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星球》觀後感3篇

《冰凍星球》爲英國廣播公司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公開大學聯合制作的自然紀錄片。本片主要展示棲息於北極和南極的動植物及其生境,而第7集則探討全球暖化對極地以至全球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紀錄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冰凍星球》觀後感3篇

《冰凍星球》觀後感(一)

春節期間,我觀看了CCTV紀錄頻道的《冰凍星球》系列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們去探求逐漸溶解的南極和北極,以及生活在這裏的各種動物的生存狀況,由英國生物學家大衛·阿滕伯勒進行解說。觀看後,我佩服這些科學家們那種隨時都準備犧牲的冒險精神,有了他們這種敢於冒險、敢於犧牲的敬業精神,我們才能夠看到如此精彩的紀錄片。

在所有動物中,憨態可掬的北極熊、胖胖的帝企鵝最受我喜愛。雖說帝企鵝胖,但行動起來可不含糊,它們時而直立行走,時而用圓溜溜的肚皮在冰面上滑行,形成一列長長的隊伍,可壯觀了。我知道了阿德利企鵝每年只能養活一隻小企鵝,而另一隻就只能被拋棄了,真可憐!豹海豹由於每年要吃掉5000只企鵝,所以被拋棄的小企鵝就只能成爲豹海豹的美餐。

再說北極熊,它就不一樣了,可以哺養兩三隻小北極熊,但一遇到夏天,在浮冰上行走,就比較困難了。其中有一隻母北極熊和小北極熊很可憐,母北極熊快半年沒進食了。有一天,看到一隻海豹趴在冰面上休息,母北極熊冷靜觀察後,悄悄潛入水中,繞到海豹的後方,以極快的動作上岸,撲向海豹,但海豹也很機靈,身子一滑,逃掉了。雖然沒抓到,但我還是十分佩服北極熊的生存本領。

再說北極和南極的氣候,如果人類再破壞環境,到2020年,南極會部分融化,到時候全世界的海平面都會上升1米,會產生泥石流、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所以人類要一起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地球家園!

《冰凍星球》觀後感(二)

《冰凍星球》是201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自然紀錄片,講述了南北極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的生存,其中第七集則是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及全球的影響。

這檔紀錄片採用了可以在低溫下工作的特殊攝像機進行拍攝,耗時5年才問世,捕捉了很多珍貴的、我們難以想象的畫面,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探索和想象。

《冰凍星球》的解說員是大衛·愛登堡,這位被稱爲“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爵士,英國人,實地探索過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著名的《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便出自他手。

而這一部關於極地探索的紀錄片同樣也是由愛登堡聯合科學家親身於極地考察及解說。愛登堡爵士的解說嚴謹中帶着些小俏皮,讓人更加容易懂得自然的奧妙與神奇。比如在第二集中,企鵝產蛋時需要大小形狀適中的'石頭,而這些石頭並不容易找,“有些企鵝便動了犯罪的念頭。”這句話便讓人能想象到小偷企鵝賊兮兮的模樣。在看到幼崽們蠢萌動作時,愛登堡爵士會解說着,然後停下來長嘆了一口氣,像極了“恨鐵不成鋼”的家長。正是有了愛登堡的加入,他有着豐富的自然探索經驗,也懷着對自然的熱愛,才讓這部紀錄片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正如他本人所說:“在我看來,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視覺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興趣的最大源泉。她是一切豐富壯麗的生命之源,正因如此,她讓我們的生命值得體驗,不枉此生。”

在我們的想象中,極地便是雪白的一片,除了冰就是雪,但是《冰凍星球》記錄了兩極的春夏秋冬,讓我們知道了原來冰雪之下還是生長着許多植物,等夏季到來,冰雪融化,北極依然可以呈現出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在北極,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森林——針葉林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

而且,在其中我們能看到冰川的破裂,如同煙花綻放,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檔紀錄片中還能看到數之不盡的大自然的作品。在鏡頭快速播放下,冰晶和雪花的形成生動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原來雪花是那樣的美,形態各異,更神奇的是,儘管雪的數量有那麼多,但是全世界卻找不到形狀相同的兩片雪花。這纔是大自然奇妙之處,也是我們人類爲何要一直去探索自然、發現自然的奧祕所在。

在這僅僅七集的《冰凍星球》,我們能夠看到極地的四季,還有這些極地生物的各態。和嚴謹的科學紀錄片不同的是,這檔紀錄片沿用了BBC以往的幽默風格,在讓人們認識冰雪世界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讓人更有興趣觀看。

在這紀錄片裏,很多畫面會拍到動物們笨拙的一面。比如馴鹿在冰面上站不穩,滑稽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再者,還有腿短的企鵝萌萌地走着“企鵝步”,肥嘟嘟的身軀比萌寵還可愛,會有種到了南極就有企鵝邁着小短腿過來問你“兄弟,充Q幣嗎?”的錯覺。幽默並不止可以表現在語言上,在畫面上《冰凍星球》也運用得很好。

除卻幽默搞笑的畫面,更多的是動物生存的殘酷和人類相似的許多方面。在動物的世界裏,繁衍後代和捕食是重要的生存內容。而在這樣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更能表達出極地生物的堅韌。其中,也不乏深情的一幕。一對漂泊信天翁伴侶能廝守50年,他們自幼分開,經多年漂泊後重逢,而後相伴終身。

而很多動物爲了爭奪繁殖權,雄性之間會互相廝殺,場面血腥。如海象支配着一方海灘,擁有妻妾和幼崽,它必須打敗入侵者。雖然海象的脂肪皮層很厚,但是牙齒的殺傷力很大,它最後打敗了入侵者,卻渾身傷痕累累。還有北極熊媽媽帶着幼崽,躲避嚴寒及掠食者。這些畫面讓這部紀錄片更加生動,極地生物的千奇百態,交織出這冰雪世界的點點滴滴。

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生活在北極的一種名爲燈蛾毛蟲的小毛毛蟲,如果我們有幸見到這種小傢伙,可能它已經14歲了。在北極,春季的時間不夠它們進食,所以溫度減低時,它們被冰凍起來,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它們又出來進食。而這一過程,可達14年。

這些小傢伙戳到我的那個感動點,讓我感嘆生命的神奇。破繭成蝶的過程歷經14年,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冰凍之中度過。我難以述說生命的偉大,只是看到這個畫面時,內心想着那些在冰塊中沉睡的時光,它們在幹什麼呢,是在做夢,亦或是孤獨地沉睡着。

愛登堡爵士說,“這部紀錄片捕捉了從前記錄下來的很多行爲和現象。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將會越來越珍貴,因爲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去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景。雖然在我們到達前的數百年甚至幾千年前,地球兩極的景象非常壯觀,但是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變化已經超過人們的認識。”

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不止在於讓我們觀賞極地之美,更重要的是現在環境的污染嚴重,溫室效應加劇,就算是被稱爲“人類最後的淨土”的南極,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消失在人類視線之中。我們有義務去守護這片淨土,只有瞭解了極地的情況,纔會想着去保護它不受破壞。我想,這就是這部紀錄片所要帶給我們的意義所在。

難能可貴的是,我們雖然無法親身涉足南北極,領略這片冰凍世界的美,但我們能透過屏幕,通過這檔《冰凍星球》去了解和認知我們人類不能居住的土地。我想這便是這《冰凍世界》所帶給我們的審美價值吧。

《冰凍星球》觀後感(三)

《冰凍地球》於2011年10月26日在英國的電視臺播出。紀錄片的攝製組採用了可以在低溫下工作的特殊攝影機進行拍攝。這部耗時五年才問世的紀錄片捕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表現出大自然神祕奇幻的一面。

極地景色的壯麗,那是一個世界,有着純淨的藍,或是純淨的白。曾問自己到底是什麼讓自己如此着迷,但只是片刻,我明白有時,一些發自內心的讚歎是不需要理由的,用言語或是詞彙表達會嫌其變味。

我爲什麼看着這些景象會心生感動?或許,光是形容冰面是如何晶瑩剔透,天空是如何一瑕不染,又或是企鵝如何呆笨可愛,這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釋,而更真切的感受是自己嚮往着那種景象。

看到獵獵寒風從冰原上吹過,時速甚至高達100米/h,一望無際的荒涼之地,很想親身站在那邊去感受這種極限氣候;南極的黑夜,光怪陸離的極光,以及一望無際的星空,裏面的每一顆閃亮的星,很想用自己的雙眼,親自去捕獲如此的無言之美。

尤其是看到皚皚白雪中,爲了生存還有嗷嗷待哺的六隻小狼,母狼博儘性命和比自己大幾倍的野牛搏鬥,雪白的毛皮上是自己的鮮血,但是爲了生存,不能止息!同樣爲了自己的生存,野牛也在努力的用角頂母狼。食肉動物最終戰勝了吃素的。生活在極限環境,連生存都是在生死邊緣的狼,只會埋頭吃草撒蹄狂奔的野牛怎麼敵得過。不論誰贏誰輸,身爲看客的我只覺得背脊發涼,充滿傷感。

與動物爲了生存,每一天的生死搏鬥相比,人類如何不渺小?天天多愁善感,都只是杞人憂天,無病呻吟了

團隊協作的虎鯨,北極熊的繁殖,企鵝的遷徙,深海里的情形,無一不是提醒着我們,在這個瑣碎無聊痛苦煩悶充滿慾望和失望的人類世界之外,還有着如此精彩也如此漠不相關的其他生物,在爲它們的生存,做着血肉之爭。

萬物有靈且美,我們只不過是萬物之一,也不應有權利,去傷害以及改變他們的生活,以及生存環境。要時刻提醒自己,人類很渺小,裏面的個體,也不過是一粒微塵而已。

冰山崩塌,神祕的活火山噴發這些真實的自然現象,以及岩石峯,美輪美奐的融水湖和針葉林;此外,這些真實的圖片也表現了大自然中殘忍的一面,動物之間相互的角逐、廝殺,比如一頭雄性北極熊勇敢擊退多達十名情敵,身披血漬和傷痕,最終抱得美人歸。

其中整個紀錄片是以四個季節的變化爲主線的,記錄了地球兩極在一年內展現出的各種神奇的場景: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

最後還講述了一些製作者有趣的冒險經歷,以及一些如何在極端寒冷和無法預知的惡劣的氣候下生存的技巧。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輕鬆與閒適,但是在這一片輕鬆景象的背後卻隱藏着一個我們都需要面對的大問題,那便是如何對待人與動物,人與環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