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旅途觀後感300字

電影《愛在旅途》 是新疆首部解救流浪兒童的電影,此電影講述了被拐流浪兒童木拉提在“蛇頭”脅迫下行竊,之後被新疆警方解救回疆,開始尋找父母的故事。故事圍繞着愛與被愛展開敘述,影片中流浪兒童的生活、丟失孩子父母的現狀、社會各界力量的大愛讓人爲之動容。

愛在旅途觀後感300字

《愛在旅途》電影觀後感

2014年4月30日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全校的老師和學生在影劇院觀看了電影《愛在旅途》。

電影《愛在旅途》講述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在解救解救被拐騙的新疆兒童的行動,並用無微不至的愛心幫孩子尋找親人的故事。故事圍繞着愛與被愛展開敘述,影片中流浪兒童的生活、丟失孩子父母的現狀、對不法分子的恨、對社會各界力量的大愛讓人爲之感動。這部影片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懷及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愛,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弘揚正氣的優良傳統美德。

影片《愛在旅途》描述的主角是被拐流浪兒童木拉提在“蛇頭”脅迫下開始偷竊,之後他被警察解救回新疆,開始尋找父母的這些故事。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3個情節:第1個情節是木拉提因爲逃跑未成功被吊在吊扇上毆打。

第2個情節是被解救後木拉提決心改正錯誤,並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他在撿廢品時揀到錢包主動歸還給別人的事、並且用撿廢品換來錢買了1張嬰兒牀送給警察叔叔還沒有出生的孩子。第3段是木拉提被送到兒童福利院生活,並被解救他的警察一家收爲養子,每個週末接回家居住,使木拉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觀看過程中,我們全班同學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我和很多同學感動的許多次流下了眼淚。於是我暗下決心:今後要好好學習,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和幸福生活,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關愛,將來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影片《愛在旅途》觀後感

此次觀看影片作爲一次轉變作風服務羣衆主題教育活動,與開展黨的羣衆教育路線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弘揚良好社會風尚,關注並幫助解決流浪兒童的生存問題,喚起全社會對流浪兒童的關愛和救助。

影片播放中,禮堂中不時傳出一片啜泣聲。顯然,劇情引起了觀影者的強烈共鳴。看完電影后除了同情,更大的感受是劇情帶來的震撼。

“這部影片表現得非常真實,那麼小的孩子被拐賣,被壞人虐待,那麼多家庭受到了迫害……”觀影后,幹部劉敏慧告訴筆者,這部影片讓她看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也認識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警察亞力坤關心木拉提、教導木拉提,使木拉提從一個有壞習慣的孩子變爲一個懂事的孩子,這個過程最打動我。希望大家今後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及時關注,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找到父母,回到自己的家。”劉敏慧說。

“這些被拐孩子以前在街上偷盜,特別讓人討厭,看完這部片子後,我的想法改變了,以前是我誤解了被拐的孩子。”幹部趙燁說,看完電影后,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木拉提找父母的經過,等最後終於找到了,他卻與父母天各一方,“看到這,我的心都揪到一起了。”

“我準備讓孩子也看看,讓他明白現在的生活多美好,應好好珍惜。”工作人員小相說,他的孩子上初中,處於叛逆期,經常玩電腦打遊戲,不好好學習,父母說他時常頂嘴,有時還離家出走。“要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複雜,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小相說。

“影片展現了新疆打拐行動取得的成效,同時,被接回的新疆籍流浪兒童,喚起全社會對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體現了新疆基層幹部轉變作風服務羣衆的具體表現,對今後讓他們有學上、有病醫,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州科協黨組書記趙學經說。

“通過影片,我們不但宣傳了新疆警方利劍出鞘的打拐行動取得的成效,還能讓觀衆感受到新疆的 ‘大美’,對拐騙兒童頭目的‘大恨’,對流浪兒童的‘大愛’。通過對大美新疆的展示,讓流浪兒童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州科協副主席王曉梅說。

該片全面系統的記錄了新疆各族基層幹部轉變作風服務羣衆活動開展以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廣大人民羣衆服務、解憂,用一件件解救流浪兒童實事表達了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在切實轉變作風服務羣衆的堅定決心。

觀看完電影后,州科協黨組書記趙學經說:“科協的全體幹部職工應該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把轉變作風服務羣衆活動與科協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改進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科協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爲科技工作者服務的社會功能,爲我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

科協的全體幹部也一致認爲,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牢固樹立宗旨意識,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轉變工作作風,發揮科協自身優勢,面向基層、服務羣衆,切實做到情爲民所繫,確保轉變作風服務羣衆活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