快遞滿足消費和商業需求重要手段的原因有哪些?請聯繫全文分條羅列(至少答出3條)。

說明文閱讀1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9分,每小題3分)

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時產生的晶體物質,外貌極似冰雪,點火即可燃燒,故稱之爲“氣冰”或“固體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佈十分廣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陸架和北極等地的永久凍土帶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儲量是傳統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的兩倍。“氣冰”可視爲被高度壓縮的天然氣資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釋放出160—180標準立方米的天然氣。

專家認爲,形成“氣冰”至少要滿足三個方面的條件。首先是溫度,海底溫度在2℃至4℃時,適合“氣冰”的形成,高於20℃則分解。其次是壓力,在0℃時,只需要30個大氣壓就可以形成“氣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壓力就增大1個大氣壓。因此,海深300米就可達到30個大氣壓。海越深,壓力越大,“氣冰”就越穩定。第三是氣源,海底古生物屍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會產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氣在地球深處產生並不斷進入地殼。在此情況下,天然氣可在介質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氣冰”;甲烷分子被若干個水分子形成的籠型結構接納,生成籠型固體結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層的空隙中。在常溫常壓下,“氣冰”則分解爲甲烷和水。

埋藏於海底岩石中的“氣冰”,和石油、天然氣相比,它不易開採和運輸,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善的開採方案。有專家認爲,開採這種水合物會給生態造成一系列嚴重問題。因爲“氣冰”中存在兩種溫室氣體——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絕大多數“氣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一種反應快速、影響明顯的溫室氣體。“氣冰”中甲烷的總量大致是大氣中甲烷數量的3000倍。作爲短期溫室氣體,甲烷比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溫室效應要大得多。有學者認爲,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開採時甲烷氣體大量泄漏於大氣中,造成的溫室效應將比二氧化碳更加嚴重。而“氣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甚至是自然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的大量釋放。這種氣體進入大氣,無疑會使地球升溫更快。

另外,陸緣海邊的“氣冰”開採起來十分困難,至今尚沒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開發的技術,一旦發生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水汽化,發生海嘯翻船。此外,“氣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氣冰”經常作爲沉積物的膠結物存在,它對沉積物的強度起着關鍵作用。“氣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夠影響沉積物的強度,進而誘發海底大陸架滑坡等地質災害。由此可見,作爲未來新能源的“氣冰”,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氣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7、下列對“氣冰”“是一種危險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相比,“氣冰”在開採和運輸過程中,可能給生態造成一系列嚴重問題。

B.“氣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雙刃劍”,從目前的情況看,“氣冰”的危害遠大於功用。

C.如果開發“氣冰”資源發生井噴事故,無論對海洋生態還是對海上航行,都會構成極大的威脅。

D.“氣冰”在常溫常壓下會分解爲甲烷和水,能夠影響沉積物的強度,進而可能誘發海底地質災害。

8、下列解說,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氣冰”的氣源有海底古生物屍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後產生的甲烷,還有在地球深處產生並進入地殼的天然氣。

B.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相比,在導致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氣冰”所起的作用決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進行人工開採,“氣冰”礦藏就不會遭到破壞,也不會導致甲烷氣體泄漏、增加溫室效應。

D.開發已探明的“氣冰”資源比開採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困難,這是由陸緣海邊的特殊地質條件決定的。

9、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擁有了完善的開採技術,儲量巨大的“氣冰”成爲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國有遼闊的海域,根據地質條件分析,理論上應該有“氣冰”存在的可能。

C.開採過程中,必須確保“氣冰”處於一定的壓力狀態下,以免甲烷氣體泄漏。

D.“氣冰”利用的前景廣闊,但開採困難,短期內還難以找到開發的技術方法。

說明文閱讀13

一、說明文分類:

①、按說明對象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②、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二、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1、題目2、開頭3、關鍵詞句 (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三、說明方法分類、作用及標誌

1、分類和作用:

舉例子:舉了××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動地說明該說明對象的××特點,通俗易懂,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較:把××與××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說明對象的××特點。

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

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作引用:引用××來說明說明對象的××特徵,增強說服力。

作詮釋:具體充分地解釋了說明對象的××特徵(或概念),通俗易懂。

摹狀貌: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說明對象的××特徵。(表達方式是描寫)

2、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譬如,舉例要具體。

⑷作比較:而、比,和相比,相較而言,較之於。

四、、順序

⑴空間順序:多用於寫建築物的結構或某一景觀

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多用於介紹事物的演變過程。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多用於說明事物原理或使用方法。

a、 先總說後分說:總分;分總;總分總 b、 先主要後次要。

c、 先原因後結果。 d、 由現象到本質。e、由形態、分類到性質、用途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體到局部。 f、

五、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準確、嚴密、平實、簡明 (科學小品:生動、有趣)。

說明文閱讀14

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

(1)瞭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繫,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

(2)給段落標上序號。

(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

其次,讀題幹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

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

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

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準。

第三,找出答題的範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

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範圍裏發生了變化。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

總結:認識並把握說明的對象,概括其特徵,辨別與判定說明的順序,分析說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說明文閱讀15

因特網作爲傳媒與傳統大衆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聯性,它可以在世界範圍內憑藉計算機的互聯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共事同樣的信息。這樣,作爲人類傳播的媒介.它就給不同國家之間的琦文化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使當今世界的垮文化傳播表現出與傳統大衆傳媒時代不同的特點。與傳統大衆媒介相比,因特網使跨文化傳播從概念到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它爲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同時共事相同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時、空間隔引起的傳播障礙幾乎不存在了。

在因特網成爲現實之前,世界各圓的人們想要了解國外的信息幾乎都只能經由本國的大衆傳謀。作爲職業的信息傳播機構.大衆媒體有權決定哪些信息應予以傳播。哪些信息則不予傳播。也就是說,大衆傳媒的“把關人”實際上決定了本圓公衆應該知道什麼和可以知道什麼.一般公衆所接受的關於國外的信息都是經過“過濾”的信息.因而有的學者說國際新聞只是部分的事實。

因特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在因特網上,用戶可以發現來自對方文化的聲音。在這個神奇的網絡世界中,用戶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沒有經過以特定意識形態爲標準的把關人的翻譯、刪減,有助於用戶全面地瞭解對方文化的各個方面。當今世界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聯在了因特網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因特網創造了跨文化傳播的新時代。

目前.中國因特網用戶發展的速度很快.但對於整個人口基數來說,還只佔很小的比例。據中國因特網信息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國的因特網用戶爲62萬人.占人口總數不到0.05%。芙國則已經有6200萬因特網用戶·即已有占人口教30%的芙圓人使用因特網。據《計算機世界》1997年發佈的統計數字,因特網上的輸入、輸出信息流量中,中國僅佔0.1%和0.05%,而美國的這兩項指標都達到85%以上,這個對比是很驚人的。

閱讀練習

1.對因特網時代與傳統大衆傳媒時代跨文經傳播必然具有的不同特點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傳播更迅速 B.形式更直接 C.範圍更廣泛 D.溝通更有效

2.構成因特網上跨文化傳播最大的障礙是 ( )

A意識形態的差異B.不同地區的時差C.不同民族的語言D.計算機普及率低

3.對文末兩組構成對比的數據作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特網在美國已經成爲新的大衆傳媒。

B.東西方跨文化傳播在因特網上仍存在着不平衡。

C.可以預見.因特網將來會成爲最重要的傳媒。

D.因特網的發展必然將造成本民族文化的失落。

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各國公衆通過“傳統大衆媒介”瞭解世界實際上也就是通過“本國的大衆傳媒”瞭解世界。

B.在信息時代,因特網作爲傳媒將不再扮演信息傳播“把關人”的角色。

C.由於因特網的互聯性和信息共享.使異質文化平等地交流由可能變成現實 。

D.從全文看.因特網作爲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兩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