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覺醒年代有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覺醒年代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覺醒年代有感1

江山閱年,覺醒改天——觀《覺醒年代》

當喪權辱國的條約被敲下許可的印章,當共和將傾,國將不國。無盡仁人志士化作響錘,敲響衆人,立志改天換地,跨過荊棘叢,找到一張救國救民的藥方。

或許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中,仲甫先生與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發光的明星,是指引那個時代青年們走出陰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實小生初閱此劇,第一崇敬的人還是蔡元培先生。當然,陳、李、蔡等人都像極了天上發光發亮的明星,他們作爲當代青年們的領頭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閃光點。可我卻偏愛蔡公的兼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從小說到大的道理,但在現代社會,處處充斥着極端,自私與狹隘,網絡發言處處橫跳的是“二極管”。他們用自己狹隘的價值觀扭曲了這個本不絕對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對他們這種思想最大的輕蔑與諷刺。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

蔡公聽諸導百家之言,集衆智以探索救國之路。這是他長遠的眼界與寬大的格局。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究竟是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還是空想社會主義亦或是杜威實驗主義。當大家都在爲把誰關在外面而爭論不休時,蔡公卻笑盈盈地把門打開,先讓外面的各種人一同迎進來,然後再不緩不慢地將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將“囊括百家,合成一統”各取其優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19年的北大,不僅能聽到外街傳來的抗議演講聲,或許還能看到一羣長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煙喝茶,閒談國事。這是蔡公營造的北大,是當年那個國內各類思想交匯最繁榮活躍的北大,更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襁褓。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發出一百種聲音後,他們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許深諳其意。在新舊文化的對抗戰中,他從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驅趕異類,反而敞開了胸懷,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們,讓老將新將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異同,纔有了陳獨秀辜鴻銘能笑見握手的一幕。“沒有風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榮興起的原因。的確,沒有辜鴻銘,新思想或許不會成爲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長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觀覺醒年代有感2

爲什麼是陳獨秀?不是其他的人物不“香”,只是這他實在是一枝獨秀,讓人挪不開眼。

歷史中真實的陳獨秀——一張黑白照片,且不論,咱們只來說說這《覺醒年代》中讓我感動的陳獨秀。

陳獨秀一出場,便是趁愛國知識分子激烈討論中國存亡問題時,偷了一碗盒飯,旁若無人得解決溫飽問題。這哪有一點大家的樣子?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只道一句:“這樣的國,無可救藥。”之後能怎麼樣?激起了學生的憤怒,他只得落荒而逃。滑稽,但不可否認,他,是清醒的。

我曾看到過一個關於山石和卵石的辯題,便立馬想到陳獨秀,他無疑是一塊山石,他兼具“鋒芒外露,捨我其誰”的感性及“時不我待,逆流而上”的批判性。一面,人們仰慕他一身傲氣,另一面,人們擔憂他銳氣傷人。

他這塊“山石”總是爬上屋頂,批評指點四方的風景。他那封建大家長的做派,對家人,對學生,對同人,叫人又愛又恨。尤其是面對兩個已然有自己的想法的兒子,他一面與他們說教,維護他家長的形象,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不動聲色地待他們好。對與自己有不同信仰的胡適,他既欣賞又愛護,可也不影響他痛斥在關鍵時刻建議將北大遷到上海的胡適,“我要的不是北大的生機盎然,我要的是中國的生機盎然,不辯、不爭,不可以。生機盎然不是等來的,適之,是要鬥爭來的,不破不立!此時的中國需要勇士和鬥士。”你以爲他們崩了,可他又會在兩人唾沫星子互飈之際,感到抱歉,說出“改天請你喝酒”之類的話。

“面對問題,直抒胸臆;包容不同,但立場堅定;即便針鋒相對,也能把酒言歡。”這是陳獨秀,一塊不折不扣的“山石”。

如此硬朗的個性,在那樣動盪的時代,能不碰壁嗎?在他看來不過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獄。”所以他能在研究室做學問,也能在監獄裏讀書看報寫文章。

陳獨秀是那個昏昏沉沉的時代的覺醒之人,是那個暗無天日的時代的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當真是在這部劇裏見識和體會了。這不只是陳獨秀與李大釗之間的友誼,這更是他與千千萬萬民衆反抗壓迫,並肩作戰的精神。

“我必須要跟他們(陳獨秀的'學生)在一起去戰鬥,因爲我愛這個國家。這個國家不僅是我的,更是你們的。我要爲這個國家去做點什麼,我覺得人不能爲了自己而活着。”

“爲了讓你們不再流離失所,爲了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爲了讓窮人不再受欺負,人人都能當家作主,爲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爲了中華民富國強,爲了民族再造復興,我願意奮鬥終身,我願意奮鬥終身。”

使中國一次又一次成長的動力,都是當年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和千千萬勞動人民所反抗,所不肯承擔的逆緣和逆境。

觀覺醒年代有感3

春天的味道是什麼?一枝怒放的花會在枝頭告訴你。或是一場春雨,在清涼的洗滌下,讓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而這種味道卻搖身一變,悄悄地飄到海外的落葉上,飄進了那個別樣的深秋。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一個被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濃煙所籠罩的時代!之所以稱之爲“年代”,而非“時代”,大概是因爲它蒙上了歷史的面紗,雖久遠卻不得不被銘記——因爲正是那個年代,正是那個年代裏的那些人,以頑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新中華!

還記得那個衣着破破爛爛、渾身長滿了蝨子,但眼睛炯炯有神、爲人善良開朗、血氣方剛的“乞丐”嗎?沒錯,他就是創辦了《青年雜誌》的陳獨秀,也就是那個用科學與民主照耀中國的革命家!正因爲他獨特的方式、細緻的思慮,讓身處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李大釗由衷地感嘆:“現在雖然是深秋,但我從他的《青年雜誌》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然而,春天不會只停留在一處。

一碗清水裏也有春天!你瞧,那隻歡快的小螞蟻還在游泳呢!正在碼頭勞作的延年見了他,沒有粗暴地將他丟棄,而是輕輕地將他捏起,放在碧綠的葉片上,讓他來一場森林之旅。一盤荷葉黃牛蹄裏也有春天!雖然只是一隻無辜的小青蛙,已上餐桌的它卻沒遭扼殺,借仲甫的手,又迴歸了自然,回到了清澈的小池塘裏,繼續自由地生活。

春天的味道竟如此美妙,但在一個個革命家庭裏,卻如此可遇不可求!

有一對兄妹正在提一個沉重的水桶,要把水倒進水缸裏。這時走進了一個人,他“八字鬍”,身着長袍,提着木箱,熱情地幫助他們,結果卻被這一家錯認成了“黃鼠狼”!好一隻“黃鼠狼”啊,那就是兄妹倆的父親——李大釗!

爲了探索救國之路,多少革命家長居海外,刻苦鑽研!看着他親切地喊一聲:“姐,我回來了。”那種久別重逢的團聚不也是春天的味道嗎?看着他柔情地抱起女兒,洋溢着歡快的笑容,我真想激動地喊一聲:“春天真美啊!”

觀覺醒年代有感4

“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陽光。”時代的車輪滾滾前進,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正是因爲有無數先輩和烈士們挺身而出,他們心向陽光,他們相信有一天中國人會覺醒,中國會覺醒。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當時的中國動盪不安,只有靠“覺醒”這一條路才能救活中華民族。在這條覺醒之路上,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啓蒙,也有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尋,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李大釗同志了。

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李大釗同志下定決心爲挽救中華而努力奮鬥。他把國家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而把自己的學業放在了身後。當他因參加反日鬥爭而被當時就讀的學校除名時,內心絲毫沒有後悔之意。他的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和他身上體現出的牽掛國家興亡和人民生活、願意爲革命奮鬥一生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提倡。

“爲了中華民富國強,爲了民族再造復興,我願意奮鬥終生!”在李大釗送陳獨秀去往天津的途中,面對流離失所的百姓,兩個人都從心底發出了錚錚誓言。這一幕至今還讓我激昂澎湃。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國這頭雄獅終於覺醒了,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覺醒,先輩們已經爲我們開拓出了一條和平的道路,他們用自己的血汗爲我們鑄造了幸福,他們的覺醒能使我們受益終身。

作爲新世紀、新時代的新中國青年,我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覺醒。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完成好在學校的每一項任務。引用劇中的一句話便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纔有可能脫穎而出,成就大事”,我們要學會自律,心中要有堅定的信念,同時應該以學爲本,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許有一天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報效國家和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能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我們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和奮鬥者,讓先輩們的精神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幸福和復興之路在我們的腳下越走越遠。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覺醒年代》的續集,因此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覺醒,也要帶着屬於無數先輩們的覺醒一直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