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演講觀後感

環保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保演講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環保演講觀後感

環保演講觀後感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聽了一個環保講座。這位教授向我們列舉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示例和數據,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當今我們的社會正走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加速現代化的同時,也同時產生了許多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白色污染,淡水污染,垃圾處理等問題。還有最近北京出現的PM2。5值爆表,令北京成爲第二個“霧都”的空氣污染。種種污染就像是大自然向人類進行報復一樣。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不是經濟發展很好,但環境卻一團糟的社會。大量的污染,令空氣污濁不堪,漫天的飛塵,致使無數人患上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可見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影響有多麼大。

面臨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或賓館中的一次性拖鞋等。一次性筷子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爲嚴重,首先它耗費大量木材進行製造,其次還不能重複使用,用一次就被丟掉變爲垃圾,再一次污染環境。其他發達國家也有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地區,但是他們都是從別的國家進口,一點也不消耗國家資源,不僅如此,他們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後,還要進行回收,重新當做紙來利用,並且再次回收,往復三四次,才最後作爲垃圾處理掉。大大提高了一雙筷子的利用價值。這就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的差距。

另一方面,最令我觸目驚心的就我國的水資源問題。我國本身就是極度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水平僅爲世界總水平的25%,在如此的數據下,我們仍有許多人十分浪費水,例如:兒童用飲用水玩水槍,用完水龍頭不擰緊,肆意向江河湖泊中傾倒垃圾等。這些不文明、不環保的舉止,我們不僅不能做,還要提醒並制止其他人做。要知道,全國還有很多人根本無法喝到衛生的純淨水。

因此,聽過講座後,我們更應從身邊做起,始終堅守一個信念: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環保演講觀後感2

聽低碳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理念與行動的感受

今天通過聽韓老師的講座,感觸頗多。瞭解了好多關於低碳環保方面的知識。

首先我掌握了許多概念性的知識。如低碳 、碳足跡、低碳生活等。對於這些都有了一定的理論性的掌握。還知道了我們爲什麼要提倡低碳經濟。

給我們感觸最深的是韓老師關於我們國家低碳環保現狀的介紹。原來我們身邊就存在了這麼多的污染浪費現象。想想也是真的很慚愧,天天用的方便筷子和塑料袋。其實都是在浪費資源和在不經意污染環境。還有在寢室的浪費水,白天出去忘記關燈的現象也常常存在…還有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綠化面積要低於世界綠化面積的平均水平約爲16。7%雖然近些年來有所提升,而隨着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增多 ,亂砍濫伐的現象不止,國民素質仍有待於提高。相比之下其他國家更重視環保和低能耗的生產觀,如日本,他們的森林覆蓋率約爲66%,美國的森林覆蓋率約爲33%。

聽了韓老師的關於全球性環境問題德介紹,我們更是擔憂。如全球氣候變暖,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沿海的一些城市或許被淹沒,一些國家會永遠消失……真的很恐怖。

聽完這些,我們一直在深思一個問題,要怎麼辦?這不僅需要國家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科研力度發展清潔節能的系列產品,

還就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作爲黨建協會的一員我們要以身作則。在環保這方面成爲先鋒。在以後的生活中,儘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出門購物,自己帶個環保袋;夏天使用空調將溫度設置在26度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卻分分秒秒影響着人類的生存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去動員大家行動起來,因爲只有大家行動起來纔會有更顯著的效果。另外, 平時勤動手動腦,讓舊物換新顏,也可以實現 “低碳”,實行廢物的再利用,對於電腦一族的同學們在不用的時候要把電源關好,以免浪費電資源。

節水、節電、節油、節氣,這是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而生活中我們如果注意到了這些細節的話,我們就會爲低碳節能減排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並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其中。不要認爲自己的力量很渺小,當無數民衆加入其中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 ,其實我們在低碳環保這一方面做了很多,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吧!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我們的低碳環保事業纔會更好的發展,我們的世界 纔會更美好。

環保演講觀後感3

這個星期一和星期二,我們有幸在旁聽了第一屆“環境與健康”研討會,諸多專家學者向我們講訴和分享的他們在“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研究經驗和成果,使我們接收到了來自最前沿的信息和知識。

鄔堂春教授講解了他的《環境與健康的人羣研究》,劉買利研究員講解《NMR在複雜體系下中藥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挑戰和應對》,王建枝教授講解《細胞如何爲分析化學服務》,宋立榮研究員講解了《藍藻水華在土壤界面二次成災風險》,郭良宏研究員講解了《新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分子毒理機制研究》,蔡宗葦教授講解了《典型地區PM2。5中PAHs和NAPHs的污染特徵及其致大鼠肺損傷作用》,汪海林研究員的《DNA去甲基化》,周炳生研究員講解了《有機磷阻燃劑的傳遞毒性效應》,欒天罡教授講解了《Nanolayer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Analysis of Individual Small Organisms and Single Cells》,鄧教宇研究員講解了《結核分歧桿菌的耐藥性機制研究》,胡斌教授講解了《HPLC—ICP—MS聯用技術砷和汞的形態分析》,張愛茜研究員講解了《PFAAs與LFABP作用分子機制的理論研究》,繆煒研究員講解了《污染物治理的潛在生物資源?!》,張慶華研究員講解了《持久性有機物的長距離遷移及其環境效益研究進展》,王亞華研究員講解了《職業人羣全氟化合物暴露途徑及代謝研究》,宋茂勇研究員講解了《雙酚類化合物的毒性及雌激素活性研究》,史建波研究員講解了《汞在水稻中的累積及分佈研究》和蔡勇教授的《汞,全球性污染物》。以上這些研究和課題在環境與健康領域屬於比較尖端的,是我們在書上所無法得知的知識和訊息,雖然很多方面不是很聽得懂,但仍然給了我一些思考和啓發。

例如王建枝教授的《細胞如何爲分子化學服務》的演講讓我聯想到了細胞的熒光探針的使用。對蛋白質進行定量分析和特異識別探討生命機理是十分重要的。蛋白質溶液構象、蛋白質與小分子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將直接闡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的變化機制,對生命奧祕的揭示、臨牀診斷以及藥物篩選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蛋白質的分子光譜分析方法按儀器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爲分光光度法、熒光分析法、化學發光法和光散射分析法等,其中熒光分析法因其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 、動態響應範圍寬以及測定條件更接近生命體的生理環境的優點而在蛋白質分析中應用廣泛。熒光探針技術是利用物質的光物理和光化學特性,在分子量級上研究溶液中蛋白質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蛋白質分子熒光探針按熒光波長可分爲發射在紫外可見區的熒光探針和近紅外熒光探針。紫外可見區的熒光探針如香豆素、熒光素、羅丹明類分子等因具有較高的量子產率而常被用於製備熒光底物近年來以菁類、口惡嗪類爲代表的近紅外熒光探針發展迅速,其優點在於散射光弱、背景干擾低,低激發能量減小了光漂白,使用近紅外激光器提高了靈敏度,因而特別適合用於生物樣品的'測定。按探針與蛋白質的結合方式可分爲共價鍵結合式和非共價鍵嵌入式,共價鍵結合的標記物比由非共價嵌入式所得複合物更穩定。按探針用途不同可分爲熒光標記試劑(fluorescent)和熒光生成試劑(fluorigenic)。爲了降低檢出限,提高檢測靈敏度,常用強熒

光的標記試劑或熒光生成試劑對蛋白質進行標記或衍生, 生成具有高熒光強度的物質。此外,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探針也在蛋白質結構、功能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就近年來以上常見蛋白質分子熒光探針的結構特性和與蛋白質的作用方式及其在蛋白質分析方面的應用進展作簡要綜述,並展望了此類探針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而繆煒研究員的《污染物治理的潛在生物資源?!》則讓我想到了生物技術在當前現狀的使用。生物是構成生態系統的要素,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主要是依靠生物過程來完成的。科技的發展也充分證明生物技術是環境保護的理想武器,這一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過程中所顯示的獨特功能和顯着優越性充分體現在它是一個純生態過程。生物技術在處理環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應條件溫和以及無二次污染等顯着優點,受

到了高度重視。隨着生物技術研究的進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爲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希望。

目前生物技術應用於環境保護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物技術已是環境保護中應用最廣的、最爲重要的單項技術,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的降解、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廢物資源化、環境監測、污染環境的修復等環境保護的各個方面,發揮着極爲重要的作用。應用環境生物技術處理污染物時,最終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的、穩定的物質,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氣。利用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大大強化了上述環境生物處理過程,使生物處理具有更高的效率。美國環保局(EPA)在評價環境生物技術時也指出“生物治理技術優於其他新技術的顯着特點在於其是污染物消除技術而不是污染物分離技術”。

這次講座,即使有很多聽不懂的地方,但接收了來自領域前沿的資訊,知道了前面的路該怎麼走,也算是一次收穫,感謝爲我們講解的教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