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觀後感-四年級

看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扶不扶觀後感-四年級,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不扶觀後感-四年級

“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題記

小品《扶不扶》將一直被大衆熱議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會話題搬上春晚舞臺。由去年就在春晚表演的沈騰、馬麗、杜曉宇再度組合。去年春晚沈騰、馬麗、杜曉宇三人分別是男下屬、女上司和女上司的前夫,這回三人展開了新的人物關係:沈騰將在小品中再次飾演“郝建”一角,面對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問題,郝建“賤”語連珠。而馬麗這次將出演一位銀髮老太太。去年的“前夫哥”杜曉宇將一人分飾三角。

在小品中,沈騰和馬麗有不少搞笑逗趣的對話,例如“你這走是能走啊,可你這是按表走啊”、“這麼頑皮你家裏人知道嗎”、“你要這麼說話咱以後還能不能一起玩耍了,大媽”,“這是要上哪兒炸碉堡去呀”、“我一老太太擱這兒趴半天,你以爲我扒活兒呢”,而馬麗招牌的笑聲也讓小品增彩不少。小品結尾處“老太太”問“郝建”,“爲什麼人不是你撞倒的你還扶”,“郝建”一句“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贏得陣陣掌聲。

“扶與不扶確實是很矛盾的事情,但別被少數的負能量事件遮蔽了眼睛,確實,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

金錢和良知的面前,我們選擇良知。——面對人們爲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於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

我認爲:現如今的人生怕自己吃一點虧,扶起老人這樣舉手之勞的事都不肯做。就算被老人誣陷,但自己要相信,法律總會還自己一個清白。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着小算盤,那這還算美德嗎?想想看,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的面前,你伸伸手,一條生命就被你拯救,你轉身離去,可能一條生命就會就此終結。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是傳統的美德,應該讚揚。

這個鮮活的故事,很讓人心寒!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做好事

路上看見老人跌倒,上前扶一把,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卻因爲“彭宇案”及之後的“做好事卻被誣陷”的事件發生,在公衆中引起軒然大波。

人們都在感嘆現在道德滑坡、世風日下,很多人鑑於“誣告”事件都表示有向善的願望,但懼怕“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人們在感嘆道德滑坡的同時,也感嘆法律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的“無能”和“不開眼”。在我國秉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方面,法律顯然跟不上道德的步伐,同時反映了我國的法律在很多方面還有不少的漏洞。

面對人們爲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於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

衛生部9月6日發佈《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便是來得如及時雨般。指出老人跌倒要不要立即扶起需分情況處理:如老人意識不清該如何如何,有外傷該如何如何,記不起跌倒過程又該如何如何等等,在法律上給予了人們指導:在面對跌倒老人情況時該如何作爲。

有了法律的指導,人們也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誠然,任何社會都有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連孔子都咒罵他的老朋友原壤“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並且“以杖叩其脛”。在任何一個時代,我們不能保證所有人的道德水平都如此高尚,總有極個別爲老不尊者,會讓“扶老者”感到冤枉和鬱悶。但這也不正是檢驗我們的道德環境和道德水平。我們期待更多完善的法律出臺來解決社會中粼粼種種的問題。我們也更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越來越法制完善的社會環境下,成爲一個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