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觀後感(通用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雨哈佛路》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通用8篇)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1

哈佛大學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甚至是無數人可望不可求的學校,一直認爲能上哈佛大學的人必然天資聰穎,有着極高的天賦,非常人所能進也。可是有這麼一個女孩兒,不僅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拿到了《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她出生於紐約的貧民窟,父母吸毒,15歲無家可歸,母親患艾滋病去世,父親因無錢支付房租被收容所收容,可憐的她到處漂泊,經常借宿同學朋友家,頹廢度日,只爲填飽肚子,因經常逃課高中只得一學分,只能進非傳統性高中,幸運地進入了預備人文學院,偶然的機會老師帶她和同學參觀哈佛大學,讓她對哈佛大學的學習氛圍有了深深的嚮往,對生活重燃了希望與渴望。她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並以全優考入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12000美元,解決了學費問題。如今,在全球各地發表演說,以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

她曾因家裏沒法洗澡頭髮長滿蝨子遭同學厭棄,曾因爲帶同學借宿繼父家被趕出家門流浪街頭,曾因母親的去世倍感無所希冀。我經常靜靜地穿梭在他們的家中,從沒好好地休息過一次,因爲我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歸宿在何處,是那段漂泊無依的內心獨白,讓我不禁心痛不已。

然而,想唱歌的人總能找到歌唱,從她對生活重燃渴望的那刻起,她堅信絕不要讓不能做的事妨礙能做的事,她對自己說,你認爲對你好的東西,你儘管向前衝去努力爭取,不用管他們在背後胡說些什麼。

上帝賦予我平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賦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改變的事情,賦予我智慧,讓我發現事物的不同。這是戒毒的硬幣背後寫着的文字,讓我記憶深刻,也是女孩兒時刻去想着的文字。

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命運的反抗,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完成所謂不能完成的事情,倘若沒有實現,說明沒那麼渴望,獻給所有爲夢想正在奮鬥的人,你總能看見自己辛路掙扎的身影,也會明白自己的渴望是否足夠強烈。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2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受觸動,女主人公經歷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長道路,最終實現了夢想,走進了哈弗大學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經常爭吵,之後母親又染上了毒癮,生活幾經崩潰。有一次她和她母親一齊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以前的溫馨彷彿又圍繞在她身邊,“這一刻,我感覺母親又回到了身邊”是對她當時心裏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見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她只是個孩子,但是爲什麼要讓她承受那麼多?然而時刻總是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她母親毒癮又發,跑去酒吧喝酒抽菸,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裏,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

母親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親的棺材上,試圖尋找到那迷失的母愛,兒時的記憶一幕幕浮此刻腦海。淒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但是明天還是要繼續。拾起那殘碎的記憶,路還是要走,而此時,她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的依靠,連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沒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踽踽獨行。但是她還有夢,她要改變生活的現狀,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堅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能夠看出她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卻用發奮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們所能想象的程度。“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樣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他們一樣愛着我們。最後當她站在哈弗大學的演講臺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爲之動容。

人的命運是能夠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應對現實,最終我們必須能夠實現夢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強愛人,方可被人所愛所尊重,不好抱怨此刻的不幸,要勇於應對,要勇於去改變,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未流過血的手指怎能彈出世間之絕唱。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此刻的不幸將是對我們最大的歷練,堅信自己,堅信明天會更好。

《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用心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絕不放下,我們的夢就在前方,完美的明天等着我們去創造。無論此刻怎樣,請必須要堅信透過發奮,明天定會很好。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3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感人的勵志影片,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利茲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珍妮因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茲只好流浪街頭。不久,母親去世了,利茲很受震動,她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

“每天起牀,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

令人奇怪的是,貧窮和負面的童年經驗,並沒有讓她變壞或者失去希望,隱隱約約之中,她一直都知道,在她生長的環境之外,其它人所過的,是很不一樣的生活。而她知道,只有想辦法脫離現在的環境,纔有可能到那個新世界去。母親死後的幾個月,在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精神鼓勵的情況下,她自己一個人,申請進入一所私立高中,因爲她相信,讀公立高中並不能幫她跳出貧苦的輪迴。開始唸書之後,她還是沒有地方睡,還要在骯髒的洗碗槽前面,一面工作賺微薄的薪水,一面念微積分、幾何學。

她身邊的所有親人、朋友全都告訴她,沒有用的,不要癡心妄想進大學。可是當她拿到班上第一名,得到機會參觀哈佛校園的那天,她就狠狠地發誓,要成爲哈佛的一員。那天,當她看着走在哈佛校園裏的男男女女,心裏不禁問自己,“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爲什麼這麼不一樣?是不是因爲,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麼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父親作爲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面試的那天,她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沒有,穿着一件破爛衣服,罩上一件向姊姊借來的大衣勉強充場面。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從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爲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在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爲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穫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0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藉着對信念的執着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爲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着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果然,她得到了那筆獎金,進了哈佛。領獎致詞的那天,她說,她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將永遠地被改變。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4

世界在轉動,你只是其中的一粒塵埃,就算你消失了,地球也不會停滯不前,現實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爲別人的意志更強些,未有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利茲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裏,父親嗜酒,最後進了收容所。母親吸毒成癮,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最終長眠。爺爺也不肯收留她,只好流浪街頭。曾經的幸福美滿早已消失不見,一瞬間,她變成了被世人遺棄的孩子。

利茲,一位出生在紐約的女孩,沒有就此墮落下去,她經歷了生活的艱苦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踏入了哈佛的殿堂。

“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一句話體現了她堅定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她睡地鐵,撿垃圾桶中的吃,她強烈的求知慾,與命運不屈不撓的鬥爭着,她用努力爭取了機會,她用行動詮釋了自己。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愛別離。求不得。分看哪個都雨勢滂沱。但敲敲腦袋做頓悟狀後就知道,生是和自由告別而苦,老是與希望告別而苦,病是與奔跑和熱枕告別而苦,至於愛別離,既然作文經說了是別離,那大家都清清楚楚。而求不得,根本連告別的機會也不會有。利茲,在這個紛擾浮華的世界,經歷了太多的苦,但她永遠記住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日子,這是她在這充斥着喧囂的世界嗅到的唯一一絲純淨的氣息,這也是使她堅強活下去的理由。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遇到像利茲那樣的情況,有多少人能夠在黑暗的邊緣垂死掙扎,只爲見到那一絲的陽光?恐怕沒有幾個吧。我們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怎能體會到利茲那種受冷捱餓,被世人遺棄的感受。當面對困難,我們能否像利茲那樣坦然接受,笑着面對,迎難而上呢?唯有堅強的意志,才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風雨並不可怕,愛、信念和毅力將讓我們穿越風雨,見到人生的彩虹。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面對現實,最終我們一定能實現夢想。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頑強的精神詮釋生命,夢想就在前方的。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5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電影——《風雨哈佛路》。下面就讓我講講這部電影裏的故事吧!

有一個女孩名叫麗思,生活在一個痛苦的家庭裏,媽媽是一個酒鬼,爸爸愛吸毒,爸爸媽媽都感染了艾滋病。麗思從來沒去過學校,但她很愛讀書,小學的知識她都會,後來媽媽死於艾滋病,她就藉着自己從書本里所學的知識上了高中。她爲了拿到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去演講。最終她成功上了哈佛大學。

這部電影對我的感觸很大,這是發生在20xx年的一個真實的故事。麗思堅強、勇敢,自信,我們要學習她的那種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她看書的好習慣。爲了掙自己的零用錢,她每天都爲別人打工。她在給飯店刷洗碗筷,牆上貼着她要學的知識,邊洗邊看邊記,因爲她要用兩年時間讀完四年高中的知識。

她堅強、勇敢、自信,是我學習的榜樣!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6

在看過無數的勵志電影后我再一次被這部戲中的女主角所感動,她對生活的執着和信念幫助她改變着自己的人生軌跡。她的堅強向我們展現了渴望與目標的魅力。

也許學校要求我們看這部電影的目的在於希望我們不要因爲現狀而失去考研的信心,但我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標,如果他肯堅定自己的理想那麼他就算不是很成功但也絕不會失敗。但單單就勵志題材的材料來說,每每都是以一個悲情的背景逐漸走向一個喜劇的結尾。

我想說每個人的成功後面都有自己不同的辛酸與汗水,也許會覺得困苦的背景更能襯托出勵志人物的偉大但是,又有沒有人想過也許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卻更難走向成功?生活的壓力和困苦造就了一個奮鬥的.成功人物,生活的奢華往往造就一個墮落的“王子”。換句話說,是生活造就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今後的道路,而失敗與成功只在人們的選擇之間。我覺得相比困苦人士痛苦的經歷,富足人們成就大事業也許更值得表揚。唯一不公的只是如果你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有目標的青年,也許生活的不那麼艱辛會讓你更快的成才。

其實無論你是誰,只要有堅定的目標你就所向披靡。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7

你有做過一個夢嗎?一個哈佛夢。你也許想過,作爲一所頂尖學府,只有所謂的“精英”、“天才”纔可以擁有去追求的資格,你又會想,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什麼特長,沒有一個發達的大腦,所以我是“一定”不會和它有任何聯繫的。確實,大部分的人都會這麼想,其中也包括一個叫麗斯的女孩。不得不說,她真的很特別,就像剛從夾縫中破土而出的小草,讓人心疼,又像是貧瘠的土地上迸發出的小生命,給人一種新生命的帶來生機感。

麗斯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裏,從小就開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小小的麗斯渴望得到母愛,卻總是遙遙不可及。儘管生活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是她依然頑強的抵抗着,她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母親可以給她一個擁抱,一份母親的愛。可是在15歲那年,母親死於艾滋病,而父親也進了收容所,小麗斯就這樣沒有了家,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流浪讓她變成了一個精神麻木的女孩,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隨着慢慢成長,麗斯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她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後,麗斯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憑藉自己的能力自學了四年的課程,並且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從她的身上聯想到自己。

你會覺得不太可能,可是麗斯做到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你也是,那是不是意味着你也可以做到呢?大膽的去嘗試,勇敢點,你也可以做到。後來,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最後,這位堅強的女孩邁着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找到了屬於自己嶄新的人生旅程,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裏面,勇往直前的奮鬥纔是永恆的主題。

這個女孩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她是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在她撫育孩子的期間,她考取了哈佛的博士學位,她的經歷也讓很多人爲之震驚,歸根究底,她靠的也是那份勇往直前的奮鬥。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困難和挫折,不論你想不想,我們總是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去解決。人生充滿着未知的可能,如果你輕易對自己說“不”,在某種層面上來說,你選擇了主動放棄自己,這是最可怕的。換句話說,你“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你要相信,努力的人就一定會有回報,也許有人會說你傻,但是當一隻勇往直前的小傻瓜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8

下午,老師用了兩節語文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風雨哈佛路》,看完後,給了我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觀《風雨哈佛路》有感作文。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童年在艾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儘管父母都是“癮君子”,可她始終還是愛着他們,她也覺得父母也是愛她的,儘管他們忘記了……正如莉斯所說“我愛我媽媽,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還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決不會忘記她愛我,雖然她做過一些事,總是這樣,總是這樣,總是這樣”這令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着莉斯,明明有能力可以好好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卻因爲要照顧母親而放棄,等到母親死了,纔可以真正衝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的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母親的離去,帶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往後,她開始在外流浪。17歲的時候,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1996年,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她成功了!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憑藉着對信念的執着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莉斯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面對逆境與絕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動容!

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自己認爲的那麼難,最難的是怎麼讓自己不要認爲它很難,以及邁出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機會,抓住機會的人不一定會成功,而成功的人卻一定是把握住機會的人,就如同莉斯,她不僅把握住了機會,而且她也懂得如何利用機會,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將機會的作用最大化,只是單單空掌握機會是無用的,只有學會運用它到生活中去纔是真理,纔是王者。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