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回信》觀後感600字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堂回信》觀後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堂回信》觀後感600字

劇情像一壺濃茶,每沏一壺都有不同回味。

李丁飾演的爺爺是一名郵差,因工作原因,年輕時無法陪伴兒子,這令筆者想起《那山,那人,那狗》中的父親。在《那山》中,兒子接替了父親的工作,父子仍舊難以團聚,而這部劇中的兒子在國外工作,情況極爲相似。末尾處,爺爺臨死前看着照片,追憶先逝的妻子,《那山》中的父親亦時常思念妻子的過往。《天堂回信》可以說是《那山》的.續集。

郵局讓退休的爺爺送一封信,這顯然是情節上的BUG,但籠罩在童話氛圍中,一切都合乎情理了,那是“寄往天堂的信。”送信時,大樓停電,爺爺爲孫子做出榜樣,教他盡職盡責。在《那山》中,父親灌輸給兒子,要尊重遵守郵路,也能引申爲工作盡職盡責。兩部影片又神一般的相似。

信送錯了人,收信人顯然是位獨居老人,而真正的收信人肯定也是。腦洞大開一下,“寄信人”一定也是獨居老人。在影片中還有一位配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劉仲元飾演的“獨坐老人”。收信人,寄信人,獨坐老人,絕非映射空巢老人,而指向選擇離開子女,獨立生活的老人們。

爺爺(李丁)能享受隔代樂,全因兒子兒媳身居國外。當兒媳回國後,三代同堂的矛盾日漸顯著,爺爺和獨坐老人坐在一起,做出了相同的決定。

在爺爺的堅持下,孫子接受了離別的現實,情節讓觀衆難以抑制的潸然淚下,但爺爺無奈的選擇,也是最理想的做法。筆者的某一篇影評也提過類似結論,兩代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住的不遠不近,彼此容易照顧,又能保持距離。

當然,影片也有藝術的不合理性,設定了一位通情達理的兒媳,和一位默默犧牲的爺爺。

兒媳回國後,在車內與孩子親熱,全然不顧寒風凜冽中的爺爺。爺爺默默的等待,和處處小心,總讓人聯想到這家人發生過許多故事

在爺爺,兒媳,孫子的矛盾體中,兩隻金絲熊成了緩衝地帶。可當金絲熊意外死亡後,孫子看着“老夥伴”不依不饒,兒媳強烈自責,爺爺卻顯得陰晴不定,心事重重了。

好在,飯桌上兒媳做出了改變,面對兒子的冷暴力,做出讓步。可是,滿桌子的“西餐”暗示着矛盾依然存在,兩代人方方面面的差異猶在,爺爺還是要面對現實。

回到現實中,我們每一位觀者都會處在,這個矛盾體中的某一環上,應當如何面對這種現實問題呢。影片表明了立場,爺爺在生日中含笑離去。爺爺留下的笑容,正是影片提出的警醒,生命是有限的,這個矛盾遲早解開,不要因此錯過了相伴的時光。天堂是不會寄來回信的!