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幽靈公主》觀後感

動畫片到了宮崎駿這裏,“動畫”就只是一種形式,而非層次。

動畫電影《幽靈公主》觀後感

其實在看《幽靈公主》之前我就應該料到,環保意識在《天空之城》中已經初現端倪的宮崎駿,不會放過人類。但現在我既然說了這樣一句話,表明直到真正開始看影片之前都沒有料到這一點。

所幸影片開頭就通過一個所謂“生活在國家東北角”的世外桃源的人們口中隱隱約約傳達出對人類的叩問:“西邊一定發生了什麼。”,“拿各神(其實是一隻巨大的山豬……神)一定懷着巨大的怨恨纔會變成邪魔。”。

我們都知道,一隻大山豬會懷着巨大的怨恨,絕對不是另一隻山豬造成的——除非這是一部以山豬爲主角的山豬愛情動畫片——所以,矛頭自然直指人類。

果然,被寄予厚望的世外桃源的少年阿席達卡

雖不能把《幽靈公主》定位爲災難片,但聯繫其特有的自然災難意識,又不禁發現,所有的'災難片到最後,幾乎都有一個預示希望、充滿未來的結局。同諾亞方舟的故事一樣,這種結局共同傳達出了我們的這種膽怯——我們或者逃避事實,或者認清到事實卻沒有勇氣去面對。沒有勇氣去面對的我們,欺騙自己也欺騙他人,以爲爲時尚早。因此活在自己編織的這種謊言中,採取着不痛不癢的行動。

影片的最後,導演不願意傷害我們,更不願意傷害自己,本來應該連帶主人公都全部灰飛煙滅的整個世界,情節卻被設定成死去的山獸神給世界重新帶來了植物的廣泛新生,一直從沒正眼熱愛過植物一眼的人們也莫名其妙地忽然間發出了喜悅的驚呼。導演一層一層毫不留情地揭開人類的自私、貪慾、無知,卻在最後關頭戛然而止,給我們一個色澤鮮嫩、充滿生機、希望溢出不止的鏡頭。

人類一直在自我安慰

導演們畢竟不忍心。如果宮崎駿說作爲一名動畫導演,由於要照顧到在其作品的受衆中佔了很大比例的小朋友們的心理和情緒,而使得反思必然不徹底和不忍心,那麼諸多災難片的導演便沒有什麼多餘的理由。除非,其實整個人類都是心理脆弱的小朋友。

勇敢一點,讓這個世界毀滅掉——我不是說現實,我是說電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