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的牧羊人》觀後感

牧羊人獨居,有着簡潔的傢俱、發亮的碗碟、整齊的鬍子,和牢固的扣子,他像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人,刻板又形式化的完成對自己的打理,當然,最重要的是,他還有一隻一米半的鐵棒,在他不多的物什裏,或許這纔是最合他心意的一樣。

《種樹的牧羊人》觀後感

一隻鐵棒,換了一整片森林。或許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這都稱得上是一項奇蹟,可是對於牧羊人來說,這就是他用他手中的鐵棒一日一日換來的,三十七年的每一天裏,他都種下一百棵樹,這對於他來說,就像每一天都要吃飯一樣平常。

人是有劣根性的,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自私,之所以人們把這片森林當做奇蹟,就是因爲自己做不到,用自己的自私,來想象世人都是同自己一樣的。因爲自己沒有三十七年如一日的堅持,所以別人有了,那便是奇蹟;因爲自己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別人有了,那便是壯舉。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們設想着牧羊人遇到了多少多少的困難,我們設想着他爲了這份“事業”經歷瞭如何如何的艱辛,可是於他而言呢,他是否真的將種樹當做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呢。我想不是的,種樹不是他經歷了多少掙扎做出的決定,所以即使跪着也要走完,也不是他克服了多少困難之後堅持的信仰,就算千辛萬苦也要支撐。種樹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理所當然的行爲,他只是選擇了以這種方式來繼續他無奈無望的生活,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兒,帶着孤獨絕望的情緒來到一片荒涼土地,或許他內心深處需要的只是一片生機,一種希望,他只是爲了自己在種樹,而不是爲了三十七年後到來的.陌生人。

世人習慣將孤獨和寂寞當做消磨人的利器,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將牧羊人的孤獨當做是他遇到的困難之一,當做是消磨他信心和渴望的利刃。確實,當我們的努力地獲得成功後,總是希望能有人與我們一起分享。但是對於牧羊人來說,或許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他只是在一片不知歸屬的土地上種着樹,他只是日復一日的做着自己的事,不爲功成名就,也不爲誰的讚揚,世人喜也好,樂也罷,又與他何干,對於他來說,自始至終他爲之付出的和他所擁有的,都只是一片森林,而不是森林裏的人和森林旁的村莊。他從來孤獨,但也正是這份孤獨,給予了他一片森林。試想如果他的妻兒在世,即便世道再艱再難,他也能有所依傍,有所牽掛,又如何做到每日與樹爲伴。以一個不畏孤獨,堅持爲了世的幸福生活的種樹人的身份去崇拜他,才真的是玷污了滿山滿谷的翠雲綠浪。

他只是一個牧羊人,一個將種樹當做生活一部分的牧羊人,他是自信的,他自信他能夠讓這片荒涼乾燥的土地生機盎然,同時他也是自負的,他自負的不屑於任何人的認可和讚美。“一片自然生成的森林”是他聽過最天真的笑話,或許並不是因爲他爲世人帶來生機而世人卻狂妄自大,而是因爲在世人的眼裏,森林就僅僅只是森林,僅僅只是一種環境,僅僅代表了生機和希望,可是森林對於他來說,卻是生活,是情緒,是三十七年的分分秒秒。世人的自私,將一片森林僅看做自己生活的空間,僅當做房屋的天然屏障,世人的自私,將他用一隻鐵棒換來的整片森林,僅當做“自然”給予的饋贈,僅當做因他們而存在的環境,這纔是最天真的笑話。

牧羊人用一隻鐵棒換一整片森林,世人用一整片森林換一處生存空間,這不是奇蹟,這是個笑話。何苦自以爲是的用已然自私的想法去揣測他人理所應當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