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牽掛》2000字觀後感

誰會不放心誰?《牽掛》這部電視劇很讓人感動,我很少會因爲拍出來的影視作品而真正感動,通常看到前一個鏡頭就能想到下一個場景會怎麼設計,就像讀小說的時候,一根線剛露頭我就知道能有多長多結實。

電視劇《牽掛》2000字觀後感

三天看完了這三十集,每一個角色都在告訴我點什麼,當然也都在無形的增加很多東西,有積極的,但也免不了消極的,很多時候風向鏢需要前後左右一起拖拽才能維穩,就像一個人的判斷力取決於他身後的擔子有多重。

配樂一般都會讓人感動,隨着劇情的走向起伏,但是我覺得這配樂是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缺點,煽情。生活它是部戲,但是這配樂還真沒有更好地體現人物心理,反而讓人不踏實,缺少了應該多一份的現實感。

以前因爲看孽緣而確立了心中的好男人形象,現在想想煽情和自我設想的成分太多,但是那樣的好女人也必須由那好男人才配得上。這次《牽掛》讓我明白了太多,一個家庭,把愛情、婚姻、價值、虛榮、社會、時代都演繹了出來,出了大事就靠開家庭會議解決,當然那都是檯面上的事,心裏憋悶了就兄妹父子之間推心置腹地聊聊天喝喝酒,眼高手低心性急躁的建軍雖然總是“要是我當初再冷靜一點,咱牛家可就真牛了!”我不知道他是有多委屈的時候才說起自己拼搏時候遇到的坎遭過的冷眼裝慣了小人,可是我是真心佩服他樂天派的性格,帥帥得像個小孩子。

牛建國,當大哥的,不是一般的牛,我替他委屈替他高興替他給自己一份惦念。建國是我時隔三年後被感動的另一個熒屏人物,一個真正的男人,令人不得不心疼他的人,我也曾覺得是他太懦弱跟不上時代,後來卻總是被他的牛脾氣給喝彩,這喝彩是發自內心的。

編劇要是不這樣給了坎坷的'過程、完美的結局,導演要不是選對了張國強牛莉劉威朱茵他們這些經歷過滄桑又有形象特點的人,他們確實沒有什麼能打動人,一部電視劇嘛,虛構的情節模擬的色彩。

確實不想承認自己真被這部電視劇征服了,這讓我有種弱智的感覺,太不切實際了,但是這事說得就是在理,就是實在得不能再實在了。

想想可笑,像陳一冰那樣的混蛋還真少有,但是擁有這種混蛋心態的男人還真不少,現在男人女人都在抱怨世界上沒有好女人好男人值得珍惜了,其實說白了不就是姿態的問題嗎,對自己定位太高對感情定位太低對生活質量太追求,一層層揭開,就是貪心不滿足,要麼不滿足車子房子吃的喝的,人人都像金夢瑤,到後來興許能有個小事業但卻丟了自己的根自己的魂,被人利用了空虛以及浪漫幻想,後來想起建國的話,蘿蔔白菜,我實在,我就是對你有感情願意對你一百個好,這都是犯賤,離婚了才意識到自己的任性,纔想起以前自己並不真是嫌棄他,可能就只是拿追求拿夢想想真正活出自己來,後來覺得自己的影子可能是跟他的一起慣了,跟自己的人怎麼就對不上號了,這是金夢瑤給我的感覺。其實我從來沒有被他感動過也沒有爲她的感情感動過,她三十多的人,在我眼裏卻幼稚地要命。

《牽掛》裏對友誼的定義也更精準,即使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我們仍有無法逾越的距離。從小到大做什麼事第一個想的便是如何不讓自己對不起別人,忍讓或許有時候真的是懦弱,可是我確實因此擁有了很多意外的朋友,但是這樣的友誼真的只是單方面的。有時候突然想起自己聯繫一個人太多了,便突然覺得不妥,開始抱怨爲何自己要一直處於主動的地位,對方要是想起你必然會聯繫你,就這樣突然覺得很多友誼不堪一擊,遇見心理不平衡這個魔鬼。

一個人走着走着便想起可能缺少熟悉的元素,要麼打個電話要麼唱首熟悉的歌,當然,笑也是打發孤獨的利器。

我們總是會人格分裂,往往會有另外一個冷漠的自己瞧着熱情微笑介入事事的自己,所以經常性的嘲笑自己,對自己的不滿主要是因爲自己總是太不隨性,想閉嘴的時候卻一直說個不停笑個不停,是吧,是我太害怕冷清了,其實冷清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們越來越大,越來越明白生活的平凡與不易,故而越來越理解父母,越來越珍惜親情,愛逐漸在縮小。有時候突然間熱血沸騰,下一秒卻又停止憧憬,過去了,做美夢的年紀。以後的夢都有了新的名字——白日夢。

大多數人都在想活着沒什麼意義,卻很少有人像海子一樣選擇輕鬆的自殺,我們都過不夠,柴米油鹽,我們都過不夠,因爲我們的生活在柴米油鹽的背後。酸甜苦辣鹹不是每一個人都真真切切的體會過,所以我們總是不甘心的繼續消磨着生活。尊嚴,讓人失去了太多東西,丟掉了自己對自己的那份尊嚴。

念念不忘的舊時插座,不經意間就被某個非原配的插頭通上電,一切都會復燃。我們到底在執着着什麼?時間總會像慢性毒藥一樣將人穿腸破肚,也或許真的進入天堂,天堂裏我們那麼快樂,是不是因爲天堂裏只有你不需要去容忍的人?快樂的精靈是不是我們生前一直祝福的人?

我祈禱能讓睫毛再長一公分,睡眠再深一公分。收穫的東西,未必就是我想要的東西,假如你有羨慕我的地方,切記,這可能是我苦惱的根源,所以原諒我,我不會去羨慕你們的得意之處。頭髮就像我們的心態,時落時長,你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講述的東西太多,導演沒有明說,需要我們自己讓其與現實鏈接,最終達到它《牽掛》給大衆淨化心靈的作用,不要網絡接觸多了就學會了謾罵的毛病,凡事,不僅要用心做,也要摸清自己的分量,以及自己真正能不能活出自我,能不能適時地敲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