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

一、觀後感的格式

大體上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繫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爲“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金剛川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金剛川觀後感800字(精選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1

這是一部講抗美援朝故事的電影,新中剛剛成立後,爲了樹立國際地位,我軍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爲了支援朝鮮大軍,在強渡金剛川時與美軍發生了慘烈的鬥爭。影片從我軍陸戰場和美軍空戰場2個不同角度相互切換呈現了戰爭當時,敵我雙方不同的戰場環境和心理狀態。我軍大部隊需要渡橋,美軍各種炸彈和飛機在不斷轟炸橋體。我軍傷亡慘重、戰場氣氛緊張沉重,美軍轟炸機隊在空中joking and drinking。

若說真正觸動到我的,有2個點,一是演員張譯爆炸式的演技,着實太震撼太專業了。當面對最關心的搭檔和戰友們犧牲時的那個眼神,因仇恨和責任坦然赴死的那個慘烈的狀態,讓人感到悲壯哽咽,感動和淚目不已。記得第一次看到這裏時,我就跟閨蜜說過“這就這個眼神,即使給我幾個億,我也演不出來的”。是的,任何一個領域,偶爾得之,或許可以靠運氣,而唯有專業才能走得長遠,才能創造認可和震撼!

二是電影的尾端處,誰能想到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我們”卻用人橋做成了。美軍被人橋震驚了,他們的描述是“there is nothing wecan do to stop them”。是的,當爲了信念和目標可以豁出命去拼的時候,是沒有常規思維可以判斷和定義的,這是人性的偉大和不可估量。頭頂和水面炮火在不停的轟炸,橋面上的戰士們在爭分奪秒奔赴對岸戰爭,橋下的戰友們在默默的犧牲掉,前方號角一直在響······這一段畫面,膠着了炮火轟炸的無情,戰士的勇敢和坦然的赴死,同胞的慘烈和默默的犧牲,音樂的美好和生命的寶貴卻又脆弱,這裏愛國的情愫被徹底激起,熱血沸騰,這裏是藝術的昇華。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毀滅在人們面前。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享受到的和平與安寧,都是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成果。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有何理由不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珍惜每一天自由的生活。生爲凡人,面對生活的瑣碎和坎坷,我們一樣可以做一個平凡的勇士,我們有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直面困境,屹立不倒”。前世匱乏,後世積累,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路再遠,終能到達。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2

我和爸爸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本以爲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

隨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爲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

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覆覆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衆多人上下同心、並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成就出歷史。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爲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衝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吳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着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鬥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着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爲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纔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輩自強,篤定前行,好好學習,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讚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3

於10月30日下午,公司組織了《金剛川》觀影活動,正是這次觀影活動讓我許久沒觸碰到的淚腺開關“啪嗒”一聲,悄然打開。話說七尺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隱隱的淚花還是模糊了鏡框…

就座完畢,震撼的電影片頭曲震撼響起,頓時讓人有種即將要上戰場的感覺。緊接着,一句略帶磁性的旁白把我帶入到電影故事情節當中: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當聽到電影《金剛川》預告片中這句旁白時,很多人或許會和我一樣想着,這是一座什麼橋?它到底有多麼重要?

其實,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間護橋修橋志願軍戰士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的戰爭影片。作爲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 。影片描述爲了使志願軍戰士在指定時間內渡水到達戰役前線,後方戰士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下,從下午到凌晨,不斷搭建並搶修木橋片段。37米長的橋,7炸7修,夜以繼日的反覆搶修。實際上就是聚焦在下午到凌晨志願軍橫渡金剛川的艱難過程,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但卻分別從步兵、高炮班、美軍轟炸機、橋四個視角還原了這一場戰事。這段歷史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鮮有耳聞,甚至都不知道還有這麼一段祕辛。拿破崙說:“不以小事爲輕,而後可以成大事”。恰好《金剛川》這部影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反觀當今社會,大到國家榮辱,細到家庭個體以及工作上。是否我們也應該保持着一顆熱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幾十年,縱使生活虐我千萬遍,依然要愛生活如已出,這種生活態度恰好是我們所需要的。從影片當中可以看到所刻畫的人物都極其鮮明:一個目標—過橋;一個配合—分工合作;一個精神—堅持不懈。這種感人的'畫面直到現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中。

至此,觀影活動圓滿結束,忍不住的感動和對先輩的緬懷仍久久圍繞現場。未來,作爲普通民衆的一員,我們更多的是做好現在手頭上的工作,並深知家庭的責任,努力改善生活質量。可能過程會經歷很多挫折失敗,但是絕不能澆滅我們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請銘記:時刻都要守護好我們心中的那道“橋”,因爲它是一種信念!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4

影片《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中一段感天動地的故事。敵我雙方爲了一座橋而在金剛川展開的一次殊死較量。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力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爲了保證大軍在指定時間到達,志願軍一次次捨生忘死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爲人知的歷史,再次在銀幕前徐徐展示給觀衆。

看完《金剛川》之後感慨萬分,講真,現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真應該多看看這樣的電影,看看我們國家如今的繁榮昌盛,看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樣得來的。那是無數英勇的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成了這片土地上美麗家園的銅牆鐵壁,是他們的寧死不屈,捍衛這遼闊的浩瀚山河。長江黃河再洶涌,長城再堅固,都抵不過那中華兒女萬衆一心的民族心。看完電影我更加深刻理解到,那個年代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是靠什麼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從而告訴全世界,中國從此站起來了!如今能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在哪裏。

影片中的許多經典鏡頭至今在我腦海浮現,尤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軍飛行員的一句話“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我時常回想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以前聽過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他們不需要奉信神明,他們的神蹟,來自他們的民族。”正如片中的那位倖存的美國飛行員所說,中國人不信神,但志願軍創造了神一樣的事蹟。橋面一次次的被炸燬,我們志願軍戰士,以不怕犧牲,捨生忘死的精神又一次次的將橋修好。到最後,敵人使用了燃燒彈將整個橋面燒燬,敵人以爲我們無法再修復而在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英勇的志願軍以驚人的毅力,爲了部隊在規定時間內到達金城,用血肉之軀構建起一座神一般的“人橋”。

這部電影前期我就一直有在關注,看完後,我更加堅信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總在被一羣又一羣堅定而有信念的人證明着。從前是,現在也是。從來都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也將始終銘記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爲新時代水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5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這場正義之戰中的一場以志願軍渡江爲中心的戰鬥。贏得這場戰鬥,就能贏下戰爭的最終勝利。命令只有一個:全體戰士在規定時間內過江;辦法只有一個:建橋,從橋過。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刻畫了最真實的場面,最真實的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精神。我彷彿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熱血悲壯的主戰場,感受着一個個鮮活的戰士們內心中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獨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團結的中華民族!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金城戰役的最後關鍵攻堅時刻,金剛川成爲了連接前後方的重要之地,必須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暢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橋。而敵人怎能不知?接連不斷的偵察機、轟炸機的騷擾破壞,可就是炸不爛、打不垮這看似小小的一座橋。當人民團結在一起,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任何敵人都抵擋不住我們衝鋒的腳步。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任敵人的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志願軍就是能夠完成任務。面對着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就是能夠戰勝。正如彭將軍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座橋,一座被敵人偵察機彙報過無數次“已摧毀”的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修好。敵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視了我們志願軍的精神,一種哪怕犧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戰爭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養尊處優的敵人不會體會到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的含義。而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繼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回首過往,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如今的中國,雖不處於戰爭,我們仍需要對世界充滿敬畏,每一箇中國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最廣大的力量。我堅信,中華民族必立於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脈脈相傳。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6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那一次,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國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

70年前,開國之初,百廢待興。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在抗美援朝七十週年之際,以電影之名向英烈致敬的電影《金剛川》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爲背景,再現了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軍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的真實故事,展現出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事蹟。

金剛川是朝鮮境內金城前線的一條河流,如果想要去金城,大部隊必須通過這條河流,但是,在部隊抓緊過河的同時美軍也在步步緊逼。電影從步兵連、高炮連和敵軍的角度分別講述了這場博弈,敵軍一次次摧毀,我軍一次次修復,一晚的時間志願軍創造了奇蹟,他們用血肉之軀搭起了一座通往希望的橋。

那時的中國是貧窮的,造不出自行車也很少飛機大炮,美國人有飛機在頭上掩護而我們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衝,你問我們是誰給的勇氣?是那些素未謀面卻爲了給我們打掩護犧牲的戰友。在對回國戰士的採訪中,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要爲了我那些死去的戰友活着,當小胡最後站在了金剛川那所橋上時,水面煙霧瀰漫,橫屍遍野,我想所謂的奈何橋也一定不會比這恐怖吧,對於那些死去的戰士來說,這所橋又和通往黃泉的橋有什麼區別呢,在來世的路上有人作伴他們也不會太孤獨吧。

電影裏剛參軍的劉浩還不明白戰爭的意義,總以爲憑着一股勁就能打勝仗,看到了戰友傷亡嚴重自己卻無可奈何更是失去了理智。戰爭需要的不僅是蠻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如果嘴炮和衝動有用那麼阿Q一定能打勝仗。人軟弱了會捱打國家亦是,四大古國爲什麼只有中國綿延了下來?因爲中國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中華民族像一條鎖鏈緊緊扣在一起,把敵人捆綁起來扔出領地。

我們每個人都該有一份擔當,爲生在中華大家而驕傲。“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就不黑暗”。絕不要辜負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爲了那些沉睡的先烈們,請好好珍惜當下,奮鬥未來。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7

今天我看了《金剛川》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美國的統帥克拉克想要佔領朝鮮,而後以朝鮮爲跳板侵略中國。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國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因此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願,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正如"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們上體育課,老師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遊戲規則是用一根繩子同時綁住兩個人的一條腿,然後圍着操場跑一圈,看哪組用的時間最短。"老師讓我們用抽籤的方式來分組,結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趙子晗,我高興地幾乎要喊出聲來。我想這還不簡單,憑我倆的默契,我們一定會取勝的。比賽開始了,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趕緊向前衝,可看事容易做事難,還沒走出幾米,我們就摔倒了好幾次,摔得灰頭土臉的,我們掙扎着爬起來,這可怎麼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對着子晗輕聲說:"現在聽我口令,我喊一的時候我們一起邁綁着的腿,我喊二的時候邁另一腿。"子晗會意的點點頭。我們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們跑的很流暢,最終我們在遊戲中獲得了第一名。

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戰勝困難。小到一件事,大到一個國,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沒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沒有震垮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心;無情的洪水、泥石流沒有沖走中國人民萬衆一心的情。在災難面前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用高超的智慧,無所畏懼的勇敢拼搏精神,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把困難踩在了腳下。

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民永遠跟黨走,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8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的影片,該片以戰士、敵人、防空炮臺和橋上四個視角講述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一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始終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金剛川》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這次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隊和物資輸送的通行。這個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爲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這條河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而唯一的橋樑巖裏橋卻被敵方損毀。爲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敵人炸燬。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樑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看完電影后,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爲了更多瞭解抗美援朝的歷史,我用爸爸的手機查了抗美援朝的資料。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5日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爭。當時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後沒多久,百廢待興,工業力量薄弱,無法制造先進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中,先進的武器都屬於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炮彈都得數着用。但最終,戰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武器敵不過勇氣、強權敵不過正義,經過無數志願軍戰士的努力,最終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爲什麼我們能夠以弱勝強?爲什麼我們的志願軍戰士能夠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動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的老兵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說:“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願意打仗,可是敵人要剝奪我們的幸福,我不能有別的選擇。”

我想如果把視線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們的國家,剝奪我們的幸福,無數的解放軍戰士和無數的叔叔阿姨們,一定會像志願軍戰士們一樣,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保衛我們的國家。

最後,我要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致敬!學習他們爲了保衛祖國而不畏犧牲的精神!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9

這幾天在看抗美援朝記錄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着,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爲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牀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爲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說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爲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說覺得活着真沒有意思,又說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說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爲何老是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說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爲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爲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爲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說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裏沒有壯勞力,他作爲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說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着,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說他傻麼?不,那些爲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着,纔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爲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10

在朝鮮戰爭中,中朝以一百一十萬人打敗了聯軍一百二十萬超級大軍。說到朝鮮戰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願軍雖然衣着簡陋,飢腸轆轆,但就是這樣,他們往往能夠穿着單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數天,然後徒步追擊美軍的坦克;能夠冒着無數飛機大炮穿過死亡屏障,用胸膛將手榴彈頂進敵人的槍口;能夠在大冰河上一個接一個用身體滾過雷區,爲部隊開路……每一個都那麼年輕,卻犧牲得驚天動地。正因爲他們,三年後,戰爭終於停止在了它發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願軍的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羣衆時刻支援他們:

在前線,朝鮮人民頂着炮火爲志願軍送食物,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拿起斧頭,木棒,甚至菜刀衝向聯軍,保衛祖國;在祖國的東北,無數人民,志願軍家屬在家裏做炒麪,支援志願軍。志願軍四十二軍就是從我們齊齊哈爾出發的,我們的祖先,可能就在他們的隊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軍,這樣才體現出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

最讓我感動,也最讓我難忘的,是戰爭的最後時刻。停戰談判結束,距最後時刻兩小時前,一個士兵冒着炮火將停戰的消息送往前線,一個個炮彈在他身旁爆炸,他剛把消息送到就犧牲了,僅差兩小時。最後兩小時,雙方把所有的彈藥盡力打出,證明自己的強大,好像又發生了一場大戰。停戰的那一刻終於來了,那是成千上萬人民以及軍隊一直盼望的事,沒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沒有一絲動靜,一種奇特的寂靜後,雙方他探了頭,讓後一起歡呼,慶祝,贈送禮品,他們之間拼過命,有分歧,語言不通,但他們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誰喜歡戰爭?其實在朝鮮戰爭中,誰也沒有獲勝,雙方都因爲這場戰爭讓無數家庭破碎,讓無數人留下傷疤,誰都不想要戰爭,但戰爭卻一定要發生。

長大以後,我一要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纔能有美好的人間。到現在爲止,敘利亞問題還沒有解決,美國的軍隊,還在世界各地“搗亂”,各種核武器還在祕密研發,來往的船隻還在忍受海盜的劫持。雖然戰爭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記,金山是無數人的生命堆積成的,生命越多,金山纔會越高。我們更不要忘記五星紅旗就是無數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成的,我們不要讓它,讓中國在染上鮮血。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這是七十億地球人共同的心願!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11

今天我看了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名字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國的一支軍隊要通過金剛川到達金城前線作戰,不然我國主力軍隊就會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鷹,落入狼羣之中。

在我們的軍隊正要過橋時,美國的飛機一次次的投射炮彈炸燬這座通往金城前線唯一的橋。但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每次都頑強地站起來,一次次的修好這座橋。

在即將到達凌晨六點時,爲了能讓其他的志願軍戰士順利過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在橋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這座橋,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志願軍戰士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不怕危險不怕勞累拼命地修橋就是爲了讓軍隊打贏這場抗美援朝的戰爭。他們打這場仗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中國爲了老百姓爲了人民所打的。這些志願軍,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們在戰場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國家,他們的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我們的資源十分匱乏,飛機不夠,炮彈不足。當敵人的飛機來臨時,我們的炮手爲了保住大橋,他們勇敢地點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犧牲自己。這需要多麼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後,一位當年參加過這場戰爭的爺爺說,後代們的幸福是由前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精神就像國歌裏唱的那樣,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我們應該向這些志願軍戰士們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這些後輩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爲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