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

"記得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人所犯的每個錯誤都會得到懲罰。我想也是的。但趁法本身並不可悲,也不值得去同情,而真正令人可悲和同情的,是有的人還未來得及犯錯誤,就被命運之神宣判了死罪。在生活和生命面前,人的脆弱顯得那麼真實,人的反抗卻又那麼渺小。我們改變不了命運,能改變的,只是對命運的態度。活着,這是一個名詞呢,還是一個動詞,或者,它只是一個形容詞。

《活着》是張藝謀導演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的大背景是中國解放前後一二十年,是中國的動盪和轉型時期,可以說在這樣的環境裏,每個人的生存空間都很小。以葛優扮演的主人公徐富貴的命途多舛爲主線,以活着這樣一個既美好又無奈的事實爲出發點的悲情故事。《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啓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纔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另外,皮影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它貫穿電影的始末。有些人認爲是故意以“民俗”來取悅於外國的影片評委。皮影戲在這片子裏是一種關於藝術與傳統的象徵,是人類生存中較高層次的需要。最初的時候,當福貴是個二世祖時,皮影戲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他敗了家後,這既是藝術,又是謀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時候,關係就更爲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幹革命”的本錢,又是他需巧妙地保護以免於被扼殺毀滅的“傳統”。後來皮影戲還是給“滅”了,但在片子最後,我們發現那箱子還在,只是變成了裝小雞。小雞是新生命的象徵,箱子曾經裝過代表藝術的皮影戲道具,如今又裝載着新生命,這就使藝術、傳統與新生命有着相通與聯繫,則“活着”的意義又有了更深遠的內涵。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2

看完電影《活着》之後的一些想法。

首先,是對故事本身的震撼。小說《活着》在一年以前看過,故事由福貴在田坎上道來。像一尊佛在講着輪迴前的故事。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對它的熱烈和它對我的震撼可想而知。故事已瞭解,但看到要緊時仍是心一緊眼一溼。這應該就和演員的技藝有莫大的關係了吧。說到表演,只能用一竅不通一詞來形容自己。但我的表現定是真實的。每每看見處在感情的風口浪尖上的鞏俐,就不自覺地走入了電影中的她。不論是《活着》裏的有慶、鳳霞他娘,還是《歸來》裏在火車站天橋上大叫着陸焉識的馮婉愉,亦或是《紅高粱》裏被扛在肩上的大麻花辮紅衣裳的九兒。

但我最想講的是中國女性。中國幾千年傳統的男尊女卑造就了中國女性堅強、隱忍、包容的性格特徵。家珍的經歷幾乎就是由大部分平常女性一生的經歷複印而來。試想一下,如果把家珍和福貴的經歷對調,可能早在賭場的那一幕,故事就以一紙休書結束了。心理學老師在上課中提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在他接觸的案例中,婚內的出軌的男性多能得到妻子的原諒,而婚內出軌的女性極少能獲得一個新的機會。雖然這個例子有一些極端,但生活中的確不乏類似的例子。中國傳統給了男性遠多於女性的放肆的空間,具體可以體現在採用兩種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兩種性別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對男女的態度差別較大等。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3

我很少看電影,1994年發行的電影《活着》我於2019年12月23日意外的在手機上點開了,並一口氣看完了。《活着》是張藝謀拍得最好的電影。這部電影當時只能在國外發行放映,並獲得大獎。

作品裏充滿了人性的善,給人以活着的希望。把悲劇演成了差不多的喜劇,正能量大於負能量。未來總是有希望的,有時候,能活着,你就贏了。最少下一代要能活着,有人就有世界,就有希望。電影裏沒有一個壞人,都是正常人。最後一句臺詞好:饅頭長大了就不騎牛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啊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要的不多,我們要的是活着變好的希望。

餘華原著更慘,張藝謀手段高明,改動較大,歪打正着,改的太好了,儘管是被迫修改的。活着本不易,人禍多於意外。活着就是幸福。計劃生育下超生下來活着的人就更是幸運了。

作品就叫《活着》,兩個血淋淋的字跡力透紙背,貫穿膠捲的首尾,充滿人性和理性的控訴。電影演的不是歷史真相,而是歷史的真實。

劇中皮影戲的毀掉不但象徵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滅失,更是老謀子在電影中一貫的作案手法——隱喻。如大紅燈籠,高牆等都具有隱喻意義。皮影是貫穿電影《活着》中的一條主線,更是具有雙重隱喻意義。從悲情敘事角度來看,皮影具有“人如玩偶”、“人生如戲,世事無常”的隱喻意義,在悲情敘事的背後,樂觀演繹着人們對美好社會的嚮往。皮影箱子裏養着的小雞就是我們活着的又一層隱喻。我們只是如同動物一樣被圈養着、看管着,這就是活着。

電影整個音樂基調哀怨舒緩,電影《活着》藉着喜劇般的劇情敘述了人類命運的殘酷。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4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爲什麼要活着……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爲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爲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爲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5

生活中,每個人都爲生活忙碌着,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領,不能只生在溫室裏靠父母,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應該懂得父母掙錢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自己生活的本領!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傳統文化《弟子規》的學習,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陳大惠老師的視頻——《活着》,我很受感動。視頻播放得內容是一個傳統幼兒園的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在這個幼兒園裏,孩子們沒有大型玩具,沒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生活得很快樂!老師帶他們做遊戲,他們知道給老師送茶喝,給老師搬椅子坐,吃飯不挑食。尤其看到那個小朋友背誦毛主席的詩詞,很讓我佩服。視頻還放了很多做義工的大學生,他們什麼都不會做,做義工還讓別人侍候。爲了教育他們,陳老師帶他們到街上撿破爛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飯,親自體驗靠自己生活的過程。在這七天裏,他們遭受了種種困難和別人的白眼,撿了一天只掙到幾元錢,他們不再嫌棄垃圾桶臭,當遭到人罵時也學會了溝通,沒吃的盒飯也撿着吃了……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擁有活着的本領的重要性。

是呀!現在我們物質生活好,父母又嬌慣我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麼都不會做,都是父母替我做。當我們長大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怎麼能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樣將來不就是廢人嗎?想到自己平日裏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還讓媽媽整理書包……我感到很慚愧。

觀看了視頻後,我想:今後的生活,我也要改變自己,從小事上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會感恩,學會活着的本領。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6

第一次看根據餘華的小說《活着》改編的電影《活着》,早就想看餘華的《活着》這本書了,可惜一直都未在圖書館藉着,今天在影視欣賞選修課上有幸看了這部電影,感觸很深。

這部電影是著名的大導張藝謀導演的,上映時間是1994年,距今已有17年之久了,但仍然是經久不衰。總體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悲劇中透漏着感人的情節,讓我好幾次心中都有一股酸酸的暖流劃過,是一種叫感動的東西,很無奈,但卻是事實存在的發生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徐富貴(葛優飾)、家珍(鞏俐飾)一家的人生歷程,有過喜、亦有過憂。富貴原本出生於當地一個顯赫有名聲的家庭,天生懶散好賭,他的妻子家珍因其嗜賭成性不思悔改而離開他。最終因他好賭而輸掉了全部家產,也因此氣死了他的父親。這時富貴漫長的苦難人生開始了。

他被強拉入伍,險些喪失了自己的小命,就在這時他第一次意思到生命的可貴,發出了“我一定要活着,活着真好”的感慨。於是,他經歷了千辛萬苦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對於他的第二個打擊又來了——女兒鳳霞因爲高燒不退導致啞巴了。很可惜,看到一個笑的很甜的很天真的女孩竟然不能開口說話,這是多麼的哀傷!

富貴回到了家,生活也有些好轉。往往看似平靜的生活下其實隱藏着莫大的波瀾,於是第二個不幸也將隨之而至。一家人原本可以快快樂樂的過着平靜的平淡的日子,這也是家珍多麼希望過的日子,可上天就是不願意。就在一個很熱鬧的夜晚,一個很大的不幸又悄然的降臨在富貴頭上了——僅有的兒子有慶被車撞死了。這個場面可謂感人至深,看着有慶那渾身是血的身體,讓人有種很心疼的感覺。還有家鎮那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兒子的名字,我的心也在一陣陣的痛。淚水不禁已流出眼眶,止不住。是啊,多麼可愛的孩子,多麼無辜的孩子!他保護姐姐,不讓別人欺負姐姐。他善良,他頑皮,他天真···他只是想睡覺啊!難道睡覺也有錯嗎?!就這樣連自己都不知道就永遠離開了爹孃,連餃子都還沒吃。這時富貴又感慨,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他的家人終於從這樣的悲痛生活中走了出來,可誰又能預測到又會有什麼悲劇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中去呢?偏偏命運總是這樣不公平,捉弄人。眼看着鳳霞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可偏偏鳳霞卻是因難產而死,更具有諷刺意味的竟然是王醫生因爲被饅頭噎着了而不能給鳳霞醫治!人生就是在你剛品嚐到了幸福的甜果時,上帝就要急着把他收走,毫不同情。

這就是富貴一生經歷的三次不幸的遭遇。是那個獨特的年代造就了富貴悲慘的一生還是其自己的性格、家庭背景造就了他悲慘的一生?這樣悲慘的一生又有幾人能承受得住?富貴一生的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

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富貴又將以前對自己兒子說過的話又對外孫說一遍:“雞大了就變成鵝,鵝大了就變成羊,羊大了就變成馬,馬大了饅頭也長大了,騎在馬背上···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這段話很好的將那時候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道出來,也反映了那時人們思想的落後。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可其帶來的影響、給那個時候人們帶來的苦難卻是不能忘懷的。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默默地生活着。

活着,就是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着!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7

生活於我們來說太過容易,我們享受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就像福貴早年的日子,太過肆意,太過沒心沒肺。我們肆意揮霍父母的關愛,我們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我們在大手花父母的錢時,我們的父母在最大限度地拼盡身體的所有潛能,只爲了能在我們每一次向他們要錢時,能掏出那份血汗錢。

“活着”對一些人來說比死去還要困難,就像福貴掙扎在飢俄潦倒和衣不蔽體之間。活着成了一個信念,爲了死去的親人,爲了彼此的信念,代替他們活下去,只要活着。我最佩服的是,在親人相繼死去,在生活已至山窮水盡,在孤獨中生活了二十年之後,福貴還能堅持活下去的信念,在某個夏日的午後,還能平淡的向路人細說自己的經歷。還是那五畝地,還是那破草屋,人卻不在,正應了那句“最是無情臺城柳”。到底爲誰風露立宵中?在風輕,水清,人自醉的田野鄉村,阡陌交錯間,一頭老牛,一位老人,在黃昏斑駁的色彩裏,佝着背,黝黑的脊背上流淌着歲月的汗水,是誰在依賴誰?是蹣跚前行的老牛,還是在歲月中摸索伸腳的老人?我們說不清,書中給我們的只是無盡的思考。我一直以爲人世間最大的悲傷是生離死別,是肝腸寸寸斷裂心臟隨之窒息的絞痛,而福貴在面對一次一次的別離,卻能一次次在悲痛中堅強。

“這醫院和我們前世有仇,有慶死在這裏,鳳霞也死在這裏。”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跟二喜說這話後,二喜最後也死在這裏了。富貴回頭看了看身後的醫院,臉上的神情是悲憫,是無奈,我無法得知,我只

想知道他的臉上有沒有一絲痛恨,有沒有對這個世俗的厭惡?但他似乎沒有。命運就這樣與福貴糾纏着,互相仇恨着,卻無法拋棄對方。以前從電視上或書上,亦或是別人嘴裏,聽到看到一些人,他們在命運前俯首低頭,我總認爲這些熱人太沒用,遇到些困難就放棄,現在才覺得自己有多狂妄。當只有影子與自己相伴時,活與不活,對一些人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然,生命只有一次,放棄意味着從此了無痕跡。泰戈爾說“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寂靜”。福貴的人生莫過於此。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8

餘華的《活着》,幾乎是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好的文學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讓讀者不忍放下。讀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貴的一生太悲慘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書中你能看見興盛、看見衰敗、看見頹唐、看見生活怎樣折磨一個人,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這個故事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生活對富貴而言,真的是一條路,沒有枝杈,就這麼走下去,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來,繼續蹣跚前行。他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對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與理解。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活着需要韌性,活着纔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義或許真的不在命運之外,也許活着的意義就是在活着本身。當我們還在抱怨生活裏的不如意,爲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糾結抓狂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或許你會更加感恩和接納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福貴對生的渴望就一點一點的增強。也許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好”,但當他看到什麼是“壞”的時候,自然可以做到“好”。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只有活着才能去追求,去選擇,去改變。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9

韓國這兩年喪屍片拍的挺多的,強烈推薦看的是《釜山行》和《王國》一二季。

釜山行第二季還沒有看,怎麼樣暫且不發表意見

這兩個是我覺得拍的甚好的,不論是演技還是情節還有呈現的畫面都是不錯的。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活着》之前看海報的時候對立意很感興趣,加上是樸信惠和劉亞仁出演,期待值還是很高。

都是實力派的演員,樸妹妹沒出來的時候,也就是電影開始那段,個人覺得是很難熬的,其實劉亞仁的演技是不錯的,演出了那種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活着的感覺,但是我總覺得很枯燥,所幸堅持看了下來,後面還是很精彩的。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義的場面:

一個是:劉亞仁飾演的男主角準備上吊的時候發現除了他之外還有人存活的時候(女主),演出了那種見到還有活人的那種驚喜,開心還有語無倫次,那段的演技是真的可。

二個就是去8樓遇見的那個男的那裏,這個男的三觀我也是服了,我覺得韓國導演在喪屍片中很會用這樣的情節,烘托人其實有時候比喪屍更可怕,打着道德的旗幟裝飾人心。

我覺得這個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適合2020的大環境,活着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電影值得一看,細細體味也能悟出不少。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0

心簡單,活着才簡單;心自由,活着才自由。

活着不在於享受,不在於索取,而在於付出。《活着》是一種歸零的教育方式,感覺義工們找回了人性的本善,懂得了知足,學會感恩。什麼是快樂?當我們能夠使別人快樂,我們纔是最快樂的。當我們能讓父母家人幸福的時候,自己纔是最幸福的,一個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那還用擔心不幸福嗎?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因爲每天都在想那些不能得到的東西。

現在的人爲什麼卑微了、低下了、貧賤了?當我們的生活富裕之後,就會有一種不良風氣,就是攀比,盲目的攀比;就是揮霍和腐敗。人們越來越傲慢了,傲慢招來的都是損害、災難。

我們這一代人被污染的太久了,我們的價值觀、生活觀念顛倒的太久了。我們之所以不能腳踏實地,就是沒有歸零,沒有知足的心態。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太多。

老實、聽話、真幹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的精神!《活着》讓我看淡了得失,失去是爲了更好的擁有!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淨如鏡,已靜。心寬了,世界就大了。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1

活着,從名字看就能看出來這電影要表現什麼出來,也可以想象這電影的主角是多麼多苦逼。一開始想象的是和肖申克的救贖差不多,從富有到一無所謂有,苟延殘喘的活着。但是僅僅是開頭的半個小時我就覺得我像在看片尾一樣,葛優在把自己家的房子輸給賭場以後,當了兵見過了戰場的殘酷,之後迷途知返和自己的妻子努力活下去我覺得是一個好結局。演皮影戲有一個不錯的工作和收入的時候,小兒子突然死了。當時的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一個家裏的兒子死了就相當於絕後,對一個家庭的傷害不可謂不大。後來過了幾年女兒長大了,遇到了一個很孝順父母老實人嫁了,我以爲到了這裏應該就完結了。女兒有自己的幸福生活,二老也有人養老。平平安安過下半生。不曾想到鳳霞竟然在生孩子的時候夭折了。

當我看到這裏完全沒有任何看下去的想法,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這電影想表達的是什麼?就算是表達當時人們在那個年代的不容易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痛苦加載在一個人的身上吧。我認爲完全可以用平行蒙太奇這種拍攝手法來描繪當時的不易,和人們之間的關係。也是是想賺眼淚賺票房,但是在我看來非常噁心這種抽一個嘴巴給一個甜棗,最後直接把人抽死的行爲。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2

爸發來有五十部電影的電影集,早上看了一半其中的電影《活着》,下午送完孩子上學後回到家中,泡上一杯太太的六安瓜片繼續看,被葛優和鞏俐樸實的演出感動。電影中的場景我出生後趕上了個尾巴,基本上是熟悉的。最感動的是福貴夫婦坎坷卻相守一生的平凡婚姻,不離不棄,相濡以沫。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更多追求是所謂自我的實現,婚姻參雜了許多實用主義的東西,當不好用的時候,就用或者威脅用離婚來處理,導致大量失敗的婚姻。現代的婚姻多了些浪漫,卻少了感動。

活着的目的,其實不復雜,就是活着。這些茶葉在沸水中上下翻滾,然後一片一片地沉到杯底,與水完美融合,形成一杯清香的茶。任正非說一杯咖啡或茶,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爲了被人感動地喝下。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3

陳大會老師的《活着》適時的出現,讓我反省自己剛剛發出的想要去多買衣服,美美的包裝自己的決定,人活着不是爲了包裝自己的外表,而是爲了內心的平和。

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時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時間久了,慾望又冒出來了,總是有許多美中不足的事情發生,我糾結,我計較,我抱怨,我不平。心態影響身體,身體的不適又來敗壞我的心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時我看到了《活着》裏面的姐妹們,她們敢於把自己放到社會的最底層,每天去撿廢品,撿瓶子,在垃圾裏面撿吃的,面對別人的訓斥和謾罵,她們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說對不起,她們沒有怨恨,也不肯放棄。最主要的是她們的內心是快樂的,是滿足的,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嗎?

知足常樂,自食其力,不爭,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羅蜜,把自己放低,對別人的訓斥和指責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說對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辯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內心不起波瀾。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4

活着能承受多幸福的就能承受多痛苦的。

福貴生在動亂,變革,饑荒的時代,能因敗家躲過地主鬥爭,能從戰場上逃回來,妻子對他不離不棄,兒女懂事聰明,與他而言是非常大的運氣,他若是一直當地主,文革時他和他的孩子都要被鬥死,他的妻子在他那麼落魄的時候依然沒有怪罪他,他是何德何能有這樣的妻子,沒有心疼過的孩子,都跟他那麼親熱,連戰場都沒有奪取他的性命,還能有個心眼好的女婿,有個可愛的外孫,他遇到了最大的驚喜和幸福,同時也在不斷承受一個個幸福的離去,福貴回憶他不斷失去親人的一生。

在時間的流逝裏,他與痛苦已經和諧了,而與親人在一起時候的歡喜與溫暖卻在突顯,家人給他的愛伴隨着他的晚年生活,那個年代的人大多和福貴是類似的遭遇,好死不如賴活着是一個時代人的精神理念,只要活着,就可以遭遇更好的,更壞的,只要沒有打破活着,一切都可以接受,海明威說,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而對當時的中國底層人,卻是可以被無數次打敗,但不能被消滅,可能這就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區別,我們慶幸生在一個平和的年代,有病可醫,有書可讀,不會被餓死也不擔心打仗,我們應當珍惜自己的親人,多愛自己的家人,他們是與活着最直接也是唯一有關係的,珍惜自己擁有的愛,是活着的見證。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5

終於完成了很多年一來的心願。很早就希望自己能夠讀完這本書。今天終於讀完了:《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福貴的一輩子,就如書名一般,活着,只是能夠活着,活着就要面臨苦難,但是苦難來臨了也必須艱難的活着,雖然這一輩子有許多的遺憾,但也曾經有過相逢,有過團聚,有過幸福時刻,老人最後也是看淡了人生,參透了人生的去活着。

《活着》這篇小說寫得溫和,相比老舍先生的文,就沒有那麼壓抑,沒有那麼露骨得讓人難受。這篇文章福貴的苦難絕不亞於老舍先生在《我這一輩子》小說筆下的那位巡警,那巡警最終的結尾是這樣的: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

但卻沒有這位巡警這樣讓人難受,可憐。二者不同就在於,應該小說中的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是把自己的人生歸咎於內心還是歸咎於天命。這就是活着的學問吧。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6

人在風光的時候,總會得意忘形。彷彿世間最繁華的一切,都只在自己那小小的眼珠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哪怕昔日齷齪,都抵不過今朝的放蕩。世上最好的一切,大概不過就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罷了。然而生活,從不會放過那些自以爲是,得意忘形地的人。或許你還在紙醉金迷裏,或許你還覺得自己擁有着一切。生活,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在你猝不及防的一剎那,全都奪走。只留下一臉漠然的你。從高處跌下,很疼,很疼。但人,總是會想盡辦法的活下去,只有活下去,纔有未來,纔有希望。但是,希望,從來都不是給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至少不是你我。但是,困境確是生活給我們準備的獎品,從來都不會忘記。

爲什麼要活着?死了多好,死了,就什麼都不用害怕了。沒有思想,沒有疼痛,就像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可是,疼你愛你的人,卻用吵鬧的哭啼,把美夢給打攪了。不想做夢了,爲了心愛之人,身邊一無所有了,幸好也只剩下心愛之人。

然而,噩夢不會這麼輕易的結束。當生活輕易的把所有的榮華都從身邊帶走時,就應該想到了,這其中,也包括這自己心愛之人。父母,妻子,孩子,朋友,一個一個的,慢慢的,在眼前,在懷裏,逐漸消逝。消逝的是他們,但從不包括你。或許,從此懂得了痛苦,從來都不是高處墜落,而是身邊愛你的人,都離你遠去,卻又無能爲力。

終於只剩下一個人,可是,卻也不再想死了,反正遲早的事,也就不緊不慢了。可是,什麼都沒有了,爲什麼活着?爲什麼?回想着自己的以前,風光過,奢靡過,墮落過,窮苦過,平凡過,希望過,失望過,憧憬過,絕望過,哭過也笑過。感覺自己經歷了世間所有人的人生百態,或許,這麼活着也值了。剩下不多的日子,就留給回憶吧。

回憶很長,肯聽的人也沒有多少。跌宕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別人不願聽,那就自言自語好了,慢慢的回想,慢慢的老死。或許有一天,會有人肯聽也說不定呢,不僅世間百態,人,也是如此呢。活着本身,從來都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但只有活着,才能找到意義。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7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着》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爲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孃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說了,縣長拿着剛煉成的鐵,說: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牀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裏,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說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說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說:”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纔到新時代的麼?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爲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8

活着是一種榮幸,可活着並不容易。

活着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相應籌勞,賺取屬於自己的乾淨的錢。不能賺黑心錢,不能味良心。今天《活着》中的都是一些30多歲的阿姨,每個阿姨都是推銷黑心商品的。她們把那些不健康的商品賣給那些可憐地老人,那些老人甚至爲了買這個四處借錢。這些阿姨都以騙謀生。賺得都是不乾淨的錢。

這些阿姨十分後悔,後悔不該將黑心商品賣給那些容易上當受騙的老人。可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世上沒有後悔藥。時間一去不復返。同樣,說出去的話就像沷出去的水,是永遠收不回來的。

這給我了一個啓示:做人要謹言慎行,不能馬虎,說錯一句話就可能會導致幹錯幾件事!凡事都有因果報應,你騙了一個人,將來就會有10個人來騙你,你騙了1萬個人,將來就會有10萬個人來騙你,躲也躲不過去。

最後,我想說:“錢是生外之物,比它更珍貴的是活着!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錢不要緊,錢可以賺,可是時間、光陰一去不復返,生命隨時可能結束!

今天,徐老師繼續給我們觀看了《活着》。今天下午最後一節是親密課,我們繼續觀看了《活着》,看到現在很多大學生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學畢業,還一直向父母親要錢,完全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亂花。而有人就去賺黑心錢,去騙人,賣假貨,看起來吃得好,穿得好,可內心卻不行了,價值觀都顛倒了,把好的認爲是壞的,把壞的認爲是好的。

還有人很浪費,買了一件新衣服,商標都還在,但怕回到家後父母說浪費,或者又不喜歡了,要麼扔進垃圾桶裏,要麼送人。

現在說地球要毀滅了,是因爲我們沒有遵循中國的傳統——勤儉節約,而是用了西方文化中不好的一面。以前父母講的那些“正道”,現在哪個父母還講?爺爺奶奶們的父母親雖然話粗,可是道理都是對的。現在《弟子規》、《孟子》這些書有多少人在堅持的按上面做呢?

我們必須反省自己,有兩個字“感召”。只要你做好了,身邊的朋友肯定也好了;有因必有果,我們一定要各好因,要不然就會有惡報。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19

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你要記住,要努力的活着;不管生活多少挫折,你要想起,你至少還活着。

他原有一個安定的家,但因他的賭注,敗光了所有家產。他要活着,他至少還有一家人。

他原有一個慈祥的父親,但因他賭失了房子,父親當場癱死在家中。他要活着,他至少還有妻母,一位可愛的女兒。

他原有一個陪他的妻子,但因爲他成了賭徒,回了孃家。他要活着,他至少還有一位老母親,一位女兒。

他的家漸漸安定了,也就不再賭了。妻子回來了,還爲他帶來一個兒子。

他原以爲自己可以這樣安定的過一輩子,但他一次外出,被國民黨抓取充兵打仗,在回家便成了奢望。他要活着,不遠的那個家需要他。

他在那裏與好兄弟春生結識了老兵老全,一次次的死裏逃生。被解放軍俘虜後,他領了路費,終於回了家。

但他原來那個聰明乖巧的女兒,卻害了一場大病,失了聲。在他從解放軍那兒領了路費要回家的那晚,和樂呵呵的他卻不知娘悄無聲息的斷了氣。他還活着,他至少還有妻兒。

他原有一個爲他放羊的好兒子,卻得一消息,他的兒子葬送在他那好兄弟手中,他要活着,他至少還有還有妻子和女兒。

他老了,但他不能老啊!女兒出了嫁,妻子害了病,這時候,死人遠比活人要輕鬆。但他不能死啊,他要活着!

他,福貴,就算一無所有,也要活着。不只是他活着,更要代那些死去的人啊活着,代那些受盡苦難的窮苦百姓活着。他並不是一無所有,他至少還活着。

活着,活着......

活着電影觀後感 篇20

在大的歷史背景、大的社會形勢下,人都是渺小的,尤其是底層的平民百姓,即使是有頭有臉的上層人物也是如同螻蟻般脆弱的不可一擊。人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過程中又要經歷什麼,又要承受什麼,難道緊緊是“活着”兩個字就能說明白的嗎?活着,是最低的需求,也是最高的奢望,需求跟奢望之間的轉換有時候是一時意念間的轉變,有時候卻會是終其一生難以企及的目標。

擁有大宅院的福貴,天天賭博爲生,終於輸光了家裏的財產,老婆家珍帶着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回了孃家,親爹也給他活活氣死。走投無路之下去找龍二借錢,錢沒借到卻得了個營生的傢伙事——一套皮影戲器具,憑藉着這些東西勉強養家餬口,可是在一次演戲的過程中被國民黨給抓了壯丁,然後由於天寒地凍到死屍上扒國軍衣服御寒又被解放軍抓了俘虜,雖然足夠狼狽,但是似乎運氣還算不錯,由於給解放軍拉大炮、唱皮影戲,福貴總算也是革命隊伍裏面混過的人了。

因爲輸掉了大宅院的原因,福貴的階級成分定的是城市貧農,設計贏走他家產的龍二卻被打成了地主階級,最後還因爲防火燒屋破壞革命而被槍斃。偷偷跑去看公審大會的福貴看到了絕望的龍二,在槍斃龍二的五聲槍響中死活解不開褲腰帶而徹徹底底尿溼了褲子,匆匆跑回家後,趕緊在家珍的提醒下把解放軍開的證明從泡在水中的髒衣服口袋裏找出來烤乾,後來家珍又用相框裱好掛在了牆上。

可是命運還是捉弄着福貴,由於大練鋼鐵,四天沒怎麼睡覺的福貴的小學生兒子有慶到學校參加完鍊鋼鐵後在學校圍牆下睡着了,結果被春生倒車撞倒的圍牆給活活壓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在家珍的哭喊中顯得更爲悽慘。這讓我想起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得白血病去世的發小宇波,那是什麼東西那麼的殘忍,奪取了他那麼幼小的生命,讓他的父母那麼悲傷難過。對於我來說當時是悲傷的,我悲傷的原因是我失去了一個非常好的玩伴,可是隨着時間的慢慢逝去我的悲傷確實是逐漸逐漸地減少了的,而且肯定比給他父母造成的悲傷減少地要快很多。這也不是我自己冷血,而是那時候還真的是年幼無知,忘記事情忘記的太快了,同時又很快被許多新接觸的事情給佔據了自己狹窄的大腦思維。

我們活着是爲了更好地延續走好已走的人還沒有走完的路,替他們好好地看這美好的世界,替他們完成他們想要完成而又沒有完成的事情,實現他們的夢想,堅守他們的信念,守護他們的信仰,甚至是爲了創造更爲美好的世界而給他們貢獻應該由他們來貢獻的力量,只有如此,才能讓已走的人安心,也才能更好地體現活着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