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後感範文650字

01流浪地球觀後感範文

流浪地球觀後感範文650字

《流量地球》是科幻片,是中國現代科幻片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居然看得人熱淚盈眶,這是什麼梗。

《流浪地球》中劉培強駕駛領航號空間站撞向木星大氣層,引爆了大氣球從而推動了地球加速逃離木星引力。

劉培強的岳父,我們親切的達叔,哦!現在應該叫達爺扮演的高級駕駛員最後選擇犧牲自己,把希望留給孩子們。

人工啓動行星發動機,裝填火石,工程師快速思索,人類的感性和靈機一動在此時與理性結合,沒有一次錯誤,也不允許出錯,一次搞定,含笑而逝,人生巔峯即終點,人生如此不遺憾啊。

電影中許多救援隊犧牲了,最後的完成率是71%,那麼就是說29%的救援隊沒有完成任務,也就是半路犧牲了,這些人的犧牲在我們看來都化作了數字,但他們的努力和拼搏不應該只是數字,努力而失敗和放棄希望是不同的。

這一次選擇犧牲的人有中國人,印度人,俄羅斯人,韓國人,日本人或者其他國家人,這一次犧牲是全球人的犧牲,地球人因此損失慘重,然而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惟其如此地球纔有希望。

面臨天地浩劫,以往的外形入侵,史詩級的大洪水,再到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就顯得小兒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當面對天地偉力,傳統的超人,核彈顯然不夠看,這時候需要人類攜手解決,團結一致,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舉全球的力量辦大事,搞大事,但總有人要犧牲,總有人要捨棄個人利益和小集體利益,不再以某國爲中心,更不以某國的利益爲重,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每一個普通人做出的犧牲都彷彿一個個的火石,火種點燃了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到達下一個伊甸園。

02流浪地球觀後感範文

縱觀《流浪地球》全片沒有發現一個美國人。

疑似美國人是那個人工智能慕斯,而且還是一個疑似反面的'角色設定,當然“他”是在執行控制中心的指令,但依然不能擺脫設定的反面角色,最後的下場當然也不好。

以往的美國科幻大片,比如《獨立日》當然是美國以一國之力,帶上盟友,其他小夥伴吊打外星入侵者,用計算機病毒讓外星艦隊癱瘓,用核彈轟擊外星航母,最後取得勝利,現在來看硬傷無數,硬是把能跨越河系航行的文明拉到和地球一個水平,這個不提也罷。還有很多科幻片,外星科技起碼是能星際航行的文明,居然被熱武器或者人類的最大殺手鐗核彈命中,而美國人每次都無一例外的是主角,其他小夥伴能做做下手已經是給足面子,但這一次《流浪地球》裏沒有明顯的美國人。

有中國人,俄國人,泰國人,以色列人,日本,韓國等等,不細數了,這一次中國人是主角,不論是領航號空間站,還是杭州中心等名稱都讓人熟悉而親切,這一次靠的不是個人英雄式的裏外狂瀾,也不是傻傻的設定,更不是用白癡的外星文明設定來獲勝,而是靠全體的智慧和力量,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全片都是協商,協作,集體,集羣,共同體,人類到26世紀本就應該是一個共同體,聯合國應該升級或者已經消失,而由共同體聯合管理,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得到全面的釋放和集成,合力效果遠大於某個國家一家領導。也有幸才能讓人類度過這天地鉅變的浩劫,這一次沒有美國人。

這是一次開始,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我相信,從此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幻片中出現沒有美國人的情況,世界是全世界的,少了美式的孤膽英雄還有東方市的集體主義,還會有很多有趣的組合和嘗試,這世界少了誰都會照常運轉,只是這一次美國人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