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漫畫作文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漫畫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漫畫作文5篇

漫畫作文 篇1

在多元而豐富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人對優秀傳統文學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儒林外史》中竟含營銷奧祕,《西遊記》中教你如何管理,《紅樓夢》在手,公關危機不用愁,一部三國演義,玩轉策略選三十六計。以上說法,固然有新意,但依愚見,此種名著新解斷不可取。

對文學名著的市場化解讀,會掩蓋其原有光芒。誠然,上述理論在名著的情節中確有體現,但絕非原著的精華主旨。《儒林外史》譏諷封建文人汲汲功名、相互庇護之醜態,入木三分;《紅樓夢》是封建家族興衰史,又豈是人情公關幾字可概括?《西遊記》神魔鬼怪,佛儒道法,意蘊深刻,將眼光狹限於師徒四人管理,豈不可笑?《三國演義》一統天下、蕩氣迴腸之英雄氣魄,難道遜於偶有間之的陰謀詭計、策略之學?漫畫中的名著之樹,枝杈間僅“公關學”這一類的葉子大而飽滿,而其餘枝葉皆殘缺細小,這正是對我們的深刻警醒。莫讓劍走偏鋒、博人眼球的暢銷書式版名著,遮掩了文學名著本身的光芒,而應使名著之樹上“文化”、“詩詞”、“思想”等葉子,同樣蓬勃生長,使名著之樹煥發更迷人的光彩。

用功利的目光解讀名著,不利於社會風氣塑造,危及民族根基。當今社會,拜金主義與成功學、厚黑學等不良風氣不僅侵蝕現代文藝創作,還向優秀傳統文學伸出魔爪。四部名著包含萬象,貫通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時至今日,竟讓名利之學、人情世故,成爲其最大的葉子,代表思想,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你看那畫中之樹,根枝萎靡,死氣沉沉,深爲功利思想所害,而我們的社會風氣的淨化,卻離不開讓傳統文學之樹重煥光芒。唯有摒除名利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腐蝕,大力倡導民主中體現的中華民族優秀精神,才能讓文化之樹鬱鬱蔥蔥,中國社會昂揚向上。

當然,我們不能將新奇解讀一棍打死,要留給它一定的生存空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營銷”、“公關”此類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的另類解讀,它們的存在是有利於名著本身的豐富與推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名著的傳承,亦是建立在後人不斷的“再創作”之上。

傳統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對其太過輕佻與功利的新解成爲最繁盛的`葉子,這種現象危險而不可取。

漫畫作文 篇2

從前有一對父與子,兒子叫小明。他們有時看到一本書就愛不釋手,所以大家都管這對父子叫書癡。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父親和兒子去買書,他們走到了書店門口,父子倆一齊衝進書店。小明一不小心,一頭撞在了牆上,爸爸只想他的書,卻不管兒子,兒子火冒三丈,衝到父親的前面,想要和爸爸理論。正在這時,工作人員說:“你要什麼書?”爸爸說:“要分類作文。”兒子說:“行。”於是工作人員說:“給你。”父子倆得到了這本書。倆個看的正入迷,一輛車跑過來,見父子倆還是在全神貫注的看書,只好停了。路過的小孩說:“書癡來了,書癡來了。”

父子倆回了家,父親誤把茶葉看成了菸葉,因爲父親正在全神貫注的看着那本書,水開了,父親去倒水時,父親想着書中的內容,竟把菸葉倒進了帽子裏,然後,他還是一邊倒水,一邊看書。父親說:“選取把水籠頭打開。”不明去了,父親一摸不熱,於是父親坐進水裏,誰想書癡父親竟連衣服也沒脫都不知道。

夜深了,父子倆看完了書,父親覺察過來,摸摸水,水涼了,他突然看見自己沒有脫衣服,父親冷得很,跳出水池,換上了乾衣服。

漫畫作文 篇3

1. 錯別字太多啦,像燒餅上的芝麻一樣,能不能爭取把芝麻從燒餅上拍下來呢?

2. 字寫得很擠,你不怕把它們熱出毛病來?

3. 丟字現象嚴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傘?

4. 內容如同秋天的枯樹葉,乾巴巴的,這樣人家怎麼會願意讀呢?多看課外書,保證明年春天枯葉又變得碧綠碧綠的。

5. 錯別字多得像馬蜂窩……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怎麼還可以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呢?你的字典是不是在睡覺?

6. 本文內容生動,讀了感覺像剛吃過一塊鮮奶蛋糕一樣,令人回味。

7. 動作寫得很少,像秋天的枝頭,一片葉子也沒有,

8. 題目很不錯,文章語句構篇很好。

9. 詞句悠美婉轉,流利,不足的就是頭緒太亂。

10. 段落清晰,條理分明,文筆優美。

漫畫作文 篇4

餘秋雨說:“浪漫的法國人以一種善意而真誠的態度來重新理解法國文化,嚴肅的德國人以現代的眼光來審視曾經的德國,而我們,正畢恭畢敬地將傳統文化供奉起來。”不錯的,在各國紛紛重新審視本國傳統文化之時,我們卻將傳統拋棄,而熱衷於接受歐風美雨的洗禮,並將它們當成“精美的藝術品”,用一種景仰而崇尚的態度對它們俯首跪拜。

當今現實是:大中學生孜孜於雅思(微博)、託福的學習,卻對母語的學習喪失了足夠的熱情,下筆就是錯別字連篇,開口就是誤讀。青少年們對聖誕節、情人節、美國大片瘋狂着迷,卻將中秋節、端午節、唐詩宋詞冷落一邊。當洋快餐風靡大街小巷,當出國留學(微博)成爲人們追逐的潮流,當我們完完全全地被包圍在“歐美文化圈”中,當我們因得到那個“精美的藝術品”而沾沾自喜時,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正慢慢陷入另一個泥淖。

正所謂: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伴隨着“精美的藝術品”而來的“精美的缺陷”,終將隨着時間的消逝而顯現。且看歐美大片中體現出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暴力用事等不良价值觀及人生觀,是否正一步步地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看似“精品”的歐美文化,實則隱藏着危害。

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災難令太多人一味倡導舶來品而非議傳統。陳獨秀斷言:“全部‘十三經’,不容於民主者蓋十之八九。”就連魯迅也對京劇、中藥一概否定,他們將民族的衰弱非理性地歸咎於國學,於是他們便走上了全面學習西方文化之路。只不過,盲目的全盤肯定與全盤否定同樣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將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拋棄,而那些所謂“精美的藝術品”也將因不合國情而逐漸顯露它的“不完美”。

美亦非美,只有真正屬於民族的、適合民族的文化才能萬古長青。盲目追求的“精品”,終將在人們的細細品讀下退出歷史潮流。

值此亟待重塑民族文化之際,國家博物館(微博)廣場上的孔子像給了我們更多的啓迪和鼓舞。

不要被展臺上光輝奪目的“精美藝術品”晃暈了頭腦,只有理性甄選發掘,才能創造真正的精美藝術品。

【點評】

漫畫中的老人得到精美藝術品後看法大變:展臺上的藝術品光輝奪目,老人盛讚“精美”,得到之後,老人竟發出了“不那麼精美”的感慨。作者緊緊抓住得到前後老人心態的變化,以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爲核心展開行文。作者首先引用了餘秋雨的話,對比中外對待本國文化的不同態度,引發讀者思考:盲目否定自身傳統、一味學習西方的做法真的合適嗎?接着,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展開具體論述,列舉了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指出包圍在歐美文化圈氛圍中的我們正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反思一味學習西方文化的不足,進而找尋崇洋媚外的歷史根源,反思我們對傳統文化一味否定並不理性。最後,作者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真正屬於民族的、適合民族的文化才能萬古長青”,並結合國家博物館廣場上塑立的孔子像這一社會熱點,重申總論:“不要被展臺上光輝奪目的‘精美藝術品’晃暈了頭腦,只有理性甄選發掘,才能創造真正的精美藝術品。”全文主旨突出,結構清晰,事例豐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漫畫作文 篇5

漫畫《摔了一跤》的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兒在路上走時,不小心踩到一塊西瓜皮上摔倒了,這時候,有三個分別舉着家庭、學校和社會牌子的成年人異口同聲的說“出事了吧!”

爲什麼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只在那看着小孩摔倒,卻誰也不管呢?這就是舊的教育觀念作怪.以往很多人都認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應是各管各的,各不相擾.

而當代教育認識到青少年教育應該是一項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各自發揮作用的基礎上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分離,各不相擾,使得青少年教育目標要求不明確,不夠統一.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對青少年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和統一.只有共同的教育和要求才能使學生更明確努力方向,才更有動力,才能避免不知所措和猶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爲教育的統一目標和要求.當然在內容上,措施上可根據各自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內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家長要和教師溝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會教育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學校攜起手來,使學生無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走上社會,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標一致,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分離,各不相擾,使得教育既有重複又有遺漏.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在各有側重的基礎上,形成互補.家庭教育應該側重於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創造和諧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使他們心情抒暢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健康成長;學校則應該按照教育目標,從德智體幾方面培養學生,爲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根據個人的特點,還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各自的才能,特長都能得到培養和發揮,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社會應該通過各種活動和宣傳,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提供各種追求和選擇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條件,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義和奮鬥的樂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素質的提高關係着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加強青少年的教育是擺地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的任務.象漫畫所體現出的教育觀念應急早糾正,只有學校與家庭、社會整體規劃、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齊抓共管,才能爲社國培養出合格的、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才成使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