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1

說到愛護動物,我心裏就是那些濫殺無辜動物的情景,憐憫之情涌上心頭,更是無比心疼。

近日,作文班帶我們去看了一部關於提倡愛護動物的電影。

主要說了會魔法的巫師——紐特·卡斯曼德因爲可憐那些魔法生物而收留了它們,但身處紐約的他深深的知道,紐約是嚴禁帶魔法生物的,最後,他一路過關斬將,把魔法生物順利帶回了屬於他們的地方,其中,一個最令人害怕的生物——默默然,跑出了領地,出去接二連三的惹禍,結尾他們找到了它。

在這部電影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紐特·卡斯曼德,因爲他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也許當時他的那些生物給他不少麻煩,但他依然承擔了他該負責的一切,還有就是他沉着冷靜的精神,令我無比敬佩。

傷害動物讓我聯想到社會上那些優質的毛皮,大部分是狐狸和羊毛,而且都是野生的,那些殘忍的人殺害了這些無辜的動物,他們以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手段將狐狸殺害,然後就成了現在的市場“珍品”,但在這炫麗的服裝背後,又將是怎樣一場血腥的殺害場景呢?

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動物,不要因爲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了它們。

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2

哈利波特完結的時候從沒想過這部作品還能出衍生作品,讀過原作小說的人一定對“神奇的動物”這個名字印象深刻,從第五部開始,每當書中出現一個奇怪的魔法生物的時候,就會有註釋:“詳見作者的《神奇的動物在哪裏》”,遺憾的是這部原作者出品的衍生作品(當然原先的神奇動物這本書只是解說了一下動物,跟這次的電影劇情並無很大聯繫)雖然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有引進,但是很快就絕版了。

再回到這部作品,上映前我就好激動地訂了首映日的三張票,一張real 3D兩張IMAX 3D,並各種重溫原作。

今天總算看到了,第一遍先看了3D版本的,鄉下人第一次看不知道椅子竟然還會隨着劇情震動和搖晃......

作品背景在上世紀的美國,不管是剛剛起步的工業氣息,還是跟英國有些相似又千差萬別的背景,都讓我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此外不管是配樂還是演員、劇情編排,給我感覺跟《哈利波特》千差萬別。比起更像是青春歷險的正傳,本作從一個已經學成的主角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場結合魔法世界與現實相互交織相融的神奇動物冒險。

不再像本傳那樣充滿年少的激情或是直白的愛恨情仇,也由於男主是個一根筋的直腸子動物狂,就算有萌芽的感情也是那麼的含蓄。

此外作品的包袱雖然也不算多麼厲害但是由於敘事線和作品誤導的緣故,揭開謎底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

總之是一部感覺跟哈利波特味兒並不那麼重的衍生作,雖然可以原作的關聯(仔細研究應該有很多彩蛋可惜英語差有些沒聽懂),整體氛圍和風格卻迥然不同。能看到這部作品真的很高興。

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3

電影將故事背景設定於了《哈利·波特》70年前的美國紐約,不同於《哈利·波特》以圍繞主人公成長爲主的展開,《神奇動物在哪裏》以多線齊驅並將,有尋找神奇動物的冒險,有主人公間的愛情故事,當然還少不了黑暗勢力的反派,希望藉此來形成劇情上的充沛,但卻忽視了多線敘事對邏輯與節奏掌控的苛求,當劇情過半,在這個尚還未能建立一個能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觀的時候,敘事過於凌亂的問題已然暴露無遺。

《神奇動物在哪裏》並沒有去套路前者《哈利·波特》電影模式的成功,而是以一個新的構思希望將觀衆帶入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但這種新並不意味着電影的出色,散漫的劇情與薄弱的人物,都使電影看起來只是一個略顯乏味的冒險故事。

當敘事掌控不力,對於一部有着衆多人物角色的電影來說,必然會導致人物的薄弱,《神奇動物在哪裏》中所塑造的角色幾乎都是臉譜化的,演員只是按照設計的人物“演”出了自己的角色,而沒有令人看到性格使然或是情感自然的轉變,這使得這部電影所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人物,已然並非是男女主角或是反派,而就是一個插科打諢作爲電影潤滑劑發揮幽默效應的麻瓜配角。

回想昔日JK羅琳在現實世界中所構築的那個真正爲人着迷的魔法世界,在反看這部僅只是新奇的動物形象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作,更爲出色的特效製作雖能爲人奪目,但並沒有帶來一個能如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般爲人沉浸其中的展開,如果說最早的《哈利·波特》是一場尤爲出色爲孩子大開魔法世界大門的鑰匙,那麼《神奇動物在哪裏》僅只是一場以販賣舊有情懷爲主的成人童話

《哈利·波特》已然揮手長別,《神奇動物在哪裏》雖然有着種種的詬病,但總還是令人重溫着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一張情懷的底牌,其實在很多哈迷的眼中已然能粉飾新不如舊的瑕疵。

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4

2011年哈利波特7(死亡聖器下)電影上映後,很多身邊的哈迷都選擇不在第一時間看,因爲不捨得。我們不能接受這個從1997年出現的故事真真正正接近尾聲。

雖然JK羅琳一直有在寫一些衍生的小故事,但這次是動真格的了,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將帶來《哈利波特》外傳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裏》(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將於2016年11月18日——也就是今年!在美國英國等地同步上映!並有望引進中國內地!並且這次的番外將是一套三部曲!首集已於去年8月底在倫敦利文斯頓片場開拍,另外兩部可能將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上映。

因爲好萊塢非常擔憂原系列會在續集中被過度磨損、又擔心沒人爲原創新作買單,所以外傳是折中的最佳辦法,比如《星球大戰》的番外篇《遊俠一號》 (Rogue One:A Star Wars Story)就降低了風險。在這次哈利波特的番外片《神奇動物在哪裏》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側重於巫麻關係的魔法世界。

《神奇動物在哪裏》——所有哈迷都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在這個魔法世界,幾乎每個巫師家庭都有一本,而它霍格沃茨奇獸飼育這門課的課本,就是海格教的那一門課,書中詳述了75種魔法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應當如何照顧它們。

但是看到港版譯名簡直紅紅火火恍恍惚惚:《怪獸與它們的產地》,還有更紅火恍惚的譯名:《神奇的野獸以及在哪裏能找到它們》。

目前公佈的第一版預告片裏,你應該注意到了藏在手提箱裏的尖爪生物——它就是“嗅嗅”(Niffler),喜歡抱住閃光的珠寶不放,它曾出現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裏。還有一種新出現的藍鳥Swooping Evil。

其實哈利波特已經出現了好多神奇生物,守護銀行古靈閣的妖精、禁林中海格的寵物八眼巨蛛、哈利第一次在禁林裏關禁閉時遇到半馬人費倫澤、魔法石裏奇洛教授放出的山怪(三種巨怪之一,還有林怪和水怪)、守護魔法石的三頭犬、海格從龍蛋中孵出的挪威脊背龍、不能與其對視的蛇怪、密室中擁有治癒能力的鳳凰、 會變形及讀心術的博格特、盧平真身狼人、被赫敏哈利就走的巴克比克翼獸鷹頭馬、三強爭霸賽中被芙蓉制服的威爾士綠龍、只有目睹過死亡的人才能看到的夜騏、魁地奇世界盃中的吉祥物首次出現的媚娃還有家養小精靈多比。

要做功課的影迷可以找一下這本書——JK羅琳在三次元出版了這本書,並將本書所得版稅捐贈給喜劇救濟基金會。

神奇的動物在哪裏觀後感5

略不好意思地承認,一刷的時候流了好多眼淚。一直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某些部分很老派,而羅琳的也是。所以她的創作總是能夠戳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點。在她的每一個故事裏,都自然是有邪惡的一方,也有正義的一方。只是“正義”這個詞總歸不夠準確,不如說是總是心裏面有愛的一方:因爲有愛,所以有信;在信念上能生出勇氣,纔可以堅持面對所有的邪惡,無論邪惡有多強大——在我的理解裏,這就貫穿所有羅琳作品的核心主題。而且每一部的着重點並不完全相同。在這一部裏,愛是“感同身受”與“平等看待”。

電影裏極有感染力的一個部分,是Newt對動物們的愛護。Newt看嗅嗅的眼神,真是像父親一般。

如果不帶着愛去看待這些動物,它們可能只是可怖的(電影裏出現的大部分,比如愛好吸人腦髓的Swooping Evil,比如一看就很猛獸的Nundu囊毒豹和Graphorn角駝獸,甚至調皮的Bowtruckle護樹羅鍋其實是會挖人眼睛的這個設定,也讓人隱約覺得有些害怕),瘋狂的(發情期的Erumpent),搗蛋惹禍的(Niffler嗅嗅和Demiguise隱身獸),以及有點噁心的(比如Billywig比利威格蟲和咬傷了麪包師的murtlap莫特拉鼠),或者僅僅是值錢的(可以變得很巨大的美麗Occamy,鱗片和蛋殼都是銀質的)。美國巫師國會的那一羣人,就是這樣去看待動物們的——動物們只是一些“它者”,會給保護巫師們的身份不暴露帶來麻煩。所以他們禁止神奇動物們在紐約存在,認爲城市只是屬於自己和人類的';他們也逮捕飼養動物的人(多麼奇怪的罪名);還在格林德沃假扮的安全部長稍微煽動之下,就自欺欺人地相信了殺人的不是默然獸,而是某一隻逃走的動物。

皮風衣裝酷小分隊:

然而對Newt而言,這些動物們只是有各自天性的一羣,而這些天性並沒有好壞善惡或者是優劣之分。Erumpent之所以橫衝直撞,只是因爲她在發情期的需要,那麼模仿她同族的求偶舞蹈來馴服和安撫她就好了;對調皮搗蛋的那一撥,Newt只是像父母對孩子們那樣,孜孜不倦地教育、管理和收拾爛攤子——如果一個孩子犯了不知情的錯(…不是什麼“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你能真正認爲孩子就是十惡不赦的嗎?而對於那些兇猛的,也只是依照它們的天性去飼養和撫育:當自然需求得到滿足並身處適宜的環境時候,它們又有什麼理由要去攻擊人類呢。在紐特的視角里,這些神奇生物們或許力量強大,卻其實並不能對抗數量巨大又未必心存善意的人羣。所以當Tina和其他人都在對動物逃跑可能傷人的事情喋喋不休的時候,只有Newt站在了弱者那邊。是的,當我們不進入“人類/巫師的生命價值和社會穩定意義大於動物的生存自由”這個視角的時候,誰是弱者,誰需要保護,其實是很容易判斷的。

告別的時候好感動,學長賽高!

其中有一個情節特別讓我印象深刻,而且是在二刷的時候纔看明白的:格林德沃檢視了Newt的箱子,發現了從蘇丹女孩身上被分離出來的默然獸,他的評價是“useless“,無用的。Newt聽到這個詞的時候,表情十分震驚。他說,這樣反噬寄主的害人力量,你需要用它來做什麼呢?!——在電影裏,格林德沃的很多觀點,聽起來似乎都是沒有錯的,至少是值得辯論的;然而我們依然認爲他是邪惡的,正是因爲這樣小小的、卻十分重要的一點:當我們想要去借助和運用某些力量達成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是不是會爲了所謂“更大的目標”,就會不顧及他人的痛苦甚至要犧牲他人?是不是我們會熱衷我們的目標,勝過於在意某一個真實存在的痛苦與生命,無論這個生命是否跟我們有密切的關係?

這一幕:校長們的對峙:

在我自己的認知裏,當我們認爲一個生命是“可以被犧牲”的時候,“平等”就已經消失了。那個生命成了一個可以被使用的物件。這種不平等和物化,正是所有邪惡的起源。在格林德沃的世界觀裏,爲了他自己的目標,Credence可以被欺騙,可以被拋棄,也因爲力量被重新評估又可以被重新讚美和逢迎;而諸如Tina這樣的同事,也因爲可能礙事,可以被輕易動用死刑——無論目標聽起來多麼的偉大和正確,如果滋生出這樣的心態,都值得我們警惕。

而反觀這一次很多人不太喜歡得上的Tina,一個古板的傲羅,卻剛好是格林德沃的完全反面。一刷的時候我對她也是略感不耐煩,時常覺得她古板到讓人有點尷尬,可是二刷的時候卻真心喜歡上了她。她熱愛她的工作嗎?非常的熱愛。即使已經被開出除了傲羅的隊伍,她還是堅持去盯梢第二塞姆勒,在發現Newt這樣的“不法分子”的時候,還要堅持去逮捕他,等等。她的正義感和責任感讓她完全無顧於別人對她的不屑,一次又一次地堅持去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她把Newt抓進去的時候,國會會長抱怨她怎麼又來了,可見完全不是第一次這麼幹)。而且在四人晚飯那一幕的時候,也可以看到奎妮對姐姐的事業也是很驕傲的。

只爲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

可是這樣一個執着的人,是怎麼丟掉自己深愛和引以爲榮的工作呢?是因爲Credence。爲了這個寄養的孩子受到養母的虐待,本當作爲規則維護者的傲羅,卻違反巫師屆的規則,在人羣前攻擊了那個養母。當然可以說她是感情用事沒腦子,但是仔細想想她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和對規則的遵守(連房東不允許她帶男性朋友回家都很遵守,除了Newt這樣的“大事件“——題外話,Tina的職業敏感其實也真的很厲害啊,點贊),可以發現對Credence的同情心在Tina的心裏是一種多麼強的壓倒性力量——這也可以解釋爲麼什麼Tina在死刑前,冥想池裏出現了很多關於Credence的鏡頭。因爲對她而言,這應該真的是很重要也很值得的事。同樣的,當Newt爲了救助Credence而扔下自己的箱子,所有他熱愛的動物們和那本費盡經歷寫出來的寶貴手稿的時候,也是基於同樣的心理。

E子犧牲了美貌,卻展現了超級讚的演技,當一個人可以爲了另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甚至是一個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怪人和弱者,去犧牲一些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東西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最酷的事情嗎?如果Tina是爲了自己的妹妹或者朋友而丟掉的工作,這個理解起來很容易,因爲背後有很強大的情感動力;可是當Tina是把保護Credence置於自己所熱愛的職業之上的時候,她讓我多理解到了一點什麼是對其他生命個體的平等愛護,無論這些生命是否跟自己有過親密的交集。

這樣的價值觀,正是Newt和Tina所共有的,也是奎妮所說的,他們都是giver(給予者)。而他們能夠給予的基礎,不在於有多強的力量、多高的地位、或者多少財產,而是在於他們的內心裏對生命的平等有很深的信念。當這些信念被他們在日常生活裏表達出來,就成爲了對他人或者其他生物的愛護,對抗邪惡的堅持與勇氣,以及一種對所有不同的種族與羣體所相同持有的愛。這就是這部電影所深深感動到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