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說明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爲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文章體裁。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樣寫好說明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樣寫好說明文

怎樣寫好說明文1

說到說明文,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以說明事物或闡述事理爲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一般來說,在構思說明文的時候,就要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如黃傳惕的《故宮博院》是主要用了空間順序,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功用,使文章顯得井然有序,條理分明。而陳從周的《說“屏”》則主要用了邏輯順序介紹了屏的主要作用和其實用性及藝術性,還從建造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序劃分出屏風種類,與屏風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知道了怎樣從整體上把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還應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才能使文章嚴謹,在讀者全面、具體地瞭解你的說明對象,這個道理就和你是湖南人,但你在參加高考的時候卻應該寫詳細自己的家族住址一樣,要不然就算你付出了再多的心血,努力結果也終將爲零。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要寫好一篇說明文就應該靈活運用各種說明方法。

誠然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也同樣重要,就如同一座連接起大河的小橋,可以更直觀、快捷地使自己到達預定的目標。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就抓住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堅固、雄偉、造型美觀的主要特點,又以趙州橋和怎樣看這府特色橋的,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獨特創造和工程師的聰明才智,某一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在這個事物的特徵。要比別人更認識、瞭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徵來介紹,這樣既介紹了要說明的事物的有關知識,又開闊了讀者的`視野。

要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還要知道說明文不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給讀者以知識,所以說明文的語言講究科學性,常用的說明詞語有據說、多、一般、比較、幾乎,可能大多數等。有了這些詞語的點綴就可以使說明文語言嚴謹、精確的特點,使說明文具有優越真實性。

然而要真正地寫好一篇說明文還遠遠不只這些,這裏就不多說了。

怎樣寫好說明文2

摘要:說明文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寫作文體,也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體。怎樣寫好說明文?本文圍繞“瞭解說明文的特點;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徵;運用恰當的說明順序;藉助多種說明方法;寫出準確真切的語言”五個方面對如何寫好說明文進行了多角度的系統說明。

說明文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寫作文體,也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體。寫好說明文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寫好說明文?本人認爲必須注意以下五點:

一、瞭解說明文的特點

學寫說明文,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說明文?它與其它文體有何區

別?所謂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以說明爲主,是說明文與其它文體區別的標誌。說明文可根據說明對象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文從語言上可分爲平實性說明文和科學小品文兩大類。從寫作目的看,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各不相同。簡而言之,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傳播知識,記敘文的寫作目的是爲了表達情感,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爲了闡明主張觀點。掌握說明文的這些特徵,是寫好說明文的前提。

二、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徵

寫說明文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徵,這就好比寫記敘文要抓住人物的

個性一樣。什麼是事物的特徵?事物的特徵就是這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之處。因而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這就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細緻觀察,熟悉說明對象。養過蠶的人來介紹蠶,肯定比沒養過的同學容易寫好。二是要學會比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一類事物,也各具特徵。通過分析思考,學會比較,就能知道所要說明事物的特點。三是要查閱有關資料。說明文要求介紹準確,材料充實,有些說明文還需要查閱有關的資料作補充。介紹《南豐蜜桔》,最好能查閱它的習性、功用等,這樣,寫作起來就更容易全面把握事物特點,不查閱資料,就很難寫全。

三、運用恰當的說明順序

說明的條理體現在正確的說明順序上。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一篇文章中,應以一種說明順序爲主,必要時可穿插其他說明順序,但決不可不分主次。

時間順序——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說明,多用於說明實體事物的製作過程,事物的發展演變過程。如:介紹生產流程、工藝製作、某項事物的發展史等,均可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廚師在傳授菜餚製作方法時,運用的就是典型的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按事物空間結構順序來說明,多用於說明建築物,說明實體事物的形狀。描寫校園、工藝品等可用這種順序。注意寫作時選擇好參照物,讓讀者對說明對象清晰明瞭。常用由南到北,由上到下,由前到後,由內到外等方位詞,使讀者由局部瞭解達到整體感知。初中教材中的《故宮博物院》就是運用空間順序,把複雜的建築羣介紹得明明白白。

邏輯順序——依據事物之間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來說明。多用於介紹事物的性質、原理、功用的事理說明文。邏輯順序可分爲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六類。初中教材中的《向沙漠進軍》《大自然的語言》都運用了這種順序。

四、藉助多種說明方法

學會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可讓文章更生動更明瞭。作比較,可以使事物的本質特徵在同別的事物的比較中突出地顯示出來。例如,要說明中國是一個大國,你可以直接說,中國的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但用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就不同了:“中國的面積,與法國比,有十七個法國大;與英國比,有三十九個英國大;相當於整個歐洲。”這樣一比較,既具體,又生動,很有說服力。打比方,可使文章生動有趣,如,《向沙漠進軍》中的“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敵人之一”,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表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深而又難以制服的特點,把沙漠與人類的關係生動地表達出來

了。下定義,可把事物的本質屬性用簡明的語言揭示出來;舉例子,可以對一概念進行具體說明,使人很容易瞭解。數學老師講的例題就是運用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對某個定義、公理有更深刻的認識。下定義、舉例子是數學老師天天在用的說明方法。

五、寫出準確真切的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真切。寫作時不能說沒把握的話,否則就會誤導讀者。表示時間、數量、範圍、程度、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但說明文語言準確,並非一定得用確數,也可以用約數。比如“大約”“可能”“估計”,這些也同樣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如:《菊花》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末清初開始。中國人極愛菊花。”這段話中文字,“約在明末清初開始”的“約”字,用的就是約數,說明對菊花何時傳入歐洲沒有確切考證。寫說明文一定要尊重事實,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有特點的事物。

總之,寫說明文必須做到:抓住特徵,寫出條理,藉助說明方法,擁有準確的語言。但必須注意,寫說明文和寫其它文章一樣,必須明確寫作意圖,確立文章中心,圍繞中心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